湖南大學教授李光耀
『壹』 2009淮北市一中錄取名單
你問的是高考還是中考?你可以到一中去問一下,或者上一中校園網查詢下http://www.hbyz.cn/。
『貳』 李光耀的資料
李光耀,男,1964年生,漢族,博士研究生,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氏信隱,博士生導師。
李光耀是我國汽車工程專業的優秀學術帶頭人。他工作態度嚴謹,學術造詣深厚,多年來一直與學院院長鍾志華教授一道潛心研究「汽車覆蓋件沖壓成型工藝與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模擬、計算機輔助製造一體化技術與裝備」等國家「九五」重點項目,在金屬成型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居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成果。其主要成就有:
1、提出了固體力學中的任意網格差分法,突破了經典差分法規則網格的限制,拓廣了差分法的應用范疇。
2、提出了多項金屬成型計算模擬的新理論和方法。如基於有限元分析和正交回歸設計分析的計算機彎曲件回彈量的工程計演算法等,大幅度提高了模擬方法的可靠性和實用性,有關演算法被國際著名的商業軟體系統移植、吸收,影響廣泛。
3、在國內率先開展接觸碰撞問題的並行計算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開發出我國第一套薄板成型並行模擬系統和汽車碰撞並行模擬系統。
4、主持開發的汽車覆蓋件模具與工藝CAD/CAE/CAM一體化系統及裝備已為國內多家企業解決了多項重大技術難題,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李光耀鍾情於自己的事業,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與合作多年的鍾志華教授有一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一個不會吃,一個不會睡」,說的是他倆一干起活來就廢寢忘食。他夫人張英經常心痛地說:殲廳光耀這個人呀,除了吃飯整天幾乎可以不挪一步地在計算機上繪圖設計、查閱資料、尋找數據,連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在人們心目中,李光耀是一個性情沉穩、氣質儒雅的書生,平日里他沒有更多言語一,然而深入了解他的人就知道,光耀其實是一個愛好興趣廣泛,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的乒乓球打得很漂亮、小提琴也拉得好,還喜歡登山、跑步等運動,但因為平時工作太忙碌,所以與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們知道他有這些愛好的都不多。
李光耀治學嚴謹,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他與鍾志華教授的合作長達十餘年,可以用「相儒以沫、配合默契」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系。李光耀常常慶幸湖南大學為他提供了一個最大發揮工作潛能的位置,鍾志華也非常愛惜李光耀「這個難得的人才。」正是由於良好的學術環境和團隊的通力合作,這個學術課題終於邁上了科學技術的高峰,取得了在機械製造業多年來未能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然而作為主研人員的李光耀,卻本著「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原則,不居功、不自傲、不爭名、不爭利,仍然在默默奉獻,努力工作著。同事們都十分佩服地說:「光耀最大的特點就是耐得住寂寞和清貧。」
李光耀共承擔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一項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基金項目,獲得了不少科研經費。可這些經費,他全投入了實驗室設備的購置,在研究初期階段,有時出差和列印資料他都是從自己的工資里開支。他和他愛人在穿戴上都是最隨意的,生活習慣了淡泊與寧靜,事業才是他們最鍾情的。
李光耀先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西北大學有較長時間,可他無暇留戀了解異國風情。「在國外的日子,我每天感到特別辛苦,特別疲倦,生活節奏特別快,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基本上都是泡在實驗室和圖書館,中餐常常是一個麵包、一杯牛奶打發,因為要查找的資料和要取得的實驗數據實在是太多了。」
美國西北大學計算力學實驗室從福特公司獲得一項「汽車碰撞分析」課題,實驗室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Ted Belytshko教授把任務交給了李光耀,因為他對這位中國學者的勤奮和才華特別欣賞。結果李光耀也不負「重望」,這項第一期三個月的計劃僅用一個月就完成了。李光耀歸國之前,Teb院士對他說:「你在這里幹得很出色,為什麼提前8個月回去?希望你能盡快回來。」此外,國外某公司也有意高薪聘請他加盟,可他都一一回絕了,他認為,人生最重要是能亮麗自己的星座,能認真踏實地做一份有利於祖國、有坦橋利於人類的事情就好。
近年來,李光耀先後指導博士生4名,碩士生6名,並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產生了較大影響。相繼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著名雜志「工程計算」2001年度最佳論文獎等。
『叄』 李光耀的基本信息
李光耀,男,1963年出生於湖南永州,1980年畢業於永州四中,1984年從華中科大本科畢業後考入湖南大學攻讀計算力學的碩士研究生,隨後考入河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李光耀畢業後到貴州大學計算機模擬研究所工作。1994年,來到湖南大學工作。期間,李光耀教授先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等國外高校工作或擔任高級訪問學者五年。
『肆』 雷正保的已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目錄
1、雷正保,王素娟,付愛軍,林驥,汽車碰撞的安全與吸能,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ISBN 978-7-81099-549-8, 2008.9
2、雷正保,謝玉洪,李海俠. 大變形結構的耐撞性,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ISBN7-81099-184-1/O.23,2005.3
3、雷正保,唐波,劉蘭. 車-路-護欄系統的碰撞安全性,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ISBN978-7-81099-714-0,2009.9
4、雷正保. 汽車縱向碰撞控制結構設計的理論與方法,湖南大學出版社,ISBN7-81053-279-0/U.4,2001.2
5、雷正保. 汽車覆蓋件沖壓成形CAE技術,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ISBN7-81024-960-6/U,2003.5
6、雷正保主編,喬維高,姜華平副主編,王建軍主審. 交通安全概論,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類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教材,ISBN978-7-114-08044-9,2010.1 PART 1 汽車碰撞安全性研究方面的論文
1、雷正保,羅獻華,張曉園. 汽車/護欄碰撞實驗室的總體設計[C],2010中國汽車安全技術國際研討會,8.25-8.28,2010, 中國重慶,568-574
2、雷正保,王素娟,彭作. 第二代螺紋剪切式汽車碰撞吸能系統的研製,2009中國汽車安全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ugust 11-13,2009,中國武漢,PP:149-154
3、雷正保,彭作. The third-time leap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ique[C],Seventh Asia-Pacif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nference & ICCTP 2008,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May 25-28, 2008
4、雷正保,付愛軍,杜青雲,侯石靜. 輕型客車車身的翻滾安全性設計方法[J],交通科學與工程,2009.25(1):63-71,76
5、雷正保,顏海棋,周屏艷,余進修,周志剛. 山區公路混凝土護欄碰撞特性模擬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7.7(1):85-92
6、雷正保, 周屏艷,顏海棋. 護攔防護重型車輛撞擊的能力[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3(3):65-73
7、雷正保,楊兆. 汽車-護欄碰撞系統的安全性研究[J],汽車工程,2006.28 (2):152-158
8、雷正保,周屏艷,顏海棋,錢小敏. 汽車-護攔系統耐撞性研究的有限元模型,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8):9-16
9、雷正保,楊兆.三波護欄的耐撞性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6.23(7):130-136
10、雷正保,楊兆.汽車撞擊護欄時乘員的安全性研究,振動與沖擊,2006.25(2):5-11
11、雷正保,彭子榮. 微型客車的碰撞安全性設計與改進技術研究[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1(1):54-60
12、雷正保,龍建強. 汽車碰撞CAE技術中幾個尚未解決的問題[J], 長沙交通學院學報, 2003.19(3):8-13
13、雷正保. 大力開展半剛性護欄防撞新機理的研究[J], 振動與沖擊, 2002.21(1):1-6
14、雷正保,鍾志華,李岳林. 汽車碰撞過程中乘員沖擊響應的分析方法及應用[J],中國公路學報,2001.14(2):115-119
15、雷正保. 汽車縱向碰撞控制結構設計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綜述[J], 振動與沖擊, 2001.20(1): 39-40,11
16、雷正保,鍾志華,李光耀,劉振聞,羅雲飛. 受沖薄壁結構動力效應的顯式有限元分析[J], 力學學報, 2000.32(1):70-77
17、雷正保, 鍾志華. 受沖薄壁結構後屈曲分析的顯式有限元法[J], 應用力學學報, 2000.17(4):158-163
18、雷正保,鍾志華. 受沖板殼結構的彈塑性力學特性分析[J], 振動工程學報, 2000.13(1):78-83
19、雷正保. 汽車結構的大變形動態相似准則及相似計算精度[J], 實驗力學, 2000.15(4): 429-435
20、雷正保, 鍾志華. 汽車被動安全性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有對策[J],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26(1): 33-36,42
21、雷正保, 鍾志華. 結構碰撞分析中的動態顯式有限元方法及應用[J], 振動與沖擊, 1999.18(3): 71-76
22、雷正保, 鍾志華. 相似結構動力響應的外推方法及精度特性[J], 振動與沖擊, 1999.18(2):17-22
23、雷正保, 鍾志華. 汽車碰撞模擬研究發展趨勢[J], 長沙交通學院學報, 1999.15(1):18-22
24、雷正保, 鍾志華. 汽車安全車身評定標准發展趨勢[J], 上海汽車, 1997.(9):36-40
25、Zhengbao Lei, Xiaoyuan Zhang, Muxi Lei. Overall Design Method for Large Structure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26、Zhengbao LEI , Xiaoyuan ZHANG, Muxi LEI, Ziju LI, Zuo Peng.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new concept safety system for vehicle automatic anti-collision,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27、李素霞,雷正保,付愛軍. 帶有CST的微型客車正面碰撞模擬分析[J], 交通科學與工程, 2010.26(2): 78-84
28、唐寧,雷正保. 矩形螺紋剪切吸能影響因素研究[J], 公路與汽運,2010.(2): 11-14
29、朱海文, 雷正保,李靜. 螺紋剪切式碰撞吸能系統快速推進裝置研究[J], 機械設計與研究, 2009.(6): 90-93
30、杜青雲,雷正保,魏書彬,王志起. 螺紋剪切式汽車碰撞吸能系統控制新方法[C],台灣逢甲大學人言大樓啟垣廳(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2009 海峽兩岸智能型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20、21日
31、楊兆,朱榮福,顏海棋,雷正保. 新型前縱梁結構碰撞吸能特性分析[J], 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 2008.22(4): 21-25
32、付愛軍,雷正保,羅建國,黃充. GL6460L輕型客車的翻滾碰撞安全性[J],公路與汽運,2008.124(1):1-3
33、羅 義,雷正保. 螺紋剪切式汽車碰撞吸能裝置的應用研究[J],公路與汽運,2007.121(4):4-6
34、楊兆,雷正保,周宇. 碰撞事故再現的快速模擬[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3(1):36-40
35、周寧,雷正保. 客車動態翻滾試驗模擬研究[J], 汽車科技, 2005.(5):37-40
36、周宇,雷正保,楊兆. 基於預變形控制理論的汽車前縱梁模擬設計[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2(4):34-38
37、唐波,雷正保. 高速公路防撞護欄立柱改進設計[J], 客車技術, 2004.(3):30-32
38、李海俠,雷正保,謝玉洪. 地基中護欄立柱的有限元模型[J], 長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25(2):24-25
39、唐波,雷正保. 大型豪華客車動態翻滾試驗設計方案[J], 客車技術, 2003.(4):19-20
40、謝玉洪,雷正保,李海俠, 寧英. 高速公路防撞護欄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03.(12):40-43
41、劉振聞, 雷正保. 汽車傳動軸受沖抗力峰值的顯式有限元分析[J], 中國公路學報, 1999.12(2): 110-115
42、劉振聞, 雷正保. 受沖薄殼彈塑性大變形力學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長沙交通學院學報, 1999.15(2):17-21
43、AI Run1, LEI Muxi, LEI Zhengbao, OU Bifeng.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Ship/bridge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44、Bifeng Ou, Chenchen Chen, Zhengbao Lei, Xinchao Zhang, Muxi Lei, Yonghan Li. Project Design of Neotype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45、Chen Chenchen, Lei Zhengbao, Zhang Xinchao, LIU Guobin. Research on Design of Neotype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46、LIU Guobin, LEI Muxi, LEI Zhengbao, CHEN Chenchen, OU Bifeng. Design of collision-proof equipments for non-navigable hole of inland river bridge,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47、YanzhaoWang,Muxi LEI,ZhengbaoLei,Jianjun Ling. High Speed Photography system of Vehicle/Barrier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48、Sujuan WANG,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Muxi LEI, Jian ZHAO. A Research of Real-time Protective Barrier System for Automobile Safet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
49、Xiaoyuan ZHANG, Zhengbao LEI, Muxi LEI, Yonghan LI. Influence of vehicle weight on CST shear fracture and blunt edge roundness,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
50、Jianqiu Xu, Zheng-bao Lei, Mu-xi Lei, Yiheng Liu.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hapes of thread section on inverse identification while cutting the thread,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
51、Shubin WEI, Muxi LEI, Zhengbao LEI, Yiheng Liu.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rank-slider-CST and traditional low rear protective device of truck,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
52、Fu Jiang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Luo Xianhua. The CST design method of matching bo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crash regulations,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53、Hao Qiu, Zhengbao Lei, Tom Ziming Qi, Xiaochun Zhu & Zhijun Deng. A Novel Desig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with Lateral Moving and In Situ Steering,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54、YAN Yifu, LEI Zhengbao, LEI Muxi. Matching research between ZOTYE AUTO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Double-CST,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55、GUO Jianbao, LEI Zhengbao, Li Yonghan, LEI Muxi. Research on Security Measures under overpass Bridge,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
56、He Ru, Lei Zhengbao, Lei Muxi, Li Yonghan. Research on the Setting of Vertical Clearance under the Overpass Bridge,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
57、Peng Qingyu, Lei Zhengbao, Lei Muxi, Li Yonghan. The Roadside Clear Zone Distance Research,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
58、彭作,雷正保,王志起. 用於眾泰2008汽車的螺紋剪切式碰撞吸能裝置的設計計算,機械科學與技術,2011.30(1):10-15
PART 2 優化設計方面的論文
59、Zhengbao LEI, Shubin WEI, Qingyun DU. Explici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utting-screw-thread on basis of al-RSM[J],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2010.5(4):423-430.
60、LEI Zhengbao,LIU Lan,PENG Zuo,HOU Shijing. Research on the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of curved-road concrete barriers, ICCTP 2009: Critical Issues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2009 ASCE, 277-286
61、雷正保,彭作,劉蘭,侯石靜. 彎道混凝土護欄碰撞特性的優化設計[J],振動與沖擊,2009.28(5): 6-9,26
62、雷正保,侯石靜,周志剛,余進修,彭作. 定墩長間斷式直道混凝土護欄的最優結構參數[J],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08.8(4): 110-115
63、雷正保,余進修, 顏海棋,周志剛,周屏艷. 基於正交試驗設計的間斷式砼護欄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7.26(7):13-17,58
64、雷正保,劉蘭,侯石靜.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structure parameter of interrupted type concrete guardrail with certain length concrete frusta,FM2007國際會議主題演講及論文集論文,2007年10月31日-11月5日
65、雷正保, 鍾志華. 汽車前部縱向沖擊力學特性加權優化設計[J], 振動與沖擊, 1998.17(4):49-52
66、雷正保, 鍾志華. 汽車前部縱向力學特性優化設計[J], 上海汽車, 1998.(2):9-10
67、雷正保. 汽車起重機副臂優化設計數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J], 建築機械:上半月, 1993.(10): 28-30,27
68、雷正保,吳炎. 全路面汽車起重機三橋轉向遙臂機構優化設計[J], 工程機械, 1991.22(4):16-19
69、雷正保. 汽車起重機伸縮臂在等強度條件下的優化設計[J], 工程機械, 1989.20(12):8-11
70、魏書彬,雷正保,杜青雲. 汽車碰撞時吸能螺紋剪切分析的網格優化[J], 機械強度, 2010, 32(5):859-864
71、李靜,雷正保,朱海文. 基於APDL的CST系統零部件參數化有限元模型[J], 交通科學與工程, 2010.26(1): 85-89
72、徐見秋,雷正保,羅憲華. 螺紋剪切式碰撞吸能裝置最優螺紋參數設計[J], 交通科學與工程, 2010.26(1): 90-96
73、李素霞,雷正保,陳志,王志起. 面向中級轎車的低成本螺紋剪切吸能結構優化設計[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6(2): 51-56
74、Shubin WEI, Muxi LEI,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the thread of crank-slider-CST type low rear protective device of truck,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
75、XU Jinqiu, LEI Zhengbao , LEI Muxi. Inverse identification research for dynamic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of thread material based on MSARS algorithm,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76、Chenchen CHEN, Muxi LEI,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post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 The WorkShop 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Engineering(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
77、ZHAO Jian, LEI Zhengbao, WANG Sujuan, Li Yonghan, LEI Muxi. Optimization of the Level of SS Crash Barrier Overpass Bridge on Highway, CEEE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July 15-17, 2011
78、Muxi LEI, Zhengbao LEI, Shubin WEI, Yonghan LI. Geometry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crank-slider-CST type low rear protection device of truck,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
PART3 動力學及其控制方面的論文
79、Zhengbao LEI,Sujuan WANG2,Xiaoyuan ZHANG. Th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CST Vehicle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ICCTP 2010: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s—Green·Intelligent·Reliable &; 2010 ASCE, 710-721
80、雷正保,付愛軍, 黃充,鍾志華. 拉延筋模擬方法對覆蓋件CAE結果影響的工業試驗[J],汽車工程,2004.26(1): 73-77,97
81、雷正保, 鍾志華. 大力開展汽車前部縱向沖擊主動控制研究[J], 中南汽車運輸, 1998.(4):1-4
82、雷正保,鍾志華. 砂輪破裂後磨床工作機構動態過程的模擬分析[J], 系統模擬學報, 1999.11(6): 465-468
83、雷正保, 鍾志華. 磨床砂輪破裂後防護罩變形過程的有限元分析[J], 機械科學與技術, 1999.18(4):592-595
84、雷正保,王素娟,張曉園. 第二代螺紋剪切式汽車碰撞吸能裝置的電子控制系統,汽車工程,2009243,2009.31(12):1185-1188,1161
85、李自菊, 雷正保,曾雁. 基於制動系統的CST電控系統智能設計[J], 交通科學與工程, 2010.26(2): 71-77
86、甘輝,雷正保,王素娟. 基於實車的螺紋剪切式吸能裝置單電機傳動系統設計[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0(6): 132-135
87、李自菊,雷正保,曾雁. 基於制動系統實時監測的CST電控系統[J], 公路與汽運,2010.(1): 5-8
88、杜青雲,雷正保,魏書彬,王志起. 基於汽車安全狀況的CST控制方法[J],交通科學與工程,2009.25(2):83-89
89、王素娟,雷正保,趙建. 帶保險杠系統的螺紋剪切式汽車碰撞吸能裝置的電子控制系統[J], 振動與沖擊, 2009.28(2):181-186
90、杜青雲,雷正保,魏書彬. 基於主被動結合的螺紋剪切式汽車碰撞智能吸能控制系統[J],公路與汽運,2009.130(1):6-9,23
91、王素娟,雷正保,趙建. 螺紋剪切式汽車碰撞吸能裝置的電控系統[J],公路與汽運,2008.126(3):11-14
92、Ding Zhi-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Liu Yiheng. Research on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w Recycling Vibrational Energy Hydraulic Damping System, IEME2011, April 16-18, 2011 Xianning,China
93、楊兆,雷正保. 基於ADAMS模擬求解集裝箱正面吊運機作業穩定系數[J], 港口裝卸, 2005.(3):7-9
94、Ding Zhi-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Research on New Method of Automobile Develop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95、Ding Zhi-hua, Lei Zheng-bao, Lei Mu-xi. Research on New Vibratory Energy-Recycling Hydraulic Damping System,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96、ZHANG Xiaoyuan,LEI Muxi,LEI Zhengbao,OU Bifeng. The Study for th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Electric Power Traction System in the Bridge/ Shipping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伍』 湖南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哪些導師比較好呀
你詢問我,我便推薦幾位導師給你:
鍾志華教授現在基本不再招收研究生,即便偶爾招收碩士生,也多是為他人指導。他手下的博士生眾多,時間實在有限。
李光耀教授科研能力很強,他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任,對力學有深刻理解,要求學生數學基礎扎實。
韓旭教授剛被評為院長,科研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專注於軍工項目,尤其在力學和模擬領域。
楊繼框教授是汽車安全領域的專家,國際國內都有較高聲望。
曹立波教授同樣研究汽車安全,他在該領域也有很高的造詣,讀他的碩士課程會受益匪淺。
周雲教授則專注於汽車電子方向,還有其他許多教授也值得考慮。具體選擇哪位導師,還需看你的興趣所在。來到我們學院後,時間長了自然會更清楚,建議你找學長咨詢一下!
『陸』 李光耀的生平
李光耀:精業報國的汽車專家
李光耀,男,1964年生,漢族,博士研究生,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光耀是我國汽車工程專業的優秀學術帶頭人。他工作態度嚴謹,學術造詣深厚,多年來一直與學院院長鍾志華教授一道潛心研究「汽車覆蓋件沖壓成型工藝與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模擬、計算機輔助製造一體化技術與裝備」等國家「九五」重點項目,在金屬成型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居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成果。其主要成就有:
1、提出了固體力學中的任意網格差分法,突破了經典差分法規則網格的限制,拓廣了差分法的應用范疇。
2、提出了多項金屬成型計算模擬的新理論和方法。如基於有限元分析和正交回歸設計分析的計算機彎曲件回彈量的工程計演算法等,大幅度提高了模擬方法的可靠性和實用性,有關演算法被國際著名的商業軟體系統移植、吸收,影響廣泛。
3、在國內率先開展接觸碰撞問題的並行計算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開發出我國第一套薄板成型並行模擬系統和汽車碰撞並行模擬系統。
4、主持開發的汽車覆蓋件模具與工藝CAD/CAE/CAM一體化系統及裝備已為國內多家企業解決了多項重大技術難題,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李光耀鍾情於自己的事業,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與合作多年的鍾志華教授有一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一個不會吃,一個不會睡」,說的是他倆一干起活來就廢寢忘食。他夫人張英經常心痛地說:光耀這個人呀,除了吃飯整天幾乎可以不挪一步地在計算機上繪圖設計、查閱資料、尋找數據,連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在人們心目中,李光耀是一個性情沉穩、氣質儒雅的書生,平日里他沒有更多言語一,然而深入了解他的人就知道,光耀其實是一個愛好興趣廣泛,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的乒乓球打得很漂亮、小提琴也拉得好,還喜歡登山、跑步等運動,但因為平時工作太忙碌,所以與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們知道他有這些愛好的都不多。
李光耀治學嚴謹,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他與鍾志華教授的合作長達十餘年,可以用「相儒以沫、配合默契」來形容他們之間的關系。李光耀常常慶幸湖南大學為他提供了一個最大發揮工作潛能的位置,鍾志華也非常愛惜李光耀「這個難得的人才。」正是由於良好的學術環境和團隊的通力合作,這個學術課題終於邁上了科學技術的高峰,取得了在機械製造業多年來未能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然而作為主研人員的李光耀,卻本著「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原則,不居功、不自傲、不爭名、不爭利,仍然在默默奉獻,努力工作著。同事們都十分佩服地說:「光耀最大的特點就是耐得住寂寞和清貧。」
李光耀共承擔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一項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基金項目,獲得了不少科研經費。可這些經費,他全投入了實驗室設備的購置,在研究初期階段,有時出差和列印資料他都是從自己的工資里開支。他和他愛人在穿戴上都是最隨意的,生活習慣了淡泊與寧靜,事業才是他們最鍾情的。
李光耀先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西北大學有較長時間,可他無暇留戀了解異國風情。「在國外的日子,我每天感到特別辛苦,特別疲倦,生活節奏特別快,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基本上都是泡在實驗室和圖書館,中餐常常是一個麵包、一杯牛奶打發,因為要查找的資料和要取得的實驗數據實在是太多了。」
美國西北大學計算力學實驗室從福特公司獲得一項「汽車碰撞分析」課題,實驗室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Ted Belytshko教授把任務交給了李光耀,因為他對這位中國學者的勤奮和才華特別欣賞。結果李光耀也不負「重望」,這項第一期三個月的計劃僅用一個月就完成了。李光耀歸國之前,Teb院士對他說:「你在這里幹得很出色,為什麼提前8個月回去?希望你能盡快回來。」此外,國外某公司也有意高薪聘請他加盟,可他都一一回絕了,他認為,人生最重要是能亮麗自己的星座,能認真踏實地做一份有利於祖國、有利於人類的事情就好。
近年來,李光耀先後指導博士生4名,碩士生6名,並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產生了較大影響。相繼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著名雜志「工程計算」2001年度最佳論文獎等。
『柒』 鍾志華的人物經歷
1962年7月,鍾志華出生在洞庭湖畔一個農民家庭,幼時貧寒的家境使他更加發奮學習,1970年開始讀書,1978年9月跳級參加高考進入湖南大學,1982年7月剛20歲就從湖南大學機制專業畢業,此後直到1984年1月他分別在廣州外語學院、北京語言學院學習英語和瑞典語,並以優異成績考取瑞典勒歐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8年5月,他相繼在瑞典獲得勒歐大學副博士和林雪平大學博士學位,同年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此後,他被林雪平大學先後聘為助理教授和享有盛譽的幾名「終身副教授」之一。
在瑞典期間,他開始了對有限元方法的研究,即用一個有限變數的離散系統來近似描述一個無限變數的連續系統,把汽車碰撞的眾多復雜的數據用一種可以計算和模擬的方式表述出來,並將其運用到薄板系統的接觸碰撞研究方面,為汽車安全設計和車身沖壓成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和計算方法。他撰寫的《接觸碰撞問題的有限元方法》一書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學術界贏得了很大聲譽,享有較高的聲譽和知名度。
1995年,他毅然回到了中國,被湖南大學聘為車輛工程學科的博士生導師,並先後擔任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職務。在回國之前,他和妻子都有了綠卡,車房俱全。他的一些研究項目被幾家外國大公司採用,他還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和子項目負責人參加了歐盟高科技項目,但優越的物質生活沒能改變他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對於質疑,他回應稱一個有民族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在國外幹得再好,也難以在該國富裕和強大面前有真正的自豪感和輕松愉快感。即使從自然的感情講,回到養育自己的祖國和家鄉服務也是應該的。 適合南方的水稻聯合收割機,是中國「六五」、「七五」和「八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的一項課題。但是由於稻田工作環境惡劣,水稻生長情況復雜,農村機耕路不發達,且農民要求價格低、性能可靠等原因,一直沒有研製出完全過關的產品,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鍾志華認為研製水稻聯合收割機,既有很大的技術難度,又有很大的社會價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不能沒有現代化的農業,國家的整體進步,必須要有農村的進步。於是,他摒棄了高級學者一般不做農機研究的慣例,決定自費進行水稻收割機的研製,以改變南方農民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於是,他利用在湖南大學機制專業兼職任教的有利條件,每年自費回國2至3次,深入農村了解情況,反復比較構畫草圖。
1995年回國定居後,他擠出時間,堅持開展適合南方水稻作業的小型水稻收割機的研製。不管高溫酷暑,還是刮風下雨,他總是親自下田測試,在車間和田間也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終於研製出了3種原理和性能先進的機型,突破了困擾我國農機行業幾十年來收割機不能在深泥腳田作業的重大技術難關,獲兩項國家專利。 1996年1月,「薄板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理論、計算方法和關鍵技術及在車身製造中的應用」課題正式立題。鍾志華和李光耀教授領銜的課題組,打響了一場攻克機械製造業難題的戰役。他的課題組一開始是「主動出擊」,帶著自己開發的軟體跑到各個企業介紹,到後來企業主動上門來請求他們幫助解決問題。他們的理論、技術、設備逐漸得到企業的認可,幫助企業提高了產品質量、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降低了開發成本。
2004年,課題組經過長達10年的攻關,成功開發了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碰撞模擬分析CAE系統軟體,完成了汽車碰撞安全性設計與改進、安全氣囊設計理論及技術、新型碰撞吸能結構與方法,以及工程應用關鍵技術等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裝備。此外,課題組還提出並開發了自適應安全氣囊新理論、設計方法及模擬與實驗的成套技術與裝備,為減少安全氣囊對車輛乘員造成誤傷及最大限度地發揮安全氣囊的保護作用提供了有效對策;研製出多項具有重要創新的汽車碰撞緩沖吸能結構及裝置,開發了以機械儲能式螺旋軌道轉筒牽引裝置為代表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汽車碰撞安全性試驗成套技術與裝備,提出了多種車型的整車安全性設計等,並在企業成功實施,僅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3種車型碰撞安全性的成功開發和應用,就新增產值30多億元、新增利潤1.2億多元、新增稅收2.3億多元。 2005年7月,鍾志華接掌湖南大學校長帥印,這既給了他一個更加廣闊的施展平台,同時也開啟了湖南大學向著「研究型、開放型、綜合型」目標全速前行的新時代。經過初步調研和分析,在9月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他就提出了「將『把湖南大學建成全國前30名的重點高校』作為學校十一五規劃的總體目標」的設想。
任期期間,為了全面強化學校的課程教學,他創造性地提出了「責任教授」、「學分人制度」等基於學校實情的具體改革方案。「責任教授」是指一個教授專門負責一個專業、一個學科或一門課程等,旨在促進教師深入研究課程內容、潛心摸索教學方法、建設優秀課程、凝練和領導學科方向、打造精品專業和學科。「學分人制度」及相關措施的實施則使得「提高教學質量,降低辦學成本」的建設工作取得跨越式發展。
在湖南大學任職期間,相比於校長、院士兩個身份,他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喜愛「鍾老師」這個稱呼。雖然身為校長工作繁忙,但從2005年開始,他面向本科生開設一門名叫「大學生成才之路」的課程。這門課深受同學們喜愛,每年選課人數爆滿,而他自己,只是帶著一份平和的心態和同學們一起探索「成才」的路徑。
2005年12月,鍾志華從526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2010年12月,鍾志華離開湖南,被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任命為重慶市科委主任。2011年1月,重慶市委決定鍾志華兼任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經過三個多月的調研走訪,他提出了新穎的「葡萄」理論,即每一個具體的科技項目都很重要,但如果零散的項目不集中地串起來,發出的作用就有限一個個的項目就像一顆顆葡萄,這些葡萄散落在盤子里,肯定無法一下子提起來,但是如果葡萄串在一起,發揮的效果將會是所有單顆葡萄的總和。
2011年4月,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三屆六次全委會選舉鍾志華為重慶市科協主席直到2014年10月調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 。
經2014年10月3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決定,免去鍾志華的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