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教授
㈠ 阿蘭·圖林一、人物概述
阿蘭·圖林,被譽為計算機與人工智慧的奠基人,美國物理學家弗蘭克爾在信中曾提及,盡管馮·諾依曼被廣泛視為計算機的「助產士」,但圖林才是計算機基本概念的真正先驅。馮·諾依曼本人也承認,圖林的概念對於計算機的發展至關重要。圖林的生活充滿了神秘色彩,他的故事如同一部未解的神話,短暫而深刻,留下了許多值得後人深思的智慧與理念。
曼徹斯特大學紐曼教授夫人對圖林的描述生動而獨特,他的外貌特徵和行為方式都令人印象深刻,盡管他害羞且沉默寡言,但在親密交談中,他的眼神卻充滿了坦誠和洞察力,超越了言語和行動的界限。1951年,圖林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會員稱號,這標志著他的學術地位得到了廣泛認可,即使那些曾持不同意見的人也表達了熱烈的祝賀。
1953年,圖林回到母校,面對中學生發表關於計算機的演講,盡管身為教授,他卻緊張得不斷走動,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這次演講成為他科研生涯的新起點,他決心探索智能計算機理論。然而,就在生命的巔峰期,圖林於1954年6月8日離世,他的死訊震驚了全球,特別是發現他在蘋果中留下的劇毒,引發了關於他自殺還是意外的猜測。
盡管圖林的私人生活存在爭議,他的死亡對計算機科學界是一個巨大損失。為了紀念他,美國計算機學會設立了「圖林獎」,這是電腦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每年頒發給最傑出的電腦科學家,象徵著圖林對現代計算機科學的深遠影響。
㈡ 擁有100萬個處理器的新型超級計算機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模擬大腦的機器
研究人員最近激活了一台比世界上任何一台計算機都能更精確地模擬大腦活動的計算機。科學家剛剛激活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腦」:一台擁有一百萬個處理核和1200個相互連接的電路板的超級計算機,它們一起像人腦一樣工作。
在製造十年的過程中,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神經形態計算機——一種模擬射擊的計算機科學家11月2日宣布,
被稱為Spiking神經網路體系結構,或稱SpiNNaker,這個計算機強國位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它「重新思考傳統計算機的工作方式」,項目成員史蒂夫·弗伯,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工程教授在一份聲明中說。[科學事實還是虛構的?
這十個科幻概念的合理性,但斯賓納克不僅僅是像大腦一樣「思考」。它在人腦中創建神經元模型,並且比地球上任何一台計算機都能實時模擬更多的神經元,「或者多個區域——通常表現為神經元的尖峰(或放電)網路,」Furber在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
是處理器「KDSP」的兩倍,自2016年4月以來,SpiNNaker一直在使用500000個核心處理器模擬神經元活動,但升級後的機器有兩倍的容量,Furber解釋說。在歐盟「人腦計劃」的支持下,SpiNNaker將繼續使科學家能夠創建詳細的大腦模型。但現在它有能力同時執行200萬億次的操作,大學代表在聲明中說,
雖然其他一些計算機在處理器數量上可能與SpiNNaker匹敵,但使這個平台與眾不同的是連接這些處理器的基礎設施。在人腦中,1000億個神經元同時發射信號,並將信號傳送到數千個目的地。弗伯解釋說,SpiNNaker的體系結構支持處理器之間的特殊通信水平,其行為與大腦的神經網路非常相似。
「傳統超級計算機的連接機制不太適合實時大腦建模,」他說我相信,SpiNNaker比任何其他機器都能在生物學上實時建模更大的尖峰神經網路。
大腦對物質的控制以前,當SpiNNaker只使用50萬個處理器時,它在大腦皮層中建模了8萬個神經元,大腦皮層是調節感官數據的區域。另一個SpiNNaker對基底神經節的模擬,一個受帕金森氏症影響的大腦區域,暗示了計算機作為研究大腦疾病的工具的潛力,根據聲明,
SpiNNaker還可以控制一個叫做SpOmnibot的移動機器人,大學代表說,它利用計算機來解釋來自機器人視覺感測器的數據,並實時做出導航選擇。
憑借其所有的計算能力和類似大腦的能力,斯賓納克的行為與真正的人腦有多接近?目前,完全模擬人腦是不可能的,弗伯說。弗伯在郵件中寫道,像斯賓納克這樣的先進機器仍然只能管理人腦進行的一小部分通信,超級計算機要想獨立思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即使有一百萬個處理器,我們也只能接近人腦規模的1%,他說:
不過,SpiNNaker可以模擬老鼠大腦的功能,比人腦小1000倍,Furber補充道:
「如果老鼠認為老鼠的想法,所需要的只是足夠多的神經元連接在一起。」「在正確的結構中(這本身是一個有爭議的觀點),那麼也許我們現在可以在一個運行在SpiNNaker上的模型中達到這樣的思維水平,」他說。
最初發表在《生命科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