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學華人教授名單
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華人院士
林可勝(1942年)
吳健雄(1958年)
林家翹(1962年)
李政道(1964年)等等
2012年,美國科學院(NAS)新增選的84名院士中,有八位華人學者:
Yuan Chang,美國匹茲堡大學病理系教授;
趙華(Chiu, Wah),美國貝勒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
董欣年,美國杜克大學生物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駱利群,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庄小威,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Chow Louise(周芷),亞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生物化學和分子遺傳學系教授;
張啟發,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任詠華,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
張傑,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教授。
2013年,美國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六人為華人學者 :
陳雪梅(Xuemei Chen),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植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教授。
楊薇(Yang Wei),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教授。
鄧興旺,美國耶魯大學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系教授。
盧煜明(Lo, Yuk-Ming Dennis),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
支志明(Che, Chi-Ming),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
施一公,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
B. 華盛頓大學知名校友一覽表
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社會比較安定,教育體系也很完善,受到許多留學生的青睞。在美國眾多的大學院校中,華盛頓大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在華盛頓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呢?的我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華盛頓大學知名校友一覽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小龍Bruce Lee,美籍華人,1940年出生在美國舊金山,196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大學,於1961-1964年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學位期間各科均取得優異成績。在文理學院著名教授凱恩的哲學理論指導下和體育學院著名武術家伊諾山渡教授的武術理論指導下,李小龍結合世界各流派武術和哲學理論創立了截拳道。李小龍位列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是在全球范圍最有影響力的華人,也是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的第一人,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世界武術和功夫電影的發展。李小龍創造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多影迷武術家的世界紀錄,贏得全球數十億觀眾。
翁以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現任)、香港總商會總裁、美國空軍學院副教授。翁以登1947 年生於上海,光緒皇帝老師翁同合的第六代子孫,1967年考入華盛頓大學,1969年獲得華盛頓大學數學碩士臘宴核學位,1972年獲得華盛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翁以登畢業後進入美國空軍,擔任美國空軍學院副教授,教授數學,授予美國空軍上校軍銜,後擔任美祥族國駐華大使館副武官、美國國防部中國政策顧問。1997年翁以登出任香港總商會總裁(香港總商會成立130年的首位華人總裁)。2006年翁以登出任美國星巴克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2010年-今,翁以登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
鄧傳楷,江蘇省江陰人,在華盛頓大學攻讀文學和經濟學,1936年 獲華盛頓文學學士學位和經濟學碩士學位。是中國教育家、作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奧林匹克體育運動先驅。曾任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世界華僑協會總會監事長、教育部次長,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主任,遠東區童子軍主席,獲抗戰勝利勛章、景星勛章、一等實踐獎章、美國最高榮譽獎銅豹獎、世界銅狼獎等。
孟憲承:華東師范大學 首任校長。
胡流源:美籍華裔輪掘生物工程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院、工程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丁邦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1996-2004),中央研究院院士,語言學家。
李貞德: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者。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現任),當代台灣文學和史學的研究學者。
曾憲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現任)、應用科學系教授,台灣化學工程研究者、教育工作者。
沈富雄:台灣政論及政治人物,前立法委員。
楊德昌:台灣知名電影導演。
朱慧敏:2004年年度香港小姐選舉亞軍兼旅遊大使獎得主。
林 凡:台灣歌手。
楊日昌: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應科院)行政總裁(現任)。
吳大維:華人演員、歌手、主持人。
C.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著名華人校友
截止目前,有超過900名霍普金斯大學的華人校友,著名人物包括:
陳能寬: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國家元勛
蔣樹聲:民盟中央主席,南京大學校長
朱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全球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校友會主席
邵雪民:聯合國環境和能源專題委員會主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曾任世界銀行執行董事顧問
周健工:福布斯中文網總編
施一公: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美國雙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
陳十一:霍普金斯大學終身教授,計算流體力學家,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前工學院院長
王微:土豆網創始人及前CEO,追光動畫創始人
吳軍:谷歌(Google)中日韓搜索部門的創始人,曾任騰訊副總裁
崔天凱:中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外交部副部長
王光亞: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前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外交部副部長
李保東:現任外交部副部長,前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安全理事會主席
陳翰笙:中國經濟學家、外交部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外交學會副會長、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
倪征𣋉:中國著名國際法專家、中國外交部法律顧問,曾任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
戚壽南:中國現代內科醫學的奠基人,醫學家、醫學教育家,前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
謝元甫:中國泌尿外科奠基人
董承琅:中國醫學家、心臟病學專家,中國心臟病學奠基人
應元岳:內科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熱帶病學主要開創人之一,有「中國發現肺吸蟲病第一人」之稱
伍哲英:護理教育家,北京協和醫院護士長、中華護士學會會長,被尊之為中國「護士之母」
胡紀如: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院士,曾獲「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蘇起: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2000年4月提出了「九二共識」的說法
童振源:台灣政治學家,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
侯勝茂:台灣衛生部部長
張博雅:台灣公眾人物,衛生部部長,現任亞洲選舉官署協會主席
陳維昭:醫學家、教育學家,前國立台灣大學校長
陳思賢:政治學家,任教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現代政治思想與西洋政治哲學
陳鶴琴:中國近現代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前國立中央大學教務長
陳克恢:20世紀國際葯理學的一代宗師,現代中葯葯理學研究的創始人,國際葯理聯合會名譽主席
陳信雄: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台灣電機工程學家
汪敬熙: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前聯合國科學部主任
伍連德:華人世界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醫學家、公共衛生學家,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
湯佩松:兩院院士(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教育家
錢致榕:物理學家,霍普金斯大學終身教授,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唐仲璋: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
李桓英:公共衛生學家,發明麻風病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中國駐世界衛生組織第一人
周煒良:中央研究院院士,華裔著名數學家,20世紀代數幾何領域的主要人物之一
袁晨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霍普金斯皮博迪音樂學院畢業
童村:中國抗生素事業的奠基人和先驅者,醫學家、微生物學家,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副院長
D. 目前有哪些有國際聲望的華人物理學家
楊振寧 李政道 丁肇中 朱棣文 崔琦
文小剛 沈呂九 張首晟 胡悲樂 牛謙 徐一鴻
1楊培東(Peidong YANG),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2殷亞東(Yadong YIN),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助理教授;
3黃暄益(Michael H.HUANG),台灣清華大學教授;
4夏幼南(YounanXIA),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教授;
5孫玉剛(YugangSUN),美國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
6吳屹影(YiyingWU),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
7段鑲鋒(Xiangfeng DUAN),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助理教授;
8鄒祖煒(Tsu-Wei CHOU),特拉華大學首席工程師;
9萬梅香(Meixiang WAN),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10任志鋒(Zhifeng REN),美國波士頓學院教授;
11鮑哲南(Zhenan BAO),美國斯坦福大學副教授;
12蔣業明(Yet-Ming CHIANG),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18馬曉龍(Peter X. MA),,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
14梁錦榮(Kam W. LEONG),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15孟祥敏(Xiang Min MENG),,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電鏡實驗室研究員。
E. 緹庡浗澶у︽暀鎺堟潕灝戞皯鍑鴻韓浜庡摢閲
緹庡浗澶у︽暀鎺堟潕灝戞皯鍑鴻韓浜庡摢閲屼粙緇嶅備笅錛
鏉庡皯姘戞暀鎺堝嚭鐢熶簬杈藉畞銆備粬鏄緹庣睄鍗庤斿﹁咃紝鐜頒換緹庡浗嬈ч亾鏄庡ぇ瀛︼紙Old Dominion University錛夎插腑鏁欐巿銆
嬈ч亾鏄庡ぇ瀛1930騫村緩鏍℃椂鍚嶄負濞佸粔鐜涗附瀛﹂櫌璇虹忓厠鍒嗘牎錛1962騫磋劚紱誨▉寤夌帥涓藉﹂櫌騫舵洿鍚嶄負嬈ч亾鏄庡﹂櫌錛圤ld Dominion College錛夛紝1969騫存洿涓虹幇鍚嶃傗滄ч亾鏄庘濓紙鎰忎負鈥滆佽嚜娌婚嗏濓級涓鍚嶆潵鑷浜庤嫳鍥藉唴鎴樻湡闂寸敱鑻辯帇鏌ョ悊浜屼笘鎺堜簣淇濈殗鐨勫紬鍚夊凹浜氬窞鐨勫埆縐般
嬈ч亾鏄庡ぇ瀛﹀湪鏍″︾敓涓24670浜猴紝鍏朵腑鏈縐戠敓19612浜恆佺爺絀剁敓5058浜恆傚︽牎鑾峰緱澶氶」璁よ瘉錛屽寘鎷珹ACSB銆丄BET銆丄DA銆丄PA銆丆CNE鍙婂崡閮ㄩ櫌鏍¤仈鐩燂紙Souther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錛夎よ瘉銆傚︽牎鎴愮珛鏈夊浗闄呭︾敓鍔炲叕瀹わ紝涓哄湪鏍$殑1092鍚嶅浗闄呭︾敓鎻愪緵璇稿傜敓媧匯佺Щ姘戙佺◣鍔°佺捐瘉銆佽儲鍔″崗鍔╃瓑澶氶」鍜ㄨ㈡湇鍔°
瀛︽牎涓烘湰縐戠敓鍜岀爺絀剁敓鎻愪緵鍖呮嫭70縐嶅﹀+瀛︿綅銆54縐嶇曞+瀛︿綅銆42縐嶅崥澹瀛︿綅鍜2縐嶆暀鑲蹭笓涓氬︿綅鍦ㄥ唴鐨168縐嶅︿綅銆
F. 你了解的了不起的華人有些誰至少寫出四個。
有至少8位華人科學家得到諾貝爾獎: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錕、李遠哲,
楊培東(Peidong YANG),排名第1,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殷亞東(Yadong YIN),排名第2,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助理教授;
黃暄益(Michael H. HUANG),排名第3,台灣清華大學教授;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第4,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教授;
孫玉剛(Yugang SUN),排名第5,美國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
吳屹影(Yiying WU),排名第6,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
段鑲鋒(Xiangfeng DUAN),排名20,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助理教授;
鄒祖煒(Tsu-Wei CHOU),排名34,特拉華大學首席工程師;
萬梅香(Meixiang WAN),排名43,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任志鋒(Zhifeng REN),排名49,美國波士頓學院教授;
鮑哲南(Zhenan BAO),排名62,美國斯坦福大學副教授;
蔣業明(Yet-Ming CHIANG),排名66,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馬曉龍(Peter X. MA),排名76,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
梁錦榮(Kam W. LEONG),排名80,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孟祥敏(Xiang Min MENG),排名99,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電鏡實驗室研究員。
G. 麻省理工有多少華人教授
5人。郭玉國、周昆、楊帆、李笑、夏豐年共五人任麻省理工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愛國者聯盟附屬成員,全球大學校長論壇成員。
H. 盤點那些在美國頂級法學院擔任終身教授的華人
終身教授制,是高等教育機構中一種學術教育職位的類別,代表無限期的學術任命,確保教授們在滿足規定要求的情況下,永久在大學等學術機構就職。這種制度旨在保證學術自由,鼓勵原創研究,並在學術界創造一個有利於創新和獨立思考的環境。
在美國,終身教授制度的建立基於AAUP的《關於學術自由與任期原則聲明》。這使得教授們免於無故解聘,能夠安全地持反主流觀念,公開對抗權威或研究非主流課題,類似於西方獨立司法系統的法官終身制。終身教授制鼓勵學術原創,賦予學者最大程度的學術自主權,促進學術研究的深入和誠實性。
在美國頂尖法學院擔任終身教授的華人精英,不僅在學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也對法律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以下是幾位代表性的人物。
張泰蘇教授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歷史上首位大中華區出生的終身教授。從耶魯大學以最高榮譽成績獲得歷史和數學學位,再到在法學院深造並獲得法律博士學位,張教授在學術界展現了其深厚的學識和卓越的學術成就。
喬仕彤教授是中國財產法和城市法專家,側重比較法和中國法律問題的研究。他擁有豐富的學術背景和經驗,包括耶魯大學法學院的LL.M.和J.S.D.學位,以及在多所頂尖大學的教職經歷。喬教授以其在學術領域的卓越貢獻,贏得了杜克大學法學院的教職。
於興中教授則以其對中國法律和法律史、憲法、新技術和法律的文化研究的深入理解,在康奈爾大學法學院擔任講席終身教授。他豐富的學術經歷和對法學研究的深刻貢獻,體現了他作為法學專家的卓越成就。
這些教授的成就,不僅源於他們在學術領域的辛勤耕耘和卓越貢獻,更體現了他們在專業領域追求極致的精神。他們的經歷激勵著有志於從事法學研究的學子們,潛心研究,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