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復旦大學文獻信息中心教授名單

復旦大學文獻信息中心教授名單

發布時間: 2025-02-23 13:28:17

A. 復旦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計科狗答一波,首先推薦闞海斌老師的線性代數!(如果是文科生就算了吧。。。)

線性代數一般學校都有的課。如果想從事理工科方面的這門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由於這個課和高中脫節太大,矩陣的內容太抽象而復雜,很少有老師能夠講的深入淺出,大部分都是上的雲里霧里的。但是!闞老師這個課講得幾乎沒有半句廢話,每當一個新定義出現的時候都會先做好充足鋪墊,並且會給你講一下你學的這個在計算機科學里以後有什麼用,比如特徵值在人臉識別數據降維里都有什麼用,總之強烈推薦。

最後要說一句,學習知識的過程都是枯燥的,所謂的課程有趣也是需要你對老師講的內容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看法之後才能產生思想的碰撞,而如果是專業課的話老師一學期16節課基本上課本內容都是剛好講完,所以還是需要私下對書本有了一定掌握之後再去蹭課啊~

B. 唐亞偉的生平經歷

1938年2月(23歲),在母親及友人的贊助下正式出版《規格化亞偉中文速記學》,設班傳授。1939年4月在四川重慶南岸龍門浩正式成立了「亞偉中文速記學社」,開始了他的速記創業生涯。
據亞偉自述:「我的接觸速記,也是非常偶然的,只是在1930年的夏天,在南昌一家舊書店裡發現一本早期速記書(註:指蔡錫勇著的《傳音快字》),因而引起我的興趣,便開始鑽研起來。以後,感到速記是一種對人類文化極為有益的學術,而當時意未見有人推廣,深覺可惜;乃留意搜集中外有關資料。」以後,他在圖書館里找到了英文「皮特曼速記」和「葛銳格速記」,進行比較研究,冀圖創造一種適合我國的速記方案,以便利國人廣泛使用。從此,他便沉浸於速記符號之中,夜以繼日,廢寢忘食,耗費掉不少精力,走了許多彎路,終於在1934年製成一種流線體系的速記方案。(參見唐亞偉:《從辛苦支持到勝利發展的道路》,載《速記月報》1955年第49、50期合刊號)。 堅持創新
唐亞偉自1938年投身於速記教育事業以來,其後60年間,他一直為中國速記事業的發展努力奮斗,做出了巨大貢獻,建立了豐功偉績。
他不僅把橢圓式速記體系引進到中國,並使之得到發展,成為中國速記的主流。他為了使亞偉速記的完善,不斷修改方案,在省略方面首創聲符提高省略韻符略法及上中下三種「附離略法」,並發展了「交疊略法」使之系統化等。它對以後各式速記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雖然首倡橢圓速記學派,並使之得到發展,他的學生又有所創新,使橢圓式速記百花齊放,人才輩出;但他並不抱門戶之見,不採取「保護主義」,而能高瞻遠矚,放眼世界。他在速記月報社成立了斜體速記創研組。1953年8月召開創研工作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國斜體速記方案草案。其後40年間,形成了「3Y斜體式速記體系」並應用於大專院校課堂教學。
引領主流
隨著世界速記形勢的發展,電腦速記在外國出現,唐亞偉本人早在50年代就已開始研究專用鍵盤的並擊式速記機,至80年代,便與計算機結合,進一步研究「專用鍵盤」並擊式的電腦速記機,於1994年開發成功。定名為「亞偉中文速錄機」,填補了中國電腦速記機的空白。
普及推廣
當80年代初中國速記進入復興革新時期,唐亞偉身體力行在西城區三里河和新街口工人俱樂部舉辦亞偉速記培訓班,有近4000黨政幹部、年青人參加了培訓。唐亞偉首先團結北京速記界人士發起創立北京市速記協會,在北京速協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紛紛成立速記研究會、協會和學會。1985年他又組織中國速記友好訪日代表團,被推為團長赴日參觀訪問,進行速記文化交流。1994年他又以中國文獻信息速記學會會長身份,率領中國速記代表團前往土耳其出席第40屆國際速記打字聯合會。在這次大會上,國際速聯正式接納中國為成員國。 1934年,創造出「流線體中文速記音符總表」和「字元略法表」。1938年,出版《規格化亞偉中文速記學》。1939年,成立「亞偉中文速錄學社」。2007年,以「亞偉中文速錄機技術與裝置」獲得2006年度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他在速記學術研究、速記教育、速記推廣、速記活動各方面都起著帶頭和促進的作用,成為中國速記發展的先鋒與動力。「驚天時速」的業績成為中國速記近代史的重要組織部分。他已成為中國當代名人,被錄入《中國當代名人錄》和《當代英才》《中國專家人名辭典》等典籍。 提起中文速記,人們已不陌生,而上世紀30年代發明中文速記的,正是唐亞偉。此次獲獎的「亞偉速錄」,簡單地說就是進行實時語言信息採集的關鍵技術,它採用專用鍵盤和專用軟體對語言信息同步記錄並轉化為文字,是中文信息處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信息化的基礎。
中國速記發展史上的兩大步,都是由他跨越的。 成就設想
舊書店裡一本《傳音快字》,啟發了「亞偉速記」的誕生
我國老一代速記工作者還清楚地記得,在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上,毛澤東主席接見文藝工作者時,攝影記者拍攝的燈光十分耀眼,使緊張的速記人員更加著急。毛主席見此情景,停下講話對記者們說:「請你們靠後一些,不要影響速記人員的工作。」有一次,周恩來總理接見外賓,服務員把速記人員的座位安排在門口。距離遠,速記員聽不清講話,被總理察覺後,立即把速記者請過來,坐在他的身後。從那以後,速記和翻譯坐在賓主後邊,成了外事活動的固定格式。周恩來多次指示:「新聞工作者和翻譯人員要學會速記。」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冀朝鑄,在50年代遵照周總理的指示,發奮學習速記,成了當時我國速記速度最快的速記員。
談起往事,唐老說,那時他們使用的技術方法,都不知道是怎麼來的,其實,是舊書店裡一本不起眼的小書《傳音快字》啟發了我,才有了「亞偉速記」的誕生。
唐亞偉原名唐恭漢,生於1915年,湖南衡山人。工人家庭出身的他,自幼家境貧寒,但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不僅學業優良,而且還寫得一手好字,曾被推薦給當時的江西省「安息日會」會長當書記。由於職業的關系,使他對文字的書寫方法萌生了興趣。就在這時,他在南昌舊書攤上看到一本我國最早的關於速記的書《傳音快字》(蔡錫勇著)。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決定了他一生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的目標——為中國速記學獻身。
唐亞偉在研讀這本書時發現,蔡錫勇的中國速記符號以英國速記體系為基礎,根據毛筆的粗細筆道來記錄。但當時科技的發展,中國已經出現水筆,書寫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唐亞偉又找到了英文的「皮特曼速記」和「葛瑞格速記」進行比較和研究,希望總結一種適合中國人的速記方法。由於每天都要記錄校長口述的大批公文、信件,唐亞偉試著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來代表文字,書寫速度果然快了很多。於是,他結合漢語的結構、讀音、語法學、詞彙學原理,同時吸收國際速記學原理,終於在1934年,創造出「流線體中文速記音符總表」和「字元略法表」。
這項發明在當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中文速記之先河。提起這段往事,唐老依然興致勃勃。他說:「實踐出真知。我們祖先在有文字之前不是就懂得了用繩子打結記事了嗎?那應該說是最古老的文字元號。後來又有了倉頡造字。其實那麼多漢字絕不可能是倉頡一個人坐在屋裡閉門造車想出來的,肯定是古代人在勞動實踐中創作產生出來的,倉頡做了一些加工整理工作。速記的產生,也來源於工作實踐。」他堅持把學科的創立定位在對勞動實踐的加工整理上,其中的艱辛、甘苦融入了他曲折的經歷中。1938年,他正式出版了《規格化亞偉中文速記學》。
唐亞偉開始辦學,推廣速記。1939年,「亞偉中文速錄學社」正式成立,1942年春,更名為「亞偉速記學校」,馮玉祥將軍出任學校董事會董事長,陶行知、李公朴、顧執中等擔任董事。1945年,在重慶亞偉速記學校籌集速記教育基金大會上,唐亞偉先生還清楚地記得,馮玉祥將軍發表了題為「速記的功用和發展途徑」的演講,結合軍事制勝中「迅速、准確、秘密」的三個特點,分析和強調速記的重要功效。他說:「我主張每個小學生,從三年級起就應該學習速記,這樣對於學生求學的幫助真是無法估計。」
創造漢字快速記錄法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是中國速記的發展高潮時期。當時中國學習蘇聯,而蘇聯特別重視速記學,蘇聯的每一個部門都有速記員編制,因而中國每一個部門也配了速記員編制。如全國總工會有14個速記員,中央黨校也有十幾個速記員,各部委都有速記員。亞偉速記學校,北京有總校,上海、南京、杭州、蘭州、重慶、新疆、香港都有分校。北京亞偉速記學校有一個專修班,由各機關保送人員來學習,一共辦了13屆,半年一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速記專業人員。外交部特別重視速記,部內還辦了速記班,由唐亞偉的學生執教。
1955年,經陳毅副總理批准,我國成立了第一所政府開辦的速記學校——北京速記學校,仍以「亞偉速記法」為教材。盡管社會上流行的速記方式多樣化,但亞偉速記法始終是流行最廣的方式。從國際上看,只有蘇聯、德國的方式是國家統一的速記方式,其中如美國、日本都是多種速記方式並行,但美國推行最廣的是葛瑞格方式。唐亞偉教授承認,他受葛瑞格方式影響較大,在體系、系統上與這種方式有相通之處。
20世紀60年代,由於中蘇關系的破裂,速記工作也慢慢鬆懈了。各部門速記員的編制改成了秘書編制,或由秘書兼任速記員,速記工作已不被重視。特別是「文革」中北京速記學校被迫停辦,速記符號被視為密碼、異端而廢止。只有陳毅副總理仍堅持在外交部開辦速記班,在遍布世界的大使館里,還有一些速記員為我國外交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陳毅說:「速記和打字是外交上的斗爭武器。」過去我們同國外的談判,由於沒有速記員容易吃虧,所以外交部一直堅持速記工作。基辛格秘密來中國的時候,就帶了兩個速記員。周恩來總理也帶了兩個速記員,一位叫廉正保,一位叫胡鳳仙。現任外交部檔案館館長的廉正保同志回憶道:「1973年,周總理看到基辛格帶來的速記人員使用速錄機,用手敲擊鍵盤就可以完成記錄工作,總理非常感興趣。會談休息的時候,他走到我身邊,當著基辛格的面問我,咱們能不能製造中文速錄機啊?我那時候膽子挺大,我說:『能,一定能造出來。』但是我心裡一點也沒底。總理笑笑說:『那好,好好努力,想辦法把它造出來,人家能夠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夠做到。』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八九十年代,我大部分時間在駐外使、領館工作……1998年我回國以後,知道唐亞偉教授帶領一批專家創造出了『亞偉中文速錄機』,只要敲擊鍵盤,電腦顯示器上就可以直接顯示出中文,速度和效果都比當年的英文速錄機還好。我沒有做到的,唐老做到了,實現了周總理的遺願!」
當時,我們的速記人員用的都是「亞偉速記」。說到往昔的情況,唐老十分緬懷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對亞偉速記的關注和支持。盡管教學停止了,但速記事業並未廢止。就是在「五七」幹校的日子裡,唐亞偉教授的腦子里也全都是「速記」。他認為手寫速記太累了,總想用打字的方法代替手寫,以提高准確率,降低勞動強度。他白天勞動,晚上回到小屋就開始琢磨、研究,終於構思形成了一套方案。那個年月,怎麼可能把他的研究方案投入試驗啊!唐亞偉不甘心,他在當時簡陋的條件下,用腦子和鋼筆硬是創造出了「漢字快速記錄法」,沒有終止他的不倦的追求。這種手寫式的速記新方法,也曾風靡一時。
鋼琴演奏生靈感,催生中文速錄機
改革開放的時代,正是中國速記事業的第二個春天。人們在觀念上發生了變化,對速記越來越重視。唐亞偉教授也煥發了青春,抓緊對速記的研究並不斷有所創新。他先後完成了《打字速記法》、《ABC記錄法》、《速記機研究》等設計方案,為速記機械化、電子化開拓道路。1981年,他被推選為北京市速記協會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他一邊從事速記方面的領導工作,一邊從事學術技術研究開發,還與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的速記學者進行學術交流,不斷了解、研究國際速記學發展的新動態,以推動中國速記事業的新發展。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計算機開始進入國內。自從了解了電腦以後,唐亞偉一直在想辦法,如何把速記和電腦結合,把最復雜、最繁雜的工作交給電腦。正因為速記後期「翻譯」最累,導致了速記很少有人在用。那麼,普及速記的最好方式非電腦莫屬。然而,對於一位對電腦一竅不通的老人而言,這個難度是可想而知了。
唐亞偉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速記能不能按照拼音完全打出來。當時,他創造性地設計了一個輸入方案,利用標准鍵盤一鍵一擊,一隻手打聲母、另一隻手打韻母。由於漢字基本都是聲韻結合的,兩只手正好聲、韻分工。按照這個設想,每分鍾應該能夠輸入200字。但是,這樣一來兩只手太忙了。不過,唐亞偉發現,漢語裡面雙音詞最多,怎樣利用這種雙音詞的特色,開發便捷快速的電腦速記方法?
終於,他從鋼琴演奏上受到啟發,既然彈鋼琴可以一隻手彈主旋律,另一隻手彈和弦,甚至可以交叉彈奏,那麼電腦速記完全也可以採用雙手同時敲擊鍵盤輸入的方法。因為兩只手同時敲擊鍵盤,記錄的速度自然能夠明顯提高。但是,這個想法引發的下一個問題是,必須拋棄現有的計算機鍵盤,重新研製一種新型的速錄鍵盤。憑借深厚的速記功底、豐富的編碼能力和扎實的拼音功夫,唐亞偉重新對鍵盤進行設計。面對26個字母,聲碼需要用幾個鍵、韻碼需要用幾個鍵、按鍵相互之間的關聯等等,成為他每天琢磨的重點。1993年,他拿出了一套完整的電腦速記編碼方案和速錄鍵盤設計。但是,計算機速記在當時計算機還很不發達的情況下,讓別人聽起來是那樣的陌生,與人合作開發的事宜一再擱淺,後來才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公司。
直到1994年,經過了幾百個日夜,速錄機終於在北京展覽館最顯著的展台上亮相。30分鍾的演講後,與會者在出門的時候,每人可以得到一份熱騰騰的快報,這就是用速錄機來進行實時記錄、瞬間完稿,再用速印機把一張張的快報印刷出來的。它,無疑成為了那次展覽會的一個亮點。
1995年,在荷蘭舉行的第41屆國際速記聯合大會的展廳里,各國代表驚奇地發現中國已擁有自己的中文電腦速錄機了。因為中國文字是方塊字,用電腦速記畢竟是一個難題。是誰攻克難點,使中文電腦速錄夢想成真?唐亞偉,一個國際速記界熟悉的名字又闖進了他們的視野——「亞偉中文速錄機」。
健康秘訣:速記留駐了青春
我和唐老一問一答,暢談著。坐在一旁的王小姐用亞偉中文速錄機記錄著。不慌不忙,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談話的中文記錄。我有意加快語速,連珠炮似的發問,並說了幾個成語。話音剛落,電腦屏幕上已工整成文,隻字不差!我為這種神奇的工作方式所驚異,唐老卻平靜地繼續著侃侃而談:「速錄機是多鍵並擊,一下按幾個鍵,雙手並擊,一擊出現兩個漢字。這種多指並擊的方法在生理上是完全可能的,彈鋼琴就是一例。我們用拼音的方法,左右對稱的鍵盤,一手可打出一個聲韻結合的漢字,兩手並擊,一下打出兩個漢字,即一個雙音詞。速度很快,完全可以跟上語言的速度,甚至可以在看打錄入的時候,每分鍾超過200字以上。一個人講話每分鍾大約是180字左右,速錄機完全可以勝任了。」
唐老告訴我,人的講話口語和書面語言是有差距的,口語啰嗦一些。我國語言學家、教育出版社社長張志公先生,對他自己講話的記錄稿,他一看就說這是「速記稿」。如果按照錄音帶一字一句整理的口語進行,沒法看,太啰嗦。一個好的速記員,要有一定的寫作素養,才能打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稿子來。唐老的兒子唐可亮補充說:在編碼攻關的日子裡,老人或是在斗室里鑽研試驗,或是騎著自行車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到中關村電腦界「弄潮」,仿如年輕人一般奔波。
今天,在唐老的名片上還有眾多的頭銜: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所教授、顧問,中國老教授協會理事會理事,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顧問,復旦大學北京校委會顧問,北京國際書畫藝術交流中心顧問、中國文獻信息速記學會會長、北京速記協會理事長兼培訓中心校長、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常務理事兼速記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曉軍辦公設備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顧問等等。
我試著打探他的身心健康的秘訣,他笑了笑,認真地說:那和速記有關,每天速記大量的信息,也留駐了青春。
他的家人開玩笑地舉例佐證:老人70多歲的時候,還總是喜歡騎自行車走來走去。一次被汽車剮倒,摔了一跤,腦部出血。治療期間,即使是面對著親人,他也叫不出任何人的名字,但他卻能清晰地說出「速記」兩個字。病癒後,家人都對他說,您是六親不認,只認識「速記」啊!
雖然唐亞偉教授和他的亞偉速錄機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認可,速記這一古老的技術也正在以嶄新的面貌重現在世人面前,並且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位耄耋老人至今依然惦記著速記,牽掛著信息時代亞偉速錄技術的歷史使命和神聖責任,那就是一定要讓速記為中華文明的傳承,為人類文明的傳承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如今,令老人十分欣慰的是,亞偉中文速錄機已逐漸被更多的人所認識,並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成就廣泛應用
最高人民法院曾正式發文,「在全國法院系統大力推廣、使用亞偉中文速錄機,實現庭審記錄計算機化。」全國已有2000多家法院使用了這項設備,並在進一步推廣。中央電視台多次使用該設備,整理會議記錄。甚至有一些長篇電視連續劇的劇組請七八個劇作家侃劇情,侃結構設計,請速錄員記錄下來進行編排。有一位軍旅作家,自己錄了一個30萬字的長篇小說,拿著錄音帶請他們幫助整理出來,結果只用了5天,一部書稿就完成了。現在,由唐老出任名譽董事長的曉軍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速錄服務部,幫助各部門從事會議記錄並整理成文,忙得不亦樂乎。
「速記」泰斗唐亞偉先生漫長的征程,令人敬重!
(2007年3月2日《北京日報》)

C.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有哪些專業

網路做了保護,只能純手打,不能直接復制,看在我這么辛苦的份上,往採納~~~
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古籍整理研究所: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學古今演變
中國語言文學系:民俗學、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藝術人類學與民間文學、現代漢語語言學、出版(專業學位)、戲劇(專業學位)、戲劇與影視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日語、亞非語言、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筆譯(專業學位)、英語口譯(專業學位)
新聞學院: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媒介管理學、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

歷史學系:中國史、世界史
哲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科學技術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
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理論、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外交學、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應急管理、公共管理(專業學位)
數學科學學院: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與控制論、金融(專業學位)、應用統計(專業學位)

物理學院: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

現代物理研究所:粒子物理與原子物理學、原子與分子物理
化學系: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生物學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網路空間安全、電子信息(專業學位)

法學院:法學理論、法學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法律(專業學位)

航空航天系: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飛行器設計、生物醫葯工程
材料科學系: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物理電子學、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

高分子科學系: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

高等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學、教育經濟與管理

旅遊學系:旅遊管理、旅遊管理(專業學位)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

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專業學位)、工商管理(專業學位)
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數量經濟學、金融(專業學位)、稅務(專業學位)、國際商務(專業學位)、保險(專業學位)、資產評估(專業學位)

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會計(專業學位)、工商管理(專業學位)、金融(專業學位)、應用統計(專業學位)、國際商務(專業學位)

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植物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信息學、人類生物學、生態學、生物統計學、生物醫葯(專業學位)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光學、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光學系統與控制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專業學位)、項目管理(專業學位)、物流工程與管理(專業學位)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老年學、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專業學位)、心理學、應用心理(專業學位)、社會保障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位)、環境管理(專業學位)
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國史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
文獻信息中心:圖書情報

上海數學中心:應用統計(專業學位)

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應用數學、生物醫葯工程
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物理電子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專業學位)、機械(專業學位)
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公共政策
代謝與整合生物學研究院: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大數據學院:金融(專業學位)、應用統計(專業學位)、統計學

基礎醫學院:生理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與醫葯(專業學位)、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法醫學、分子醫學、醫學信息學、中西醫結合基礎、葯理學、生物醫學工程

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公共衛生、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葯學院:葯物化學、葯劑學、生葯學、葯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葯學、葯理學、臨床葯學、葯學(專業學位)

實驗動物科學部:動物學

放射醫學研究所:放射醫學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婦產科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衛生毒理學、葯理學
護理學院:護理學、護理(專業學位)

臨床醫學院: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學系統生物學、內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腫瘤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運動醫學、麻醉學、急診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葯理學、臨床葯學
上海市影像醫學研究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生物醫學研究院: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系統生物學
腦科學研究院:神經生物學

軟體學院:電子信息(專業學位)
微電子學院: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集成電路與系統設計、電子信息(專業學位)
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人類生物學
先進材料實驗室:凝聚態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材料物理與化學

大氣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資源與環境

D. 復旦考研比較容易考上的專業有哪些

復旦考研比較容易考上的專業有以下這些:

1、復旦大學應用心理專業

復旦大學應用心理專業隸屬於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這是一個以社會學一級學科為主,兼有心理學、公共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多學科交叉優勢的學院。現下設四系兩所: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心理學系,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人口研究所,人類學民族研究所。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系擁有獨立的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應用心理(MAP)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社會心理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在社會學一級學科下招收社會心理學方向博士後。

2、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創辦於1984年,是國內創辦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文博教學與科研的高教機構之一,是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辦「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單位。現為學校獨立二級教學研究機構(院級系)。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三個層次的人才學歷培養體系。重點培養考古學研究、文化遺產研究和管理、博物館展覽策劃設計、博物館數字化開發、博物館教育活動策劃、文物藝術品開發經營和文物保護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

3、復旦大學圖書情報專業

為適應新形勢圖書情報事業發展對圖書情報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復旦大學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於2014年新設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於2015年起面向各院校、各單位招收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研究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復旦大學經濟學綜合考研一本通

E. 文白對照全譯史記的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劉起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尚書評述》、《尚書學史》、《尚書源流及傳本考》、《日本的尚書學與其文獻》、《古史續辨》、《顧頡剛先生學述》、《劉起釪經學論集》等書。 林小安中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撰有《殷武丁臣屬征伐與行祭考》、《武乙文丁卜辭補正》、《殷墟卜辭字考辨》、《字考釋》、《字考辨》、《「韋編三絕」正讀》、《中國文字起源之我見》等論文。 裘錫圭復旦大學教授,著有《文字學概要》、《古文字論集》、《古代文史研究新探》等書。 李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成果獎)、《戰國鳥書箴銘帶鉤考釋》(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中國古代居民組織的兩大類型及其不同來源》、《吳孫子發微》、《中國方術學》等,並譯有《中國古代房內考》,主編《中國兵書名著今譯》、《中國方術學》、《中國方術概觀》等。 吳樹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秦漢文獻研究》、《風俗通義校釋》、《東觀漢記校注》、《二十四史簡介》、《黃石公三略譯注》、《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合著)、《漢英對照論語今譯》(合著)等書。 呂宗力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現為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博士生,主編《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著有《中國民間諸神》(合著)等書。 王煦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公孫龍指物論詮釋》、《目錄學研究對象商榷》、《統治階級道德繼承問題》等論文。 馮曉林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輯,著有《儒學的「變古」》、《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隋唐五代教育史》、《世界近代前期的文化與教育》等,主編工具書多種。李解民中華書局編審,著有《尉繚子注譯》、《白話續資治通鑒》(合著)、《文白對照續資治通鑒》(合著)、《白話資治通鑒》(合著)、《文白對照資治通鑒》(合著)、《白話二十五史精選》(合著)、《兵家寶鑒》(合著)等書,撰有《開阡陌辨正》、《雲夢秦簡所載魏律研究》、《劉氏書錄研究》等十幾篇論文,點校《檐曝雜記》、《竹葉亭雜記》、《春秋左傳詁》、《春秋大事表》等多部古籍。 繆文遠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戰國策考辨》、《戰國策新釋》、《七國考訂補》等書。 駢宇騫中華書局編審,著有《簡帛文獻概述》、《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春秋校釋》等書。 盛冬鈴中華書局副編審,著有《六韜注譯》、《那蘭性德詞選》等書,撰有《西周銅器銘中的人名及其對斷代的意義》、《清初第一詞人那蘭性德》等論文,整理《松窗夢語》、《治世余聞》、《繼世紀聞》等古籍。 趙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著有《中國古代石刻概論》、《華夏衣冠五千年》、《唐代墓誌匯編》、《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等書。 王文錦中華書局編審,校點整理《通典》、《周禮正義》等古籍。 陰法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唐宋大麴之來源及其組織》等書,撰有關於中國古代音樂史、文化史的論文多篇,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一書,與人合作點校《隋書》。 陳久金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彝族天文學史》、《天文學簡史》、《藏歷的原理與實踐》、《中國節慶及其起源》、《陳久金集》。校點《中國方術概觀》中《式法卷》、《星命卷》。 魏嵩山復旦大學教授,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與人合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撰有《太湖流域開發探源》、《鄱陽湖流域開發探源》等論文。蔣非非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撰有《算賦制度問題探討》、《秦漢移民實邊政策簡論》等論文。 魏連科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明代宗室婚嫁制度述略》、《文天祥家書詩帖考釋》、《顧炎武北方交遊考》等論文三十餘篇。整理《弇山堂別集》、《玉堂叢語》、《典故紀聞》、《三垣筆記》等多種古籍。 顧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副編審,編有《顧頡剛讀書筆記》,撰有《試論「三年喪」起源》等論文。 陳紹棣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中國宮殿史》(合著)、《中國文明史·秦漢卷》等書,又撰有《百越與匈奴衣食住行之比較研究》、《試論王莽改幣》、《漢唐長安規劃比較之我見》等論文。 王瑞來中華書局編輯,撰有《岳珂生平事跡考述》等論文,點校《鶴林玉露》、《宋宰輔年表校補》等古籍。 謝孝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研究員,撰有《略論河東文化與中國文明》、《讀王森然先生〈夏後氏大禹評傳〉兼論中國古代文明》、《日本佚存漢籍考述》、《鹽鐵論校注小議》。陳抗中華書局編審,與人合著《商周古文字讀本》,編有《永樂大典古方誌輯佚》、《全唐詩索引》(合編),點校《尚書今古文註疏》、《今文尚書考證》、《訂訛類編》等,曾參加《辭源》修訂及《漢語大詞典》第一卷編寫工作。 胡平生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著有《阜陽漢簡詩經研究》、《孝經評述》、《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敦煌懸泉汗釋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等書。何法周河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韓愈新論》、《侯方域集校箋》(與人合著)、《唐文選》(與人共同主編)、《李賀詩選》(與人合著)等書。 師小平北京出版社副編審,曾參加過《管子》、《歷代題畫詩》等書點校工作,著有《聊齋選注》(合作)等書。 李祖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審,與人合著《中國古代分期討論五十年》一書,主編《中國古代改革家》、《中國歷代開國帝王傳》、《中國古代軍制史》、《孫子研究新論》等書。 馬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編有《秦漢賦役資料輯錄》一書,點校《兩漢博聞》,擔任《白話資治通鑒》一書副主編。 施丁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司馬遷研究新論》(合著)、《中國史學簡史》、《中國史學的傳統與維新》等書。 李曉林北京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東直門醫院副主任醫師,著有《雜病源流犀燭校注》(合作)一書,發表過多篇中醫論文。 段書安文物出版社編審,撰有《二十世紀出土簡帛綜述》(合著)一書,曾參加過《管子點校》、《孟子譯注》等古籍整理工作。 劉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撰有《區田法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北朝胡人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北魏末期戰亂與士族旁支的興起》、《山東士族入關房支與關隴集團的合流及其復歸》、《十六國官營手工業初探》等論文。 夏應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海上絲綢之路的友好使者·東洋編》、《漢文化史綱》(合著)等書,撰有《亞洲稻作農業的起源及其向西太平洋地區的傳播》、《論唐代初期中日韓關系》等多篇論文。 楊世鈺雲南師范大學教授,著有《雲南省志·地理志·雲南省建置沿革》等書,撰有《南詔的統治制度及其特點》、《孟子名本思想淺議》等論文,主編《大理叢書》。 謝桂榮河南大學研究館員,撰有《侯方域年譜》、《范仲淹師承問題考辨》、《〈文苑英華〉〈唐文粹〉相互關系考》等論文。 余太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著有《噠史研究》、《塞種史研究》等書。 劉宗漢中華書局編審,撰有《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經脈書研究之一——從帛書經脈書論內經經脈走向體系的二元性》、《方彝考釋》、《比堂忻布新考》等論文多篇。

熱點內容
怎麼找到導師的碩士或博士論文 發布:2025-02-23 19:00:51 瀏覽:940
2015年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2025-02-23 18:45:55 瀏覽:212
大學生防電信詐騙總結 發布:2025-02-23 18:42:42 瀏覽:695
廣西醫科大學專業代碼 發布:2025-02-23 18:37:17 瀏覽:531
大學考試老師怎麼給成績 發布:2025-02-23 18:36:38 瀏覽:102
延安大學遺傳學研究生 發布:2025-02-23 18:35:55 瀏覽:29
酒店約大學生 發布:2025-02-23 18:35:01 瀏覽:969
廣州大學有3a專業 發布:2025-02-23 18:34:07 瀏覽:32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pacs 發布:2025-02-23 18:28:14 瀏覽:419
大學教授出軌女學生電影 發布:2025-02-23 17:54:15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