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華大學付林教授
Ⅰ 北京演藝專修學院的名師風采
表演系
方 立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博士研究生 現任中央戲劇學院表演本科教師 飾演小品《祝你們幸福》女主角 獲全國首屆電視戲劇小品大賽優秀表演獎。
王世元 原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空政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影視表演人才,包括朱時茂、孫海英、濮存昕、李雪健等
陳子度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長駐外國專家
張啟耀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解放軍總政話劇團演員副隊長,曾受聘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擔任表演、台詞專業教師。
田正坤 原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形體教研室主任。紅樓夢選秀特聘形體指導專家,曾培養過姜文,李亞鵬,陳小藝等演藝明星。
魯祖立 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曾任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副隊長
邵鵬 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
流行演唱系
龐 龍 畢業於沈陽音樂學院 2006、2007、2008、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和青年歌唱家呂薇合唱《幸福兩口子》。代表作《兩只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等
江 濤 中國武警文工團獨唱演員,1994年至2011年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家喻戶曉
劉丹寧付林流行音樂工作室主要成員 曾任「全總文工團」獨唱演員,培養的學生:師洋、潘辰、李茂等
楊竹青 全總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 中國第一代流行歌手,代表作品有《竹林青梅》、《超越夢想》等
肖嬋娟中國路橋文工團青年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通俗唱法客座教授
音樂系
王 琳 法國里爾音樂學院碩士畢業 抒情花腔女高音,曾獲第六屆金鍾獎北京賽區金獎
方曉琴 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畢業,畢業後進入中央歌劇院,主演了《劉胡蘭》《護花神》《山花燦爛》;外國歌劇《貨郎與小姐》《卡門》;美國音樂劇《異想天開》等
張 娜 沈陽音樂學院畢業 國家一級演員,中央電視台特邀演員,1998年參演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歌舞《萬鼓催春》,CCTV第五屆「五洲」杯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榮獲第一名
朱雅麗 中國歌劇舞劇院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曾隨文化部赴義大利參加國際藝術節,擔任獨唱
佟艷傑 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歌隊隊長 獲聖安娜市長親自授予「藝術表演最高獎」曾在沈陽音樂學院和中央民族大學任教
器樂與音樂製作系
張佳男 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 青年薩克斯演奏家 是中國最年輕的取得薩克斯風演奏、教學雙碩士
古賀泉 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 日本著名爵士鼓演奏家、第一位被外國專家局承認的鼓專家
胡音生 研究員、音樂學者、二胡演奏家 創作歌曲、器樂曲數百首並獲「國家政府獎」等多種獎項
陳怡安 美國密系西根安那堡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演奏 鋼琴伴奏與室內樂雙碩士、世界大賽指定鋼琴伴奏。
馮曉泉 著名音樂人,民族新音樂演奏家。現任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演員,新民樂的發起人及開創者。代表作品《冰糖葫蘆》、《霸王別姬》等歌曲廣為人知。
蔣遠旭 竹笛演奏家 為影視劇、專題片以及春節聯歡晚會等配錄演奏近百部(電影《搖滾青年》、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雍正王朝》、《康熙大帝》、《大秦之腔》、《我這一輩子》、《走向共和》等)。
朱 光 畢業於芬蘭西貝柳斯音樂學碩士 小號演奏家 北京管弦交響樂團首席小號
陳 彤 著名音樂製作人,作曲家、國內world music 領軍人物,多次榮獲國內外各類音樂獎項、沈陽音樂學院客座教授
江建民 台灣資深職業吉他手、編曲、音樂製作人,台灣作曲界的老一輩
播音主持系
仲達文 中國傳媒大學畢業 首屆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大獎賽三等獎,北京電視台主持人大獎賽二等獎。
阿 丘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 主持過的節目《社會記錄》《天天故事匯》《人物新周刊》
艾寶良 北京廣播電台特約演播藝術家、著名播講人代表作品《藏地密碼》《鬼吹燈》《畫蟲》等。
張玫玫 中國傳媒大學畢業 國家一級播音員 先後在湖南台和在京媒體工作多年曾經獲得中央、省市多個節目獎項
鄭健康 北京朗誦藝術團演員隊隊長,資深朗誦藝術家
影視編導與製作系
鄭泉寶研究生導師,原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主課教授,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
陸海波 原中央戲劇學院電視藝術系主任,著名戲劇影視理論教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等
塗家寬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 國家一級攝影師 曾任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部兼職教授、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製作教授等
盛勵 國家一級導演 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導演,中國鐵路文工團導演 曾在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授課
常智宏 國家一級導演 先後在重慶大學美視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授課
李葦傑 原北京電視台《誰在說》欄目主編,專題片《山村教師》獲五一工程獎
中國舞系
邱友仁 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原為北京舞蹈學院常務副校長 國際影星章子怡的舞蹈老師
鍾潤良 著名芭蕾舞藝術家、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蔣祖慧 中央芭蕾舞團國家一級編導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編導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劉益鋒 中央民族大學畢業 著名青年舞蹈家,原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員;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師
阿 依 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畢業,民族民間舞專家
張曉辰 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專業畢業 曾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舞蹈比賽獲佳獎
國標舞系
白昆瑞 英國聯合舞蹈教師協會高級院士、IPSF國際裁判、北京國標舞協會副主席。
姜守洲 亞洲體育舞蹈聯合會副秘書長,英國uk職業舞蹈教師聯合會中級院士 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EVGENY SOKHRANNY ANASTASIA KOSITSYNA (外籍教師) 曾獲 黑池舞蹈大賽職業拉丁組獎項
文化產業管理系
唐 武 國家一級導演 文化產業管理學者 演藝經紀法律顧問 BTV文藝青少頻道的藝術策劃人
張紀中 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經濟師。曾任《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製片人
任大惠 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著名製片人,《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央視經典四大名著電視劇其中三部名著的製片人
郝恆民 原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製片經濟師、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制製片委員會理事、全國「十佳」製片人之一
馬為民 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團長、舞台總監,曾在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音樂學院藝術管理專業授課
王慶澤 曾任成龍中國演藝經紀總監、曾參與製作藝人周傑倫、周華健、SHE、蔡依林、王力宏等
藝術設計系
梁玉璽 副教授 著名油畫家 北京九洲書畫藝術研究會油畫院副院長
邱新良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九洲書畫藝術研究會油畫院院長楊建明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司小軍 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設計系主任 副教授 紅酒品牌設計專家
姚建偉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著名形象設計策劃專家
張 沖 國內著名雕塑家 景觀小品設計師 作品遍及國內多個一線城市
章抗美 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教授、系主任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副會長
Ⅱ 付林的人物簡介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委會供熱新技術委員參與提出分析各種能源轉回換系統能源利用率的答ECC指標,可
用於評價不同品位能源轉換過程的效率。已被用在我國綠色建築評估體系中。提出通過熱泵方式回收煙氣冷凝熱的新燃氣熱電聯產方式。提出利用熱網和建築物熱慣性的電力調峰運行模式,為解決大型熱電廠經濟合理運行給出新的途徑;在對大量建築電熱冷負荷變化規律的研究的基礎上,給出熱電冷聯產系統設備配置和運行模式的原則,提出利用蓄能裝置改善負荷不匹配性的方法。主持完成清華大學熱電冷三聯供系統的製冷,外網,與末端部分的規劃;主持試驗了以斯特林發動機為動力,回收煙氣冷凝熱的熱電聯產系統;完成昌平衛星城能源系統規劃;完成武漢開發區能源系統規劃;長春一汽能源系統規劃等項目;承擔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範樓能源供應系統的研究與實施。
Ⅲ 江蘇雙良集團公司咋樣
雙良有機械製造、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務業等九大產業,有十八家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多項產品被列入十二五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果你自身水平可以的話,去了相當有前途,那邊對人才的待遇很好
Ⅳ 清華頂尖科學家被拘的原因是什麼
清華頂尖科學家付林主要有兩項罪名:貪污和挪用公款。
起因是有人給北京市檢察院寫了封舉報信,舉報他巨額貪污。2016年3月17日海淀區檢察院反貪局對付林採取了刑事拘留措施。2016年4月1日付林被正式批捕。2017年5月19日,海淀檢察院公訴處正式起訴付林,根據起訴書付林有兩項罪名,一項罪名是貪污造成科研經費損失220餘萬元,另一項罪名是挪用公款439萬元。
付林案在高校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科研成果轉化所引發的事故。該案的焦點在於,付林的關聯公司參與了上述重大課題的研究過程,以及後續的科研成果轉化。
但她沒想到的是,付林很快被關進了看守所,他的聲音再也沒有聽到過。
在這個案件中,一共出現了付林的3家關聯公司:環能瑞通、華清泰盟、華源泰盟。有人做了一個這樣的假設:如果當初由外部公司取代付林的關聯公司,成為其搞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平台,那麼付林可能不會涉入商業江湖,他也就不會面臨如上的指控。但問題恰恰是,當時並沒有公司願意支持他。
「科研成果轉化的第一步並不是企業在求你賣專利,常常是你要去求企業支持,把初步產品做出來。」江億院士說,很多人都以為把專利或者想法賣掉就完成了科研成果轉化,但現實從專利到產品還有很長的路,很少有企業冒風險買單。如果得不到企業的支持,只能自己組織資源做開發,組織資源就少不了要開公司,而開公司就有一堆麻煩事——付林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入了商業江湖中。
江億院士也有類似的無奈經歷,因此特別渴望能有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們安安心心把第一步轉化先做出來」。但這科研成果轉化最難的第一步,在當下大學體制、社會機制中是一個空白地帶。
最初,曲燕很反對付林注冊環能瑞通,她的顧忌是,老師們開公司總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一開始,曲燕的這種憂慮似乎是多餘的。但隨著技術研發成功,尤其是技術的商業價值被市場認可時,這種「身份的嫌疑」就會越來越重,直到變成無法承受之重。在固有的觀念中,知識分子應該是安守清貧的,而付林在網路上被一些人稱為「清華首富」,這本身就很容易招致猜疑。
但即使沒有注冊公司,付林也早已跨入商業的河流。中國的高校體制下,很多老師事實上都是小老闆。以付林為例,雖然他領導的能源所是科研機構,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公司實體——它是清華同衡規劃院的下屬機構,企業性質是全民所有制,營業執照上的負責人是付林,注冊時間2004年。但規劃院並沒有給能源所注冊資本,也不給員工發工資,事實上能源所是自負盈虧運轉,付林要像老闆一樣組織人馬做研究項目掙錢,否則就沒辦法給研究人員發工資。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朱穎心教授說,這類研究所在高校很常見,主要是便於老師們承接項目,以及提供平台留住高水平科研人才。但能源所「全民所有制」的性質,為付林後面被指控「挪用公款」打下伏筆。
回到環能瑞通。張世鋼介紹,這家公司並沒有經營活動,主要是安置課題組從事設備研發的工作人員,管理上也很粗放——最初由付林的一個朋友代管,後來由一位員工管理,甚至公司的公章都放在這位員工手裡。這樣鬆懈的管理,已經為付林出事打下了伏筆。
那麼,老師們的關聯公司到底能不能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據接近此案的人士透露,清華大學科研院負責人2017年1月在接受檢察機關問詢時明確表示,科技部、北京市和清華大學對關聯單位參加課題沒有限制,清華大學牽頭的課題,課題負責人可以把確實承擔科研任務的關聯單位加入到課題里來,而且將課題經費撥到課題參與單位,也不需要對關聯關系進行申明。
1992年南巡講話之後,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創業,高校出現了一大批學科性公司,都是掛著公有制之名的紅帽子公司。這些公司在股權上的復雜性,製造了很多故事,比如浙大褚健案。此後國家又多次出台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的政策,但老師們開公司始終籠罩在身份嫌疑的陰影中——在一種復雜的社會心態下,做得越成功嫌疑就越大,做得不成功倒是沒人關注。
在高校科研人員創業的案件中,知識產權是一個很容易出事的領域,拿著屬於學校的專利給自己賺錢等同於貪污。這個指控曾經也出現在北京海淀區檢察院對付林的起訴意見書里,環能瑞通擁有3項專利曾被估價2800萬,因此檢察院指控付林貪污2800萬。而在最終的起訴書上,這項指控消失了。
Ⅳ 教授涉貪污罪被訴是真的嗎
2017年11月份,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付林被羈押期間,其妻子曲女士收到清華大學發給丈夫的《聘用合同延期協議書》以及相關合同,由於協議書需要付林本人簽字,曲女士目前已向法院申請將協議書轉交給正在看守所的付林。
付林領軍的回收「廢熱」進行供熱技術曾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7年5月,其因涉嫌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公訴至海淀法院,目前案件尚未開庭。日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朱穎心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對付林按在職教師對待,隨時等他續簽合同。而對於案件何時開庭以及付林是否在看守所可以接到相關協議等問題,截至昨晚,海淀法院未就此案作出回應。
教授被羈押 家屬收到「聘書」
付林的辯護律師周澤認為,清華大學的《聘用合同延期協議書》,涉及付林的合法權利,而且不涉及案件保密之類的問題,作為辯護人,可以帶給付林簽字。但看守所要求讓法院帶去給付林簽,法院則表示讓清華大學與法院聯系,目前這件事應該還在處理過程中,「從司法為民的理念出發,法院應該支持、配合清華大學的工作」。
■ 案情
付林被控兩宗罪 律師稱將做無罪辯護
2017年5月,海淀檢察院以涉嫌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對付林提起公訴。
據指控,付林於2008年至2010年間,利用擔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負責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利用電廠循環水余熱的供熱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課題的職務便利,在課題研究實踐過程中,通過指使他人簽訂《技術服務合同》,要求課題試驗單位購買樣機設備等手段,將由清華大學使用北京市財政科研撥款327萬元委託加工的七台課題試驗樣機中的五台,以其個人控制的北京環能瑞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能瑞通公司)名義,出售給課題試驗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富龍熱力公司(以下簡稱赤峰富龍公司),使環能瑞通公司獲利380萬元。
案發前,環能瑞通公司以樣機設備回收為名,向清華大學退還105萬余元,造成科研經費損失220萬元。
此外,付林於2011年至2014年間,利用擔任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現更名為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規劃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能源所)所長的職務便利,在能源所與山西雙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公司)簽訂、履行建設工程設計合同過程中,指令雙良公司將應付能源所的600萬元支付到其妻子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華清泰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清泰盟公司),其中439萬元被華清泰盟公司用於經營。案發前已全部歸還。
付林辯護律師周澤告訴新京報記者,將在開庭前繼續為付林申請取保候審,在開庭後對該案進行無罪辯護。
周澤表示,關於貪污罪的指控,檢察院錯誤地將清華大學應該撥付給課題參與單位用於樣機試制、試驗的課題經費當成了清華大學應該保有的資金,並錯誤地將清華大學撥付課題經費給課題參與單位試制的試驗用樣機,當成了清華大學的固定資產;在挪用公款罪的指控方面,檢察機關錯誤地將雙良公司根據三方協議應付給華清泰盟公司的錢款,誤認為是雙良公司根據其與清華能源所的一份作廢合同應付清華能源所的合同款。
關於付林是否可以在被羈押期間簽署協議,以及該案何時開庭兩個問題,新京報記者向海淀法院發送了采訪函,截至昨晚,法院未作回應。
■ 鏈接
曾發明廢熱回收技術解決「氣荒」
從一份2014年6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中,新京報記者發現,並非院士身份的付林,與其他多名院士聯名完成了《關於全面推廣工業廢(余)熱採暖,大幅緩解北方地區冬季霧霾問題的建議》(簡稱《建議》)。其中指出,「目前解決供熱污染問題的主要途徑是『煤改氣』,但因冬季氣源普遍短缺和價格昂貴,使得天然氣和供熱很難推廣,並且天然氣同樣大量排放氮氧化物形成PM2.5」。該《建議》同時提出,利用工業廢熱是一種更加經濟和可行的供熱途徑。
「我國工業廢熱資源潛力巨大。火力發電燃煤只有40%左右變為電,其餘全部變為廢熱排放掉了……」付林的師弟兼同事、清華同衡規劃院下屬能源所總工程師張世鋼介紹說,從2006年開始,付林領軍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明了「基於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技術」,可使熱電廠等熱源的產熱效率提高40%,熱網輸送能力提高50%以上。
Ⅵ 科研成果轉化為何要避免掉入「陷阱」
付林原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技術科學系教授、博導,他掌握的一項技術可以大幅提高發電廠廢熱的回收量,將其轉變為北方供暖的熱能,從而減少煤的消耗。在這項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付林被檢察機關刑事拘留,今年5月被正式提起公訴,一項罪名是貪污造成科研經費損失220餘萬元,另一項罪名是挪用公款439萬元。
這是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在科研成果轉化中被控犯罪的又一起典型案例。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出台了諸多鼓勵科研人員實施成果產業化的措施,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科研人員直接推進成果轉化面臨著現實的風險。付林案之所以引發關注,就是因為暴露了科研成果轉化中科研人員的沉重尷尬。
另一方面,要明確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角色和職責,應當由專業的機構去實施成果的中試、孵化,孵化成功後再由企業進行量產。由專業的中介機構進行成果的中試、轉化,可以對成果的價值進行評估,科研人員可以從成果轉讓中獲得收益。如果在成果轉化中需要科研人員持續支持,高校可以給科研人員選擇空間,比如花一段時間在企業中擔任顧問、技術指導,然後這段時間後,必須做出要麼繼續當教授、要麼留在企業的選擇。
實施這種模式,可以有效發揮科研人員、中介機構和企業各自的優勢。對科研人員來說,可以將更多精力專注於科學研究,同時也有很好的機制去推進成果產業化,可以從產業化中獲得自己應有的利益,既消除了科研人員難以推進成果轉化的擔憂,也能讓科研人員避免掉入科研成果轉化的「利益陷阱」。
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完善技術轉移機構服務功能,完善技術產權交易、知識產權交易等各類平台功能,促進科技成果與資本的有效對接。這里的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產權交易、知識產權交易平台,應當是專門從事科研成果轉化的中介機構,充分發揮這類中介機構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服務職能,才能為科研人員提供專業的促進成果轉化服務,幫助他們消除掉入「利益陷阱」的風險。
還是要多獎勵提高積極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