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
『壹』 張永德個人簡歷
張永德是中國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張永德,男,1937年9月6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1955年9月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9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現為中國科技大學5名特聘「課程講座教授」之一。
分配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即核工業部),從事國防原子能研究工作。展轉於北京、甘肅、青海、四川等地,先後在401所、194所、第二研究設計院、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404基地、821廠、909基地、816廠等研究所、設計院、學校和國防工業單位工作。
1955年9月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9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現為中國科技大學5名特聘「課程講座教授」之一;1988年中科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獲得榮譽
參加工作以來,多次獲核工業部先進工作者稱號。1984年離核工業部三年後再獲核工業部部頒榮譽獎狀。數次獲中國科技大學優秀教師。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退休時獲近代物理系傑出教學成果獎。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首屆「困學守望」育人終身成就獎。1984-1985任主教練主持我校CUSPEA班工作,錄取赴美攻博總人數超過全國所有重點大學,為科大首次奪得團體冠軍。
1995年首次指導的博士論文獲中科院研究生論文最高獎——中科院院長特別獎。2021年9月26日,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貳』 舞陽刻符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項重大的發現揭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非凡智慧。中國科技大學的博導張居中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知名學者帕特里克·麥克戈溫教授聯手,通過深入研究賈湖遺址的考古發現,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秘密:早在9000年前,賈湖人就已經掌握了獨特的釀酒技藝。他們使用的原料多種多樣,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這些都體現在那些出土的陶器上的特殊附著物中。
這些珍貴的考古證據表明,賈湖文化的居民們不僅懂得了如何通過發酵過程將這些食材轉化為醇厚的飲品,而且他們對釀酒技術的掌握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令人振奮的是,經過科學家們的精心復制和研究,這個古老的釀酒配方已經成功重現,彷彿穿越時空,讓我們得以一窺這個遙遠時代的日常生活。
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史前文明的理解,也揭示了人類對美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證明了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探索和享受酒所帶來的文化與社交價值。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無疑將我們對酒的歷史認識向前推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