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師范大學李春喜教授
⑴ 河南師范大學李春喜是博導嗎
碩導,不是博導,河南師范大學最新博士招生簡章里所列博士生導師中無李春喜老師
你也可以自己去學校2012或2013年博士招生目錄中查看,一切以河南師大官方信息為准
⑵ 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重點學科
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擁有多項重點學科,其中植物學自1995年起連續三屆被評為校級重點,2004年更進一步晉升為河南省重點學科。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小麥生理生態及加工利用,在李春喜教授的帶領下,這個方向自「九五」以來不斷取得突破,通過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致力於高產、優質小麥的研究和深加工,成果顯著,引領我國小麥高產及無公害栽培技術的發展。
遺傳學作為生物科學領域的重要分支,是新世紀最具潛力的學科之一。在盧龍斗教授的引領下,學院的遺傳學學科點在穩定既有科研方向的同時,聚焦於植物分子遺傳與基因工程、水產動物遺傳與育種、環境微生物遺傳學,形成了穩定的三個研究方向,對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學院的學科點成員實力雄厚,共有15人,其中9人擁有博士學位,10人是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交叉學科人員佔比20%,符合學校重點學科人員配置要求。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作為學院的重點支持學科,是現代生物學科的基石和前沿,對於揭示生命現象和推動學科進步具有關鍵作用。
自1997年起,該學科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並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內外矚目的成果,為推動我省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2)河南師范大學李春喜教授擴展閱讀
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始建於1923年,是河南省高校中歷史悠久、知名度高、規模較大的院系之一。現有教職工132人,其中正教授17人,副教授和高級實驗師38人,博士、在讀博士和留學歸國人員48人;碩士研究生213人,本科生1242人。
⑶ 河南師范大學的辦學規模
河南師范大學建校以來,趙紀彬、李俊甫、姚從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孫作雲、黃敦慈、許夢瀛、畢列爵、盧錦梭、魏冬青、王鍵吉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先後在校執教。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師范大學共有在崗教職工2400餘人,專任教師1700餘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級以上教學名師、中原學者、河南省優秀專家等80餘人,河南省教學團隊8個,設立省級特聘教授崗12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雙聘):林群、劉應明、張傑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張明高、楊勝利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常俊標
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渠桂榮、樊靜
河南省「中原學者」(2人):王鍵吉、常俊標
河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丁清傑
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7人):常俊標、徐存拴、楊林、郭宗明、李春喜、楊宗獻、蔣凱 河南省教學團隊(8個)序號名稱帶頭人立項年度1環境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樊靜20162程序設計系列課程創新性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徐久成20153中國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曹書文20134物理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劉玉芳20115物理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6有機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渠桂榮20107動物生物學教學團隊20078遺傳學教學團隊盧龍斗2009參考資料: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師范大學共有24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14年,河南師范大學化學、物理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排名。 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河南省重點學科(22個):應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水產、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
二級學科河南省重點學科(2個):軟體工程、社會學 學位點 一級學科博士點:物理學、化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的二級學科):數學物理(自主設置)、動物學、環境科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政治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體育學、倫理學、美術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環境工程、考古學、世界史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生物學、物理學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師范大學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1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類別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47項。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師范大學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1篇博士論文於2012年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生在競賽中先後獲得中國音樂金鍾獎、中國校園戲劇獎、中國舞蹈荷花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以及省部級音樂、美術獎勵80餘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具有專業發展潛質的新型教師培養方案的理論反思與實踐探索、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雙輪驅動」模式研究與實踐、新世紀高師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地方綜合性本科師范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經濟學、環境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生物科學、物理學
省級特色專業(16個):法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音樂學、對外漢語、歷史學、環境工程、公共事業管理、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經濟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類別(2個):物理學、經濟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排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普通動物學、遺傳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排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華夏文化之根》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師范大學共建有省級以上科研平台24個,其中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工程研究應用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4個,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6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
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創新葯物及醫葯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創新團隊(張貴生)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細胞分化調控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綠色化學介質與反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黃淮水環境與污染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4個):河南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綠色化學介質與反應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精細化學品綠色製造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新能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道地中葯材保育及利用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計算智能與數據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研究應用中心(1個):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應用中心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3個):生物工程葯物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動力電源及關鍵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化學制葯及生物醫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6個):環境科學與工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綠色化學與技術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化學與技術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數學與科學計算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電磁波特徵信息探測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4個):綠色化學與技術河南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量子晶元與精密探測技術河南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紅外光電子科學與技術河南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資源微生物與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原文化生態研究中心 據2015年5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河南師范大學在近五年來先後主持承擔包括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星火計劃、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29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03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主編(著)出版學術著作、教材238部;以第一作者單位在SCI、SSCI、A&HCI、EI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813篇,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700餘篇;授權專利265項,其中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1項。
2014年,河南師范大學發表論文被引用進入全球ESI前1%,在中國進入前1%的96所高校中位居第63位,2015年,以該校為第一作者單位的ESI高被引論文數位居中國大陸高校第65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 館藏資源 圖書館
截至2014年8月,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共有藏書200多萬冊,期刊4800多種,中外文網路在線資料庫10餘個;館藏涵蓋理學、工學、教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等學科;著名的《文淵閣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明叢書》、《民國叢書》、《中華再造善本》等大型套書均己入藏;業已形成以專業文獻為主、學科文獻門類比較齊全、大型套書資源豐富的館藏體系;開通有《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Elsevier全文電子期刊》、《SpringerLINK全文電子期刊》等中外文資料庫,並購置電子圖書近50萬冊,構建了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相結合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標本館
據2015年12月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信息顯示,該校生物標本館共有館藏動物、植物、真菌、人體及化石標本總計近6000種、120000餘號;其中植物標本3600餘種、28000多號,包括中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0多種,如人參、珙桐、太行花、天麻、蝟實、銀杏、連香樹等,著名的四大懷葯牛膝、地黃、菊花、山葯等也珍藏在該館,館藏動物標本2400餘種、90000多號,脊椎動物標本600餘種、28000多號;無脊椎動物標本1000餘種、60000餘號。 學術期刊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由河南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學術理論刊物,創刊於1960年,原為《新鄉師范學院學報》,1985年隨校名變更改為現名;該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河南省社會科學二十佳期刊。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60年,時稱《河南化工學院、新鄉師范學院聯合學報》,該刊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河南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源期刊,其刊載的學術論文涉及的主要學科有數學、物理學、信息科學、化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體育等,固定收錄該刊的權威性文摘期刊和資料庫主要有美國《數學評論》(MR)、德國《數學文摘》(ZM)、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中國數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文摘》、《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科學文獻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化學文摘資料庫》、美國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資料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