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年輕大學教授
㈠ 湖南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鄧露。
鄧露,1984年出生,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車橋耦合振動,車輛動態稱重,人工智慧檢測,裝配式建築結構。曾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年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土木結構領域唯一獲獎青年教師)等多項榮譽,2021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人物特點
一直以來,鄧露有兩個清晰的人生目標:第一,要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第二,要做出有實效的創新技術。
進入湖南大學後,鄧露先後主持了十餘項科研項目,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如今,他的課題組累計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大部分發表在本專業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上,在橋梁結構的安全和振動研究領域成果頻出,為世界橋梁工程學科的發展屢立新功。
㈡ 26歲博士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她是擔任什麼專業的教授
這名26歲的女博士近期引來了大家的諸多關注,大家的關注點在於這個人26歲就拿到了博士學位,在一般人看來,26歲剛剛是碩士畢業的年紀。但是她卻拿到了博士學位,說明在讀書期間她可能跳級讀書,並且學習成績是非常優秀的。
別人的優秀我們只能看新聞一飽眼福,優秀的人只佔總人群的一小部分,大多都是普通人,但是只要我們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是不平凡的人。每一個崗位都需要人來參與,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我們尊敬優秀的人,也嚮往成為優秀的人,但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要知道優秀的人畢竟是少數。
㈢ 26歲獲聘湖南大學副教授,為何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成就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說出生於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一職。
李晟曼還講述了自己科研歷程,她說從一開始的研究測試,到後來的寫文稿、畫圖,再到後來的投稿被拒改稿,最後成功接收和發文,過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李晟曼用自己的經歷給人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勤奮會帶來很多東西,尤其是科研人員,我們不是來混畢業證的,我們是想做出東西的,所以一定要勤奮,並且不要灰心,當科研遇到坎坷的時候,要勇於直面困難。
㈣ 中國90後有哪些大學教授
2018年1月15日,湖南大學學子的朋友圈被一張照片刷了屏,他就是湖南大學法學院新聘任的90後副教授陳少威,出生於1991年,本科就讀於廈門大學,2011年獲得直接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資格。
這位「90後」副教授,告訴我們,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不是說書本本身有多麼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斗,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讀書為的就是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㈤ 26歲美女博士年紀輕輕成為副教授,她有什麼過人之處
曾經被貼上“特立獨行”、“垮掉的一代”標簽的九零後,慢慢開始在社會上嶄露頭角,也漸漸有更多九零後得到人們的認同。
而26歲就被聘為大學副教授的李晟曼,也因為年輕而遭到過質疑。但現實中,年齡與能力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有的人活了一輩子也碌碌無為,不知道自身價值也不懂得如何提升自己;而李晟曼雖然年輕,但她的能力完全匹配得上副教授這個稱號。年輕人也應該向她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就一定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