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劉雙教授快樂學法
㈠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高穩定、低功耗的多頻段微波輻射計,成功應用於「神舟四號」飛船,對地球大氣、海洋、陸地參數進行了有效探測;以科學確定最佳壟(行)向壟(行)距為核心的農作物高光效種植模式在東北地區示範推廣,使得作物單產增加8%~20%;以改土為基礎的蘇打鹽鹼地快速高效治理利用技術在松嫩平原西部示範應用,使得pH達10.5以上的重度鹽鹼地在開墾當年水稻產量即達400公斤/畝以上、第3年可達533公斤/畝;高產、優質的「東稻」系列水稻新品種和「東生」系列大豆新品種,均得到較大規模的推廣,其中「東稻4號」被吉林省確定為2013年該省主導水稻品種之一。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機載三頻段微波輻射計及其應用」、「第二松花江水系污染與水資源保護的研究」、「重點糧區主要農作物遙感估產」、「松嫩-三江平原中低產田治理和區域農業綜合發展技術研究與示範」、「重度蘇打鹽鹼地頂級植被快速恢復核心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等一批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科研獲獎(部分)獲獎年度獲獎名稱主要完成人獲獎類別獲獎等級完成單位2014作物高光效新型種植模式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團隊 劉景雙、齊曉寧、王洋、何興元、宋風斌、劉兆永、崔振禮、邱信臣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科技貢獻獎) 一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4沼澤濕地碳循環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機理 宋長春,張金波,王毅勇,湯潔,孫麗,王麗麗,宋艷宇 吉林省自然科學獎 一等 中國科學,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大學 2014超高產耐鹽鹼水稻新品種東稻4的育成與推廣 楊福,梁正偉,王志春,李彥利,李景鵬,李景宏,金哲宇,馬紅媛,黃立華,王明明,楊帆,楊昊諭,劉淼,安豐華,張艷清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4東生號大豆品種選育及節本增效關鍵技術推廣 李艷華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3中國沼澤濕地形成、發育與關鍵生態過程研究 呂憲國,劉興土,趙魁義,王升忠,王國平,馬學慧,姜明,卜兆君 吉林省自然科學獎 一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東北師范大學 2013松嫩平原瘠薄農田水土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劉慧濤、王其存(2)、潘洪玉、張玉先、高玉山、王永軍、張玉斌、孫雲雲、王孟雪、竇金剛、沙洪林、陳寶玉、王洪君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2)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2013黑龍江省野豬遺傳基礎、應用技術的研究及產業化開發 劉娣、張冬傑、何鑫淼、楊秀芹、王文濤、富相奎、(7)劉春龍、李忠秋、馮艷忠、馬紅、孫金艷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3)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3東北寒帶濕地評價與恢復技術 馬玲、崔麗娟、(3)姜明、馬偉、曹傳旺、王素珍、楊軍、王競紅、張曼胤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東北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3)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2013遼東楤木優良無性系繁育及產業化栽培技術示範與推廣 趙恆田、劉靜祥、王承義、劉洪家、李富恆、班文傑、權明順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黑龍江省林寶山農林特色資源研究院 2013中國東北地區土地資源動態與生態環境變化 王宗明,宋開山,劉殿偉,張柏,,春穎,楊桄,杜嘉,李曉燕 吉林省自然科學獎 二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吉林大學 2012新型肉羊瘤胃調控劑的研製及機制研究 劉春龍、馮興軍、李忠秋、任延銘、田麗紅、王嘉厚、韓鵬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黑龍江省農科院畜牧所 2012東北糧食主產區新農村建設技術集成與示範 韓貴清、雷國平、李玉影、孫振鈞、劉雙全、宋 戈、金正勛、劉玉濤、劉春龍(9)、姬景紅、佟玉欣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④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2山地退化森林生態系統恢復優化模式及配套技術 王承義、董希斌、趙恆田(3)、李晶、蒙寬宏、崔崧、張玲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2黑龍江半乾旱區糧食作物綜合節水技術研究與示範 張忠學、司振江、魏永霞、李芳花、龔振平、張興義(6)、滕雲、王忠波、王柏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水利科學研究院、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2土壤肥力預警和施肥指導系統3S應用技術 趙軍、宋春雨、張文成、李欣、劉桂菊、權明順、付微 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雙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2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的創建及其觀測研究和試驗示範 孫鴻烈,陳宜瑜,沈善敏,趙士洞,趙劍平,韓興國,張佳寶,於貴瑞,劉國彬,秦伯強,趙新全,馬克平,歐陽竹,楊林章,李彥,我所:宋長春(30),韓曉增(45)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第八) 2012我國典型地區汞污染特徵、環境過程及治理途徑研究 王起超,王寧,鄭娜,方鳳滿,劉,海,張仲勝,張新艷,鄭冬梅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東北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2012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東稻03-05中國東稻3號的選育與推廣 楊福,梁正偉,李彥利,王志春,李景鵬,黃立華,馬紅媛,王明明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11蕨類山野菜孢子無菌培養與快繁技術研 趙恆田、李富恆、鄧中樞、劉魯江、黃福山、王石、張婷 哈爾濱市科技進步獎 三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2011土壤肥力預警與施肥指導系統3S應用技 趙軍、宋春雨、張文成、賁洪東、李欣、魏士梅、權明順、謝葉偉、張曉波 哈爾濱市科技進步獎 二等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地理科學》:
創刊於1981年,月刊。地理學三大期刊之一,榮獲中國地理優秀期刊獎,2012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科技)。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CSCD,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並被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地理科學文摘等中國國內主要資料庫收錄;並被俄羅斯文摘雜志(AJ )、 日本的科學技術社數據 庫( JST) 、美國的劍橋科學文摘(CSA ) 荷蘭的斯高帕斯資料庫 (Scopus ) 以及美國的氣象學與地球天體物理學文摘 ( MGA) 收錄。
《中國地理科學》(英文版):
創刊於1991年,雙月刊,是中國創辦最早的綜合性英文地理學術期刊,於2008年被SCI-E收錄。該刊主要介紹中國國內外地理學及分支學科具有先進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等。
《土壤與作物》:
《土壤與作物》(Soil and Crop)創刊於2012 年3月,季刊,黑龍江省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是中國又一個有關土壤學、農業生態學及其相關基礎學科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濕地科學》:
《濕地科學》創刊於2003年,季刊,中英文混版。該刊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立足於中國國內,是展示濕地學科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傳播濕地科學知識的重要平台,是學術類精品期刊,是在中國出版的第一份濕地專業性學術期刊。至2011 年,《濕地科學》已經被中國中國國內所有自然科學類核心期刊收錄為核心源期刊。2004年,《濕地科學》被CNKI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和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至今;2007年,《濕地科學》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CSTPCD)(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核心庫) (CSCD)」收錄至今;2011年,《濕地科學》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收錄。《濕地科學》還被全球規模最大的文摘和索引資料庫Scopus資料庫收錄,Scopus 資料庫對《濕地科學》做了科學評價。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資料庫和美國當代地理出版社(CGP)資料庫也收錄了《濕地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