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同濟大學教授朱勍

同濟大學教授朱勍

發布時間: 2025-03-07 02:21:20

❶ 水潤連城作文

溯夢
華夏巍巍,中原泱泱,大河萬象,潤澤許昌。
追溯8萬年前,遠古先民「許昌人」在這里逐水而居,點燃了文明的香火;回首五千年前,潁水河畔,許由洗耳,令許地名揚;大禹治水,萬古流芳。遙想三國時代,曹操雄才大略,許下屯田,運糧河州,千舟竟發,灞陵橋畔,萬古英風。
許昌春來早,崢嶸看今朝
許昌建成區面積97.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26萬人。境內有四條鐵路、兩條國道、四條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匯聚貫通。集航空、高鐵、高速為一體的六縱六橫一環的快捷交通體系已形成。河南首座異地航站樓已在許昌投入使用,加速了許昌經濟的騰飛。
許昌高鐵站的落成,更是許昌占據高鐵時代發展先機。
許昌是一座生態宜居的城市,被譽為中國花木之都。近年來,曾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節水灌溉示範市等稱號。
許昌曾有「天下西湖三十六,許昌西湖在其中」的美譽。許昌也曾河湖相連,漁舟唱晚。
然而,隨著歲月流逝,特別是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影響的加劇,許昌曾經豐沛的河流乾涸了,曾經的美景逐漸淡出許昌人的記憶。水資源供量不足,資源型、工廠型和水質缺水問題並存,已成為制約許昌經濟發展的瓶頸。
許昌市區現有八條河流穿越而過。曾幾何時,許昌的清潩河、運糧河被人們戲稱為龍須溝。污水橫流,部分河湖不連通,流水不暢且調水能力有限,嚴重影響著許昌人民的日常生活。
解決好水之源、水之清、水之活、水之靈、水之利成為世代許昌人的水之夢。
追夢
放眼當下 中國,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了社會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又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為此,水利部專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意見》和《關於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代表性強和典型性強的城市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
黨的十八大召開和水利部的正確決策,讓許昌獲得了天時,以竣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境而過,又讓許昌贏得地利,許昌人的缺水之痛、想水盼水之夢,匯聚了人和。一個難得的大機遇向許昌垂青。
許昌人看準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搶抓機遇,提出了實現水利事業跨越發展的總體思路,精心謀劃了三個重大水利項目。即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水系連通、50萬畝高效灌溉節水項目。
2013年6月28日,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親自帶隊赴水利部就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情況進行匯報,爭取水利部領導對許昌申報水生態文明城市工作給予支持。水利部領導明確表示給予許昌重點支持,並希望許昌的水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樹立標桿,成為典型。
7月底,按照編制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目標,擇優選擇確定同濟大學擔綱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
2013年7月31日,許昌市被水利部列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2013年12月14日,這是一個具有轉折性的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會同省水利廳對許昌水生態文明城市實施方案進行全面審查。經過認真評議,審查委員會認為:該方案定位準確,內容詳實,重點突出,一致同意許昌市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實施方案通過審查。
織夢
三個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行動指南,因此。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創建是三項中的引領項目,又是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河湖水系是水資源的載體,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要實現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必須統籌考慮水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加快提升防洪保障能力。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承載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如果把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比作一個人的成長,河流就是這個人的經絡和血脈,只有經絡通暢,血管通順,人才能茁壯成長。同樣城市的河流只有清澈、靈通,城市才能生機勃勃,鮮活潤澤。
同濟大學副教授朱勍認為:
「今天對水利的認識,肯定是一方面要建立在水資源的保護,水生態,人水和諧這樣一個基礎上。同時能使水文化的提升,水的特色,怎麼才能在城市發展當中,正真的帶動經濟發展,帶動人文發展,帶動產業更新產業轉型等等一系列東西。這次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其實是教育全民重新認識水,尊重水,然後愛水。到最後大家又能夠享受水資源這樣一個過程。所以這次的規劃是我們把水環境的保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水文化景觀的建設都融合在了一起。」
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既是爭創發展優勢,贏得發展先機的現實舉措,也是建設美麗許昌、造福全市人民的戰略決策。
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水從哪裡來呢?
許昌市區可利用的地表水源,主要是北汝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現已建成通水。我市每年調水量2.26億立方米。鄢陵引黃入鄢工程已建成通水。每年可增加調水量0.5億立方米。北汝河上游水庫的修建,為北汝河枯水期調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規劃通過管道,從鄢陵引黃調蓄湖向長葛清潩河上游的增福廟水庫調水。線路總長48公里。每年可調水2000萬立方米。通過清潩河向長葛和許昌市供水。在乾旱年份,可從白龜山水庫應急調水。通過白龜山總乾渠調水入北汝河大陳閘庫區,再沿潁汝總乾渠調往許昌市區。每年可調水2900萬立方米。形成長江水、黃河水、淮河水齊聚許昌為我們所用的可喜局面。加之中水回用和引黃資源的利用,我市的水資源保障能力將大幅提高。將為我們活水興水奠定堅實基礎。為此,我們可置換出的北汝河水,主要用於生態修復,水系貫通和農業灌溉。
北汝河水通過大陳閘攔蓄後,經潁汝總乾渠引致許昌市區西北部。通過清泥河,連通渠等向市區清泥河、護城河、西湖公園、運糧河,灞陵景區、天寶河、學院河、東湖、許扶運河供水。隨著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規劃的同步實施,許昌市區水生態將呈現出「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連城「的新格局。
「五湖」——分別為
北海(水域面積267畝,蓄水量45萬立方)。鹿鳴湖(水域面積260畝,蓄水量44萬立方)。芙蓉湖(水域面積260畝,蓄水量44萬立方)。東區濕地公園(水面積400畝,蓄水量67萬立方)。灞陵湖(水域面積120畝,蓄水量20萬立方)。
「四海」——即在三條主要河流出入城區處建設四片具有一定規模的生態林帶,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水面污染,涵養著地下水源,改善生態環境。
「三川」——即流經市區的清潩河、清泥河和學院河(飲馬河)。
清泥河流域的綜合治理。遵循自然、生態、文化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對清泥河及其支流運糧河,幸福渠進行綜合治理,使清泥河防洪標准達到50年一遇,通過融入當地歷史文化的濱水生態景觀工程建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拉動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位。
清潩河提升改造工程,按照聚文、興文,臨水的理念,著力將清潩河打造成為彰顯生態文明的綠色畫卷,展示文化變遷的歷史長河。匯聚城市人氣的靚麗風景線,將使其具備生態廊道、文化載體、樂活舞台三大功能。規劃四條區域綠道,以保護區域環境和支撐生態體系建設。形成七條文化休閑綠道,八條綠色生態綠色,五個一級驛站,十八個二級驛站。
學院河(飲馬河)——結合現在河道區域位置和已建成學院河游園。整體分為飲馬河段、新聯通段和學院河段三個部分。飲馬河段定位為郊野遺韻段,以體現三國文化為主題,向遊人展現郊野遺韻風貌,展示濕地科普文化。新逢通段定位為活力新韻段,以活力創新為主題,設置休憩、運動、觀鳥等設施,滿足遊人科普、運動、休閑的需求。學院河段定位為風情民韻段,以展現許昌市的民風民俗為主題,使遊人能充分體驗許昌厚重、濃郁的地域文化。
兩環 :一是運糧河與清泥河的環通。依託清泥河、灞陵湖水域打造以三國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園;依託運糧河,打造以曹魏漕運文化、水生態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景觀帶。 二是護城河的環通。以護城河為依託,打造具有曹魏文化、古街古巷,水系環繞古城新韻的魏都風情區。市委書記王樹山在市委常委會上討論這一議題時明確要求:「護城河環通工程,要注重規劃與城市發展相協調,注重規劃與歷史人文相結合,注重規劃與改善民生相統一,讓群眾享受到實惠,提高幸福指數。」護城河作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環通意義非同尋常。
許昌初步形成「河暢、湖清、水凈、岸綠、景美」的新格局。
當前我們正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運作模式,加快推進三個重大水利項目建設。

藍圖會就,鼓舞許昌,飽嘗缺水之痛的許昌480萬人民,宏偉的興水之夢新航程正式起航。
溯夢 ——回響著遠古的歷史和曾經的輝煌;
追夢——執著的拳拳的民心和堅定的步伐;
織夢——勾畫未來成就夢想,讓許昌潤澤,世代永昌!

熱點內容
內蒙古大學研究生工作部 發布:2025-04-25 20:38:11 瀏覽:756
985本科生去哪找工作 發布:2025-04-25 20:24:07 瀏覽:394
河海大學專業錄取分數 發布:2025-04-25 19:54:46 瀏覽:518
安徽中醫葯大學袁教授 發布:2025-04-25 19:54:34 瀏覽:759
博士面試導師說 發布:2025-04-25 19:53:56 瀏覽:774
中南大學建築考研 發布:2025-04-25 19:53:54 瀏覽:359
美國哪個大學籃球最好 發布:2025-04-25 19:53:43 瀏覽:60
相當大學英語老師 發布:2025-04-25 19:43:16 瀏覽:945
民大民商法學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4-25 19:41:57 瀏覽:520
長安大學招生專業 發布:2025-04-25 19:40:15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