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環境專業老師
1. 高寶玉的簡介
高寶玉,男, 1961年7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鄄城縣。通信地址:山東濟南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受教育情況: 1996.3-1999.3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獲工
學博士學位;
1984.9-1987.7 上海華東化工學院環境工程系環境化工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獲
工學碩士學位;
1978.10-1982.7 華東石油學院石油煉制系化學專業,大學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1.1-至今,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校關鍵崗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99.9-2000.12 山東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
1999.11.20-2000.2.20 德國Karlsruhe大學水環境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
(DAAD);
2003.8.31-2003.11.30 德國Karlsruhe大學Englar-Bunte研究所水化學研究室,
客座教授 (DAAD);
1998.10-1999.10 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5.5-1998.10 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1995.1-1995.5 美國Saint Vincent 學院,客座教授;
1989.1-1994.12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中心,講師、副教授;
1987.8-1988.12 山東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
1982.8-1984.8 華東石油學院石油煉制系有機化學教研室,助教。
2. 誰知道環境治理的專家
高寶玉,男,山東省鄄城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濟南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注冊環保
工程師。
通信地址:山東濟南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郵編:250100。電話:
0531-88364832(o),e-mail: [email protected] 。
受教育情況: 1996.3-1999.3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4.9-1987.7 上海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環境化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78.10-1982.7 華東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石油煉制系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
學位。
工作經歷: 2001.1-至今,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8.6-2008.7 美國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土木、環境和海洋工程
系環境系統中心,客座教授;
1999.9-2000.12 山東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
1999.11-2000.2 德國karlsruhe大學水環境工程研究所,訪問學者
(daad資助);
2003.8-2003.11 德國karlsruhe大學englar-bunte研究所水化學研究室,
訪問學者 (daad資助);
1998.10-1999.10 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5.5-1998.10 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1995.1-1995.5 美國saint vincent 學院,客座教授;
1989.1-1995.4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中心,講師、副教授;
1987.8-1988.12 山東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
1982.8-1984.8 華東石油學院石油煉制系有機化學教研室,助教。
主要研究領域: 水和廢(污)水處理葯劑與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研製開發和應用
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研究
水污染控制技術與資源化研究
固體廢物利用技術研究
主要社會兼職: 國際水質協會(iwa)化學工業專題組管理委員會委員
國際水質協會(iwa)會員
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委員會水處理化學專題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混凝技術學組理事
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工程分會委員會委員
山東大學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委員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兼職教授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編輯委員常務委員和委員
《中國環境科學》編委
《環境化學》編委
《安全與環境學報》編委
《環境工程學報》編委
《精細化工》編委
山東省環保產業研發基地理事會常務理事
《山東化工》編委
《山東環境》編委會副主任
濟南市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
政協第十二屆濟南市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特邀委員
科研與成果: 先後承擔和參加了國家水專項課題、國家「863」課題、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課題、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課題、山東省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山東省環境保護重點項目等50餘項, 鑒定成果21項,申請發明專利17項(授權7項)。在中外文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130餘篇),國內外學術會議論文60餘篇。開發研製出十餘種新型高效水處理劑,研製開發出的產品大多已投入到工業生產和應用中去,研究成果獲各種獎勵1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於1999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三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於2003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五屆《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和《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特別提名獎》,於2002年被評為山東省十佳傑出中青年科學家稱號。
主要研究成果獲獎情況:
1.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及高效絮凝技術」成果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高效多功能無機-有機復合水處理劑的研製及開發」 成果獲2006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 「聚合鋁硅無機高分子水處理劑」 成果獲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4. 「硅酸根/硫酸根對部分水解鋁鹽混凝劑中鋁的形態及性能影響研究」 成果獲2008年度山東省科技
進步二等獎;
5. 「嶗山生態及保護研究」 成果獲得2008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 「新型混凝劑聚合硅鋁鐵的基礎及應用性能研究」 成果獲2006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 「水和廢水處理用混凝劑/絮凝劑的特性及應用基礎研究」 成果獲2007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
獎;
8. 「山東省環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研究」 成果獲2007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9. 「高效多功能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成果獲2002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0. 「se-z3型分散阻垢劑」 研究成果獲1999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1. 「jx-ii型絮凝劑」 成果獲1995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2. 「山東省環境容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研究」 成果被評為2002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成果。
劉俊新 電話: (010)62849133
職位: 研究員 傳真: (010)62849133
郵編: 100085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18號
簡介:
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組組長。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在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1998年在哈爾濱建築大學環境工程學科獲博士學位。1994至1996年和1998至1999年先後兩次在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環境科學研究所(TNO-MEP) 高訪和參加國際合作項目。目前的學術兼職包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位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水質工程與水環境恢復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工業給水排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環境工程學報》副主編等。現任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室主任。
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與污水資源化技術及其機理的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⑴ 經濟高效的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研究,包括新型立體循環一體化氧化溝、新型低能耗膜生物反應器、有毒有害污染物生物降解機理與技術、生物脫氮除磷技術工藝等;⑵ 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及惡臭物質的生物降解機理與新型反應器的研究;⑶ 污泥處理與利用技術研究。通過對單體技術的創新與優化組合,形成經濟、高效和清潔型的污水處理集成工藝或系統。
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省部、科學院和地方科技攻關與實際工程項目等40餘項,曾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40餘項,其中授權27項,計算機軟體著作登記1項。目前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水專項」、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
3.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好導師有哪些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多位優秀的導師,他們在不同研究領域都有著卓越的貢獻。水處理方面的專家包括高寶玉老師和王曙光老師,他們帶領的課題組在相關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環境毒理學方面,劉汝濤老師、胡老師以及裴海燕老師的研究同樣令人矚目。盡管他們不在中心校區工作,但他們各自的研究方向也十分出色。這些老師的研究工作不僅豐富了學院的學術氛圍,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在大氣研究領域,王艷老師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專家。她致力於大氣污染控制和環境治理的研究,為學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導師不僅在科研方面表現突出,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和實踐能力。他們通過精心指導,幫助學生在科研道路上不斷進步。學院也因此擁有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學術團隊。
每一位導師都秉承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高尚的職業操守,致力於推動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也在國際上獲得了認可。
學院的學術氛圍濃厚,導師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繁。學生們有機會參與到導師們的科研項目中,這對於他們的學術成長至關重要。
學院不僅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還特別強調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導師們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不僅成為學術界的佼佼者,也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4. 求山東大學環境學院張建老師的聯系方式,11年想報他的研究生。
張建老師研究方向:
1)污水生物處理技術
2)污水生態工程凈化技術
聯系方式:
電 話:0531-88363015
傳 真:0531-8836451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50100
你可以提前來山大環院看看,聯系一下他,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