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授台灣政治大學
Ⅰ 儒家經典詮釋方法作者介紹
李明輝,台灣屏東原籍人,1953年出生於台北市。政治大學哲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曾獲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獎學金,赴德國波恩大學進修,並於1986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學位。
在學術領域,李明輝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客座副教授與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目前擔任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合聘教授及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儒家與康德之間的關系,以及儒家在現代中國的發展。
李明輝著有多部書籍,包括《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本)、《儒家在現代中國》(德文本)、《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以及《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此外,他還翻譯了《康德導讀》(H.M.Batungartner)、《通靈者之夢》(康德)、《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康德)等書。
李明輝的學術貢獻不僅局限於個人著作,他還參與翻譯了多部康德的重要作品,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他的研究不僅深入探討了儒家與康德的哲學思想,還關注了儒家在現代中國的發展,為理解儒家思想在當代的實踐與轉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綜上所述,李明輝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廣博的學術視野,在儒家與康德之間的交叉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就。他的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學術界的理論探討,也為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明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擴展閱讀
本書共收十四篇論文,分為「理論與背景」、「先秦儒家與經典詮釋」、「傳統儒者解經方法及其現代轉折」三組,著重探討儒家經典詮釋方法,頗多學術創新。《儒家經典詮釋方法》為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分冊。本叢書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既宏觀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經典與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
Ⅱ 明居正是誰
經查詢:
該人是台灣政治學專家,台灣人,他祖籍廣東三水。
該人才華橫溢,可操流利的國語,英語及粵語進行對話與交流。
明居正現任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義教授。
「透視中國」的兩面派,資深研究員,學術權威。
明居正以研究中國共產黨政治和派系而知名,他生於1953年6月20日(在台北)
他的教育背景:聖武大學。
他的研究領域是:中國政治,中國外交,國際政治,兩岸關系,政黨與選舉等多個領域,高層次的研究工作。
所能查到的主要部分新這些。
Ⅲ 中國著名心理學家有哪些
著名心理專家韓玉金
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張聲遠
著名心理專家畢希名教授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子勛教授
莫雷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術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應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申繼亮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白學軍教授,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輔導專家金琰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輔導專家李宜嶸
著名心理學專家楊鳳池教授
著名老年心理衛生與精神病專家馬辛
魯潔,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1朱智賢(1908~1991),江蘇贛榆人。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
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縣人,中國實驗心理學家
張耀翔(1893~1964),留美歸國後,曾任北京高師、滬江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肖孝嶸(1897~1963),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教育學會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汪敬熙(1893~1968),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
唐鉞(1891~1987),中國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市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
孫國華(1902~1958),中國現代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該所發生發展心理學組領導、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心理學報》常務編輯。
潘菽(1889~1988),南京大學校長兼心理系主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
陸志韋(1894~1970),在美國留學獲心理學博士學位,任中國心理學會主席,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從事音韻學的研究工作,並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曹日昌(1911~1969),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陳大齊(1886~1983),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心理學,獲文學士學位,
任台灣大學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校長。
陳鶴琴(1892~1982),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丁瓚(1910~1968),北京協和醫學院腦系科研究和講授醫學心理學
高覺敷(1896~1993),曾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
郭任遠(1898~1970),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得到著名心理學教授托爾曼的賞識。1921年,發表《取消心理學上的本能說》,批評鋒芒不僅直指心理學權威哈佛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麥獨孤,而且也觸及美國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此文震驚美國心理學界。當時,郭任遠還只是大學四年級學生。
Ⅳ 台灣政治大學qs世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