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法制史導師
Ⅰ 朱曉喆簡要介紹
朱曉喆,男性,漢族,出生於1975年。他的學術生涯起步於2001年7月,那時他在華東政法大學獲得了民商法專業的碩士學位。隨後,他在法學領域更進一步,於2004年12月在該校取得了法律史專業的博士學位。同年9月,朱曉喆晉升為華東政法大學的副教授,開始擔任民商法專業的碩士生導師,為培養新一代法律人才貢獻力量。
他的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展,2011年,他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德國科隆大學法學院進行深造,拓寬了國際視野,豐富了自己的學術積淀。如今,朱曉喆是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的成員,也是上海市法學會和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的活躍成員。他頻繁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積極分享研究成果,對民法學和外國法制史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Ⅱ 錢元凱華東政法學院教授錢元凱
錢元凱,這位來自江蘇張家港的學者,於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現為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系的知名教授。他在中國法制史和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擔任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委法制委員會的委員。
錢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合著的《唐律論析》,於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榮獲華東大區首屆優秀圖書二等獎;他審訂的《中國古代經濟法制史綱》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在年發布;《簡明法制史詞典》(合編、統稿)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在年出版,並獲得上海市優秀圖書獎。此外,他還參與了《新部首大字典》的編審工作,由上海翻譯出版公司和電子工業出版社聯合出版,並在年獲得榮譽。他還與人合著了《中國文化史三百題》和《中國古代法律三百題》,分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在年出版。
錢元凱的學術成果豐碩,論文逾百篇,如《〈唐律〉關於社會預防犯罪和社會治安的規定》發表在《社會科學戰線》年第期,以及《宋朝民事訴訟制度述略》收錄於《宋史論集》中,由中州書畫社年出版。他的研究論文如《試論秦漢至隋法律形式『格』的遞變》在《學術季刊》年第期發表,並榮獲華東政法學院年度科研二等獎。他還與他人合撰了《中國傳統道德法律模式之源流研究》和《更新法學研究觀念芻議》,分別發表在《法學增刊年第二集》和《上海大學學報》年第期。
值得一提的是,錢元凱教授正與人合作編撰的《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刑具分卷主編)即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這標志著他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貢獻。
(2)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法制史導師擴展閱讀
錢元凱,男,高級工程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照相機械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著名的數碼影像專家,著名攝影教育家。長期從事攝影教學工作,曾被攝影界冠以「問不倒的錢元凱」之美譽。
Ⅲ 徐永康的人物簡介
1956年12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無錫。現為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法律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上海中信正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師從華東政法大學段喚功勛教授、著名法律史學家王召棠先生),獲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師從著名歷史學家、會黨史專家、社會史專家蔡少卿先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曾任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教研室主任、《法學》月刊社副主編、科研處處長、《華東政法大學學報》副主編、研究生教育院院長等職。主要從事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講「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 「中國法律史專題研究」、「法理學」、「執法與司法研究」、「依法治國與法文化」等課程。發表《法學新學科的命名問題》、《〈論語〉中的「先富後教」思想及其法文化價值》、《研究儒家義利觀的時代意義》等論文50多篇。主編出版和參加編寫《中國漏枯法制史》、《現代家庭經濟法律指南》、《當代中國法學新思潮》、《法典之王——唐律疏議與中國文化》及《三留集》等專著教材20多種。獨立主持上海市重點社科項目「法制協調學」和上海市教委項目「返燃洞中國法制現代化特徵研究」的研究,參加「中國法律思想通史」(近代卷)、「中國法制通史」(隋唐卷)、「國際反貪污的理論與實踐」等國家重點社科項目的研究和寫作,參加《辭海》(1999年版)的修訂和《大辭海》法學卷的編寫,負責其中「中國法律史」的編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