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教授東西方思維差別

北京大學教授東西方思維差別

發布時間: 2025-03-11 06:58:41

『壹』 北大博雅國學怎麼樣

北大博雅國學匯集了眾多傑出教師,他們的專業精神和教學熱情得到了廣泛認可,使其成為了國內頂尖的企業家商學院之一。

博雅書院的國學管理課堂別具一格,它不僅涵蓋了東西方文化,還深入探討了人道、智道、商道,以及成功的獨特之道。課堂上,學生們會學習到上下五千年的經典案例,從中領悟商業文明中人的智慧和天道法則,體會憂勤惕厲的精神。

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博雅總裁商學院通過創新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開拓非凡視野,提升人生境界,並培養出具備仁義精神的貴族品格。自2008年成立以來,該學院不斷吸收北京大學的優秀教育資源,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課程體系,並擁有一支成熟的運營團隊。

博雅總裁商學院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計,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幫助企業家們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領導力和戰略思維能力。在這里,學生們不僅能夠學習到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能通過實踐操作提升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

學院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這些實踐機會,學生們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還能夠建立起廣泛的人脈關系,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貳』 安樂哲的人物簡介

安樂哲 (Roger T.Ames)
1947年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現任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夏威夷大學和美國東西方中心亞洲發展項目主任、《東西方哲學》主編、《國際中國書評》主編。曾任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劍橋大學訪問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余東旋傑出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第五屆湯用彤學術講座教授和第四屆蔡元培學術講座教授。
安樂哲教授的學術研究范圍主要是中西比較哲學,他的學術貢獻主要包括中國哲學經典的翻譯和中西比較哲學研究兩大部分。他翻譯的中國哲學經典有:《論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淮南子》、 《道德經》、《中庸》等。安樂哲教授對中國哲學獨特的理解和翻譯方法改變了一代西方人對中國哲學的看法,使中國經典的深刻含義越來越 為西方人所理解;他關於中西比較哲學的系列著作包括:
《孔子哲學思微》(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
《漢哲學思維的文化探源》(Thinking from the Han: Self, Truth, and 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期待中國:探求中國和西方的文化敘述》(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主術: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研究》(The Art of Rulership: A Study in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先哲的民主:杜威、孔子和中國民主之希望》(The Democracy of the Dead:Dewey, Confucius, and the Hop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這些著作糾正了西方人對中國哲學思想幾百年的誤會,清除了西方學界對中國沒有哲學的成見,開辟了中西哲學和文化深層對話的新路。

『叄』 求「中西方教育差異」的論文

http://..com/question/411255419.html

論中西方教育差異:轉自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更多中西方教育差異文章請看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
談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別,我有一些感受。我沒有去過國外,對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從書中和各種媒體中獲得。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顯著差異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因材施教。雖然在我國每天都在提因材施教,但並沒有幾個人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諦。反而是西方的教育在這方面體現的較好,更適合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
二. 賞識教育。在中西方都有賞識教育,中國的賞識教育比較模糊籠統,對孩子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往往是用一句「你真棒」加以贊賞,而西方是把棒在哪裡告訴孩子。中國家長有耐心的少,光心裡著急是不夠的。
三. 懲罰教育。在中西方都有懲罰教育,在中國孩子受到懲罰都是以大人的眼光來判斷,比如孩子把東西拆壞了,家長往往要打罵孩子,而在西方家長認為孩子並沒有錯,反而鼓勵孩子多動手。
四. 愛心教育。我在書中了解的和我親眼看到的西方人的愛心有勝於我們。
中西方的教育各有優缺點,如能取長補短,也許會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中國的基礎教育有很多優點,這幾年國外也在借鑒我們的教育方法。
一、學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質區別:
西方教育是一種嘗試教育,先讓學生嘗試進行體驗,在體驗中發現難點,然後在解決難點中積累經驗,最後,得出結論,那是真正屬於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國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成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已有成功經驗去操作(並非所謂的真學習)按部就班,在經驗的指導下學習實踐,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結論,但是往往很難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兩者的最大差異就在於西方教育以人為本,從人的學習的本能出發,符合學習論,而中國教育是一種消除錯誤的「生產」教育,將學生當作產品,希望在生產線上生產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視「學習是可以犯錯的」這一規律,使得學生缺乏應有的創新思維。
2、從教師在課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異: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於人文思想展開的,從小開始培養人的實踐和分析能力,鼓勵思想的自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問題,對於學生的疑問,經常一指圖書館,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做出判斷,盡可能的不去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護了人類創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感覺開心,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學習,這在西方是老師常常思考的問題。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積極發言,學以致用。
在中國,課堂屬於老師,老師在講台上濤濤不絕的講課,學生認真的聽講、記筆記,對課本的答案和教師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種傾向性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緊密溝通,造成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牢而不固。
3、考生成績的計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個顯著差異:
在西方學生成績的計算方式是:課堂紀律和出勤率佔15%,課余作業成績佔15%,小組互動討論佔20%,論文寫作和答辯佔50%,從這幾個方面來綜合評估學生的綜合情況,比較客觀和公正。由於西方教學的目的是運用,而不是分數,所以分數只是一個參考值。
在中國,成績是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從。一些綜合分數低,而偏科成績比較嚴重的學生,反而被埋沒了。成績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來定,主要是筆試,比較單一,另筆試的成績很容易被復制。像高考這種一考定終身的方式很容易因為發揮失場,而與大學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們國人的最大悲哀呀!
4、從知識層面來說,西方教育更容易發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注重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重視「廣」和「博」,對學生的教育是點到為止;西方的基礎教育在達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礎上,允許學生有較大選擇的自由。比如,一位學生對物理、化學或生物不感興趣,感覺有很大的困難,可以只選修比較基礎的課程,而選修較多的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課程,只選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門,同樣可以達到高中畢業要求,也能進入頂尖大學,同樣有機會成為「精英」。
中國教育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注重知識的灌輸和知識的熟練掌握,重視「精」和「深」,以數學為例,中國教育使用題海戰術,教師讓學生重復練習,直至「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說,中國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識學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國教育要求數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學得不好都有可能對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響。
二、家庭的教育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由於歷史傳統、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 西方家長從小就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並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摩托車,分擔家裡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心外,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婚、養兒育女等。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
●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實施。他們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願意跟家長商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於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重要。
而中國家長對子女的關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和性格、意志的磨煉。其結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
●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
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做人的教育」。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這不僅適用於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同樣適合於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現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的「做人教育」不無關系。
● 西方家長「鼓勵創新」,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和動手的能力,能以寬容的心態去營造一個利於培養孩子創造力的環境和氛圍。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並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並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予以糾正。
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於克隆」,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對孩子的探索活動大部分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們往往把孩子自己進行的「探索活動」視作「胡鬧」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國孩子拆了家裡的鬧鍾,若能裝回,多數家長會稱贊孩子,若是裝不回,許多家長會與孩子一道把鬧鍾裝上,甚至鼓勵孩子再拆、重裝一次。但中國孩子若拆了家裡的鬧鍾,就算自己能裝回,恐怕也沒幾個敢告訴家長的。孩子往往在家長的嚴格管教下被熄滅了創造性火花。
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從宏觀到微觀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外國家長重視的恰恰是中國家長忽視的。西方家長教導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做錯事自己糾正,自尊並尊重別人,全身心鍛煉,按興趣學習。他們鼓勵孩子成為夢想家,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國的家長們,您不妨借鑒一下。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中國最缺的,是責任教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社會、民族負責!教育不是只在學校,還在家裡,在周圍環境,在社會氛圍。而現在,常見到家長,學校,周圍環境在推卸責任:
家長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好他就是學校的責任」;
學校說:「他逃學都是因為周圍的網吧,歌房太多了」;
網吧老闆說:「我只是開一家店掙點錢養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學來玩的」。
來看看美國,經常可以見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個小孩並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麼教師。為什麼?就是因為:「美國人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個美國人的責任」;在英國,每一個歐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們總是在自覺的監督年青人的行為,好像警察一般。這兩個國家已經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交給了每個公民,每個公民也在為國家的未來負責。
而在國內,又有誰把教育下一代國人視為自己的責任呢?看到不認識的小孩有不對的地方,又有誰會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錯誤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員貪污腐、、、、這些問題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我,所有國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誰可免責?如果每人都確實負起自己的責任,又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為什麼西方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學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是相互相誠的,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西方的教育重在啟蒙,發掘潛力,尊重自由,尊重個性的發展。孩子在這三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多一份質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熱情,多一些創造。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肆』 博智除了管衛東,還有哪些老師

還有英吉,唐瑭,王文靜,孫娟
英吉出身名門(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加拿大Treney大學訪問學者,加拿大UBC碩士學位),又深得管衛東真傳。憑借「管式」方法紅遍新東方的北京、天津海外留學考試課堂。同時憑借著自己深厚的英語功底,犀利的語言,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聰明絕頂」的腦袋,成為GMAT講壇上最年輕的老將,更因明顯好於管衛東的脾氣秉性而深受廣大學員喜愛。自出道之日起,參加GMAT考試如攻城掠地,VERBAL從未低於40。對英語學習的方法有深入研究,其獨創的「聯想猜詞法」,「逆向閱讀法」,「縱向閱讀法」可以使閱讀的速度有明顯提高並大幅度提高正確率。
唐瑭應試類英語教學專家。在全國多家知名外語培訓機構任教多年,北京新東方學校資深英語教師。其教課風格幽默、風趣、而又不失精彩。其特立獨行的教學方法以及簡單實用的應試技巧,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在短期內迅速提高英語能力及考試分數。畢業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傳媒專業,美國國家傳媒協會會員。對於東西方人文化背景,思維差異及相互轉換有較深研究。始終堅持像中文一樣學習英語的教學理念,使英語教學變得像中文教學一樣易於接受,深受學員好評。
王文靜畢業於清華大學英語系,後赴美國專注於高等教育與心理學的學習與研究,先後獲得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UIUC)心理學碩士學位,伊利諾伊州長州立大學培訓設計專業碩士學位從認知心理學、人腦學習原理等科學前沿理論出發解讀TOEFL。王老師長期在美國學習和從事研究以及培訓工作多年的經歷讓她深諳美語習俗和美式文化思維,在SAT教學領域擁有一套獨到的系統化教學思路與思維體系,尤其擅長於SAT培訓領域模考精講式教學。
孫娟畢業於知名師范院校,獲得「英語雙語教學」、「英美文學研究」雙學位學士。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年,教授「Language Art」」Math&Science」等課程,有著豐富的英語教學經驗和成熟完備的教學體系,曾幫助過很多學生大幅提高英語考試成績。協助管衛東老師開發博森UMO新托福教學體系,負責該系統強化訓練軟體的統籌,將資深多年來寶貴的教學經驗融入該軟體系統之中,在融會貫通UMO教學體系的同時,結合自己專業的師范功底,幫助學生系統提升英語能力,成功應考托福。

熱點內容
美國大學sn的課 發布:2025-04-25 01:57:03 瀏覽:743
美國動畫大學排名 發布:2025-04-25 01:53:18 瀏覽:963
鄉村振興大學生論文 發布:2025-04-25 01:42:43 瀏覽:78
浙江大學新聞專業考研科目 發布:2025-04-25 01:28:19 瀏覽:334
湖南師范大學博士招生專業目錄 發布:2025-04-25 01:09:57 瀏覽:103
東南大學研究生推免系統 發布:2025-04-25 01:09:19 瀏覽:781
中南大學冶金系主任李光輝教授 發布:2025-04-25 01:05:35 瀏覽:318
大學宿舍樓宿舍號 發布:2025-04-25 00:54:12 瀏覽:620
廣州大學城開店 發布:2025-04-25 00:53:21 瀏覽:542
大學生學業指導記錄 發布:2025-04-25 00:51:13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