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西北大學教授
1. 北京大學有哪些名人
北京大學知名校友:政界有:李克強 國務院總理,科研方面有:楊紹卿 沈陽理工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 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院長等,其他還有許居衍 中國工程院院士,微電子技術專家、艾國祥 天體物理學家等。
一、北京大學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學府,承擔著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優秀傑出人才的重任,北京大學一直默默地為國家做出著傑出的貢獻,為國家輸送了一代又一代各領風騷的棟梁之才。
二、北大學子有近四百位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正校長,包括: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徐旭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陳光中、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趙鵬大、復旦大學校長張志讓等等。
2. 大學生考證逃課掛科 是無奈還是怪圈
對所有高校學子來說,大學四年是人生中最寶貴的黃金時代。他們懷著崇高的理想和對未來的美麗憧憬邁進大學校門。為了使自己全面發展,他們深知大學生活不單是學習,還應該有更豐富多彩的內容。於是,象牙塔里青春激揚、個性飛揚。然而,與此同時,對一部分學生來說,冷板凳也越來越坐不住了——為了增加就業砝碼,盲目考證,因為種種原因逃課、掛科…… 考證:是必須還是盲從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的小陳已經好久沒休過周末了,他的周末總是被這樣那樣的培訓班塞得滿滿的。目前,他正在參加人力資源管理師的培訓課程。在這之前,他還通過了物業管理師、計算機編程的考試。他說:「剛上大學,高年級的師兄師姐們就忠告我們,現在找工作壓力大,一定要多考些證書,藝不壓身嘛!」 在各個高校,像小陳這樣熱衷於考證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在大學校園廣告欄上,布滿了各類考證培訓廣告。除了大家習以為常的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國家二級、三級證書,還有各種各樣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比如注冊會計師證、律師資格證、物業管理師證、高級秘書證、導游資格證、證券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認證等,准備從事IT行業的學生,還需要考取Oracle認證、Linux認證、JA-VA資格以及微軟的各種認證。 由於忙於考證,很多學生放鬆了專業課的學習,有些甚至為了上培訓班而逃課。然而,證書並沒有成為就業道路上的必然砝碼。擁有證券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小王,在就業時遇到了證券公司拒簽的尷尬。小王的專業是生物,雖然他擁有證券從業資格證,但專業上的差距使他在公司見習期間無法有效應對行業的工作。他說:「由於考證把專業課都耽誤了,雖然有個證書但還是什麼都不懂。單憑考證是不行,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對什麼有興趣和各方面綜合素質。」 西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一位老師認為,目前大學生在選擇報考資格證書時並沒有與自己的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定向相結合,只是一味考取所謂的「熱門」證書,這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於大學本科生而言,若想增強就業力,較為急迫的是提升專業的實踐水平。與其花時間、金錢考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證書,不如尋求本專業的實習實踐機會。 逃課:是無奈還是怪圈 這段時間,西安某高校教哲學的小王老師一直感到很失落。從她今年三月任教以來,她所教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到課學生幾乎還不到一半,而在到課的學生中,認真聽課的則是寥寥無幾。 據了解,目前,很多高校教師都有過小王老師的這種「遭遇」。據人民網調查顯示,我國高校學生基礎課逃課率在25%以上,專業課逃課率在20%左右,而公共課逃課率已達50%以上。不少學生都坦言自己曾經或者經常逃課。 陝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03級的小周是班裡有名的「逃課大王」,說起逃課,小周頭頭是道:「逃課對於我就像家常便飯一樣。不光是我,在我們班沒逃過課的幾乎沒有。現在大學里很多課程和現實嚴重脫節,屬於『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那種。所學課程如果將來一點都用不上,那還有學的必要嗎?或者有的課程太枯燥或者有的老師講課水平太差,讓人提不起興趣。這些課還不如不上,否則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在西北大學數學系的小倪眼裡看來,社會實踐遠比上課重要得多。「我們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就業,我除了上一些必修的專業課之外,其他主要的時間都用在社會實踐上了。至於學校的課程,大部分只要考前突擊就可以及格,沒必要整天守著課堂。我認為社會實踐學來的東西,更有利於我以後的就業和個人發展。」 針對學生逃課的這種普遍現象,西北大學張羽教授認為,「大學生逃課現象應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動機不明確,對自己未來的發展估計不夠,對學習的認識不足,缺乏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反映出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不科學,課程內容陳舊沒有新意,造成學生認為上課沒有什麼價值,甚至還不如自己去圖書館去看書,勢必加大曠課的發生。」他同時強調,學生時期主業還是學習,應該珍惜時光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同時,學校也應該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 掛科:是借口還是輕率 最近,西安某高校即將畢業的小李每天都在「埋頭苦讀」。下周,他將參加學校為大四學生組織的「清考」,這是學校給尚有不及格科目的畢業生最後一次補考的機會。大學四年,小李多門功課不及格。「其實很多考試只要稍稍用心就可以,但我從來沒拿它當回事,現在嘗到苦頭了。」 掛科,是考試不及格的通俗說法。經常掛科的一些學生,在私下裡常常用「沒有掛科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來自我安慰。 西北大學大二的小劉是班裡的掛科「冠軍」,幾乎每學期他都有兩到三門課程不及格。面對掛科,他很坦然:「高中學習太緊張,剛入大學就放鬆了學習,加上對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太適應,所以就『掛』了。以後,就習以為常了。畢竟,成績不是評價一個人好壞的關鍵嘛!」 說起掛科,很多大學生都認為這不是什麼嚴肅的事情,至於原因更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為沉溺於網路游戲,經常逃課泡在網吧里;有的因忙於談戀愛而無心學業;有的熱衷於兼職賺錢,對學習不屑一顧;還有的重視實踐忽視課堂,甚至不惜逃課來參加社會實踐。 針對學生掛科的情況,西北大學李常青老師認為,學生「掛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學風不正。學生在高中階段,由於升學壓力的影響,一般來說是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被動式的學習。進入大學後,以自主學習為主,一些控制力稍差的學生面對眾多的誘惑,心思很少放在學習上了。再加上,目前社會上不同價值觀對高校的影響,學習不再被認為是大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掛科也就不足為奇了。李老師強調,高分低能的學生用人單位不歡迎,但是平時考試分數代表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考試不及格會讓用人單位懷疑該生不愛學習、不會學習甚至不學無術。因此,大學生不應漠視考試、漠視學業。
3. 北京大學的傑出校友有哪些
北京大學的名人:
▲教育界
北大學子中涌現了近四百位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正校長,包括: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徐旭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陳光中、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趙鵬大、復旦大學校長張志讓、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管惟炎、浙江大學校長錢三強、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周其鳳、南開大學校長滕維藻、北洋大學校長劉仙洲、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校長胡庶華、武漢大學校長劉秉麟、西北大學校長張豈之、蘭州大學校長聶大江、山東大學校長潘承洞、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聞傳媒界
北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後兩任外交部長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長徐敦信、周南、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學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駐外大使。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學生校友出任過各國駐華大使,現任印度外交部長納特瓦·辛格、衣索比亞議會聯邦院議長、前駐華大使穆拉圖·特肖梅、阿爾巴尼亞總統外事顧問、前阿爾巴尼亞外長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學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