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畢業大學老師工資待遇
Ⅰ 211、985院校博士畢業去天津師范大學,待遇怎樣
講師的話,稅前抄4700元,扣除保險公積襲金之類的,實際拿到手4000元,如果是副教授的話,稅前接近6000,稅後到手差不多5000塊,公積金從自己工資里扣500,學校補3倍,所以是2000元。其他過節費每個節日就幾百,可以忽略不計。年底獎金大概有幾千,如果科研做得好,發文章多,會有獎勵。SCI獎金是1萬元以上一篇。每個院系不一樣,有的學院獎金會多。 天津工資普遍很低,如果你能拿到4000元,在當地已經屬於高薪。學校周圍的房子將近1.2萬/平,這是大學城附近的價格,已經屬於很偏僻的地方了。所以,跟房價比起來,其實工資還是很低很低的。
國內清華、中科大、北大的博士這年頭也只能去省屬重點大學等這樣三流四流學校了,所以待遇談不上好,可以生存
Ⅱ 現在大學老師的待遇怎麼樣
大學老師的待遇確實與學校的級別息息相關。例如,對於那些位於中國頂尖行列的211或985高校的助教來說,他們的起薪通常在7000元以上。而在普通的大學,助教的起薪則通常在6000元以上,但這也取決於所在地區。例如,在東北、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即使是普通的大學,助教的起薪也往往可以達到1萬元甚至更高。
不過,這里所提到的起薪是針對大學教師這一職位而言的,並不包括其他大學工作人員。大學教師這一職業通常要求較高的學歷和專業背景,因此待遇也相對較高。當然,具體到每個學校,教師的薪資標准會有所不同,這不僅與學校的知名度和地理位置有關,還可能受到學校資金狀況和政策的影響。
此外,大學教師的薪資並不是固定的,通常會隨著績效考核和職稱晉升而有所提高。在一些頂尖高校中,資深教授的年薪甚至可以達到數十萬元,這與他們所承擔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多重職責密不可分。因此,對於那些有志於從事高等教育事業的人來說,大學教師這一職業不僅提供了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還伴隨著較為優厚的經濟回報。
總體而言,大學教師的待遇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一職業的整體待遇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對於那些致力於提升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教師來說,職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Ⅲ 211大學老師的真實收入
據我在網上看到的,杭州某大學一教師目前每月到手工資是5800多,每月有4000塊錢的雙邊公積金,然後年底還有29000塊錢的省補。
然後年底有一定的年終獎,按照績點來結算,一個業績點大概3000塊錢。
然後還知道一個是北京某大學教師(雙一流學校)每個月工資大概11000塊錢左右,然後年中補貼發大概20000,年底還有獎金吧,反正錢挺多的。
其實我覺得當老師工資都還挺不錯的,我初中高中的老師大多都有車,個別幾個的車看上去挺貴。所以大學老師的工資也一定不會太低,工資待遇啥的都挺好。
但是大學老師對學歷要求高,基本上是博士起步(應該),有的高校要求博士還要有海外留學經驗等等。
大學老師的收入並不僅僅只有基本工資,還有各種科研獎勵,項目,以及校外兼職收入。像我的大學專業課教師是一家醫院的醫生,好像做老師是他的副業來著。
因為大學老師收入的多元化,也就導致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收入也就不同,但比較老師這個職業算得上是個金飯碗啦,工資待遇啥的不會差。
Ⅳ 一般211院大學教師 收入有多少
僅供參考:
感覺大家都很關心高校教師收入。其實高校教師收入差別很大,即使在同一個城市,不同學校,差別也很大。因此,就我看來,籠統說高校教師收入低,是有失公允的。就像公務員、銀行等工作崗位,地區間、單位間收入差別多很大一樣,但坊間傾向於說銀行工資高——我有幾個同學在四大行的省分行,收入跟我副高差不多,一年就15-20萬,但比我累多了(其實我最近兩年不止20這個數)。
下面給點干貨,希望對有志於去高校任教的青年人有些幫助:
中部某城市,211高校,最低級的副教授(即高校教師7級崗)。所在城市目前房價的均價為8700元。
通常可以拿到這樣的工資是需要至少研究生/碩士畢業,工作五年以上,並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
每月工資由幾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學校財務處工資:學校財務處每月扣完三險一金後,實發5200多元(含40%崗貼)+3360.00 (崗貼的60%,由學院負責考勤,在崗的就可以發),因此,每月從學校領到8500多元。
第二部分-學院創收工資—學院自己掌握的財源(比如MPA、MBA、對外培訓收入等),每月給副高發2000元職務津貼(每個學院有差別,我所在學院算比較好的)。
第三部分-課酬:每年年終發課酬,每周6節課的話,再帶2-3個研究生,以及本科生論文,年終大概有20000-35000元(每個學院有差別)。
第四部分-福利:春節、教師節都要發一些。每個學院不同,合計2000-15000元不等,可見校內院系之間的差別之大。
第五部分-科研項目:學校課題、青年教師課題、教育部課題or國家課題,每個老師情況不同,拿多少也靠自己的本事了。這可收入的方差比較大——以我所在學院為例,年輕老師平均每人每年都有3-8萬元不等吧(如拿的國家社科20萬,分3年完成,每年就是6萬多)。——這里補充一下,有網友回復,說年均6萬不現實——我算給你聽:來校第一年,學校給科研啟動基金項目5萬、學院給3萬;第二年,學校、學院還有各種研究中心給你項目,三四萬;其實能來我們學校,至少都發了幾篇像樣的論文,因此,你完全可能在第二年就獲得教育部課題,10萬;第三年,你可以幫領導幫老教師做課題分收入,也可能獲得國家社科、國家自科。我所在單位,基本上第二年、第三年都獲得了國家社科、自科之類。因此,不是痴人說夢,是很保守的估計。其他的不明說,說了,你就知道是那個大學了。哈哈!
第六部分-論文獎勵:雜志是分級別的。普通的CSSCI,第一作者大概能拿到5000元;經濟研究,學院和學校獎勵加起來,1篇大概50000-80000元。因此,論文獎勵拿多少,看自己的本事了。
總之,平均而言:我校最差的學院,講師每個月也有7千元,好的學院講師大概1萬元;副高,差的學院9千元,好點的學院1.3萬元。這些收入都不含課題收入的。所以,以我校為例,博士剛來的話,即使去最差的學院,一個月七八千是絕對沒問題的,剛好能買一平方住房。這樣比較的話,比去北上廣更有幸福感。而且教師時間自由,思想自由,穩定舒適,這些都是其他工作難以比擬的。
為國家、為自己的愛好,我都建議年輕的博士們,如果喜歡學術研究,勇敢地走進高校吧!只有優秀的人才願意去當老師,民族復興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