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十大蹭課老師
1. 應該怎樣規劃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呢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認為大學生活的規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是學業的規劃,有些同學認為大學就是玩耍的天地,負責人的告訴你,玩只是大學生活的一個小分支,你要自己的學業有所規劃。先思考你是讀研還是畢業就工作,如果畢業就工作,那麼你績點達到多少就可以了,對自己最低的標準是不能掛科,因為在求職的時候,掛科是很難看的。如果你是讀研,那盡可能讓自己成為學霸,因為保研要比考研省事得多。
大三要以學業為主,大四的時候,如果是畢業找工作,大四一年多尋找些工作,可以讓你的簡歷豐富起來,如果想繼續深造,那還是要以學業為重。
2. 表面是明星,其實是大學老師的6位名人,個個桃李滿天下
很多人大概想不到,王志文也當過老師,不過實在是迫於無奈。
當年高考時,王志文不小心發生了車禍,被人抬進考場,考試都是在擔架上完成,本以為徹底沒戲,沒想到竟然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北影錄取。
王志文以為自己天資卓越,大學期間各種毛遂自薦,然而因為長得太瘦,不符合主流審美,並不受重視。
畢業前他好不容易接到一部電影,沒想到拍了一半導演實在受不,直接把他辭退了,還放話說他「不是干演員的料」。
心灰意冷的王志文只好接受分配,調到了中戲研究院當老師,主要負責台詞方面。
王志文的台詞確實很強。
後來拍《黑冰》時,他有段長達11分鍾的台詞,王志文一氣呵成,連提詞器都沒用,讓現場一票人大為嘆服。
還有在《天道》中的丁元英,也有大段的台詞,王志文每次都是抑揚頓挫、詳略得當,神態氣質真的如世外高人一般。
生活中的王志文,也頗有丁元英的風采。
當年當老師時,學校分房子,本來按條件應該有他一套,結果名單上根本沒名字。王志文跑去找院長要個說法,對方回答說:「因為你是上海人,怕你待不久就沒有分房」,隨後給他補了一套房。
讓人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王志文又把鑰匙還了回去,他對院長說:「給不給是你們的事,要不要是我的事,這個不能混淆,我現在確實不用房子,你給其他需要的老師吧。」
有理有據、通情達理,讓人佩服。
黃磊也是剛畢業就留校當老師。
97年北影碩士畢業後,黃磊推掉了所有演藝工作,選擇留校任教,那時才25歲。
帶的第一個班就包括海清、黃海波等,後來的溫崢嶸、杜淳、姚晨等也是他的學生,都是實力派。
與現在一副老好人形象不同,年輕時的黃磊脾氣非常火爆,尤其是對學生特別嚴厲,當年一番訓話把未來老婆孫莉都弄得眼冒淚花。
對其他學生也沒啥好臉色。
當年謝娜和鄧超考北電,黃磊是監考老師。謝娜這人從小就稀里糊塗,考試時竟然忘記帶准考證,氣得黃磊當場吼了她一頓:「你怎麼沒把自己弄丟?」
鄧超則吊兒郎當、態度散漫,翹著二郎腿嚼著口香糖,同樣讓黃磊很不爽,讓他把口香糖吐了,嚴肅認真點。
黃磊作為老師,口碑一直都很好,只可惜後來演藝事業越來越慢,精力跟不上。2019年,黃磊主動向北電辭職,結束了自己長達22年的教師生涯。
陳好是有名的「萬人迷」,出演過不少經典電視作品,例如《粉紅女郎》、《天龍八部》和《新三國》等。
雖然長得風情萬種,卻沒啥緋聞,是大家非常喜愛的演員。然而事業最巔峰的時候,她卻選擇了做一名大學老師。
陳好做出這個決定,其實並不奇怪。
一直以來,她的個性就非常淡雅,事業心不強,非常低調,只專注於拍戲,對成名沒有太大的興趣。
2009年,陳好與KKR大中華區總裁劉海峰結婚,眼看生活不愁,逐漸就有了退圈的念頭。
趁著懷孕的功夫,她考上了中戲的研究生,在此期間她連生兩女,2013年畢業後,她直接選擇留校,開始擔任表演系老師,之後很少再拍戲。
因為業務能力突出,2020年她還作為教師代表,擔任了《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師》發布會的講述人。
不過到了2021年,陳好因為一個烏龍事件,突然走上了風口浪尖。
有人發現她的名字出現在中戲的教授欄里,而網上完全搜不到她的論文,也就是說她根本沒資格。
還好這件事很快被澄清,原來是校方把名字放錯了地方,她應該是在「國家一級演員」這一列。
其實以陳好的學歷,還有自身的演技,在中戲當老師並不過分,還是比較符合情理的。
如今,陳好已經在中戲當了9年教師,平常上課她很少化妝,對同學們也非常照顧,頗受學生的喜愛。
內地青年歌手中,張傑應該是頗有名氣的存在,雖然離不開謝娜的關系,可是他本身實力強勁,唱了不少金曲,有很多喜愛的粉絲。
然而即便如此,2019年入職上海大學電影學院時,還是遭到了不少爭議。
很多人吐槽他學歷不高,能入職是因為明星身份。
張傑畢業於四川師范大學,只有本科學歷,上海大學電影學院雖然是二級學院,可老師至少是碩士學位。而且他出道的時間不長,有沒有能力勝任,也值得懷疑。
也有人很看好,覺得以張傑在業內的成績,足夠教導學生。而且大學不能只講書本上的知識,有個實戰的老師也非常重要。
面對這些爭議,上海大學也給出了解釋,張傑只是特聘老師,並非專職,所以是符合資質的,同時也簽訂了嚴格的合約,必須保障足夠的授課時間。
不管外界怎麼議論,很多學生倒是非常驚喜,紛紛表示要去蹭課。
張鐵林的胃口比較大,別人都是當老師,他要當院長。
2004年,暨南大學公開招聘藝術學院的院長,張鐵林聽到消息,也跑去競聘,最終成功上崗,拿到了院長聘書。
當時很多人不看好,覺得張鐵林沽名釣譽,甚至老友王剛也不理解,還挖苦他說「你一英國人,不枉萬里來到中國,為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真是白求恩精神。」
不過張鐵林卻沒想過掛名,而是踏踏實實干起了工作,創辦的前兩年,他推掉了所有戲約,一門心思待在學院里。
不僅負責招聘老師,解決各種行政問題,還親自開班授課,經常吃住都在辦公室。此外,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帶著學生們到劇組實習,非常盡職盡業。
不可否認,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的發展離不開張鐵林的努力,只可惜他後來人設翻車,私生活混亂,還爆出了搶奪私生子事件。
一個人如果品行不端,如何為人師表,更何況還是一院之長。
眾所周知,劉歡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大學教授。
從1991年開始,劉歡就一直在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任教,主要教授《西方音樂史》。
劉歡上課有兩大特點,第一是不愛帶教材。
上課就直接開講,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有時候講興奮了,什麼英語、法語、德語隨口就來,讓人應接不暇。
第二,課余時間唱歌。
劉歡的課講得很好,經常有不少人慕名來蹭課,課間休息時間有人想讓老師高歌一曲,劉歡也沒讓他們失望,經常會唱上一段,聽完再接著上課。
劉歡教書快30年,學校每年會給他安排3個月的課程,雷打不動。
很多人好奇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劉歡表示:古典藝術本身非常精彩,學生們也願意聽,可是當老師掙不到錢,做這件事的人越來越少,自己只好頂上了。而且每年能和學生接觸,非常有意思,所以就一直堅持著。「
一個日賺斗金的明星,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這么多年,還是很讓人敬佩的。
3. 中山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值得你翹課去蹭
【關於南校嶺院的優質好課】
1.郭凱明老師的宏觀經濟學課
先簡短的介紹一下郭凱明老師
郭凱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結構轉型、經濟增長、人口發展和中國宏觀經濟等。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7.09-2012.07,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南京大學商學院,2003.09-2007.07,獲管理學學士學位
職業經歷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2017.01-現在,副教授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09-2016.12,講師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07-2013.08,主任科員
郭老師把課程內容講得淺顯易懂,即使是宏觀經濟學這種偏學術類的學科也讓學生很好接受,老師在宏觀經濟的課堂上也要求我們多去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財政部等找數據,每周進行分析。其他專業的同學想來旁聽的話是非常推薦的,其實宏觀經濟學在經濟學里是相對基礎的課程,難度不會太大的。
此外,中美貿易戰開始時,郭凱明老師還特地額外的開講座,向全嶺院學生講述其背後的原理以及發生的原因,是比很多課程都還要實用的講座,受到大家的好評!
4. 中國哪些大學的新聞學類專業好
排名 招生單位 等級
1 中國人民大學 A+
2 中國傳媒大學 A+
3 復旦大學 A+
4 武漢大學 A
5 華中科技大學 A
6 四川大學 A
7 南京大學 A
8 浙江大學 A
9 清華大學 A
10 暨南大學 A
11 廈門大學 A
12 湖南大學 A
13 北京師范師范大學 A
14 南京師范大學 A
以上排名僅作為參考,以下內容是某位朋友對新聞傳播學類好大學的總結,也許對朋友更有用:
當前新聞傳播學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也就是覆蓋新聞學、傳播學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兩所的新聞學院為當之無愧的南北兩強,辦學歷史悠久,在新聞學界和傳媒業界都聲望卓著。
而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傳播學則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因此中國傳媒大學要獲得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也僅有一步之遙。
目前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大學有:
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廣電學界和廣電傳媒業界最強者)、清華大學(新銳,銳不可當)、武漢大學(在非廣電、網路的紙媒界,素有「武老三」之稱,僅次於人大與復旦)、華中科技大學。
如上,目前中國大陸高校中,一共6所大學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覆蓋新聞學和傳播學等二級學科博士點。
目前擁有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這6強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覆蓋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暨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政治學院、四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如上,目前中國大陸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共有11個新聞學二級學科博士點。
目前擁有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這6強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覆蓋傳播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