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英國大學教授與學生關系

英國大學教授與學生關系

發布時間: 2025-04-02 02:02:13

1. 帶你認識英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劍橋和牛津

英國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是英語世界裡第二古老的大學。而他最初是從牛津大學分立出來的,要了解這段歷史,還得從歐洲最著名的大學——巴黎大學的成立談起。

巴黎大學成立於1170年,它不僅是當時的西方最好的大學,同時也是有著「大學之母」美稱的大學。當時的巴黎大學除了歐洲大陸的學生,也吸引了很多英國的學生飄揚過海來求學。

但後來英法的關系發生了惡化,巴黎大學驅逐了很多英國學者和學生。這些學生回到英國倫敦郊外的一個小城牛津繼續辦學,這便是牛津大學。到1209年,學校的學生和當地人產生沖突,牛津大學解散了一段時間,一些教授和學生就在一個小鎮上重新成立了一所大學,因學校坐落於劍河之上,取名劍橋大學。

學院制是劍橋大學最傳統,也最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學院的定義和中國大學中的系並不是一個概念。與其說學院是屬於學校的一部分,倒不如說學院就是一所小型的獨立大學。

首先,學院有比較獨立的財務權和管理權。教授和學生都可以參與學院的管理,而學校則不能隨便干預。

其次,學生們會把學院而不是學校看成自己的家,各個學院之間不僅在地理位置上有區分,而且在溝通交流上野相對封閉,形成獨具特色的小文化圈。學院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看成獨立的學校,所以學院與學院之間也存在競爭關系。

第三,學院制在招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申請劍橋大學,那麼你需要通過兩重考核。第一重是學校的,重點考核成績、品德和特長。如果你順利的通過了學校的考核,你還需從31個各具特色的學院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而學院考核的關鍵點是看申請者是否能融入學院的大家庭中,誰也不希望4年時間里和自己朝夕相處的是一個玩不到一起的同學。

第四,學院不僅僅是學生的家,院長和很多教授也住在學院裡面,他們花很多時間來教育和指導學生做研究,讓學生從自己身上學到社會上的知識,學生和教授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系,這種關系即使學生畢業之後也不會改變。

如果劍橋是一座小鎮,那學院就是裡面的一個個小家庭,如何選擇學院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導師制,可以說是劍橋在學院制之外的第二大特色,教授雖然名義上隸屬於某個學院,但日常的教學和科研活動卻都是在系裡。導師與學生共同生活在學院里,是為了讓年輕人相互學習。

而導師除了指導學生選課之外,還要定期和學生交流並討論一些問題,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給學生推薦一些參考書或者做一些實驗。

一個新生在選定學院的同時,也就意味著選定了導師。但並不意味著不能更換,學生如果對某個其他的領域感興趣,也可以選擇該領域的一位教授做導師,導師對此並不介意,因為他們更看重的是自己輔導的學生是否能在畢業後為社會做出貢獻。

與中國一年兩個學期的時間分配不同,劍橋大學一年分為三個學期,分別為每年的1月到3月,4月到6月以及10月到12月。假期時間較長並不意味著學業壓力的減少,假期通常是要做實驗研究或者大作業,並且准備考試。

在學制和學位授予方面,英國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本科最低的學士學位只要3年就可以拿到,這時本科生可以選擇去國外做一年交換生,也可以留校多讀一年本科,這樣就可以獲得所選專業的碩士學位,但這種碩士學位並非研究生學位,而是本科學位。

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生需要一年選課和一年做研究,如果考試合格,則授予副博士學位並獲得博士生資格,而再有一兩年即可獲得博士。也就是說從本科階段開始,到獲得博士學位一般只要7年的時間。

相比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更為傳統。它是英國出首相最多的大學,先後有26位之多。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雖然稍遜於劍橋,但在世界范圍比較卻並不遜色。

牛津大學在招生時基本上就是看成績和面試的結果,並不注重學生的特長。與劍橋大學一樣,牛津大學也實行學院制。教學分為授課和課後輔導兩個部分進行進行。課程由各個系開設,課後輔導在直屬學院進行。

牛津與劍橋一樣也是一年三學期制。上課時間的縮短所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學生有很多機會從事課外活動。例如著名的劃船俱樂部。相比劍橋,牛津的人文氣息更為濃重。雕塑,詩歌,繪畫無處不在,整個學校就是一所大的歷史博物館,很多藝術品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雖然美國早期的大學都是仿照英國大學的樣本來建立的,但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兩國大學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性。在學生生活上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更接近,而中國人要融入傳統英國的學院制則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在考查學生標准上,英國卻與中國有著很相似的標准,都是以最後的期末考試成績決定。而美國更看重平時的努力,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並不高。

從課程設計來看,哈佛強調的是通才教育,學生可以自由的跨專業選課,而劍橋的學生則很少有跨專業的,而且學習的深度會比哈佛難很多。

以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授之間的交流來看,哈佛更為隨意,更加開放。而劍橋和牛津因為遵循著傳統的學院制,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是在學院內部進行的。這讓美國的學生知識面更為廣泛,交際圈子更大,而英國學生對本專業圈子中非常熟悉。很難講這兩種人際交往模式哪種更好。

2. 英國老師喜歡 什麼樣的學生

1·喜歡話多的學生。(話多也就是喜歡表達自己。)
2·實踐能力強的學生
3·勤奮的學生(沒有老師討厭勤奮的學生——死讀書的不算)
4·多才多藝的學生(外國人可能更加註重運動方面的才能,善於運動有利於和英美的老師同學打好關系)

(應該就這么多吧)

3. 英美「教授」職稱大不同,留學生千萬別憑title選導師!

在國外求學,挑選大學導師是至關重要的決策。導師的選擇能直接影響你的學習體驗、論文產出、參與項目的機會以及未來升學的競爭力。導師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和工作風格,甚至會對你的職業發展產生長遠影響。

學生在選擇導師時,往往關注老師的介紹和職稱,但對這些職稱的實際含義可能並不清楚。英美兩國的大學教授體系存在顯著差異,職稱的含義往往讓留學生混淆。例如,英國的「reader」是否等同於美國的教授職稱?在選擇導師時,如何避免僅憑職稱判斷導師水平的誤區?接下來,本文將詳細介紹英美大學的教授職稱體系,幫助留學生正確理解這些職稱的含義。

美國教授職稱體系的特點是教師的終身制(tenured professor),即一旦獲得終身教職,聘期可以持續至退休。這種制度確保了教授享有學術和言論的自由,極大地保障了教授的學術獨立性。美國的教授職稱分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三個級別,每一級都是博士生導師,沒有高下之分。

助理教授階段(Assistant Professor)是試用期,通常為期三至六年,期間如果表現優異,可晉升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晉升為副教授的評判標准包括學術成就,如發表的重要專著、學術論文以及在所在領域的影響力。正教授(Professor)階段(Full Professor)是學術成就的證明,晉升正教授後,通常伴有行政職務,如學院院長(Dean)。

理解美國大學的職稱體系時,避免將「Assistant Professor」視為中國大學的助教,「Associate Professor」視為中國大學的副教授,「Professor」視為中國大學的教授。實際上,在美國,這三個級別的職稱在學術地位上均高於中國大學的正教授,因為他們都具有博士生導師的資格。

在美國高校體系中,助理教授是博士生導師的起點,成為助理教授是競爭激烈的選拔過程,通常需要博士期間的卓越表現、博士後經歷、發表重要成果以及獲得國家基金等條件。

了解美國的職稱體系後,英國的教師體系也值得探討。英國的教授體系較復雜,包括採用英國古老大學的教授體系(Lecturer)和採用美國教授體系。英國的職稱體系包括Lecturer、Senior Lecturer、Associate Professor(在某些大學中)、Reader和Professor。

英國的Lecturer相當於美國的助理教授,負責教學和初步研究。Senior Lecturer則是高級講師,具備教學和行政能力,並展示出較強的研究能力,接近美國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在某些英國大學存在,相當於美國的副教授。Reader是一個具有英國特色的角色,相當於准教授,需要經過嚴格考核,擁有顯著的研究成就。

Professor是英國大學授予學者的最高學術頭銜,稀缺性是其特點,意味著在特定領域具有傑出貢獻的學者才能獲得此稱號。英國的職稱體系嚴謹,對晉升教授的條件有嚴格要求,包括出版、指導學生、科研成果和學術地位。

了解英美大學教授職稱體系的差異,對留學生而言至關重要。這不僅幫助你在選擇導師時做出明智決策,還能為你的學術生涯帶來積極影響。正確的理解職稱含義,避免僅憑職稱判斷導師水平的誤區,將為你的留學生活和學術成長鋪平道路。

熱點內容
大學生社團制度 發布:2025-04-03 07:16:05 瀏覽:23
中山大學副教授收入 發布:2025-04-03 07:15:16 瀏覽:715
美國大學都是全日制么 發布:2025-04-03 07:14:34 瀏覽:122
中國傳媒大學老師人數 發布:2025-04-03 06:47:53 瀏覽:686
大學生畢業面試 發布:2025-04-03 06:47:47 瀏覽:151
考研熱度大學排名 發布:2025-04-03 06:46:49 瀏覽:80
研究生導師不讓提前去學校 發布:2025-04-03 06:40:16 瀏覽:488
大學專業有哪些科 發布:2025-04-03 06:26:51 瀏覽:371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待遇 發布:2025-04-03 06:18:49 瀏覽:832
大學教授除了上課 發布:2025-04-03 06:02:47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