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弟子規大學教授講讀

弟子規大學教授講讀

發布時間: 2025-04-02 21:18:13

❶ 中國講弟子規最好的是誰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講的較好,影響力較大的有兩位,一位是蔡禮旭,一位是錢文忠。
蔡禮旭,1973年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師范教育和信息專業,曾任小學教師,課余從事兒童經典教學。在教學相長中,有感於聖賢教育為人生首要教育,遂辭去公職,遠赴澳洲凈宗學院研習傳統文化,並師承儒學耆老徐醒民老師學習儒學,專精研修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2005年流通了關於弟子規的光碟:《細講弟子規——幸福人生講座》,共41集,2007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了實體書《細講弟子規》。
錢文忠,祖籍江蘇省無錫市。1984 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 Wezler 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 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1996年,受人引薦,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纂委員會委員。2010年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了《錢文忠解讀〈弟子規〉》,共22集,並隨後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成書。

❷ 跪求《弟子規》正確讀音

「溫則凊」的「凊」字發「jìng」音,「行高者,名自高」的「行」發「xìng」音,「出必告」的「告」發「gù」音,「可馴致」的「馴」字發「xùn」音。

▲《入則孝》中「夏則凊」的「凊」注音為jìng ,有誤。多種字典無此讀音,據《辭源》應讀qìng 。此字為形聲字,「ン」為形,「青」為聲,義為涼、冷。《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
▲《入則孝》中「出必告」的「告」,注音為gù ,不妥。據《辭源》「告」有三個讀音,分別為:(1)gào ,釋義有①上報、報告。②告訴、告知。③古時休假曰告。④揭發、控告、控訴。⑤請求。(2)gù ,用於「告朔」。《周禮·春官太史》:「頒告朔於邦國。」周天子每年季冬以明年朔政分賜諸侯,諸侯受而藏之於廟。諸侯於每月初祭廟受朔政稱為「告朔」。可知「gù」有「祭祝」義。(3)jú,義為訊問。通「鞫」、「鞠」。「出必告」是孝行,指子女外出時一定要告訴父母,以免父母心憂。由此可知應念gào,不應讀gù」。
▲《謹》中「步從容」的「從」注音cōng,是舊讀。按《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從」統讀cóng。
▲《信》中「知未的」的「的」,注音dì,不妥。據《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的」有三個讀音,分別是de、dí、dì。據《辭源》音、義如下:(1)dì。義為①鮮明、明白。②箭靶的中心。③引申為目的,標准。④古代婦女用硃色點於面部的裝飾。⑤蓮子。⑥助詞,讀輕聲。(2)dí。義為確實、的確。比如「的耗」是「確實的消息」,「的當」是「確實、恰當。」「的一確二」猶言「一是一,二是二」。原文「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意為見的不真,知的不確,不可輕言輕傳。可知此「知未的」的「的」應是「的確」,「確實」的意思,應讀dí,而不可讀dì。
《信》中「勿模糊」的「糊」字,究其本意應該讀第二聲,在「模糊」一詞中因系輕聲,讀作第一聲倒也可行。
▲ 《泛愛眾》中「行高者」的「行」,在此還是應讀第二聲,不讀第四聲。此字在「品行」字意上舊讀為第四聲,因《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均未以此為標准音,故不取。
▲ 《泛愛眾》中「勿輕訾」的「訾」字,應該讀第三聲,不讀第一聲。在這里,字意為「說人壞話」。
▲《出則弟》中「乘下車」中的「車」,有兩種意見,即讀「chē」或讀「jū」。一般來講,只有中國象棋棋子中的「車」才讀「jū」音,但考慮到《弟子規》「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編纂規律,「騎下馬,乘下車」與下一句「過猶待,百步余」「車」、「余」應押「u」韻,故此字應讀「jū」。
▲《餘力學文》中 「可馴致」的「馴」,注音為xún,是舊讀。據《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馴」統讀為xùn。按《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說明二:「在字後註明『統讀』的,表示此字不論用於任何詞語中只讀一音(輕聲變調不受此限)。」
二、漢語音變的問題
▲「不」字的讀音,本音讀去聲(第四聲),但此字與其他字連用時,在第四聲的字前面,「不」字音變為陽平聲(第二聲),如「不會」、「不是」、「不去」、「不坐」。不必刻意去讀,這種音變是一種很自然的語言現象,脫口而出就是正確的讀音,可以一試。
《弟子規》中的「諫不入」、「人不在」、「不貴華」、「倘不問」、「言不諱」、「色不媚」、「不力行」、「字不敬」等句中的「不」字均讀第二聲。
▲「一」字也存在音變的問題。「一」字單用或在末字時,讀本音,即陰平聲(第一聲);在陰平聲(第一聲)、陽平聲(第二聲)、上聲(第三聲)的字前發聲音變,讀去聲(第四聲);在去聲(第四聲)字前音變為陽平聲(第二聲)。同「不」字一樣,在讀這個字時,脫口而出的發音就是正確的。
「增一辜」中,「一」字在陰平聲(第一聲)的「辜」字前,音變為去聲(第四聲)。
三、其它容易讀錯的字音
▲「而」,應讀第二聲。
▲「應勿緩」中的「應」,在此應讀第四聲。
▲「父母教」中的「教」,在此應讀第四聲。
▲「晨則省」「即內省」中的「省」,在此應讀「xǐng」。
▲「雖」,應讀第一聲。
▲「親所好」中的「好」,在此應讀第四聲。
▲「親所惡」中的「惡」,在此讀「wù」。
▲「力為具」「謹為去」中的「為」,在此應讀第四聲。
▲「憎」,應讀第一聲。
▲「吾」,應讀第二聲。
▲「復」,應讀第四聲。
▲「號泣隨」中的「號」,在此應讀第二聲。
▲「喪三年」「喪盡禮」中的「喪」,在此應讀第一聲。
▲「常悲咽」中的「咽」,在此應讀「yè」。
▲「即」,應讀第二聲。
▲「勿見能」中的「見」,應讀「xiàn」。
▲「便溺回」中的「溺」,在此應讀「niào」(尿),同「尿」,這兩個字也是異體關系。《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均保留此音。
▲「冠必正」「置冠服」中的「冠」,在此應讀第一聲。
▲「上循分」中的「分」,在此應讀第四聲。
▲「下稱家」中的「稱」,在此應讀「chèn」。
▲「且」,應讀第三聲。
▲「地同載」中的「載」,在此應讀第四聲。
▲「待婢僕」中的「仆」,在此應讀第二聲。
▲「滯塞通」中的「塞」,在此應讀「sè」。
▲「隨札記」中的「札」,應讀第二聲。
▲「幾案潔」中的「幾」,在此應讀第一聲。
▲「屏勿視」中的「屏」,在此應讀「bǐng」。
不當之處,歡迎扔磚……

❸ 弟子規注音全文

《弟子規》注音全文: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弟 子 規 , 聖 人 訓 。首 孝 悌 , 次 謹 信 。首 孝 悌 , 次 謹 信 。泛 愛 眾 , 而 親 仁 。有 余 力 , 則 學 文 。父 母 呼 , 應 勿 緩 。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父 母 教 , 須 敬 聽 。父 母 責 , 須 順 承 。冬 則 溫 , 夏 則 凊 。晨 則 省 , 昏 則 定 。出 必 告 , 反 必 面 。

jū yǒu cháng,yè wú biàn。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居 有 常 , 業 無 變 。事 雖 小 , 勿 擅 為 。苟 擅 為 , 子 道 虧 。物 雖 小 , 勿 私 藏 。苟 私 藏 , 親 心 傷 。親 所 好 , 力 為 具 。親 所 惡 , 謹 為 去 。

白話譯文:

弟子規,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學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後,有多餘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

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

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出處:出自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規》。

(3)弟子規大學教授講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統治階層出於長久統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孔孟思想文化的認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讀四書五經,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大修孔廟,春秋祭孔、宣諭以孔子儒教為立國之本。

1670年,根據儒學核心制定和頒發「聖諭」十六條,作為人們的思想准則和行為規范: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

息誣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薦舉山林隱逸、十六年開設明史館、十七年的薦舉博學鴻詞,網羅名士,弘揚儒學。這些舉措都促進了儒家的發展。

《弟子規》正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下,寫作而成的。其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秀才。他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賈存仁將其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❹ 弟子規主要講了什麼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也就是啟蒙教材,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

《弟子規》是一部蒙學經典,所謂「弟子」,不是一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聖賢弟子,而「規」則是「夫」、「見」二字的合體,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識。「弟子規」便是說,要學習聖賢經典,做聖賢弟子,成為大丈夫。全文分為「總敘」篇、「入則孝」篇、「出則悌」篇、「謹」篇、「信」篇、「泛愛眾」篇、「親仁」篇「、餘力學文」篇,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此書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遠邪小、走正道,養成忠厚家風的必備讀物。

復旦大學錢學忠教授曾在《百家講壇》系統詮釋了《弟子規》的含義和現實意義。錢教授所著《孝經全鑒》提到:《弟子規》講的是社會行為規范,讓孩子知道應有的規矩,在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中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其目的在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誠敬的態度,形成仁愛的人格。

熱點內容
湖南師范大學水彩研究生考題 發布:2025-04-03 20:53:38 瀏覽:438
大學年輕老師不想備課想辭職 發布:2025-04-03 20:49:11 瀏覽:169
本科生選導師看重什麼 發布:2025-04-03 20:49:05 瀏覽:365
海南大學專業調劑 發布:2025-04-03 20:48:19 瀏覽:106
申請美國it類大學 發布:2025-04-03 20:47:23 瀏覽:253
清華大學政治學博士申請 發布:2025-04-03 20:46:14 瀏覽:666
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教授 發布:2025-04-03 20:17:14 瀏覽:988
上大學有時間去健身房嗎 發布:2025-04-03 20:10:15 瀏覽:305
河海大學轉專業考試 發布:2025-04-03 20:08:44 瀏覽:190
語言類專業的大學 發布:2025-04-03 20:05:55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