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桂林教授發電機保護
1. 黃梅對中國作出的貢獻
叫黃梅的名人很多,樓主要哪個?
因此,我把所有名人黃梅列了出來,樓主自己看吧!
如滿意,請採納,哈哈!!!
甘肅電視台主持人黃梅
甘肅電視台主持人黃梅
人物檔案
姓名:黃梅 籍貫:陝西 生日:7月2日 血型:B 愛好:閱讀朗誦、滑雪瑜珈、旅遊拍照、獨自逛街、漂亮衣服、寫寫日記 最喜歡的顏色:紫色 最欽佩的人:媽媽 最喜歡的人:家人和朋友 最喜歡的寵物:哈士奇 最喜歡讀的書:女作家的書 最喜歡的名人:敬一丹、劉曉慶、周潤發、金城武 最喜歡的一句話: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主持欄目
甘肅電視台經濟頻道
主要經歷
1998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2002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取得文學學士學位 。 200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新聞系,取得研究生學歷,正在考取碩士學位。 1990年進入甘肅省酒泉地區電視台工作,任酒泉電視台新聞主播、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1998年進入甘肅電視台,先後擔任《甘肅風貌》和《大開發》節目主持人。
獲獎情況
2002年度被未來西北研究中心評為「十佳優秀記者」。 先後參與主持、策劃的多期節目獲得國家、省級獎項。
論文著作
黃梅在國家級專業雜志、學刊上發表了《淺談主持人的身體語言和個性魅力》等多篇論文。 甘肅電視台主持人黃梅
主持感言
「個頭不算很高,但已夠標准;長得不算漂亮,但氣質不差;聲音不算響亮,但蠻有磁性;性格不夠完美,但始終樂觀開朗,也還頗有人緣。」這是一位報社朋友對我的描述。 「你要想找一個最風光的職業,那你去做電視主持人;你要想找一個最易挨罵的職業,那你去做電視主持人。電視主持人,它可以使你萬人羨慕,也可以讓你遭千人唾罵。」 這是業內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深知責任重大,一直以來我不敢稍有懈怠。回頭望望,從事電視工作已有十五個年頭,真誠感謝命運如此關愛我,讓我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心存感激,於是更加學會了寬容、豁達、真誠、淡定…… 我始終牢記父母的囑托:「端端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積極樂觀的我也始終堅信,明天更美好![1]
深圳藝術學校古箏專業教師黃梅
青年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深圳市音樂家協會會員、秦箏學會會員、深圳市古箏學會理事。 自幼學習古箏、鋼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專業。多次參加各類藝術節、音樂節、專場音樂會等大型演出活動,參與電視台、電台的錄象、錄音任務及學術交流、出國訪問等藝術活動,其精湛的演奏和嫻熟的技藝獲得業界一致好評。以演奏家的身份應邀出訪日本參加高校文化藝術節;率團出訪韓國參加中韓傳統藝術公演並獲演奏金獎;應邀出訪義大利參加國際夏季藝術節;應哥倫比亞市政府邀請參加國際展示節;應古巴文化部邀請於古巴國家大劇院做專場演出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在北京、香港等十幾個城市和地區舉辦數十多場古箏專場音樂會。 應邀錄制了《東方神韻》古箏樂曲大全、《古箏琵琶二重奏曲集》、《古箏練習一百首》、《盧朝吉箏樂作品集》(台灣)、《古箏啟蒙25周》、《風擺翠竹-古箏重奏、合奏曲集》等;成功舉辦《聆音》-黃梅古箏獨奏音樂會,並推出同名DVD專輯。出版《古箏基本技術練習》、《古箏啟蒙》(與沙里晶、傅華強老師合著)。 獲香港首屆國際青少年藝術節國際優秀導師獎;首屆國際古箏比賽最佳教師獎;多次獲得由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及深圳市文化局頒發的優秀指導教師獎、園丁獎及深圳音樂家協會、深圳藝術學校優秀指導教師獎等眾多獎項。多次舉辦個人獨奏、重奏音樂會;多次擔任省市級各類古箏專業大賽及選拔賽評委,歷任全國社會藝術古箏考級考官。在古箏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眾多優秀古箏學員,多名學生在全國性、國際性的古箏比賽中獲得金獎、第一名等獎項,為古箏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北京交通大學電器工程學院教授
北京交通大學電器工程學院教授
女,教授,碩士生導師。職務:新能源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副所長 北京電機工程學會繼電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建摸模擬及控制、繼電保護風力發電系統建模及接入系統分析
科研成果
電力系統負荷模型研究(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積木式廠站監控系統(部級鑒定) STK型繼電保護數字介面裝置(部級鑒定、華北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北京地區夏季降溫負荷分析 東北電網負荷統計分類 勵磁系統實測數據處理及頻域計算方法研究 PLC在數字繼電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電動車充電機(站)技術方案與規范研究
教學活動
講授課程 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研究生、工程碩士)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本科) 電力系統自動化(本科) 工廠供電(本科) 配電網自動化(本科) 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工程碩士)
主要論著
發表科研論文 電力系統現象觀測裝置初步研究,華北電力學院學報 電力系統負荷靜態模型建立,華北電力技術 直接法建立負荷動態模型的初步研究,華北電力技術 專用通信晶元在繼電保護數字通信中的研究與應用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與數字電力系統,華北電力技術 饋線自動化方案討論,華北電力技術 電流差動保護復用數字通信系統時的時鍾問題,電力系統自動化 發電機勵磁方式及自並勵勵磁系統,東北電力技術 PLC在微機保護開發設計中的應用探討,現代電力 勵磁系統參數時域辨識,現代電力 東北電網負荷模型的分類與應用,電力系統自動化 勵磁系統測試曲線數據處理系統,華北電力技術 電力系統低頻振盪與PSS分析,華北電力技術 失靈保護實現方案,繼電器 數字式保護模塊化可編程軟體設計,第十屆全國保護和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勵磁系統滯後特性研究,中國高等學校電自專業2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數字式保護圖形化組態軟體設計,中國高等學校電自專業2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運行參數對自並勵勵磁系統滯後特性影響的研究,電氣應用 勵磁系統模型可辨識性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模糊聚類在負荷實測建模中的應用,電網技術 微機保護中可編程邏輯的研究,2006中國國際供電會議 並聯電容器組不平衡電流保護的改進方法研究,繼電器 諧波條件下並聯電容器過電壓保護的一種實現方法,電力電容器 負荷建模中的負荷調查統計分類,電網技術 基於電力系統運行參數的PSS優化,中國電力 微機保護中可編程邏輯的研究,電力建設 可編程邏輯平台及其在微機保護中的實現,電氣世界 雙饋風力發電機建模及諧波分析,電氣應用 基於IEC61850的光數字繼電保護測試儀的研製,繼電器 500kV串補保護校驗方法的設計,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電動汽車充電機(站)建模與諧波分析,第四屆電能質量(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電動汽車充電站諧波的工程計算方法,電網技術 電動汽車充電機(站)接入電力系統的諧波分析,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發表教研論文 系級教學管理改革探索,中國電力教育 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高校教學工作評價初探,內蒙古統計 教學計劃管理探索,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高工專學生的素質能力意識調查及其思考,電力學報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專業教學計劃動態優化,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談專業課教學中教學原則的應用,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教學反饋系統的研究與探索,中國電力教育 改革課程體系、適應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改革創新—新世紀北京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主編教材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中國電力出版社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同步訓練》中國電力出版社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校內 《電工進網作業考試問答(低壓類)》中國電力出版社 《電工進網作業考試問答(高壓類)》中國電力出版社 《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考試參考教材-特種類繼電保護專業》中國電力出版社 《發電廠電氣設備及運行》(參編)中國電力出版社
工作經歷
1982年2月~1985年8月遼寧發電廠工作 1988年3月~2000年4月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工作 2000年4月~ 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工作
獲獎榮譽
北京市優秀教師華北電力集團優秀教師校優秀教師校優秀主講教師 [2]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梅
女,1973年12月生,湖北省宣恩縣人。 1994 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系; 2000年7月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博士學位。 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 2002 年 10 月至 2004 年 10 月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 2004 年 10 月至 2006 年 8 月獲 JSPS 基金在日本東京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6 年 8 月回國 ,擔任高能所「百人計劃 」 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 高溫高密QCD,誇克膠子等離子體,色超導,強藕合誇克膠子系統。 組織會議:AdS/CFT and strongly coupled quark matter
代表性文章
1. Mei Huang , (review) Color Superconctivity at Moderate Baryon Density (Review article), Int. J. Mod. Phys. E14:675,2005 2. Mei Huang , Igor A. Shovkovy, Screening Masses in Neutral Two-flavor Color Superconctor, Phys. Rev. D70:094030,2004 3. Mei Huang, Igor A. Shovkovy, Chromomagnetic Instability in Dense Quark Matter, Phys. Rev. D70:051501(R),2004 4. Mei Huang , Igor A. Shovkovy, Gapless Color Superconctivity at Zero and at Finite Temperature, Nucl. Phys. A729(2003) 835 5. Igor Shovkovy, Mei Huang , Gapless Two Flavor Color Superconctor, Phys. Lett. B564(2003) 205 6. Mei Huang , Pengfei Zhuang, Weiqin Chao, Charge Neutral Effects on 2-flavor Color Superconctivity, Phys. Rev. D67(2003) 065015 [3]
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師
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師黃梅
女,中醫外科 碩士,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外科副主任中醫師。 在中西醫結合防治乳腺疾病方面經驗較豐富。在教學工作中,每年度都承擔《中醫外科學》課堂教學工作,先後為 7 年制中醫專業,中醫本科,針灸,骨傷,專升本,夜大等多個專業教學,2007年獲評為「受學生歡迎任課老師」。2003年度獲臨床教學觀摩三等獎。先後在國家及省級雜志上發表10餘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有6篇。主持省科技廳課題一項,省中醫葯管理局課題一項,在四項省局級課題中排名前三,參與一項部級課題及三項校局級課題。科研方向主要是中醫治療對於乳腺癌癌前病變的影響,中醫逆轉乳腺癌多葯耐葯及中醫治療對於三苯氧胺耐葯的影響等幾個方面。[4]
湛江市第二人民副主任醫師
湛江市第二人民副主任醫師黃梅
所在科室:內 科 職務職稱: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業務專長:神經內科 畢業於廣東醫學院醫療系,一直從事內科工作。現任該院內科副主任職務,同時兼任「中華醫學會湛江分會神經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擅長神經內科(如: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運動神經疾病)各種疾病的診冶,在患者中享有盛名。曾發表《表現純偏癱的丘腦出血l例報告》、《阿魏酸鈉加西比靈治療偏頭痛32例療效觀察》、《鹽酸納洛酮穴位注射對腦梗塞的臨床觀察》論文。[5]
惠州市南壇小學教師
先後獲省、市、區教學優質課評比一、二等獎;多篇論文獲獎並發表。她先後被評為惠城區「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等稱號,並取得了全國骨幹教師培訓結業證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黃 梅 ?女?1950年生,湖南永興人,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為英國小說研究,現從事英國文學研究。1989年畢業於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獲博士學位。1977~1978年在中國交通部情報所工作。1981年至今在本院外文所工作。 主要代表作有:《灰姑娘夢的演變》、《現代主義浪潮下:英國小說研究1914~1950》?合著?、《班恩的〈奧魯諾克〉》?論文?、《伍爾夫隨筆集》?譯作?。
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醫師
女,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中醫副主任醫師 大學本科學歷,重慶市中醫學會會員。對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治及急、危、重症的搶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診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炎症、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統疾病。在省市國家級醫學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2. 高景德的工作成果
長期從事電機和電力系統分析和控制的研究,發展和深化了電機理論和方法。50年代末,在清華大學指導建成我國第一個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在串聯電容引起交流電機自激的研究中,得出存在兩個自激區的結論,提出了克服自激的新措施。創立電機多迴路理論,為分析電機內部不對稱故障開辟了新途徑,已在電機內部故障保護裝置的設計中得到應用。領導研究小組研製成功的發電機線性最優勵磁控制器,已在多台大型發電機組投運成功,居國際領先地位。
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他在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提出"著重提高,在提高中發展"的辦學方針,使學校成為以工科為主、理工結合,兼有經管、文科的綜合性大學。
在全國率先成立研究生院,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推行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的各項改革,教學質量有所提高,高層次人才(碩士生、博士生)培養形成規模,初步形成較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科研、技術開發和對外開放有較大發展,提出了把學校建成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長期奮斗目標,為使學校建成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
現代電能系統運行和控制的新理論與新技術專家。1922年2月生,陝西佳縣人。畢業於西北工學院電機系。解放前曾在北京大學工學院任教。
1951年在前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電機系攻讀副博士學位,1956年以「應用於遠距離輸電系統中的凸極同步電機的研究」的論文,被越級授予技術科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位在蘇聯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他1956年回國在清華大學電機系任教,是清華大學唯一的跨電機與電力系統兩個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先後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科學生產處處長,1963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8年始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校黨委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同時兼任校科研處處長、研究生處處長等職。1983年先後任清華大學校長、校務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校務委員會名譽副主任。
他歷任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委員及第八屆常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四屆常委及榮譽委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三、四、五屆副理事長,《現代電力系統叢書》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電工卷》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及《科學通報》副主編,《電工技術學報》及《電工技術雜志》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攀登計劃「現代電能系統運行與控制的新理論與新技術」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老教授協會會長等職。?
高景德於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當選為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的特級會員,並被載入國外出版的國際名人錄中。先後獲得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的一百周年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大網路全書》編輯出版榮譽證書、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香港柏寧頓教育基金會(中國)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中的最高獎——傑出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高景德在電機工程領域開拓並發展了電機復數分量理論和電機動態過程理論;創造性地研究了串聯電容引起的交流電動機自激的課題;開辟了和發展了電力系統控制理論及其應用技術;提出了電機多迴路理論;發展了電機參數辨識及測算的新方法;發展了電力系統過渡過程數字模擬的新方法並建立和完善了電力系統物理模型實驗室;又領導了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安全控制和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開拓並推動了電力電子新學科的研究和發展。他在理論上的創見,在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上的開拓,推動了我國電工學科的發展。
3. 王中林出生於哪裡
王中林
王中林,1961年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國際頂尖納米科學家、能源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名譽院長、首席科學家、學術委員會主任。
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82年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就讀;1987年7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被喬治亞理工學院聘為副教授和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主任;2000年9月創建了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並擔任該中心主任;2001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2004年擔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第一屆海外主任;2004年晉升為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終身校董事教授;2005年2月推動成立北京大學工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擔任首任系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揭曉,王中林憑借在微納能源和自驅動系統領域的開創性成就,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王中林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科學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包括氧化鋅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徵、生長機理和應用;納米材料可控生長、表徵和應用;納米能源技術和自驅動納系統技術;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
中文名:王中林
外文名:ZhonglinWang
國籍:美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陝西蒲城
出生日期:1961年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主要成就:200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代表作品:納米發電機
人物經歷
1961年,王中林出生於陝西省蒲城縣高陽鎮,初中和高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田裡泡著,高中畢業於堯山中學。
1978年夏天,考入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王中林最初的志願是學習雷達、計算機,最終因為物理成績好,學校把他分到了物理專業。
1981年,參加了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的CUSPEA(中國物理學生赴美留學考試)的考試,但因為英語成績不夠,沒有通過。
1982年,考取中美聯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成為當年西北五省唯一被CUSPEA錄取的學生,之後赴美留學,進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師從J.W.Cowley教授。
1987年7月,用了4年時間拿到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是該系有史以來第一人。博士畢業後,王中林先後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美國國家標准和技術定量局從事過研究工作。
1995年,王中林被喬治亞理工學院聘為副教授和電子顯微鏡實驗室主任。
1999年3月,王中林被喬治亞理工學院提前晉升為正教授,成為該校有史以來第三位提前晉升的正教授。
2000年9月,創建了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並擔任該中心主任(至2005年)。
2001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育部第四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聘任崗位為材料物理與化學。。
200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2004年,擔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第一屆海外主任(至2012年)。2004年,當選為世界創新基金會院士;晉升為喬治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校董事教授(Regents』Professor)。
2005年2月,推動成立北京大學工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擔任首任系主任。2005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美國科學發展協會院士。
2006年,晉升為喬治亞理工學院工學院傑出講席教授。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2年1月,王中林創辦的期刊《NanoEnergy》上線,截止到2017年,該期刊影響因子達到12.34。為了落實對中組部關於高端人才引進計劃和開展創新研究,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聯合共建的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
2017年6月,王中林授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名譽院長;7月4日,獲得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度研究傑出獎。9月10日,王中林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首任院長。12月9日上午,王中林正式受聘於廣西大學「雙聘院士」。
2018年7月23日,埃尼獎組委會宣布將第十一屆埃尼「前沿能源獎」授予王中林院士,以表彰他首次發明納米發電機、開創自驅動系統與藍色能源兩大原創領域,並把納米發電機應用於物聯網、感測網路、環境保護、人工智慧等新時代能源領域所作出的先驅性的重大貢獻。
2019年6月14日,成為首位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中林十年來持之以恆地進行氧化鋅納米結構的研究,使得氧化鋅成為除碳納米管和硅納米線外納米技術中一大材料體系。他關於氧化鋅納米帶的發現的《Science》文章,成為十年來世界在材料領域引用最多的論文之一,單篇引用達3200次,被國際科學引文機構(ISI)2003年發表的世界納米科技進展總評中兩個重點報道之一。
王中林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了1100篇期刊論文(其中12篇《科學》,4篇《自然》,15篇《自然》子刊),150項專利,5本專著和20餘本編輯書籍和會議文集。已被邀請做過900多次學術講演和大會特邀報告。發表論文已被引用145,000次以上,H因子184。他是世界上在材料和納米技術論文引用次數最多的前五位作者之一,在當今世界最傑出的科學家排名榜上第25名。
1998年,王中林和他的同事在《Science》發表關於納米碳管量子導電效應的論文。
1999年,王中林率領的科研小組研製出可稱單個病毒質量的「納米秤」,這個秤利用單根納米碳管的彈性和電磁共振作用來稱重,該成果發表在《Science》,被美國物理學會評為1999年在納米科技方面的重大進展之一。
2000年,王中林提出用半導體氧化物合成納米材料,他與同事們利用高溫固體氣相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利用金屬氧化物合成了10-15納米厚、30-300納米寬的帶狀結構,俗稱「納米帶」。
2004年和2005年,王中林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得到具有壓電效應的半導體納米環和納米螺旋結構。
2006年,王中林研究小組首次發明了納米發電機,2007年成功首次研發出由超聲波驅動的可獨立工作的直流納米發電機。2007年,王中林發明了不依賴於原子力顯微鏡並能連續不斷地輸出直流電的納米發電機的雛形。2008年,研發出可以利用衣料來實現發電的「發電衣」的原型發電機。
2017年7月26日,在第四屆納米能源國際會議上,獲得全球納米能源獎。
王中林研究一種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技術的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網路裝置。
1992年,在石溪分校做博士後期間,王中林開始寫自己的第一本專著《》,1995年被PlenumPress出版,此後,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繼續進行非彈性反射的研究,在此期間發表了20多篇有影響的論文。1996年,第二本專著《》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人才培養
1992年至2010年,王中林往返中美間達130個來回,培養了85多位分布在中國和美國的華人學生,學者、博士後和教授等。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2008年至2016年期間,在中國大陸聯合培養的碩士、博士信息如下: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王中林是國際納米科技領域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科學家,他的研究具有原創性,前瞻性和引領性,他編寫的中英文著作對於促進納米科技發展和教育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科學院評)
王中林是一位中美科技交流的友好使者,為促進兩國科技界的交往和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擔任過二十餘次在國內舉辦的國際大會的主席和組織者,利用自己與許多國際著名學者長期建立合作和私人友好關系,邀請他們到中國參加會議,把國際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優秀科研理念介紹給中國廣大科學工作者和研究生。(《神州學人》評)
4. 求東北電力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導師的信息
詳情: http://www.xbshw.com.cn/一、工程熱物理(080701)
序號 姓 名 職 稱 出生年月 學 位 畢業學校 研究方向 導師聘任時間 工作單位 總序號
1 李少華 教 授 1957.04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兩相流與傳熱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1
2 李振中 教 授 1956.01 碩 士 華北電力大學 鍋爐燃燒與環境保護 2002.12.03 國家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3 王巍然 副教授 1964.02 博士生 吉林大學 凝聚態物理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3
4 辛國華 教 授 1956.07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燃燒理論基礎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4
5 徐志明 教 授 1959.05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節能理論與技術 1997.12.25 東北電力學院 5
6 楊善讓 教 授 1938.11 浙江大學 節能理論與技術 1986 東北電力學院 6
7 周振起 教 授 1963.1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節能理論與應用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7
二、熱能工程(080702)
1 陳向偉 副教授 1960.04 博 士 吉林大學 電站鍋爐、節能、環保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8
2 付大鵬 教 授 1960.08 學 士 北京理工大學 電力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
3 郜時旺 高 工 1972.02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聯合循環發電技術、氣體凈化技術、空冷技術 2005.08.29 西安熱工研究院 10
4 胡 光 副教授 1950.04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鍋爐設備、燃燒、環保應用技術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11
5 胡思科 副教授 1958.07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供熱系統的優化設計與運行調節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2
6 黃其勵 教 授 1941.01 博 士 日本北海道大學 鍋爐燃燒與環境保護 2002.12.03 國家電站燃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3
7 紀宏舜 高 工 1956.05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鍋爐燃燒與環境保護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14
8 解海龍 教 授 1954.03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15
9 李 勇 教 授 1964.01 博 士 東南大學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1997.12.25 東北電力學院 16
10 李學恆 教 授 1946.02 吉林電力學院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7
11 劉東明 高 工 1961.01 碩 士 清華大學 電站鍋爐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18
12 盧洪波 副教授 1968.01 博 士 上海理工大學 鍋爐技術與環境保護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9
13 呂 太 教 授 1957.04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20
14 曲振堯 高 工 1957.12 碩 士 山東省委黨校 火力發電廠節能與環保技術 2005.08.29 山東滕州電廠 21
15 石志標 教 授 1960.06 博 士 吉林大學 熱力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22
16 史明伍 高 工 1966.01 碩 士 上海機械學院 電站鍋爐技術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23
17 孫 鍵 教 授 1936.09 吉林電力學校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24
18 王 力 高 工 1962.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站鍋爐技術及流化床 2002.04.11 東北電力科學院 25
19 王 擎 教 授 1964.12 博 士 浙江大學 清潔高效燃燒技術 1999.07.12 東北電力學院 26
20 王金銘 教 授 1955.04 東北電力學院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27
21 武曉雲 工程師 1963.02 博 士 日本岡山大學 空調節能與環保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28
22 張艾萍 副教授 1968.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熱力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29
23 張炳文 副教授 1953.1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鍋爐排煙熱量的利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30
24 張永興 高 工 1957.0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站鍋爐、節能、環保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科學院 31
25 趙立華 副教授 1964.01 碩 士 北京理工大學 熱力機械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32
三、流體機械及工程(080704)
1 郭婷婷 副教授 1973.08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流體機械內流的數值與實驗研究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33
2 周雲龍 教 授 1960.09 博 士 西安交通大學 鍋爐水動力特性、油-氣-水多相流動特性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34
四、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080802)
1 蔡國偉 教 授 1968.08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力系統運行分析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35
2 曹國臣 教 授 1954.08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力系統故障分析與繼電保護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36
3 陳樹勇 教 授 1962.00 博 士 電力科學研究院 專家系統在電力工業中的應用、含風電廠的電力系統分析 1999.07.12 《電網技術》雜志社 37
4 鄧集祥 教 授 1947.08 博 士 電力科學研究院 電力系統監測與控制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38
5 侯 勇 教 授 1965.01 博 士 清華大學 電機與電力電子技術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39
6 焦邵華 高 工 1972.02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微機保護、配電網自動化、電廠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 2005.08.29 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有限公司 40
7 蘭 華 教 授 1956.01 學 士 吉林工業大學 微弱小信號處理、理論電工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41
8 黎 平 教 授 1961.02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42
9 李 娟 副教授 1972.03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及FACTS研究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43
10 李國慶 教 授 1963.08 博 士 天津大學 電力系統安全性分析與控制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44
11 李天雲 教 授 1945.01 吉林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及電氣設備狀態監測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45
12 李秀卿 教 授 1954.0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力系統規劃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46
13 劉耀年 教 授 1951.01 吉林電力學院 配電系統PAS研究、神經網路理論及應用研究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47
14 穆 鋼 教 授 1957.03 博 士 清華大學 商業化運營條件下的電力系統運行分析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48
15 聶宏展 副教授 1962.03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故障分析與繼電保護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49
16 宋家驊 教 授 1939.11 清華大學 電力系統穩定與控制、配電系統、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 1985 東北電力學院 50
17 王林川 教 授 1955.08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電力系統運行分析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51
18 張連斌 教 授 1958.03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微型機繼電保護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52
19 張文生 副教授 1952.05 吉林電力學院 理論電工、電廠控制及供配電自動化技術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53
20 張宇輝 副教授 1962.09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數字信號處理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54
21 趙國梁 副教授 1963.12 博 士 日本北見工業大學 輸電網路的火力發電機群起停計劃問題的研究 2004.04.05 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 55
五、高電壓與絕緣技術(080803)
1 魯志偉 教 授 1963.08 博 士 武漢大學 電力系統接地技術、防雷技術、外絕緣合成材料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56
2 鄭良華 高 工 1964.01 碩 士 東北師范大學 高電壓技術、高電壓設備 2005.08.29 吉林電力科學研究院 57
六、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080804)
1 崔 實 教 授 1952.02 吉林電力學院 電機故障診斷、直流系統故障診斷及電機節能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58
2 黨 克 研究員 1960.06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機電一體化、發電設備狀態監測、計算機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59
3 韓學軍 教 授 1953.07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力系統自動化、計算機控制 1992.09.14 東北電力學院 60
4 任先文 教 授 1954.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微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61
5 譚敦生 高 工 1956.0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電力電子應用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62
6 王建元 副教授 1971.01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電能質量、無功補償、微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63
7 王義軍 副教授 1969.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計算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64
8 嚴干貴 副教授 1971.12 博 士 清華大學 電力系統模擬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65
9 曾令全 教 授 1955.01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傳動及控制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66
10 周 軍 副教授 1967.05 碩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微機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67
七、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
1 韓 莉 教 授 1956.01 碩 士 東北師范大學 最優化理論及應用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68
2 劉廣生 教 授 1956.04 碩 士 東北師范大學 最優化理論及應用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69
3 王建國 教 授 1963.01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智能控制、工程軟測量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70
八、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2)
1 陳立軍 副教授 1968.05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檢測與節能技術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71
2 沈繼忱 副教授 1954.01 學 士 大連工學院 儀器儀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72
3 孫靈芳 副教授 1970.03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智能測控技術及裝置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73
4 張 銳 高 工 1969.1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工程軟測量 2002.12.03 吉林省電力科學院 74
九、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081104)
1 高經伍 高 工 1955.12 學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現代測試技術及儀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75
2 高慶吉 副教授 1966.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機器人控制、機器人視覺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76
十、計算機應用技術(081203)
1 敖麗敏 教 授 1956.02 博士生 東北電力學院 人工智慧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77
2 陳曉娟 副教授 1970.09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通信與信息系統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78
3 陳毓華 教 授 1962.00 碩 士 軟體工程及其應用 2002.04.11 美國HP公司 79
4 黨德玉 教 授 1950.11 東北電力學院 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及其應用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80
5 金正淑 副教授 1954.06 吉林工業大學 軟體工程及其應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81
6 李錫祚 副教授 1963.08 博 士 韓國明知大學 計算機系統集成與電子商務、工作流管理系統 2004.04.05 大連民族學院 82
7 孟祥萍 教 授 1961.04 博 士 東北大學 計算機軟體開發與應用技術 2002.04.11 長春工程學院 83
8 牛 斗 副教授 1954.01 吉林大學 計算機監視技術與智能儀器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84
9 曲朝陽 教 授 1964.01 碩 士 大連理工大學 計算機網路技術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85
10 宋人傑 教 授 1963.03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多微機系統的應用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86
11 孫增友 高 工 1963.01 學 士 長春郵電學院 計算機與通信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87
12 王耀輝 副教授 1964.02 學 士 北京大學 資料庫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88
13 楊英傑 副教授 1956.04 東北電力學院 通信技術及應用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89
14 於萬鈞 講 師 1966.09 博 士 吉林大學 工組流技術、電子商務支持系統、軟體系統體系結構及安全管理、復雜系統建模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0
十一、結構工程(081402)
1 甘鳳林 教 授 1964.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工程吊裝技術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91
2 賈玉琢 副教授 1964.0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鋼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2
3 鞠彥忠 教 授 1963.11 博 士 東北工學院 工程結構振動理論與試驗研究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93
4 孔 偉 副教授 1965.06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輸電線路設計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4
5 李永平 教 授 1956.1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工程吊裝技術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95
6 劉士彬 副教授 1963.02 學 士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6
7 秦 力 副教授 1970.09 博 士 大連理工大學 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7
8 屈成忠 副教授 1967.11 博 士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基於性態與抗震設計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98
9 肖 琦 副教授 1962.03 學 士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 配筋及組合砌體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99
十二、應用化學(081704)
1 關曉輝 教 授 1962.01 博 士 長春科技大學 水處理技術及應用 1998.12.28 東北電力學院 100
2 李靜紅 副教授 1964.01 碩 士 吉林大學 光譜分析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01
3 李俊文 教 授 1953.06 吉林電力學院 熱力設備水處理工程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02
4 劉景明 副教授 1963.09 碩 士 華東工學院 環境工程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03
5 秦玉華 教 授 1963.03 博 士 吉林大學 化學儀表及監控自動化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04
6 孫墨傑 教 授 1967.04 博 士 天津大學 分析測試技術儀器、水處理技術及應用 2003.03.31 東北電力學院 105
7 孫志民 高 工 1959.01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水處理 2005.08.29 吉林市自來水公司 106
8 王德英 教 授 1959.1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金屬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07
9 王海濤 副教授 1968.01 博 士 吉林大學 電有機合成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108
10 袁世平 教 授 1945.06 吉林師范大學 水處理技術及應用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09
11 張萬友 教 授 1957.11 碩 士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金屬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110
12 張瑛潔 副教授 1969.12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水處理技術 2004.04.05 東北電力學院 111
十三、技術經濟及管理(120204)
1 陳慶吉 教 授 1949.09 東北師范大學 技術創新管理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112
2 丁樂群 教 授 1948.05 博 士 中國礦業大學 技術經濟理論與實物務、電力技術經濟、動力經濟、電力市場 1993.06.02 東北電力學院 113
3 華 瑤 教 授 1956.01 吉林工業大學 市場營銷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14
4 李凡生 教 授 1946.12 東北電力學院 信息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電力市場、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1994.05.10 東北電力學院 115
5 陸興發 教 授 1963.12 博 士 東北師范大學 技術進步與創新管理 2002.04.11 東北電力學院 116
6 孫 巍 教 授 1963.09 博 士 吉林工業大學 企業經濟學 2002.12.03 吉林大學 117
7 王 欣 副教授 1964.05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經濟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18
8 郗偉東 副教授 1964.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產業組織理論、資本市場 2000.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19
9 邢躍群 教 授 1948.06 東北電力學院 技術經濟、財務會計 2001.04.19 東北電力學院 120
10 姚潔 副教授 1972.06 碩 士 吉林工業大學 技術創新與知識經濟 2005.08.29 東北電力學院 121
11 張 傑 教 授 1962.12 博 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 運籌學優化 2002.12.03 東北電力學院 122
12 張喜榮 教 授 1963.01 碩 士 東北電力學院 電力經濟管理 1996.07.05 東北電力學院 123
13 趙曉彤 高 工 1965.07 博 士 華北電力大學 技術經濟分析、發電交易管理 2002.04.11 中國電力科學院 124
5. 貴州洞穴發現兩台美國發電機,80多年過去了,至今仍正常使用
這是隱藏在貴州山林深處的發電站,建在巍峨高聳的大山之中。
入口處是山石開鑿的,內部是自然形成的溶洞,別有洞天。地下水經過蓄水水庫,從蓄水壩流經蓄水壩,經歷明渠和暗渠,才能抵達主電機房。
這個機房裡面最核心的設備就是2台發電機,發電機上的「General Electric」顯示發電機的悠久 歷史 ,來自美國通用(GE)公司的設備。
如今已經過去80多年了,水電廠都不再繼續使用了,但是這2台發電機還在繼續運轉。
這個發電機背後藏著一個時代的宏偉故事。
天門河水電廠是貴州第一所水電站,也是全中國第一所溶洞水電站。
從1939年召集了8家建築公司參與建造,因為地理位置是在貴州大山,所以建築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3年後,在所有人的期盼中,天門水電站的基建完工了。
工程量極為龐大,但是在多位工程師和工人的努力下,近乎壓縮了一半的時間。實在是因為天門水電站肩負的責任太重要,若是能早點建成,甚至能影響到戰爭局勢。
1937年,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日寇的氣焰越來越囂張。國民黨政府被迫往西南方向遷移,繼續和日寇長期作戰。 為了維持武器的供應,許多兵工廠也跟著遷移。
當時廣東石林兵工廠等幾家兵工廠,遷移到貴州桐梓,合並成為41兵工廠。條件比較簡陋,兵工廠都沒來得及修建,直接搭著帳篷邊修邊生產。主要生產的武器種類是捷克輕機槍和中正式步槍,不斷為戰爭前線提供武器資源。
兵工廠每個月的產量大概是1000支左右,想要進一步擴大生產的規模,最先要解決電力的問題。兵工廠只有兩台柴油機發電,產量無法擴大。 柴油儲量少,柴油發電機耗油多,柴油供不應求 。經常因為電力問題停工,嚴重阻礙兵工廠正常生產。
前方戰事越發激烈,後方的武器生產要及時跟進才行。貴州桐梓本地沒有發電站,為了供應兵工廠的電力,所以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打算在當地修建一座水電站。
為了保護水電站,同時能夠利用天門河的水資源發電,所以水電站選擇建在天門洞旁,天然溶洞的地形,依附著大山,得天獨厚的好地方。
選址確定之後,兵工廠還邀請了 著名的工程師陳祖東 ,時任41兵工廠動力處處長,擔任總工程師。並且讓西遷移的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工業大學等院校的師生也參與建造,建造天門河水電廠的難度不小。
陳祖東除了要考慮發電站的發電問題,還必須保證水電站的安全性。日軍利用轟炸機巡視空中,一旦發現疑似兵工廠的區域,都會派出大量轟炸機轟炸。
41兵工廠暴露在日軍轟炸機的視線范圍之內,不但要規劃水電站的建造,還要保證兵工廠不被發現。所以最終決定把這個水電站建在地下岩石溶洞之中,向下開鑿出兩層廠房。 借著山林獨特的地勢,易守難攻,在空中也不易發現。
水電站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發電機所在的主電機房,直接決定了水電站的運作。所以發電機會放置在地下廠房裡,上層是發電機室,下層是水輪機室。設有另外的通風道,還有進入隧道。
完成水電廠圖紙設計之後,開始施工的日子是清苦又疲勞的。機房要建造在地下,就必須開鑿石壁,從當地招募了大量民工。陳祖東在天門河水電廠的水庫大壩上,刻了一首自己寫的《石工歌》,歌里滿是建造水電廠的心酸與淚水, 真實的民工生活是怎麼樣的呢?
這首詩是那些修建天門河水電廠的工人的真實寫照, 字字都讓人潸然淚下 。因為修建的材料使用的是石頭,所以自稱石工。工人從各地趕過來,就是為了支援前方的戰局,靠的是黃帝子孫的錚錚熱血。
長期辛苦勞作,手腳都生出厚厚的繭子。無論寒冬酷暑,風吹雨淋,白天黑夜,工人們都在趕時間趕進度修建,沒有一刻是停下來的。個個都累的面容枯瘦,身體瘦的只剩骨頭。
泡在冰冷的河水裡勞作,從頭到腳都是冷的。物資緊缺,冬天山風呼呼刮,沒有厚被子可以蓋,夏天蛇蟲蚊蟻多,也只能靠自己扛過去。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妻子和兒女陪伴,都是孤身一人在深山。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若是不幸遇到山洪塌方,缺胳膊斷腿,甚至直接身亡。石工這條命,無足輕重,沒有人關心。 在世時如落葉,逝去如浮萍,連家鄉都很難回去。
陳祖東雖為總工程師,卻從不苛責工人。他是個富有同理心的人,工人們為了水電廠的修建,已經耗費全部的體力。自己只是損耗心力,卻佔有了功勞榮譽。許多默默為工程奉獻血汗的,卻寂寂無名。
陳祖東說自己受之有愧,才專門刻下這石碑,讓後人也可以知道工人們的犧牲。 其實,他們都是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英雄。
基本完成水電站的土木基建後,還有一個困難急需解決。水電站最核心的設備是發電機和水輪機,當時國內忙著打仗, 科技 水平比較落後, 無法生產適合大規模發電的發電機 。
必須要從美國采購,此時中美關系友好,共同反抗法西斯。美國一方答應幫忙購買發電機和水輪機,援助天門河水電廠的建設。
發電機是由美國通用公司提供的,都是當時最新的產品。功率2x288千瓦,封閉型散式三相交流發電機。水輪機是美國勒菲爾公司製造,包含油壓水輪和手動HR卧式缸立調速機。
設備已經采購完成,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這些設備重量達100噸,單單是發電機機芯就重達3噸,當時是如何把設備從美國運到中國呢?
在天門河水電廠進門的《記事碑林》揭曉了答案,當時是從美國走海運運到印度加爾各答,再由駐扎在印度的美軍,沿著「 駝峰航線 」攀越喜馬拉雅山,抵達我國昆明。再從滇黔公路跨越千山萬水才運到了貴州桐梓。
這一路歷經艱難險阻,重重波折,特別不容易。每個環節都要緊密配合,一旦出現問題,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尤其是日本佔領南京之後,不斷加大對轉移到重慶的國民政府的攻擊。內外聯合,日軍佔領了香港和緬甸,重慶和緬甸仰光的航線被迫中斷,滇緬公路也被日軍佔領,接收外來援助物資的通道都被斬斷了。
這不是中國人民的戰斗,而是關乎世界人民命運的戰斗。中國抗日戰爭的局勢,影響了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式。面對日軍企圖想切斷中國對外的聯系,一步步蠶食中國的計謀。
中國和美國經過商討之後,聯合開辟了一條空中運輸路線,保證物資的供應。 這條航線被稱為「駝峰航線」,因起點位於喜馬拉雅山麓的一個酷似駝峰脊背一路穿越印度、緬甸,抵達中國。
這一路的飛行海拔極高,超過了美國主要的裝備飛機的最高爬行高度。但是為了能夠開通支援的航線,無數飛行員前赴後繼。運輸的物資多是機器、武器等重型設備和戰略物資,還要飛躍重重高山,只有最熟練的飛行員才能完成挑戰。
但盡管是身經百戰的飛行員,也經常被高山峽谷、叢林雪山的復雜地形所困擾,更別提還有強氣流、冰雹、霜凍等危險的氣象。 「駝峰航線」是被稱為戰爭空運史上條件最艱苦、犧牲最大的空運。
短短3年運輸時間里,美國和中國總計派出 84000人 參加,美軍投入了 2100架 飛機,但是有 1500架 都墜毀在航線上。中國航空公司僅有的 100架 飛機,折損了一半,犧牲了 168名 飛行員。
所以,天門河水電廠的發電機,來之不易。能夠成功運達中國,已經是飛行員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運送過來的。 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機毀人亡的事故,能夠安全送達屬實不易。
天門河水電廠的運行意義重大,甚至能夠影響前方的戰局。為了能夠保證發電機安全運送,美軍少校卡爾德臨危受命,執行此次飛行,創造了中印空運最重貨物的記錄。
1945年4月15日,天門河水電廠第一次發電,6月第二台發電機也正式投入使用,兩台發電機都是為41兵工廠提供電力。發電機都是由中國工人自主安裝的,堪稱是「 抗戰時期最新型的水電廠」 。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41兵工廠又遷移到重慶,天門河水電站被移交給桐梓地方政府,供應縣城用電。白天不用發電,晚上開一台發電機,就足夠桐梓縣城照明了。
那時候城裡還沒有工廠,四川人過來桐梓辦了兩家產電石的廠,天門河水電站才開始提供給工廠用電。後來,這2家工廠和水電廠合並成貴州錳鐵廠,創造更多的收益。
這2台發電機就成了寶貝,工廠定時給水輪機換零件,發電機定時大修,從來沒有停產。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的記錄,這也為全國第一家鐵合金企業,遵義鐵合金廠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好多換下來的儀表儀器,都還收藏在水電廠的材料倉庫里,有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儀表,來自日本企業的老式儀表…… 這些老儀器都很難找到了,成為水電廠珍貴的文物之一。
多年以後, 美國通用公司聽說,這2台發電機還在運作時 ,專門請了2位工程師,千里迢迢從美國西雅圖飛到中國貴陽,再轉車抵達桐梓,目的是希望能夠換回這兩台發電機。
發電機這么多年還在運作,正是證明他們公司產品質量過硬,他們想把這2台發電機組換回去,作為企業文化和 歷史 的標志。 他們願意拿2台最新的發電機來換,但是桐梓地方政府拒絕了。
天門河水電站的發電機能夠運轉正常,除了國外設備的質量好之外,還和廠里的維護,水電廠的精心設計分不開關系。水電站的工人在工作的時候,小心翼翼,避免損傷設備。除了1995年大修一次,運作都很正常。
雖然他們已經不需要這2台發電機工作了, 但是這2台發電機來之不易,肩負著 歷史 文化意義,要留下來作為 歷史 文物保護。 而且天門河水電廠的情況,已經不再適合發電了。
天門河水電站的水庫泥沙淤積太多了,以前靠著水庫的水能夠發電3天,現在只能夠發電10小時。而且當年埋在地下的管道,這么多年的工作之下,管壁變薄,具有一定的危險隱患。
如今,天門河水電站不再發電,因為其極具 歷史 紀念意義,被列入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成為見證近現代史的史跡。
當時工程師大多都是來自於江浙一帶,對西湖頗有感情。加上水電站也需要掩護,所以他們在天門河水電廠周圍,仿照西湖修建了不少建築。如西湖特有的三潭映月、湖心亭、望湖亭等。
這成為了貴州山林深處的「小西湖」,連湖心亭上面的對聯都是按照西湖來寫的。「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這種建築和景色,在中國發電廠里都是十分少見的。
沿著水庫走到洞口,進入地下機房,抬頭就可以看到陳立夫的題詞:入天門而奪天工。 天門河水電站,的確是巧奪天工。
參考文獻:
1.《桐梓歷代詩集成》桐梓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胡大宇等校點
2.《貴州科學技術發展史綱要》李巍,繆坤和
6. 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張三豐創太極》
張三豐,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豐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說的,正是這個故事。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葯,比西方的麻醉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7.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的獲獎概況
年份項目名稱人員級別2006HVDC系統地中迴流對交流系統影響的機理分析及防範措施研究曾嶸、何金良、張波、牛 犇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6江蘇電網無功電壓優化控制系統孫宏斌、張伯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我國第一條750KV輸變電示範工程關志成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基於軟分區的網省級電網無功電壓優化控制系統孫宏斌、張伯明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500KV直流輸電外絕緣特性研究關志成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大型地網狀態評估研究何金良、張波、曾嶸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HVDC系統地中電流對交流系統的影響及防範措施研究曾嶸、何金良、張波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800KV特高壓直流合成絕緣子研製梁曦東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故障電流對城市通信設施的影響和工頻磁場測量的研究袁建生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序列運算理論研究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康重慶、夏 清、相年德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體外特高頻(UHF)感測的GIS局部放電在線檢測、定位和診斷劉衛東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廣東省地區電網外網等值自動生成系統張伯明、張海濤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大型風力發電場接入電力系統問題的研究周雙喜、陳壽孫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電力系統非線性魯棒控制理論及工程應用盧 強、梅生偉、孫元章、黎 雄、胡 偉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4電網能量管理和培訓模擬一體化系統張伯明、孫宏斌、吳文傳、鄧佑滿、相年德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大型發電機定子繞組內部故障分析及其主保護的定量化設計王維儉、王祥珩、桂 林、孫宇光、王善銘、畢大強、蘇鵬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4低壓三電平變頻調速系統趙爭鳴、孟朔、劉建政、孫曉瑛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三峽輸變電前期科研-三峽500kV雙回同塔新技術研究黃煒綱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電力市場交易與電網調度管理技術支持系統夏 清、康重慶、 張伯明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基於CC-2000支撐平台的EMS高級應用軟體王心豐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大型發電機與變壓器放電性等故障的在線監測與診斷技術朱德恆、談克雄、姜建國、李福祺、高文勝、高勝友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基於小波變換的輸電線路暫態行波分析和故障測距理論研究董新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電力系統新型靜止無功發生器(ASVG)的研製王仲鴻、劉文華、姜齊榮、韓英鐸、梁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中長期電力需求分析與預測系統夏清、康重慶、劉梅、寧波、沈瑜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2運行合成絕緣子檢測技術和耐雷電沖擊特性的試驗研究梁曦東、周遠翔、王紹武、范矩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電力系統四大參數建模和參數資料庫建立朱守真、沈善德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電廠報價輔助決策系統何光宇、陳雪青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貴陽市北電網EMS系統孫宏斌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