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老師人數
1. 南京傳媒學院老師待遇
南京傳媒學院老師待遇還不錯。
南京傳媒學院(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Nanjing),簡稱「南傳」,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為江蘇省唯一一所傳媒類應用型本科高校。
學校創辦於2004年9月16日,由中國傳媒大學與華夏視聽傳媒集團共同舉辦,時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2020年3月30日,教育部同意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轉設為南京傳媒學院,同時撤銷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建制,舉辦方為南京美亞教育投資有限公司。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教師996人,其中專任教師713人,外聘教師283人,摺合教師總數854.5人。專任教師具有高級職稱358人,其中正高級131人,所佔比例13.15%;副高級227人,所佔比例22.79%。
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49人,所佔比例4.92%;具有碩士學位697人,所佔比69.98%。本校14人,所佔比例1.41%;外校(中國境內)887人,所佔比例89.06%;外校(中國境外)95人,所佔比例9.54%。有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入選者6人,校級青藍工程入選者28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傳媒學院
2. 學校師資力量最強的大學有哪些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菜鳥!*^O^*
菜鳥也整理了一些數據,可能和實際還是有些 出入, 可能 不太全, 不過有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覺得數據有問題的, 可以直接不看。 僅供參考!
一、我國高校人數最多的大學
這是菜鳥整理的 人數最多的高校, 因為學生人數多,就造成 高校的老師就比較多。 以數取勝,雖然有點勝之不武,不過看看也是可以的。
二、從師資數量來看師資力量
純粹以 數量取勝, 確實有點不妥。不過菜鳥先放出來這個表,大家可以看看。因為 師資數量 的變化比較快,菜鳥能整理成這個樣子已經不錯了,大家可以看看,也 沒必要 非要較真到底有多少老師。
三、從院士數量來看高校師資力量
這是菜鳥整理的排名前十高校的 院士 數量,這是按院士的全職量來算的。說真的,如果真按院士數量來說, 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的院士數量絕對很多,不過按這個表來看,可能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大家看看就行了。
四、從高校人才儲備來看師資力量
這是菜鳥整理的按 高校高端人才儲備量來 整理的表格。這個表格裡面的院士有全職有兼職的,不知道其真實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但菜鳥就目前搜集整理的資料來看,菜鳥只能做到這么多了。所以, 大家看看就行,太較真那菜鳥也沒有辦法,僅供參考!
在國內高等教育機構的實力評價中,我們總會考慮到這所高校的師資力量,一般綜合實力強的大學,其師資力量一般也是比較強的,將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之間的師資力量進行比較的話,顯然清華大學的師資力量更加雄厚。
按照目前高等教育的發展實踐來看,國內各大高校的師資力量排名如何呢?對於這個問題,顯然依然如同高校綜合實力的排名,也存在一定爭議。但是面對當前高校的師資力量現狀,筆者認為雖然高校師資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出高校的綜合實力,但這種體現率並非絕對的,也就是說高校的綜合實力排名並不意味著高校的師資力量「一定」會更強。
我們先來看看高校師資力量的排名
從以上排名來看,顯然教師師資力量方面並非像學校綜合實力的排名一樣,我們注意到教師師資力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而國內實力最頂尖的清華大學僅僅排名全國第9位,顯然其師資力量與高校的綜合實力並不是絕對匹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所高校的師資力量排名全國第一位,顯然對於這所大學的爭議性並不大。提到這所大學絕對能算得上國內頂尖大學,擁有中科院作為後盾,入選九校聯盟、世界「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等,該校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入選全國重點大學,成為全國高校中的先例,這也足以證明中科大的絕對實力。
截至目前, 中科大共擁有2154名教師,副教授級以上的教師擁有1501人,佔比達到了69.69%,可見其教師質量優勝,同時教師隊伍中,擁有兩院院士55人,在全國各大高校中排名全國第四名,僅次於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佔比2.56%;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7人,排在全國前列,擁有國家傑出青年學者115人,占據全國三位,僅次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佔比5.4%。
綜合目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師隊伍建設現狀, 雖然每部分優秀人才的數量並不佔優勢,但是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還是比較高的,與其他大學相比仍然擁有比較強的優勢。
南京大學這所大學擁有非常強的發展 歷史 ,曾經的國立中央大學位居全亞洲第一位,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驕傲。雖然如今的南京大學經歷了院系調整,與之前的學校實力難以相匹敵,但在我國高校圈內仍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截至目前, 南京大學共有32位兩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4人,國外科學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95人,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9人, 81人擔任150餘種國際SCI(E)學術期刊編委會成員,其中21人擔任主編或副主編。
綜合目前南京大學的發展現狀來看, 南京大學的師資力量依然能屬於國內頂尖水平的,雖然南京大學在近年來的發展中經常出現高水平教授出走,但這類教師也只能算是少數,並不能占據主流,依然不能不能改變南京大學師資力量在我國高校圈內的地位。
說到北京大學,顯然我們不用做過多的介紹,這所大學絕對是國內最頂尖的大學,他的綜合實力也得到了 社會 的普遍認可,其實力強大也與學校師資力量有著緊密的關系。
截至目前, 北京大學擁有教職工21183人,專任教師7317人,其中兩院院士95人,佔比為1.3%,數量排名全國第二位,僅次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發展中國家院士25人,佔比為0.35%;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37人,佔比為3.3%;教育部長江學者231人,佔比為3.16%。
綜合目前北京大學的師資力量來看, 顯然也絕對稱得上國內高校中的頂尖水平。這所大學在多數國家人才計劃中,入選數量也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雖然師資力量上排名比較低,僅僅只是因為其教師隊伍太過龐大而已。
雖然這三所大學能排名全國前三甲,但是筆者認為在國內高校師資力量的排名上,其實我們還忽略了一所實力非常強勁的大學,這所大學無論是學校的綜合實力,還是教師的數量與質量上,他都能堪稱國內一流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該校是我國第一所研究生院,在我國研究生培養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方面,創造了國內多項 歷史 記錄。雖然學校起步比較晚,但是這所大學在國內高校圈內的地位卻很高,而且也已經創造了很好的培養成就。
截至目前, 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專任教師3000餘名,其中兩院院士240人,位居全國第一位,博士生導師達到了6600餘名,國家傑出青年學者860餘名,教育部長江學者43人等。同時,中國科學院大學已經培養出了 108名兩院院士。
按照目前我國高校的發展實踐來看, 擁有較強師資力量的學校還有很多,他們不僅在學校知名度、綜合實力方面表現優異,而且在學校師資力量方面也同樣具備相當強的實力,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
在我的高等院校中,師資力量最為強大的大學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其次,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防 科技 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 科技 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等。
除此之外,中央 財經 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廈門大學等院校師資力量絕對強大。
我們評價一所大學的師資力量是從這所大學擁有兩院院士的人數,以及擁有國家傑出青年,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方面,對高層次人數人才的規模進行評價的。以上這些大學,在擁有高端人才以及兩院院士人數等方面,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具有絕對的整體優勢。
1北大
2清華
3上海交大
4哈工大
5南京大學
6武漢大學
7天津大學
8國防科大
9華北師范大學
10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應該排名第一!
師資力量有太多的指標進行評審,科研量,教師職稱,學歷等等。師資力量在目前來說就等同於吸收粉絲的標准,博取眼球的平台,是可以成為學校引以為傲的標准。
但是學校裡面的師資力量存在的重點在於服務於學生多少呢?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能夠依靠學校的名氣獲得前五年的優勢。但是從真正大學存在的意義,還在教書育人。
希望具備強大師資力量的學校能夠從全方位培養出配比的生源,也能為國家建設培養出品質出眾,素質精良,道德高尚的學生!而不要把師資力量成為炫耀的標志!!!
北大、清華、人大、復旦、中科大等等老牌強校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著重為你介紹一下 西湖大學 。
這個學校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因為它是2018年才成立的。它是國內第一所民辦高精尖大學,是由馬化騰、王建林等捐贈,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南方 科技 大學校長陳十一等科學家發起籌建的。學校師資力量也相當雄厚,92%的教師來自海外著名高校。雖然18年才成立,不過西湖大學是業內公認的未來極有可能超越清華和北大的高校,西湖大學的未來值得期待。
中國科學院大學,沒有之一
中國所有985211學校的師資力量都強!而且這種強是國家專業評估的!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肯定是清華、北大啊!其實還真的不是。
國內師資力量最強的高校,這里列出幾所隱藏大BOSS.
第一位: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學校位於北京,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為辦學主體、精英化本科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創新型大學。
截至2020年8月,國科大有專任教師3090名,其中兩院院士176人;各培養單位在崗研究生指導教師1125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786人(含中國科學院院士23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5人)。
截至2019年12月,國科大有在學本科生 1625 名;在學研究生 5.17萬名 ,其中博士生佔52%;在學外國留學生1734人,來自96個國家,其中外國博士生1055人,外國博士生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這陣容,就想問:還有誰?
第二位:中國 社會 科學院大學,簡稱中國社科大,位於北京房山,屬於中國 社會 科學院;以中國 社會 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而組建。
學校特色培養方式包括「師徒制」指導模式,設立本科生學業導師,每位導師指導2-5名學生;「本-碩-博」一體化培養。學校現有博士生導師757名、碩士生導師1132名。
第三位:國防 科技 大學,總部位於湖南長沙,2017年,中央軍委決策,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國防 科技 大學,並將軍委裝備發展部第63研究所劃歸國防 科技 大學,歸軍委建制領導。
軍事院校的特殊性,不多解釋,仔細去看看目前的新的龐大的國防 科技 大學,你就會知道它的師資力量該有多牛!而且,這所高校的教師,除了專家、教授,不乏將軍、大校和現役的中低級軍事主官。
第四位:中國 科技 大學,位於安徽合肥,同樣是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某種意義上,其實它和國科大是師資共享的。
除了上述四所高校,還有兩所高校,師資力量也是強大的驚人:中央黨校、國防大學,當因為這兩所高校,不面向高中生招生,這里不多做講述。這兩所高校,一般的教授啥的,還真不見得能在這里上的了課啊。
除了上述六所高校以外,才能輪得到大家通常比較熟悉的清華、北大、浙大、南大、上交等國內985高校。所以,說到師資力量最強大,這些高校還真的排不到前邊。
3.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有哪些專業
中國傳媒抄大學研究生專業如襲下:產業系統理論、文化產業組織理論與政策、國際關系與大眾傳播、國際關系與跨文化交流、當代國際關系、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傳媒政治、外交學理論與實踐、傳媒與公共外交和中國古典文論與美學。
以及文藝學原理與馬列文論、西方文藝理論、審美文化學、文藝批評、中國現當代思潮流派與作家作品、中國現當代戲劇影視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化與文學、國別文學與文學關系、現當代西方文學與大眾傳媒和中外戲劇文化研究等專業。
(3)中國傳媒大學老師人數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學校共有教職工20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50人,正高級300人,副高級442人。學校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其中包括:3名雙聘院士,3人入選「長江學者」,4人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3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近年來,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脫穎而出,分別入選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還有20餘人次榮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等。
4. 中傳藝術考研 | 中傳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導師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導師概覽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是一所國內領先的教育機構,擁有深厚的學科背景和國際影響力。學院匯集了一支由教授、博士生導師組成的強大導師團隊,他們在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和網路多媒體領域各有所長。
廖祥忠教授,作為中國動畫與數字媒體藝術學科的奠基人,致力於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尤其在數字技術應用方面有深入研究,適合對這一領域感興趣的學生。
黃心淵院長,三維動畫專家,專注於VR、Unity3D等領域,對於有志於深入軟體開發和教育方向的學生,黃老師是理想的選擇。
高薇華副院長,不僅在動畫導演和製片方面有豐富經驗,還關注動畫產業和人才培養,對於相關領域深造的同學來說,她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
張林主任,跨學科研究光環境設計,對新興的交叉領域有獨到見解,對視覺規劃和照明設計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向他請教。
學院的導師們覆蓋了動畫藝術、動漫創作、動畫與數字媒體藝術、互動藝術與技術等多個方向,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專業指導。
5. 中國傳媒大學是985還是211學校
中國傳媒大學是211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於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學校坐落於北京古運河畔,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間,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校園環境優美,佔地面積46.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88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餘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10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0餘人。
優勢學科:
現有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2個國家「一流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傳播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互聯網信息、文化產業2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動畫學4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傳媒大學官網——學校簡介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