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州阿靈頓大學教授
Ⅰ 北侖公安虞文偉祖藉什麼地方
陳謨星(英語:Chen, Mo-Shing,1931年-),生於台灣,美國電機與能源學者,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院士。曾擔任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教授、能源中心主任。曾獲得美國愛迪生學會全美最佳電力工程教育獎,為多家電廠擔任顧問。[1][2]
Ⅱ 陳守明同濟大學副教授陳守明
陳守明,博士(管)級別的副教授,目前在同濟大學工商管理系擔任職務,同時擔任副院長。他的學術背景深厚,1986年起進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經濟管理系深造,1990年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2001年又在該校取得了管理學博士學位。同年,他進入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於2003年5月順利完成博士後研究並留校任教,至今持續在教育一線貢獻力量。
在他的學術生涯中,陳守明曾在2006年3月至6月期間,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商學院(UTA)進行交流學習。隨後,他又在2009年7月至10月間成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訪問學者,進一步拓寬了視野。他還曾參與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和案例寫作培訓,顯示了他對專業教育的重視和持續提升自我能力的決心。
陳守明持有中國注冊會計師(CPA)非執業會員資格,專業領域主要集中在企業管理,特別是企業戰略與組織以及產業集群研究。他的研究成果豐碩,已出版《現代企業網路》和《管理學概論》等專業書籍和教材,並有多達30篇英文論文在SSCI、EI或ISTP/ISSHP等國際知名檢索平台發表。在教學方面,他目前主講的課程包括高級管理學和企業戰略管理,為學生們提供了深入且前沿的學術指導。
Ⅲ 伯爾納病毒簡介
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即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中隱藏著伯爾納病毒的DNA痕跡。伯爾納病毒是一種獨特的RNA病毒,它能夠在細胞核內進行復制和轉錄,這種活動可能對基因表達產生深遠影響。據費舒特的研究,這種病毒轉錄的DNA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從而關聯到某些精神健康問題,如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礙等。
在一篇論文中,費舒特運用進化理論和醫學推理,探討了這種病毒在基因突變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他指出,伯爾納病毒的DNA通過內生化過程,即病毒DNA與宿主染色體的融合並在生殖細胞中遺傳給後代,這一過程在脊椎動物中尤其引人關注。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人們通常將逆轉錄酶病毒視為唯一能進行這種內生化復制的病毒,但現在,非逆轉錄酶病毒如伯爾納病毒也被發現具備這一能力,且在哺乳動物的進化歷程中反復地進行內生化過程。
(3)美國德州阿靈頓大學教授擴展閱讀
伯爾納病毒,是一種RNA病毒,能夠在細胞核內復制和轉錄。2010年1月,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道,日本和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類8%的遺傳物質來自一種病毒,而不是來自人類的祖先。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Keizo Tomonaga教授領導了這項由美國科學家和日本科學家共同合作的研究項目。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生物學教授塞德里克-費舒特完成了這項研究的論文撰寫,他的論文發表於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