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肖星教授的財務公開課
『壹』 准確分析財務信息做出最優決策——讀肖星教授《一本書讀懂財報》
最適合想要學習財務知識小白的入門讀物。通過學習至少能了解財務報表分析的原理及常見類型,提高技能與自信。本書作者是清華大學的肖星教授,能在公開課《財務分析與決策》看到其授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為更好理解本書內容,試著將主要知識點做一些摘抄,共同進步。
引言會計是什麼?
對會計認識的三個階段:
會計是一門科學,不能犯一點錯誤;
會計是一門藝術,不僅要把每一步的加減乘除都給計算的精確務必,而且要在會計准則的范圍之內作出選擇和判斷,讓它能夠畝行准確地描繪一個企業;
會計是魔術,不是黑白分明的,它存在很多判斷和選擇,會造成很多不同的結果,可以把虧損變成盈利也可以隱藏企業的真實運營狀況。
所以本書的主題是分析財務信息作決策。
無論是什麼行業的企業,無論它從事什麼業務,無論它處在什麼樣的發展階段,都可以把它的日常經濟活動抽象成一個從現金開始轉了一圈又回到現金的過程。這個過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在整個過程當中,經營、投資、融資三項活動始終在不斷地交替進行。企業的根本目的是賺錢,還要保證股東投入的本金不會造的任何損失,通過分析報表可以找到答案。
一、資產負債表——企業的單反相機
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的概念,是給企業的財務情況拍了一張照片,左邊告訴我們投入的錢變成了什麼,拿去做什麼了;右邊告訴我們企業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可變形為:股東權益(剩餘求償權)=資產-負債
資產與費用有一個很大的共同之處買就是都得花錢;但如果這比錢可以換來一個對將來有用的東西,那它就是資產,如果這筆錢花完就完了,那它就是費用。今天的資產其實就是明天的費用,很多情況下,資產和費用只存在時間概念上的不同。
(一)流動資產
指企業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運用的資產。各項流動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是按照各自轉換為現金的速度來排序的,完成「從現金開始又回到現金」的過程。
1、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三個項目的期末余額,好耐鉛具有專門用途的貨幣資金不包括在內。說白了就是錢,不管是放在銀行里的錢,還是放在公司里的錢,都是企業的貨幣資金。
2、應收賬款。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應收取款項。賣方獲得了收款的權利,這種收款的權利就叫做應收賬款。
一種特殊的應收款叫做其他應收款,有些公司的其他應收款高達幾十億,是因為這個企業可能跟它的關聯方進行了一些交易,關聯方把這些資金「借」走了,而被「借」走的錢就體現在其他應收款里,一般所謂的「借」事實上是一種「拿」,是佔用,這筆錢由被稱為「佔用資金」。
3、預付賬款。帶來了一種向賣方收款的權利——預付賬款相當是暫存在賣方出的,只要買方沒有獲得產品,就都具有這筆預付賬款的所有權。
4、存貨。生產產品所需的「原材料」、生產出來的「產成品」,以及尚且處在生產過程中的沒有完工的「在產品」都是存貨。
(二)非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的差異就在於是否能在一個循環之內將自己完全變為現金。非流動資產指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
1、長期投資。指不準備在一年或長於一年的經營周期之內轉變為現金的投資。按性質分為長期股票投資、長期債券投資和其他長期投資。
2、固定資產。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產:(1)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損耗,其價值也會隨損耗逐漸降低,會計描述這個損耗的量即折舊。
3、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資產。本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無形資產成本,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友好作權、土地使用權等。
4、長期待攤費用。最初是一筆資產,隨著企業的正常運營和時間的流逝,最終變成一筆費用。
(三)資產計價規則
1、資產計價體系是一個歷史成本體系。會計們將原來購買的資產價格作為這個資產的價值,把當時為購買這個資產所支付的金額叫做「歷史成本」。如果資產升值當做沒看見,如果資產的價值減小了,就把減值扣下來。
在歷史成本的計價體系下,增加資產價值的唯一途徑是發生一個新的交易。
2、與歷史成本相對的,用當前的市場價格來計價的,稱為「公允價值」。如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
(四)負債
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的區分同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以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是否需要償還的債務為判斷依據。
1、應付賬款。如果買方向賣方購買商品時不能及時打款,那賣方就多了一筆應收賬款,而買方就多了一筆應付賬款。對於買方而言,這筆錢就是一筆負債。
其他應付款,企業在商品交易業務以外發生的應付和暫收款項。指企業除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付利潤等以外的應付、暫收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款項。
2、預收賬款。如果買家向供應商付出一筆預付賬款,供應商就因而肩負著必須給買家發貨的責任,這是一筆負債,叫「預收賬款」。
3、長期應付款。企業除了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長期借款,包括應付引進設備款、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金的租賃費等。
(五)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公司總資產扣除負債所餘下的部分,也稱凈資產。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資本。一共四個科目,分別是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股本和資本公積都是從外面拿進來的,而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是公司裡面留下來的。
1、股本。股東在公司中所佔的權益。股本金額等於注冊資本,體現了公司對外承擔法律責任的上限,而股本的組成確定了多個股東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資本公積。企業收到的投資者的超出其在企業注冊資本所佔份額,以及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資本公積包括資本溢價(股本溢價)和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
3、盈餘公積。企業按照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各種積累資金。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項目。
4、未分配利潤。企業未作分配的利潤。它在以後年度可繼續進行分配,在未進行分配之間,屬於所有者權益的組成部分。
二、利潤表——企業的攝像機
利潤表是一個時段的概念,是給公司的盈利狀況錄了一段視頻。利潤表又像是一個漏斗,收入扣除所有的成本費用就得到了最終的利潤,同時告訴我們企業是否賺了錢、在哪裡賺的錢,還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自己未來的盈利狀況。
1、第一個項目是營業收入,企業賣出產品所獲得收益是營業收入,而賣出的產品則是營業成本。
第一步: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營業成本是生產成本的一部分,是那些被賣掉的產品的生產成本。毛利潤的提升不一定由業績提升引起,還有可能是因為產品庫存增加,如果產成品庫存積壓的同時,毛利潤也提升了,那麼這個毛利潤的提升其實是不可信的。
2、營業稅金及附加。企業經營活動應負擔的相關稅費,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附加等。
營業費用:對一個生產產品、銷售產品的企業來說,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就是營業費用。比如把貨物從倉庫運到銷售場所的運費、倉儲費、廣告費和其他為了促銷而支出的一些費用、銷售人員的工資、門店的店租亦或是自有門店的折舊等等。
管理費用:與企業的管理環節有關的一切費用。比如說行政開支、辦公樓折舊、管理人員工資等。
財務費用:可以理解為借款利息減去存款利息的凈額。
第二步:扣除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
3、投資收益: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入減去投資損失後的凈收益。
資產減值損失: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記入當期損益的交易性金融資產。
第三步:企業的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
4、營業外收入(支出),與經營活動無關的收入(支出),不可持續。
第四步: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補貼收入+匯兌損益(視該企業是否有外貿業務而定)
5、第五步: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應稅所得是以稅法為基礎計算出來的。
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最直接、最表面的聯系——利潤表中的一部分利潤有可能被歸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這一項,未分配利潤將兩張表聯系在一起。
三、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從經營、投資、融資三個角度對現金的流入和流出進行描述。錢關繫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監控企業運作風險。
四、活用三張表,打通財務數據經脈
1、為什麼需要這三張財務報表?
三張報表實際上是站在兩個不同的角度。在第一個維度上,現金流量表描述了一家企業能否生存下去,即所謂風險的角度;第二個維度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則展示了倘若這家企業能夠繼續生存它將是什麼樣子——有多少家底,又有多少收益,即所謂收益的視角。兩個維度缺一不可,企業需要在這兩個維度之下全面了解自己的經營、投資、融資狀況。三張報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整的、不多不少的描述了一家公司的所有經濟活動。
2、同型分析
資產負債表的同型分析為資產負債表的每個項目除以總資產,利潤表的同型分析為利潤表除以營業收入。可以和自己的過去相比,就是所謂的趨勢分析;也可以跟別的企業相比,無論是是競爭對手還是行業的標桿企業,或者行業內的平均水平,就是所謂的比較分析。
3、用比率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毛利潤率,用毛利潤除以收入所得到的比例;凈利潤率,用凈利潤除以收入所得到的比率,都是效益因素。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從現金開始再到現金的循環,每轉一圈,企業就會賣出一批產品,獲得一筆收入,同樣時間內,總資產周轉率越高,完成循環的次數越多,賺的錢就越多,周轉率是一個與效率有個的概念。
判斷一家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何,不僅要立足於效益,更要立足於效率。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通過投資而應返還的價值。
(1)總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 ROA)用以評價企業運營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
總資產報酬率(ROA)=效率×效益
=收入/總資產×凈利潤/收入
=凈利潤/總資產=凈利潤/[(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2)凈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 ROE),又稱凈資產利潤率,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說明給股東(所有者)帶來的收益越高。之所以不稱為股東權益報酬率,因為「股東權益=總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也被稱為凈資產,即凈剩下來歸股東所有的資產。
凈資產收益率(ROE)=凈利潤/[(期初股東權益+期末股東權益)÷2]
4、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
一般說來,用收入除以該項資產得到該資產的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應收賬款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應為在被出售後,存貨就轉化為營業成本,所以更習慣用成本除以存貨的方式計算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天數=365/存貨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2]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5/流動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固定資產+期末固定資產)÷2]
固定資產周轉天數=365/固定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總資產周轉天數=365/總資產周轉率
5、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就是指企業償還那些流動負債的能力。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把自己的流動資金變現——把產品賣掉,把別人欠我的錢收回來。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註:存貨變成現金最難因為要先把存貨變成應收款,再將應收款收回,存貨才能變成現金。
6、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負債的償還,包括本金和利息兩個維度;償債,也包含償還本金和償還利息兩個維度。
息稅前收益(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扣除利息、所得稅之前的利潤,英文簡稱EBIT。用息稅前收益除以利息,就得到了利息收入倍數。一般用這個比率來衡量企業在扣除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利足夠它償還幾次利息。
利息收入倍數=息稅前收益/利息費用=(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註:通常用財務費用代替利息費用
資產負債率也叫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可以放到企業的資金。反映了在企業的全部資產中由債權人提供的資產所佔比重的大小,反映了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的風險,也反映了企業舉債經營的能力。對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財務杠桿水平維持在45%左右。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五、影響財務數據的因素
企業決策和企業經濟活動之所以千差萬別,至少有三個方面原因:首先是外部環境存在差異;其次,企業的戰略定位也有很大差別;最後,戰略的執行能力也會影響企業的現在及未來的發展。
五種力量歸結為兩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行業內部的競爭狀態,包括已經存在的競爭、新進入者的威脅和替代產品的威脅;第二個因素是購買方的談判能力和供貨方的談判能力。
1、作者具體列舉了造紙企業和彩電生產企業所處行業對財務數據的影響。任何一個企業的財務數據都一定帶著它所在行業的烙印,並且會隨著這個行業的冷暖興衰而發展變化。
2、戰略定位通常歸納為兩種:第一種是成本領先戰略,也就是薄利多銷,薄利體現在財務數據上是指毛利率低,低毛利高周轉率;第二種戰略叫做差異化戰略,將自己的產品做得跟市場上所有產品都不一樣,便於較高定價,是高毛利低周轉率的。
六、好公司是什麼樣的?
賺錢的公司是好公司。一個公司的經濟利潤中大於0的部分是企業為股東真正賺到的錢,一家公司一輩子所創造的經濟利潤全部加在一起,就是這個企業為股東創造的價值。
1、投資資本回報率=稅後營業凈利潤/投資資本
2、投資資本=有息負債+股東權益
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有息負債/投資資本)×債務資金成本(1-企業所得稅率)+(股東權益/投資資本)×權益資本成本
註:通常,債務資本成本為貸款利率,權益資本成本可以用行業平均盈利水平衡量。
4、經濟利潤=(投資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成本)×投資資本
評價一個企業是否是好企業,最終的落腳點就在總資產報酬率。
凈資產報酬率=凈利潤/股東權益=(凈利潤/總資產)×(總資產/股東權益)=總資產報酬率×權益乘數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
七、把控風險的要訣
通過現金流量表,可以對企業做出風險評價。八種情況不再一一分析,不同狀態的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風險特性和風險來源,這是現金流量表告知的關於公司風險的信息。
三張報表最為重要的內在聯系就是在任何時間利潤和現金流的差異都證號是非現金資產和負債的變化。
當一個企業遭遇巨大風險的時候,關注風險是第一位的,現金流對它來說更重要;當企業經營活動的風險在相對可控的范圍內時,利潤就顯得更為重要。
八、終曲
總的來說,財務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制定商業決策。
投資決策應遵守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凈現值大於0,通常稱為NPV大於0。
凈現值(Net Present Value, NPV):投資項目未來收益貼現之後的總和減去投資成本之後的差額。一般認為只有凈現值大於0的項目才可行。
『貳』 怎麼從零開始學習財務知識
從零開始學習財務知識,其實是一個分步驟、循序漸進的過程。本文將詳細闡述學習財務知識的三個階段,幫助你從初學者成長為專業人士。
### 第一階段:建立基礎認知
在學習任何專業領域時,建立基礎認知是關鍵。對於財務知識而言,主要涉及會計准則、稅收法規和經濟法。理解這些概念是新手階段的核心。
#### 學習重點
**會計概念**:包括借貸記賬法、會計要素與會計科目、會計分錄與會計報表。會計分錄是財務新手必須掌握的內容,涉及借貸關系的記錄。
**稅務知識**:會計做賬與稅務合規緊密相關,了解基本的稅務知識和經濟法條款。
#### 學習資源
**理論書籍**:初級會計教材,適合財務小白入門。
**趣味性書籍**:如《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一看就懂的會計入門書》,輕松閱讀中建立專業認知。
**會計分錄大全**:系統化總結常用的會計分錄,便於新手學習。
### 第二階段:深入體系化學習
經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財務基礎知識。接下來,需要深入學習會計、稅法、經濟法等核心課程,並增加財務管理課程,提升專業素養。
#### 學習重點
- **會計、稅法、經濟法**的深入學習,包括中級會計、注冊會計師教材等。
- **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者需掌握的技能。
#### 學習資源
- **書籍**:中級會計或注冊會計師教材。
- **視頻課程**:通過專業老師的講解,降低學習難度,如清華大學會計系肖星老師的公開課。
- **在線資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政務服務平台等官方渠道獲取工商注冊信息。
### 第三階段:理論與實踐結合
理論知識的掌握後,將重點放在實踐應用上。涉及公司注冊、賬務處理、稅收管理、內控體系等實際操作。
#### 學習重點
- **實操案例**:工商注冊流程、賬務建賬、稅收申報、內控管理等。
- **資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政務服務平台、中國會計視野、中國會計社區等網站。
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從基礎認知到體系化知識,再到理論實踐結合,你將逐步從財務初學者成長為專業人才。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豐富的資源,如官方指南、專業書籍、在線課程和論壇交流,將極大提升學習效率和實踐能力。希望本文提供的學習路徑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在評論區提問,我會盡力提供更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