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助理教授崇
㈠ 同濟大學地球物理預聘助理副教授晉升難嗎
非常難。
第一、 學歷要求:博士畢業後擔任講師滿2年可以參評副教授,本科和碩士要求擔任中級職務的時間要更長一些,另外還有一點,博士後2年的在站時間一般視作擔任中級職務滿2年,這是合理的,因為博士後進站實際就相當於工作了兩年。
第二、 業績要求:這是職稱評審的重中之重,也是每次職稱評審改革大家最關注的地方,業績要求無非就是「論文」、「項目」或同等相關業績。
首先,對於論文,一般不僅有數量要求,還有質量要求,比如要求SCI一區、二區,中文核心等等。
其次,除論文外,一般高校還會對主持的科研項目有要求,對於副教授來說,一般要求低一點的省部級以上的項目1項就可以了,要求高一些的要求國家級項目或者在數量上提高要求。但並不是說你有項目就可以,還要求到賬經費大於一定的數額。
以天津某高校所在學校為例,理工類要求10萬以上,社科類2萬以上,這里說的都是縱向課題,一般而言橫向課題要求的經費金額要更高一些。
㈡ 朱敏傑同濟大學教授
朱敏傑,1978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自小展現出科學天賦,高中期間憑借「明天小小科學家」競賽的優異表現被保送至上海同濟大學。本科期間,他專攻材料科學,輔修生理學,學業突出,被推免至中國科學院應用材料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有幸師從曹鏞院士和段樹民院士,共同研發了應用硅膠材料,並在科研上取得顯著成就,從而被交換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行聯合項目研究,最終於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
在普林斯頓大學,朱敏傑的職業生涯也穩步提升,從助理教授到副教授,他的科研成果豐碩。2006年1月,他回到母校,擔任同濟大學應用硅膠材料研究院院長,專注於高性能、智能硅膠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同時他還負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本科教學工作,為培養新一代科研人才傾注心血。
朱敏傑教授的學術生涯中,發表了多篇重要論文,如「Anion Recognitions via Cocrystallizations with Organic π-Acids in the Efficient Self-Assembly of Nanoscopic One-Dimensional Molecular Chains (Wires)」(2006年發表於《Crystal Growth & Design》),以及「Arenediazonium Salts as Versatile (meso-Ionic) Tectons. Charge-Transfer Intercalates and Clathrates in Unusual Crystalline Networks Self-Assembled with Neutral Aromatic π-Donors」(2006年發表於《University of Princeton Chemistry Department》)。他的科研成果還包括「Fluorescence Intermittency Limits Brightness in CdSe/ZnS Nanoparticles Quantified by 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2007年發表),這些論文均展示了他在納米材料領域的深厚造詣。
㈢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待遇
同濟大學助理教授平均年終獎為30000元。
大學教授平均工資為16108元每月,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8000到12000元每月,百分之三十三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16000到20000元每月。據分享數據統計,同濟大學大學教授平均年終獎為30000元。
助理教授是美國大學教授職銜的初級階段,聘任的最基本條件是具有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