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健

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健

發布時間: 2025-04-06 18:38:20

1.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與浙江大學有什麼關系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成立於 1999 年 7 月,是國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

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並與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共同發起創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現任院長是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健教授,現任黨委書記是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委員胡禮祥教授。

2.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與浙江大學什麼關系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是浙江大學下屬的獨立學院。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佔地1027畝,校舍面積約5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2753.39萬元;設有10個學院,1個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浙大城市學院懷卡託大學聯合學院),開設37個本科專業和9個課程合作項目。

有專任教師715人,其他外聘教師134人,全日制本科生11301名,與浙江大學等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245名。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715人,其他外聘教師13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287人,碩士364人,博士比例達40.14%;具有正高級職稱102人,副高級職稱248人,高級職稱人數比例達48.95%;年齡結構以中青年教師為主,45歲及以下教師佔59.72%。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151」人才及相當級別以上共計22人,浙江省級教學名師1人,浙江省錢江人才C、D類項目2人。

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9人、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3人,高層次留學回國人員在杭創業創新項目18人次;市「131」人才工程及相當級別以上120人,入選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計劃1人,有浙江省級教學團隊1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大城市學院

3. 誰能給我一份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詳細介紹,要有圖片之類的東西,新浪大學庫里的不夠詳細,謝謝...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佔地 1000餘畝,校舍面積 40 萬余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基本設施先進,辦學條件齊備。設有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法學院和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籌)等9 個學院,37 個本科專業,70餘個專業方向。
中文名: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外文名: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ZUCC
創辦時間: 1999年7月
類別: 公立大學
現任校長: 吳健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
主管部門: 浙江省教育廳
學校類型: 工科

目錄

學院概況
招生
培養方向
師資隊伍
科研工作
發展方向
院系設置
專業設置
展開
編輯本段
學院概況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校徽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ZUCC)成立於1999年7月,是國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並與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共同發起創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是中國首家按新型模式辦學的獨立學院,被譽為中國獨立學院的辦學典範。現任院長是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健教授,現任黨委書記是中共浙江大學黨委委員胡禮祥教授。
編輯本段
招生

校園一景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面向中國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學生 12000餘名。學生德體合格,在學院規定的學習期限內達到學院最低畢業學分要求,由學院頒發根據國家統一規格印製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證書。符合浙江大學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經城市學院統一申請、浙江大學學士學位審定工作委員會審定,可獲浙江大學學士學位證書。2003年起,學院依託浙江大學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
編輯本段
培養方向

校園遠眺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繼承和發揚浙江大學「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銳意改革,開拓進取,以「倡導合格基礎上的揚長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素質提高基礎上的個性發展」為育人理念,全力實施「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著力構建「按社會需求設專業,按學科打基礎,按就業設模塊,使學生橫向可轉移、縱向可提升」的本科培養體系,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努力為社會奉獻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較強的社會政治經濟建設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編輯本段
師資隊伍

經過八年的發展,學院已經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備、生師比匹配、專兼比合理、學緣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隊伍中46% 的教師具有高級技術職務,73%的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歷。
編輯本段
科研工作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重視學科建設、科研開發與產學研合作。目前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葯理學、國際貿易學、企業管理 4 個市級重點學科和新聞學、通訊與信息系統、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3 個學院扶持學科;有葯物信息與新葯研究、集成化信息處理與控制、網路與計算開放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商務信息分析、數字化設計與製造2個學院重點實驗室。設立了工業中心、會展研究與服務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等26個科學研究與開發機構。在杭州市和浙江省各地建立了160餘個產學研合作基地。
編輯本段
發展方向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是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應運而生的新型大學。學院中長期建設與發展總體目標提出,在今後的15年內,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建設成為一所辦學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結合,獨立學院運行機制優勢充分發揮,現代大學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色鮮明,培養質量穩定優秀,科研開發與技術服務成效卓著,中外合作辦學優勢突出,在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方面國內領先的新型大學。[1]
編輯本段
院系設置

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現開設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4個本科專業,從2004年起與浙江大學聯合招收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
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的優秀教師隊伍,教師中具備碩士以上學歷者佔95%,博士佔20%,90%以上專職教師畢業或曾工作於浙江大學,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扎實的專業基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9年成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為杭州市重點學科。
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還建有兩個杭州市重點實驗室「網路與計算實驗室」和「數字城市與電子服務實驗室」。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外包人才培訓中心被授予「浙江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育基地」稱號,成為浙江省商務廳認定的第一批省級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之一。
幾年來,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科研實力穩步提升,每年完成科研經費近300萬元,發表高水平論文5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10多篇,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現任院長為王澤兵教授。 學院堅持改革創新,教學工作成績斐然,多項教學成果分獲浙江省、杭州市和浙江大學的教學成果一等獎。《程序設計》是浙江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省精品課程,《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是杭州市精品課程。多本教材成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和浙江省重點教材。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建有「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應用」兩個校內綜合性創新實踐基地以及多個校外實踐基地。
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培養一大批優秀學生,畢業生的素質、能力和競爭力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各專業歷年就業率均保持在95%左右,處於全省相關本科專業的前列。學生在國際和國內的數學建模、程序設計、多媒體設計等競賽中屢獲大獎,近三年共獲得國際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5項和二等獎12項,2008年獲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銅獎,2009年榮獲全國「IEEE標准電腦鼠走迷宮」總決賽「特別創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新獎」。計算機專業在2003年和2004年的浙江省高等學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抽查中分列第2名和第1名。[2]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開設了通信工程、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五個專業,從2004年起與浙江大學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為了增加選擇專業的科學性,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工程等3個專業按照大類招生,一年後分專業學習。現任常務副院長為方誌剛教授。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科研能力強、富有責任心和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現有專職教職工5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3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43.2%,其中有博士後4人,居城市學院之首,是城市學院最先引進博士後師資的學院;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約 46%。24%的教師是兼具企業技術經驗或管理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有浙江省「教壇新秀」1人。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具有優良的辦學條件,現有杭州市重點實驗室「集成化信息處理與控制實驗室」,杭州市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杭州市重點專業和學院品牌專業「通信工程」,學院重點實驗室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智能系統實驗室」。有研究所3個,學科與科研實力雄厚,對教學形成了強有力的引導和支撐。擁有專業教學實驗室29個,種類齊全,能充分滿足專業實驗教學的需求,同時建立了面積達700餘平方米的創新實踐基地,實行全開放管理,為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堅實的平台,近年來在各類學科競賽、學生科研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本著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理念,根據工科學習的特點,突出實踐,以賽促學,並著力提高學生的行業素質,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近年來,辦學成果卓然,有浙江省新世紀教改1項,浙江省高教學會項目2項,浙江省精品課程1門,杭州市精品課程3門,浙江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等等。學生參加各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類學科競賽碩果累累,獲得電子競賽國家二等獎1項,省一等獎5項,智能汽車競賽國家二等獎2項,「挑戰杯」競賽浙江省二等獎3項,杭州市科技創新一等獎2項,獲獎比例和層次獲得廣泛贊譽。
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歷屆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每年初次就業率在95%以上,其中在杭州地區就業達69.25%,就業質量相當優良,其中也有許多深造攻讀碩士和出國留學的學子。[3]
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開設臨床醫學、護理學、葯學、生物技術等4個專業,並與浙江大學聯合招收碩士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研究生。擁有一支教學、科研能力較強、學歷層次高、梯隊結構合理的優秀教師隊伍。現有專職教職員工45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現任院長為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張立煌教授。
葯理學學科是杭州市「重中之重」建設學科,中葯研究與開發實驗室是杭州市「重中之重」建設實驗室,葯物信息與新葯研究實驗室是杭州市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學院科研實力穩步提升,年科研經費200多萬元,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20多篇。
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堅持教學改革創新,強調扎實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實踐教學,依託浙江大學醫學院、葯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和實習實踐基地,擁有醫葯化學、基礎醫學、臨床專業、葯學專業四大實驗室8000平方米的醫學教學實驗中心,並建有10多個校內外實踐基地,為學生實踐技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能訓練提供平台,努力培養「厚基礎、強能力」的現代醫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多年來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歷年就業率均保持在93%左右。[4]
工程學院
學院現開設有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建築學等4個本科專業,並與浙江大學聯合招收岩土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按大類統一招生入學,二年級起學生可按意願和優勢分專業學習。現與美國林肯大學設有「2+2」本科教育合作項目。 學院專職師資隊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伍精幹,正、副高級職稱和碩士、博士學歷者達95%以上,「雙師型」教師佔40%以上。岩土工程學科為杭州市重點學科,先進設計與製造技術為杭州市重點實驗室,建有綠色建築研究所等6個研究所(中心),科研成果豐碩。學院現任院長為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俞小莉教授。 面向社會需要與城市發展,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工程人才,專業建設成效顯著,2008年「機械電子工程」 新專業在浙江省教育廳專項抽查中獲優秀。注重實踐教學建設和應用能力培養,建立了工業中心和建築設計分院兩個校內綜合性實踐創新基地、工程設計中心等十多個教學實驗室,學生每年都有機會參加浙江省和浙江大學的建築結構模型設計、機械創新設計、建築設計等多種學科競賽與科研實踐。各專業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2009年就業率達97.8%。[5]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擁有一支年富力強、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開設英語和日語兩個專業,並負責全院大學英語、國際合作項目的英語教學、留法語言培訓班等教學工作。現任院長王之江教授。外國語學院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精神成才、專業成才的辦學宗旨,秉承能力為本、實踐為先、強化基礎的教學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語言技能訓練,注重聽、說、讀、寫、譯全面發展及語言知識的實際應用。在強調探究和合作的過程化教學的同時,通過實施學科交叉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院在致力於培養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較高的人文素養的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成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外語人才。外國語學院堅持國際化辦學並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國里昂三大、澳大利亞邦德大學、日本佐賀大學、長崎國際大學、靜岡文化藝術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國際交流項目,為學生提供了開拓視野、走向世界的機會。[6]
商學院
商學院涵蓋了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個一級學科門類,現擁有5個研究所(中心),完成2個杭州市重點學科——企業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建設,新增杭州市重點實驗室——商務信息分析實驗室。商學院專職教師中2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博士21人,其餘為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碩士30多名教師有出國留學或進修經歷,現任院長是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吳曉波教授。 商學院以「精建基礎,邁向卓越」為指導思想,以「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為目標,強調學生的倫理品德修養,重視教學基礎建設,勇於改革與創新,在強調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學院擁有一流的實驗條件,包括國際先進的SAP實驗室,財務分析與金融實驗室、電子商務與外貿實務實驗室、會計與審計實驗室、行為分析實驗室、企業經營模擬實驗室、遠程調查實驗室等,近百個教學實踐基地為學生實踐提供了便利條件。創新模式的創業教育以及形式豐富的社團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為了增加選擇專業的科學性,避免考生的盲目性,同時體現寬口徑、大平台的培養模式,2010年商學院按經濟管理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後的第一年統一安排基礎課程教學,在強化基礎的同時了解專業,第二年按相關規定選擇專業。商學院現設有金融學、資產評估、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務管理、旅遊管理等7個專業,另有國際商務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國際貿易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國際金融專業本科教育項目3個國際合作項目。
傳媒與人文學院
傳媒與人文學院下設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漢語言文學、會展經濟與管理五個專業;其中新聞學(含廣播電視新聞學)是杭州市重點學科,新聞專業是杭州市首批重點專業,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是杭州市首批特色專業。學院還建立了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廣播電視研究與製作中心、廣告傳播研究中心、會展研究與服務中心以及現代秘書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並建有廣播實驗室、電視實驗室、新聞演播室、新聞攝影實驗室、廣告流程實驗室、辦公自動化實驗室、電子編輯實驗室等實驗室。傳媒學院師資隊伍由專職和兼職教師兩部分組成,力量雄厚,專職教師中具高級職稱者佔50%,80%以上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兼職教師主要聘自浙江大學、新聞媒體、政府部門及兄弟院校專家學者和資深記者。這些教師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學術造詣深厚,保證了傳媒學院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現任院長為浙江省教學名師、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張夢新教授。 學院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厚基礎、重理論;強實踐、創特色;接軌國際、拓展視野。學院開設了許多人文社科類基礎課程,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與學院宣傳辦共同創建城市學院新聞中心,該中心下轄院報、院廣播電台、院電視台、網站、英語新聞社等院內媒體,與杭州市西博辦共同建立會展研究中心;在省內外建立40餘個實習基地,這些創新實訓基地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實踐平台,傳媒分院還與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的傳媒學院建立協作關系。優秀學生可以優先推薦到國際知名高校進行短期交流,修讀課程,攻讀碩士研究生等,如美國林肯大學、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紐西蘭懷卡託大學、韓國東國大學、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等。 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漢語言文學三個專業按新聞傳播大類招生,新聞傳播學大類學生進校後,第二學年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長提出專業申請。[7]
法學院
法學院是一個富有活力和朝氣的學院,設有法學和行政管理等2個本科專業,現任院長侯作前教授。法學院擁有一支科研能力強、富有責任心和創新精神的教學科研團隊。努力堅持「職業為導向、學業為基礎、創業為引領」的辦學理念,積極貫徹「知、行並舉,教、學、做合一」的育人方針,大力倡導「求真、務實、創新」的良好教風和學風,堅持合格基礎上的揚長教育和個性化發展。法學院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加強對學生的模擬實訓、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幫助學生積極進行大學學習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社會聲譽優良。法學院與美國伊州理工學院法學院和商學院、台灣地區輔仁大學法學院等設有師生合作交流項目,鼓勵學生培養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8]
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
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是全國第一家以突出創意教育為辦學特色的藝術設計學院,現任院長為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西泠印社常務副社長陳振濂教授。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包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三個專業方向,成立了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創意研究中心。在「以創意教育為核心、以藝術設計為平台、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理念的基礎上,學院積極探索教學改革舉措,進一步完善「兩段制」式教學體系,一、二年級基礎教學,三年級進入方向課程學習。逐步形成了創意教學、縱向工作室(導師制)教學、以賽促學三大特色,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開設創業課程鼓勵學生創業,探索產學研合作教學模式,實戰項目導入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專職教師來自於國內外名牌高校、活躍於藝術設計業界的知名專家及海外歸來的設計人士,師資結構合理,既擁有知名大學的學緣關系,又吸納了海歸、雙師型人才,整體實力雄厚。此外,學院還聘任了部分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等名校的兼職教授,引名校之理念,擴學生之視野。
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自2003年開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在校本科生已達15個班、共453人。近年來,學院榮獲90多項獎項,包括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競賽優秀獎、ONE SHOW 影像全球化中國賽區精英獎一等獎、浙江省大學生多媒體設計競賽二等獎、浙江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三等獎、杭州城市標志設計比賽和城標應用設計大賽前11強、2008杭州市屬高校大學生創新獎6項、第二屆潘天壽設計藝術獎文具設計大賽優秀獎和優秀組織獎、奧普杯創意杭州設計大賽獲獎16項、2008「西湖龍井杯」系列設計大賽優秀獎等獎項。[9]
編輯本段
專業設置

具體學院和專業對應:
一、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統計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
管理與信息系統
二、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信息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
自動化通信工程
三、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建築學
機械電子工程
四、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葯學護理學
臨床醫學
五、外國語學院:
英語
日語
六、商學院 :
工商管理
金融學
財務管理
旅遊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澳大利亞聯合辦學項目(USQ項目)
紐西蘭國際教育合作項目(UW項目)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資產評估
七、傳媒與人文學院 :
新聞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漢語言文學
廣告學
會展經濟與管理
八、法學院 :
法學
行政管理
九、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 :
藝術設計[10]
近年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錄取分數線

錄取分數線專業分數線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檔
錄取人數
錄取批次
2009 571 582 574 -- 12 本科三批
2008 558 576 564 -- 12 本科三批
2007 570 601 577 -- 12 本科三批
2006 537 549 543 -- 12 本科二、三批
2006 537 549 543 -- 12 本科三批

4. 適合文科生讀的三本大學 排名



1、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

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是南京審計學院2002年12月經江蘇省教育廳(蘇教發〔2002〕262號文)批准建立的本科層次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蘇教發〔2002〕262號文)。2005年5月教育部(教發函〔2005〕75號文)確認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為獨立學院。學院設有會審系、經管系、公共教學部、院長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實踐教學工作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就業指導辦公室、院團委等組織機構。

學院秉持「誠信、求是、篤學、致公」的校訓精神,堅持「特色、質量、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在總結「十一五」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南京審計學院金審學院「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確定了學院總體發展目標和定位。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和諧校園;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審計學、金融學專業為品牌,培養基礎扎實、視野開闊、適應性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性人才,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

2、華東交通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以交通運輸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197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將上海交通大學內燃機車等3個專業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調入上海鐵道學院,並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同年9月2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學校遷往江西。校址選在南昌雙港。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鐵道學院不再搬遷,華東交通大學繼續在南昌建校,由原鐵道部和江西省雙重領導,以原鐵道部為主。2000年,學校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為我省重點加強建設的高等院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目前,學校佔地面積近3000畝,依山傍水、臨江懷湖,集江河湖山於一體,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匯幽雅清翠於一身,為「全國部門造林綠化300佳單位」,各類建築面積達70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2.3億元。圖書館收藏各類文獻284萬余冊,為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一級咨詢站。校園內百鳥爭鳴、百花爭艷、百樹爭翠,是宜教、宜學、宜研、宜居的山水學園。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工、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8大學科門類。共有17個學院,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2個本科專業,4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基地和全國CAD應用工程培訓基地,為碩士學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單位。

3、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成立於1999年7月,是國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並與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共同發起創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現任院長是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健教授,現任黨委書記是胡禮祥教授。

學院位於杭州市拱墅區,佔地1000餘畝,校舍面積40萬余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基本設施先進,辦學條件齊備。

學院依託浙江大學的綜合辦學優勢,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專業。設有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法學院和創意與藝術設計學院等9個學院,37個本科專業,70餘個專業方向。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學生13500名左右。學生德、體合格,在學院規定的學習期限內達到學院最低畢業學分要求,由學院頒發根據國家統一規格印製的「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學士學位。2003年起,學院依託浙江大學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

4、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是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北京科技大學和廣東珠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舉辦的本科層次的全日制獨立學院。

學院依託北京科技大學優質教育資源,實施「應用型」理論教學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技能強、綜合素質高並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合作方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及其企業聯盟涉及房地產、基礎設施、物流、教育、通訊、交通、能源等多個行業,投資版圖已拓展到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西安、成都、長沙等各主要中心城市。

學院位於天津市寶坻區京津新城珠江北環東路1號。學院佔地1297畝,已完成一、二期建設,建築面積29.5萬平方米。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游泳館、學生食堂、宿舍、校園綠化等各項建設完備。學院下設9系,開設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視覺傳達設計、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程、會計學、財務管理、法學、知識產權、英語、音樂表演等專業,涉及工、管、文、經、法、藝6個學科門類。

5. 吳健的社會評論:

言恭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副主席,省文聯副主席、著名書畫家):俊賢的書法線質蒼茫,筆力遒勁,氣格高古而節奏跌宕。善於運用濃墨、渴墨、裹鋒逆轉。書法虛和中實,章法大氣、自然又具時代感。
廖靜文(全國政協委員、徐悲鴻紀念館館長、著名書畫家):吳健書法學習能廣采博覽,既勤奮刻苦,又善於思考,已然見出成效,是一匹駿馬。
李前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著名導演):藝術貴在一絕。吳健書畫之篆隸與蘭竹,尤其是努力開創新境的「寫意甲骨」,筆墨已見精神!持之以恆,定成大器!
喻繼高(中國工筆畫會副會長、著名書畫家):蘭芬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求!與吳健共勉。
盧坤峰(中國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健的路子正,書法接受國美的正規教育,博涉廣覽,刻苦自勵,已逐漸明確了自我的審美取向。蘭竹風格與我不同,有他自己的韻趣,筆力厚,格調、氣息都高,以後學習再寬泛一些,堅持下去,定能自成一家!
吳為山(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雕塑院院長、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傳統人文畫之詩、書、畫、印、寫意精神在吳健的詠蘭書畫作品中得以和諧體現。意象縱橫,筆墨老道。作品注重形式感,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可在藝術的個性語言上需進一步整合,提煉出我之唯一。
司馬中原(當代著名作家、美術評論家):藝術家是要耐得住寂寞的,這是嚴格的要求也是自身優秀品德的顯現。吳健還較年輕,書畫卻已顯山露水,值得祝賀!
王冬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杭州市書協主席、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健書法的線條渾厚、章法大氣,這兩年的變化很大。其畫特別是蘭花作品達到了很高的層次,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探索,很不容易。行書和草書深得二王筆法,又得益於篆書的厚拙,日後發展空間很大。
孫曉雲(中國書協理事、省美術館館長、省書協副主席):吳健書法平時見到篆隸作品比較多,筆墨見性,有傳統有新意,格調高古,很有潛力。
劉燦銘(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南航藝術學院院長、博士、教授,省青年書協主席):澄懷觀道,染翰修身;沉潛傳統,大澤卧龍!俊賢弟為人謙和誠朴,求藝刻苦用心,書有金石氣,室有蕙蘭香!
吳憲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成教院院長):從吳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筆上是頗下了一番功夫的。於厚重中見灑脫,沉著中見痛快,諸體書法各具特色,頗得書法的個中之味。他的畫得益於書法,賦古意而含生機,顯示了他多年的積累和才華。
金錚(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吳健的書畫侵淫傳統日深。他師古不泥古,不求表象的形似,而直取精神。這是一種識見,一種能力,一種藝術的直覺,而這種直覺非天資穎悟者莫屬。
謝海(美術報主任編輯、美術評論家):吳健是一位與眾不同的書家,他寫著一手靈氣很足的書法,是難得的非常勤奮的書法家。當然,我也知道他一直在堅持水墨畫領域中默默耕耘,且有一定收獲。中國書畫博大精深,能參悟到妙境者,吳健是其中一位。傳統型畫家必能寫一手好宇,但大書家並不一定都能畫出好畫,二者皆能者甚少。
公曉紅(中國勞動保障報主任編輯、作家):出生於洪澤湖畔軟水溫山,又深造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的吳健深深眷戀蘭花君子之風度,也深諳中國水墨畫在經過一番宣洩後,正在漸漸地回歸本源的事實,經過思考,他選擇純粹的、簡約的、樸素的藝術創作目標,他認為現代人精神上正缺少這樣一種淡泊明志的品格,蘭花有這樣一種質朴。吳健是在營造一個更富內涵的藝術境地:或詩或文、或書或畫,這是一種見識,是一種不斷修煉自己,推陳出新的境界。讀吳健「詠蘭」,少張狂,無花哨,寂寞不消沉,高潔不自傲。久違了,好字、好畫

6.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現任校長

院長:陳小兵

陳小兵,1956年4月生,福建廈門人,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院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1982年畢業於原揚州師范學院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工程物理系學習,獲得工學碩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在南京大學物理系「凝聚態物理」專業學習,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7月至9月、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又兩度赴加拿大McMaster大學工程物理系進行學術訪問,2004年4月到韓國嶺南大學材料工程系進行學術訪問,2008年赴台北高雄師大、台灣中山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現為揚州大學凝聚態物理學學科負責人、中國物理學會固體缺陷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物理學會材料與電介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揚州市物理學會理事長、揚州市力學協會常務理事。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有:非易失性鐵電存儲器材料的研究;高溫無鉛壓電陶瓷及薄膜的研究;層狀磁電多鐵單相材料的研究。先後承擔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黨委書記、副院長:吳健

吳健,1956年6月生,江蘇省揚州市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曾任揚州大學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揚州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揚州大學黨校常務副校長,現任揚州大學黨委委員,廣陵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主要社會兼職為江蘇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六屆理事,揚州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多年來講授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心理學等課程;公開發表論文50多篇,多次獲得省市級獎項,其中《關於解放思想和統一思想的哲學探析》一文榮獲江蘇省第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科學發展觀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文獲2003-2007年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2005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人事廳聯合表彰為「江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個人」;2008年被省委宣傳部表彰為「全省優秀宣傳思想工作者」。
黨委副書記:陳俊

陳俊,1963年7月生,江蘇邗江人,中共黨員,講師。現任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黨委副書記,曾任揚州工學院電子工程系團總支書記、黨總支副書記,揚州大學工學院辦公室副主任,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組織員、黨委副書記。工作以來,主要從事學生管理、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2005年被揚州大學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1年、2009年兩次被揚州大學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1999年隨江蘇省撫貧工作隊赴響水縣工作,擔任副組長,被評為江蘇省撫貧工作先進個人。
正處級調研員、副院長:楊忠清

楊忠清,1962年10月生,山東昌邑人,中共黨員,1984年9月於原揚州醫學院畢業留校。現任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正處級調研員、副院長,歷任醫學院醫學系團總支書記,醫學院團委副書記、保衛處副處長、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揚州大學醫學院總務處副處長(主持工作)、處長,揚州大學總務處副處長(正處級),揚州大學基建處處長,揚州大學成教處(院)副處(院)長(正處級)、調研員。
副院長:陳金剛

陳金剛,1965年5月生,江蘇建湖人,博士,副教授,中共黨員。1985年7月本科畢業於原揚州師范學院留校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廣陵學院綜合辦副主任、教學辦主任,現任廣陵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主要社會兼職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獨立學院專門委員會委員、揚州市美學會理事。主持、參加省、校級科研課題多項,先後出版專著和主編、參編教材7部,發表論文30多篇。曾獲省工商行政管理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市首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揚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優秀教學管理獎等,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研究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7. 報考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需要什麼條件

表演系的報考條件是考生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聲樂、台詞、形體與表演等專業素質,所以可以提前學習表演的相關科目。

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戲劇影視)專業考試主要是針對考生的聲音、語言、形體與表演等多項專業素質進行考查。

一、考試內容

整個招生的流程分為初試、復試以及三試三個階段。總分為100分。

1、初試的考試科目是考聲樂、台詞、形體三門功課,初試的成績結果分為合格與不合格。

聲樂要求自備一段歌曲,不限於民歌、美聲、通俗或者音樂劇片段等,建議准備能夠充分展示優點的曲目。

台詞要求考生自備一段故事或者散文之類的材料,主要考察台詞功底。

形體要求考生准備一段形體表演,比如舞蹈、武術等。

2、復試的考試科目是考命題的即興表演,成績結果為合格或者不合格。

復試的時候是老師給一個命題,考生根據命題即興表演。

3、三試的考試科目是專業綜合測試,成績總分為100分。

採用工作坊形式,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查。

二、錄取方法

1、把男、女考生分開,根據三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一般按招生計劃數的2倍左右確定專業合格名單,發放專業合格通知書。

2、在達到學校最低高考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基礎上,分省市按專業成績擇優錄取,男女比例大致為1:1。

3、高考文化成績達到所在省市普通類本科第一批次分數線者(根據招生計劃數及該專業錄取方法)優先錄取。

三、補充說明

1、考生一律穿平底鞋參加考試。

2、考生一律不許化妝、不允許著裙裝、不許戴美瞳。

3、進入二試、三試的考生,應准備好深色的練功服。

(7)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健擴展閱讀

上海戲劇學院的知名校友:

1993入學:李冰冰、任泉、劉曉虎、廖凡、王亞楠、李鈺、徐路、范智博、劉小鋒、曹艷艷、高蓓蓓、海一天、黃浩、周可、徐洪浩;

1994入學:馬伊琍、保劍鋒、胡靖釩、王宇、周莉、李佳璇、楊明娜、孔兵、李君峰、王千桂;

1995入學:陸毅、鮑蕾、薛佳凝、羅海瓊、田海蓉、朱泳騰、王一楠、趙陽、王景春、侯敬宇、佟悅、李倩、王洋、王曉男、高蓉、吳健、鄭仕明、陳蓉、周瑾、喻恩泰、程皓楓、吉雪萍、沈傲君、董卿;

1996入學:聶遠、郝蕾、姚芊羽、劉寶寅、呂洋、葉梓、邵汶、林泉、錢正、關亞軍;

1997入學:佟大為、馮紹峰、嚴屹寬、楊蓉、王雅捷、李琳、任山、程莉莎、王博、吳雨橋、魏春光、鄭萍、楊皓宇、周琳皓、鮑莉、朱楨、於毅;

1998入學:張鐸、任重、王陽、趙錦燾、馮鵬、荊浩、劉禹、魏小軍、龍一儀、傅淼、蔣雪、趙達、徐筠、蔣冰、萬蒂妮、貝倩妮;

1999入學:宋佳、童蕾、錢泳辰、李姝、胡海峰、 王勇、岳躍、孫寧芳、許聖楠、趙思晗、楊曉溪、李松珂、馬良、何念、王維維、梁馨月;

2000入學:謝承穎、萬茜、高梓淇、高昊、郭京飛、錢芳、張丹峰、衛萊、李立、齊白雪、高斯、楊晨、沈燕、董蓉蓉、徐曼、李雄、塗黎曼。

除此之外還有像是胡歌、韓雪、袁弘、王傳君、鄭愷、陳赫、海陸、李金銘、江疏影、錢楓、杜江、李佳航、林更新、蔣勁夫、迪麗熱巴等等的著名影視演員都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參考資料:表演系本科招生考試規程-上海戲劇學院官網

熱點內容
山西大學劉濤研究生支教團 發布:2025-04-07 20:15:36 瀏覽:363
江南大學考研2016 發布:2025-04-07 20:10:26 瀏覽:553
仙林大學城文瀾路99號 發布:2025-04-07 20:05:13 瀏覽:911
日本大學院聯絡教授 發布:2025-04-07 20:05:13 瀏覽:334
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專業 發布:2025-04-07 19:56:31 瀏覽:228
福建師范大學研究生圖書館學 發布:2025-04-07 19:47:55 瀏覽:91
考大學文科有哪些專業 發布:2025-04-07 19:40:15 瀏覽:308
關於大學生活的作文 發布:2025-04-07 19:37:54 瀏覽:516
蘭州大學生物科學 發布:2025-04-07 19:32:45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