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擬任山西大學
『壹』 黃侃是北大怪物民國瘋子還是一位真正的國學大師呢
眾所周知,民國是一個軍閥割據、政局混亂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文豪崛起、大師輩出的時代。在眾多民國學者當中,有三個公認的“瘋子”,巧的是,這三人同時也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一個是被黃興稱之為“章瘋子”的章太炎,一個是劉師培,他們二位不用多說,都是鼎鼎大名的著名學者,可這第三個人,不僅外界對他充滿了爭議,就連他本身也是個矛盾的載體,他就是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黃侃。
黃侃還有一大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好色,當年的刊物上曾有“黃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意思是,只要不是黃侃的妻子女兒,他都可以接受,簡直到了人盡可妻的地步。據說,他一生結婚達九次之多。甚至還有一個他曾騙婚的學生,因為擺脫不了黃侃給她心靈投下的巨幅陰影,還是瘋掉了,最終自縊身亡。
時人罵他是“無恥之尤的衣冠禽獸”,直斥他“有文無品”。不過無論黃侃多麼玩忽禮法,但他還是個純孝之人。其母去世時,他嘔血數升,傷慟不已。後來因生計所迫不得不四處講學時,他也會隨行帶上其母的棺材,一時還被傳為美談。甚至因為過於思念母親,黃侃還特地請老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自撰了一篇沉痛的悼文,並請章太炎寫跋,這幅畫即成為他的隨身寶物,至死不離左右,且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家人設供祭祀,悼念不已。
恃才傲物,狂娟名士其實並不是黃侃的全貌,他對學術的虔誠與尊敬,才是他性情的根本。黃侃治學非常嚴謹,對待著述十分謹慎、認真。所治經、史、語言文字諸書皆反復數十遍,熟悉到能隨口舉出具體的篇、頁、行數,幾乎沒有差誤。從一件小事上可見一斑,他有一次在家潛心研究國學時,不出門也不吃飯,只准備了饅頭小菜,邊吃邊看書,看到入迷處,竟把墨汁當小菜,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貳』 李泰棻的人物生平
李泰棻,字革痴,男,1896年出生於河北省陽原縣揣骨疃一書香人家。18歲考入北京大學專攻史地,但因學雜費高昂,遂轉入北京師范大學就讀。三年級時,在時任北京師大校長陳寶庄的支持、鼓勵下,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史著《西洋大歷史》,全書80餘萬言,受到李大釗、陳獨秀等名教授的推崇,皆為其作序,一時轟動了京城各高等學府。引起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高度重視,22歲時,被破格聘為北大教授。
李泰棻先生青年得志,聲望日高,教學盡心盡力,全國各大學爭相聘請,僅見習期間,就兼任北京私立國民大學教授、朝陽大學教授。1917年畢業於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科,1918年任國立山西大學教授,第二年又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任武昌高等師院文史地理部主任。1924年任察哈爾省教育廳長,受馮玉祥將軍委託常去北京協和醫院看望問候孫中山先生的病情。1925年5月27日,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發生反對校長楊蔭榆的學潮,魯迅聯合七位教授發表《對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風潮宣言》,對學生予以聲援,七教授中最年輕的一位就是時任北京大學教授和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史學系主任的李泰棻。1926年執政的段祺瑞讓其以副部長之職代管教育部。1927年,李大釗就義,無人敢出面料理後事,作為同事兼及摯友的李泰棻毅然為其收屍入殮,買棺治喪(見《關於李泰棻》,載《文匯讀書周報》2004年6月28日)。1928年任北平特別市教育局長、北京市立師范大學校長。1924-1930年應馮玉祥將軍之邀講解《孫子兵法》,並被任命為中將秘書長。1931年後協助馮玉祥組織**同盟軍。1937年前,致力於史學研究,著作頗豐,主要有80萬字的《中國史綱》、50萬字的《西周史征》、30萬字的《國民軍史稿》、50萬字的《方誌學》。1931年-1934年出任《綏遠省通志》總纂,還著有《魯迅遺事》。
1938年冬任偽天津市教育局長,是受汪偽政府脅迫。1939年-1948年應北京師大校長之邀任文學院院長。1950年應察哈爾省副主席呂復之邀,由省政府教育廳長李舜琴赴北京接其回察任教。先後在宣化中學、宣化師范、張家口市教師進修學校任語文、歷史教師。
1956-1962年任張家口速成師專、張家口師院語文教師,講授古典文學深入淺出,對字、詞講解深透,樂於提攜青年,常以「功夫憑苦練,學問靠勤奮」的話激勵人們,告訴青年要多讀書、多積累、多動筆,幫助張家口地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師資。
新中國成立後,李泰棻回到家鄉張家口,先後在宣化中學、宣化師范、張家口師專任教,12年間,為家鄉培養了大批師資。1962年,應河北省委宣傳部長朱子強舉薦李先生到天津歷史研究所工作,之後中央文史研究館邀請其赴京編寫《中國近百年史》。1964年調長春東北文史研究所任研究員。 1972年,李泰棻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叄』 北大新任副校長是何許人
准80後名校副校長,成功的人生都離不開努力最近不少高校都先後進行了人事調動,今天讓我們來聚焦國內頂級名校——北京大學新進副校長陳寶劍,一位79年生的准80後青年才俊。
一直以來,國內高校的行政臃腫被詬病不已,所以“去行政化”呼聲也是一直高居不下,通常來說,一所高校里有一位校長和其他七位副校長,這些副校長職能也不大相同,有監管德育的,有監管招生的,有監管宣傳的,有監管就業的等等之類。正是由於這些多位校長的協同配合,才能讓一所容納幾萬人的大學能運轉自如,不至於隨時宕機,耽誤其餘師生的生活,所以每一所高校的校長與副校長都不但有光輝的學術履歷,還必須有機智的處事能力。作為國內高校中top級別的北京大學,其行政高層自然更是龍中人鳳,於是,當陳寶劍這位準80後青年才俊成為北京大學新進副校長時,瞬間吸引了學術界與政界的目光。
陳寶劍擁有今天的成就一切來自於自身的努力拚搏,他的事跡時刻提醒我們,不忘奮斗才能突破自我,創造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