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建築系湯教授
❶ 西北大學怎麼樣
❷ 重慶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哈哈,重慶大學大四老臘肉學姐來回答一下下~
給我影響極其深刻的一位老師,就是重慶大學博雅學院(文科最好的學院)的田探田老師開設的通識課程《論語》。除了這是影響我一生的課程之外,介紹通識課程,可以讓所有的重慶大學學子都有機會聽到他的課程。
最後最重要的是,田探老師的為人。田探老師要從老校區趕到虎溪校區來為學生授課,從來沒有遲到,每次到教室,都會見他在教室外的座位上讀著書籍。上課的時候永遠是熱情飽滿,甚至是服裝都一絲不苟,盡力的做到言傳身教。最最可貴的是,作為一位當時才初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在課程結束後的第二學期,田探老師作為重慶大學最優秀的學院的博導,能因為 一位大一學子對《四書》的疑問,專程坐車從老校區到新校區為我解答疑問。那個時候不了解其中的差距,明白以後更加對他肅然起敬。
如果說重慶大學我學到最好的一課,那就是田探老師交會我怎麼為人,怎麼處事。很慶幸能遇見這樣的一位尊師,期盼其他的同門也可以去聽呀!
❸ 中國當代有哪些名畫家
1. 吳冠中。吳冠中,別名荼,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農村。1942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於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
2. 趙無極。趙無極1921年生於北平一書香世家。其家族淵源久遠,族譜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趙無極自小即天資聰穎、對文學、中外歷史極感興趣。
3. 丁紹光。(1939.10—)生於陝西,祖籍山西運城。是以中國現代重彩畫之神韻領世界畫壇之風騷的藝術家。1962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2-1980年,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
4. 范曾。1955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1957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半年後轉入中國畫系,1962年畢業,分配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隨沈從文編繪中國歷代服飾資料,並臨摹優秀繪畫作品多件。
❹ 金瓦獎是什麼獎
金瓦獎是由《WATCH旁觀者》雜志於2014年發起,聯合重慶市室內建築設計聯合會、木蘭會、設計脊樑智庫、旁觀者美學院共同主辦,以「生活家評的設計獎」為品牌定位,「亞洲設計美學大典」為發展願景,「重新定義設計真善美」為評審標準的設計美學大典,面向亞洲地區徵集優秀室內作品。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金瓦獎組委會
聯合主辦
重慶市室內建築設計聯合會
《WATCH旁觀者》雜志
木蘭會
學術支持
旁觀者美學院
設計脊樑智庫
新重慶生活藝術研究院
發展
第四屆金瓦獎作品徵集截稿時間為2018年12月16日,頒獎典禮於2019年1月8日在重慶大劇院舉行。
1.評審標准
設計創新——原創性、創新性30%
設計溫度——功能性、空間計劃性40%
設計美學——美觀性30%
2.評委陣容
評委會主席:何智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
文化總顧問:姜湯(中國旅遊電視委員會執行秘書長、聯合國和平使者獎得主)
學術總顧問:張強(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學與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泰山·當代視覺史高等研究院院長、英國溫切斯特藝術學院榮譽教授、中國省部級專家「兩江學者」終身榮譽。)
首席評委:柳冠中(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清華大學資深教授)、李正天(中國後現代研究院院長)、杭間(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水泊(北美亞裔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奧斯卡獎提名導演)、黃珂(京城文化沙龍「黃門宴」「黃友會」創始人)、湯樺(中國改革開放40年「標本」式建築師)、張莉(重慶市工商聯【總商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黃宗明(重慶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千里(重慶市設計院院長)、郭選昌(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原院長)、張奇開(德籍華人藝術家)、米可(重慶大學文博研究院院長、重慶大學博物館館長)、褚冬竹(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梁明玉(重慶女性文化促進會會長、重慶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令狐磊(上海衡山·和集、文化力研究所創意總監)、李元勝(魯迅文學獎得主)、戴伶(重慶渝中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特別頒獎及演講嘉賓:藤本壯介(日本新生代最有才華的建築師之一)
總執行長:朱柏霖(《WATCH旁觀者》雜志出版人、重慶室內建築設計聯合會聯席會長兼秘書長、設計脊樑智庫執行長、金瓦獎/木蘭獎/木蘭會創始人、旁觀者美學院校長)
❺ 車輛工程專業的考研院校有哪些啊
車輛工程考研院校排名:
1.吉林大學
綜合類、 雙一流、985 211、研究方向:汽車動態模擬與控制等
2.清華大學
理工類、雙一流、 985 211、研究方向:汽車動力學、汽車動力系統、先進汽車設計等
3.湖南大學
綜合類、雙一流 、985 211、 研究方向:車輛工程、機械製造及自動、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
4.北京理工大學
理工類 、雙一流、985 211、 研究方向:車輛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人機與環境工程等
5.重慶大學
綜合類、雙一流、985 211、研究方向: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等
6.西南交通大學
理工類、 雙一流 、211、自主招生、 研究方向:機車工程(總體與走行部)、機車電傳動與控制、內燃動車組與液力傳動等
7.上海交通大學
綜合類 、雙一流 、985 211 、重點學科:振動、沖擊、雜訊學科、熱力渦輪機械學科
8.同濟大學
理工類、 雙一流、 985 211、 研究方向:轎車整車集成開發技術、汽車網路化製造、潔凈能源汽車等
9.江蘇大學
綜合類 、卓越計劃 、本科、公辦、重點學科:新能源汽車,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
10.合肥工業大學
理工類、 雙一流 、211 、自主招生 、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交通運輸工程等
(5)重慶大學建築系湯教授擴展閱讀
車輛工程專業培養掌握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全面工程技術基礎理論和必要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並重視與汽車技術發展有關人文社會知識,能在企業、科研院(所)等部門。
從事與車輛工程有關的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試驗檢測、應用研究、技術服務、經營銷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主要要求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和車輛產品設計、製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❻ 成都籍的名人有哪些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前117)西漢辭賦家。字長卿,小名犬子。成都人。景帝時為武騎常侍。曾為梁孝王門客,與鄒陽、枚乘、嚴忌等辭賦家交遊。所作《子虛賦》、《上林賦》,為武帝所賞,拜為中郎將,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後為孝文園令。病卒於家。作品還有散文《喻巴蜀檄》、《難蜀父老》、《凡將篇》,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揚雄
【揚雄】(前53~18)西漢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字子雲。成都人。自幼深愛屈原、司馬相如之賦。他的《甘泉》、《羽獵》、《長林》、《河東》四賦系諷成帝廣宮室、溺游獵而作,大體依仿《子虛》、《上林》而具諷諭之義。另有《蜀都賦》與《逐貧賦》等作,前者為現存最早的以都邑為題材的作品,後者自述家貧之狀、安貧之志,在漢賦中均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晚年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常璩
【常璩】(?~361)東晉史學家。字道將。成都崇州人。出生世家大族,且治學藝,擅文辭。少年時,遍讀先世遺書,頗負才名。成漢李期、李勢時,任史官,曾依據官方文獻資料,撰《梁益二州地誌》、《巴漢志》、《蜀志》、《南中志》等書多種。成漢滅亡後,桓溫在成都招攬賢才,常璩被授予參軍職位,隨即到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收藏保管檔案圖書的秘閣任職。他鑒於史籍中記述西南地區社會歷史的著作較少,且東晉朝廷重中原故族,歧視蜀人,遂廣泛搜集資料,結合自身見聞,寫成《華陽國志》,因資料新穎可靠,敘述得法,文詞典雅,而成為名聞中外、影響深遠的史學巨著,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以"志"為名的地方誌專著。�
薛濤
【薛濤】(768~831)唐代女詩人。字洪度。祖籍長安,幼年隨父入蜀,後為樂妓。自幼才華過人,能書善詩,與當時的詩人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均有唱和。有詩集,已佚。後人輯有《薛濤詩》行世。她身世凄涼,悲憤終生,後人緬懷她,同情她的不幸,就在她家舊址蓋起了一些亭台樓閣,稱"望江樓"。�
歐陽炯
【歐陽炯】(896~971)五代後蜀詞人。成都市雙流人。前蜀王衍時任中書舍人,後又仕孟蜀。其詞現存40餘首,見於《花間集》、《尊前集》等書。所作《花間集序》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定影響。�
黃筌
【黃筌】(903~965)宋初畫家。字要叔。成都人。少時即以繪畫得名,尤善畫鳥,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可看出兩人畫風之不同,從而形成五代花鳥兩大派別。黃筌在前、後蜀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除花鳥以外,還擅長人物、山水、墨竹、龍水等畫。其子黃居采承繼父親畫風,尤擅花鳥畫,存世作品有《山鷓棘雀圖》,其畫形象逼真,富麗堂皇,故在宋初的翰林圖畫院中,黃氏父子的畫風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並以他們的體製作為優劣取捨的標准。�
王郒
【王郒】(1019~1087)北宋大臣、學者。字禹王。成都市雙流人。進士出身,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進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英宗時,兼端明殿學士。神宗時,遷學士承旨。熙寧三年(1070)拜參知政事。九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自參知政事至宰相,無所建樹,唯忌神宗用司馬光。善文章,朝廷大典多出其手。著有《華陽集》。�
吳縝
【吳縝】生卒年待考。北宋史學家。字廷珍。成都人。曾知蜀州(今崇慶縣)。著有《新唐書糾謬》、《五代史纂謬》。其《新唐書糾謬》20卷,對《新唐書》指證錯誤多達400餘條,在中國史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費著
【費著】生卒年待考。元代史學家。成都市雙流人。進士出身,授國子助教,曾任漢中廉訪使,後調重慶府任總管。著有《民族譜》、《器物譜》、《楮幣譜》、《歲華紀麗譜》、《成都志》等。�
楊慎
【楊慎】(1488~1559)明代學者。字用修,號升庵,明朝大臣楊廷和之子。成都市新都人。正德狀元,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議"大禮"被貶雲南。其著述頗豐,有《升庵集》、《全蜀藝文志》、《陶情樂府》等,另有許多詩作流傳於世。�
謝朝恩
【謝朝恩】(?~1841)清朝將領。成都人。道光十四年(1834),任江蘇狼山鎮總兵,後從總督伊裡布駐防鎮海。1841年,英軍進犯鎮海,謝帶兵英勇反擊,但因據守城外的提督餘步雲不戰而逃,遂失利,中炮犧牲。�
卓秉恬
【卓秉恬】(1781~1855)清朝大臣。字靜遠,一字海帆。成都市雙流人。嘉慶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內閣大學士,兵部、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職。任職長達50餘年,在整頓吏治、水利建設、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樹。1840年任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時值鴉片戰爭開始,上疏要求嚴禁鴉片。1855年卒於任內,清廷贈太子太保銜。�
伍肇齡
【伍肇齡】(1826~1915)教育家。字崧生。成都市大邑人。道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編修、侍講及侍講學士。長期從教,先後主講邛州書院、成都錦江書院和尊經書院,任山長多年,培育了不少人才,有"天下翰林皆後輩,蜀中名士半門生"之譽。工書法,善詩文。著有《石堂藏書》、《石堂詩鈔》等,並與董貽清等合修《直隸綿竹志》。�
張慎儀
【張慎儀】(1846~1921)語言文字學家。成都人。著有《續方言新校補》、《方言別錄》、《蜀方言》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周達三
【周達三】(1856~1922)版本目錄學家。名永德,字達三。成都人。其祖與父經營書鋪,先後開有尚友堂、九思堂,後不幸毀於火,家道中落。遂在其父學徒王述齋的書鋪習商,苦鑽版本目錄學,得名師繆荃蓀指點,學識大進。後受王述齋之託,主持業務,歷時50餘年,以其經營有方,聞名全川。先後得張之洞資助校刻許慎《說文解字》、代吳棠刻《韓詩外傳》、《杜詩鏡銓》。校書100餘種,在版本目錄學上有較高造詣。晚年任成都總商會會長及公斷處處長。謝世後,廖季平撰《周達三先生墓誌銘》。�
吳虞
【吳虞】(1872~1949)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姬傳、永寬,字又陵。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入成都尊經書院學習經學,戊戌變法後,轉而學習西方社會政治學說,為"成都言新學之最先者"。1905年曾赴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1907年回國後,先後在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任教。曾任《西成報》等報紙主編。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他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吃人與禮教》等文章,猛烈抨擊封建舊文化、舊禮教,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稱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去職退隱。著有《吳虞文錄》、《秋水集》,編有《蜀十五家詞》、《國文撰錄》、《宋元學案粹語》等書。�
昌圓
【昌圓】(1879~1943)高僧。俗姓伍,法號道靜。成都市郫縣人。1899年於郫縣金龍寺披剃落發。1910年任金龍寺住持。1916、1927年兩度任郫縣佛教協會會長。倡議成立郫縣佛學社、覺覺佛學社,創辦成都愛道學校、成都地藏庵尼學校、溫江愛道學校等。1930年任四川省佛教協會常務委員,次年到南京參謁太虛法師,被舉薦任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36年任四川省佛教協會會長,同年9月創辦四川佛學院。初宗"華嚴"、"彌陀",晚年專修"凈土",持戒精嚴,得戒弟子7000餘人,為蜀中之冠。�
彭家珍
【彭家珍】(1887~1912)辛亥革命烈士。字席儒。成都市金堂人。青年時畢業於成都陸軍武備學堂,後去日本考察軍事,參加同盟會,曾任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1912年,在北京炸死清宗社黨首領良弼時受傷犧牲。民國成立時,南京臨時政府追贈為陸軍大將軍。�
藍田
【藍田】(1888~1966)鐵路工程技術專家。字子玉。成都市郫縣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系,長期從事鐵路路線勘測工作,曾任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在成渝、寶成、成昆等鐵路勘測設計中,提出了重大的改線方案和較好的選線方案,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投資。曾被評為西南鐵路一等勞動模範和全國鐵路勞動模範,並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光祈
【王光祈】(1891~1936)音樂家。字調琪,號若愚。成都市溫江人。1927年考入柏林大學專攻音樂。1932年任波恩大學講師,並獲該校音樂博士學位,成為我國最早在歐洲為祖國爭得榮譽的音樂家。著有音樂論著多篇,在整理中國古代音樂史料和介紹西洋音樂知識方面頗有貢獻。《東西樂制之研究》、《東方民族之音樂》等著作,為我國比較音樂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李郔人
【李郔人】(1891~1962)作家、翻譯家。原名家祥,筆名老懶、菱樂、懶心、抄公、雲雲等。成都人。早年畢業於四川高等學堂分設中學堂,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學習法文和文學。1949年前歷任《四川群報》、《川報》、《星期日》周刊、巴黎《華工旬刊》等報刊主筆、主編,以及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常務理事等職。1949年後,歷任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成都市副市長、西南文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及中國文聯委員等職。一生主要從事文學創作與法國文學作品翻譯、報刊編輯、文學教學等工作,著有長篇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和《天魔舞》,中篇小說《夢痕》、《同情》等,譯著有莫泊桑的《人心》、都德的《小東西》、福樓拜的《馬丹波娃利》等10餘種。�
王良
【王良】(1891~1985)防癆及生物製品專家。字眉白。成都人。1912年畢業於越南河內醫學院。1931年赴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在卡介苗發明者卡爾美和介林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1933年首先將卡介苗引進中國接種嬰兒,次年在重慶籌建了中國第一個卡介苗實驗室。1949年後,歷任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所長,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副所長兼卡介苗室主任,中國防癆協會四川分會名譽理事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一生為卡介苗的研究和我國防癆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卡介苗防癆的創始人之一。撰有《卡介苗之培養及製造》等論著20餘篇。�
李家鈺
【李家鈺】(1892~1944)抗日烈士。字其相。成都市蒲江人。歷任川軍第一師師長、四川邊防軍總司令、四川"剿匪"軍第三路總指揮、川軍第104師師長、第47軍軍長等職。抗戰初期率部出川抗日,1939年冬升任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1944年5月,在河南陝縣秦家坡與日軍作戰時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1984年5月,民政部追認為"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
王銘章
【王銘章】(1893~1938)抗日烈士。字之鍾。成都市新都人。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4師師長,川軍第41軍第122師師長,第41軍代理軍長等職。1937年出川抗戰。1938年初率部參加徐州會戰,3月14日,在滕縣保衛戰中殉國。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周太玄
【周太玄】(1895~1968)生物學家、翻譯家和社會活動家。原名周焯,號朗宣,後改名周無,號太玄。成都人。1918年與李大釗、王光祈等發起組織"少年中國學會"。次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曾創辦"巴黎通信社"和《旅歐周刊》、《華工旬刊》。先後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和理學博士學位。1930年回國後,歷任成都大學、成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兼生物系系主任,西康經濟研究所所長、《大公報》顧問。1949年後,相繼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常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編譯局副局長、局長,中國科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1955年又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在腔腸動物尤其是對水母的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填補了我國水母研究的空白。一生著述頗豐,重要的有《Chrysaora生活史之研究》、《動物心理學》等7部生物學專著,《古動物學》等11部譯著。�
劉咸郕
【劉咸郕】(1896~1932)歷史學家。字鑒泉,號宥齋。成都市雙流人。歷任成都敬業學院哲學系主任及成都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學術研究除史學外,還涉及經學、目錄學、文學、書法等,見解獨到,卓有成就。一生著述宏富,成書達200餘部,總名《推十書》。�
李一氓
【李一氓】(1903~1990)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成都彭州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北伐和南昌起義。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國家保衛局局長。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先後任中共陝甘省委、陝甘寧省委、陝西省委宣傳部長。抗戰爆發後,協助葉挺組建新四軍,任新四軍秘書長和東南分局秘書長。1942年後,又相繼擔任中共淮海區委副書記、中共蘇北區委副書記和行署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蘇北區委書記、華中分局宣傳部長、蘇皖邊區政府主席。1947年,先後任中共旅大區委副書記、財委會書記,大連大學校長等職。1949年後,先後任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理事及書記、中國駐緬甸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中聯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組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等職。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李一氓也是一位諳熟版本目錄學的學者,收藏大量珍稀古籍,俱捐獻國家。�
艾蕪
【艾蕪】(1904~1992)作家。原名湯道耕。成都市新都人。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前歷任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理事、《大公報·半月文藝》主編、重慶大學中文系教授等職。1949年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四川省文聯名譽主席、四川省作協名譽主席等職。一生主要從事文學創作,著述頗豐,主要代表作有《南行記》、《故鄉》、《山野》、《百煉成鋼》、《高高的山上》等。�
羅南輝
【羅南輝】(1908~1936)紅軍高級將領。又名羅曼、羅敏。成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四川長期從事地下工作。1933年春任紅33軍副軍長,1935年參加紅軍長征。同年底任紅5軍副軍長,次年10月22日在甘肅省定西縣華家嶺戰斗中壯烈犧牲。
❼ 重慶大學值得讀嗎
重慶大學是985大學,也是211大學,可知學校實力是非常厲害的,重慶大學當然值得讀,我朋友就是重慶大學的,下面我來介紹一下。
如果有了更好的選擇,重大祝福你,但如果最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你來到了重大,我們都歡迎你,歡迎師弟師妹們的到來!
❽ 大學里有風水專業嗎
有。
《建築風水學》為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課。通過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對古代風水理論進行分類、研究,對其哲學內涵、數理法則、風水理論的局限性進行總結。
對古代風水的作用、概念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剖析,在建築環境和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關聯性進行總結、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能夠在現代建築的設計、規劃中,提供科學的古代風水理論借鑒。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初步具備運用建築風水學理論對於建築進行分析與闡釋,進而運用建築風水學理論對於建築進行欣賞與評價。
同時,結合建築學科的特點,以建築藝術為對象,從建築裝潢藝術設計的角度,按照家庭、公司的室內擺布的風水要求,運用現代建築平面、裝飾設計的要求進行剖析與運用。
(8)重慶大學建築系湯教授擴展閱讀:
知識目標:了解風水概念與風水研究現狀,理解古代風水理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建築風水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價值以及建築風水學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初步確立建築風水學的學習方法與研究思路,為今後學習做好准備工作。
素質目標:逐步形成建築風水學的知識體系,運用本課程的相關理論從建築風水學的視角對於建築進行分析,分清迷信與科學、精華與糟粕是當代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