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導師基督徒
Ⅰ 鍚撮潚浜虹墿浠嬬粛
鍚撮潚
鍚撮潚錛屽コ錛屾眽鏃忥紝鏆ㄥ崡澶у﹀壇鏁欐巿錛岀曞+鐢熷煎笀銆備富瑕佽烘枃:銆婁綍鏄庡崕涓庢垬鍚庨欐腐紺句細鐨勯噸寤恆嬶紝銆婁笘鐣屽畻鏁欑爺絀躲2013騫寸2鏈熺瓑
涓鏂囧悕錛氬惔闈
鍥界睄錛氫腑鍥
姘戞棌錛氭眽鏃
鍑虹敓鏃ユ湡錛1962騫3鏈
鑱屼笟錛氭暀鎺
姣曚笟闄㈡牎錛氭︽眽浜ら氱戞妧澶у
浠h〃浣滃搧錛氭櫤鑳藉寲杞︾伅紜浠跺湪鐜浠跨湡緋葷粺鐨勫紑鍙
姝︽眽鐞嗗伐澶у︽暀鎺
浜虹墿綆浠
濮撳悕:鍚撮潚
鎬у埆:濂
鍑虹敓:1962騫3鏈
瀛﹀巻:鐮旂┒鐢
瀛︿綅:宸ュ︾曞+
鑱岀О:鏁欐巿
鏆ㄥ崡澶у﹀壇鏁欐巿
浜虹墿綆浠
鍚撮潚錛屽コ錛屾眽鏃忥紝鏆ㄥ崡澶у﹀壇鏁欐巿錛岀曞+鐢熷煎笀銆
涓昏佽烘枃錛
銆婁綍鏄庡崕涓庢垬鍚庨欐腐紺句細鐨勯噸寤恆嬶紝銆婁笘鐣屽畻鏁欑爺絀躲2013騫寸2鏈熴
銆婃潕鐎氱珷鑷充竵瀹濇、浜屽嚱鑰冮噴銆嬶紝銆婃枃鐚銆2013騫寸3鏈熴
銆婃枃鏈涓庣敯閲庯細涓涓瀹楁暀浜虹被瀛︾殑鑰冨療銆嬶紝銆婇亾椋庯細鍩虹潱鏁欐枃鍖栬瘎璁恆嬬39鏈燂紝2013騫淬
銆婃姉鎴樻椂鏈熶綍鏄庡崕涓庡︾敓紱忛煶浜嬪伐銆嬶紝銆婂畻鏁欏︾爺絀躲2012騫寸2鏈熴
銆婁綍鏄庡崕涓庢姉鎴樻椂鏈熶腑鍥藉伐鍚堣繍鍔ㄨ堪璁恆嬶紝銆婃皯鍥芥。妗堛2012騫寸1鏈熴
銆婁綍鏄庡崕涓庡熀鐫e緬瀛︾敓媧誨姩涔嬬爺絀躲嬶紝銆婃毃鍗楀︽姤銆2011騫寸1鏈熴
銆婂湥鍏浼氫綍鏄庡崕浼氱潱鎸夌珛婢抽棬濂崇墽鏉庢坊瀚掍簨浠朵箣鎺㈡瀽銆嬶紝銆婃境闂ㄧ爺絀躲2010騫寸4鏈熴
銆婁竴閮ㄦ境闂ㄦ墍鈃忔竻鍒濆ぉ涓繪暀鍙茬睄鐝嶆湰鈥斺斿紶鏄熸洔涓<鍘嗕唬閫氶壌綰浜嬫湰鏈琛ュ悗緙>銆嬶紙絎涓浣滆咃級錛屻婃枃鍖栨潅蹇椼嬶紙婢抽棬錛夛紝絎81鏈燂紝2010騫淬
銆婅瘎<鏄庢竻鍩虹潱鏁欐暀浼氭暀鑲蹭笌綺ゆ腐婢崇ぞ浼>銆嬶紝銆婂摬瀛﹂棬銆嬬18杈戱紙鍖椾含澶у﹀嚭鐗堢ぞ錛2009騫達級銆
銆婃槑瀛e瘬灞呮境闂ㄧ殑鏃ユ湰鍩虹潱寰掑強騫誇笢鏀垮簻鐨勫畼娌諱笌鏂規硶銆嬶紙絎浜屼綔鑰咃級錛屻婁腑鍗庢枃鍙茶轟笡銆2008騫寸1鏈熴
銆婂畼琛櫬峰畼鍒堵峰徃娉曗斺旀槑娓呮椂鏈熷栧浗浜虹溂涓鐨勫箍宸炴潈鍔涚郴緇熴嬶紝銆婂巻鍙叉枃鐚涓庝紶緇熸枃鍖栥嬶紙鏆ㄥ崡澶у﹀嚭鐗堢ぞ錛2012騫達級銆
銆婃槑娓呮椂鏈熷箍宸炲獎鍍忕爺絀垛斺16-18涓栫邯浼犳暀澹絎斾笅鐨勫箍宸炲煄銆嬶紝銆婂彜鏂囩尞涓庡箔鍗楁枃鍖栫爺絀躲嬶紙鍗庢枃鍑虹増紺撅紝2010騫達級銆
銆婃櫄娓呮椂鏈熷湥姣嶅湥蹇冧細鍦ㄥ崕浼犳暀媧誨姩絳栫暐嫻呮瀽銆嬶紝銆婂彜鏂囩尞涓庝紶緇熸枃鍖栥嬶紙鍗庢枃鍑虹増紺撅紝2009騫達級銆
鎵挎媴璇鵑
1銆佲滄帴綰充笌鎺掓嫆錛氭櫄娓呭湥緇忓彈瀹圭爺絀垛濓紝2013騫村害鏁欒偛閮ㄤ漢鏂囩ぞ縐戝熀閲戦潚騫撮」鐩錛13YJC770054錛夈
2銆佲滃湪紲炲湥涓庝笘淇椾箣闂達細榪戜唬鏁欐堣儗鏅涓嬬殑鍦g粡鍙楀圭爺絀垛濓紝2012騫村害騫誇笢鐪佸摬瀛︾ぞ浼氱戝﹁勫垝欏圭洰錛圙D12CLS04錛夈
3銆佲滃湥緇忎笌榪戜唬涓鍥界殑紺句細鏀挎不澶勫冿紙1840錛1919錛夆濓紝2010騫村害騫誇笢楂樻牎浼樼闈掑勾鍒涙柊浜烘墠鍩瑰吇欏圭洰錛圵YM10079錛夈
4銆佲滄竻鍒濆ぉ涓繪暀寰掑紶鏄熸洔鍙婂叾銆婂巻浠i氶壌綰浜嬫湰鏈琛ュ悗緙栥嬩箣鐮旂┒鈥濓紝2010騫村害鏆ㄥ崡澶у︾戠爺鍩硅偛涓庡壋鏂板熀閲戦」鐩錛11JYB2034錛夈
5銆佲滀腑鏂囧湥緇忎笌涓鍥藉氬厓鏂囨湰澶勫冿紙1840-1919錛夆濓紝2009騫村害棣欐腐鐮旂┒璧勫姪灞欏圭洰錛圕U446109錛夊瓙璇鵑樸
紺句細鑱屽姟
棣欐腐涓鏂囧ぇ瀛﹀磭鍩哄﹂櫌鑽h獕鍓鐮旂┒鍛樸
涓浜虹畝鍘
1988.12姣曚笟浜庢︽眽姘磋繍宸ョ▼瀛﹂櫌鑸硅埗鏈烘頒笓涓氾紝鑾峰伐瀛﹀﹀+瀛︿綅
1997.9姣曚笟浜庢︽眽浜ら氱戞妧澶у﹀伐紼嬫満姊頒笓涓氾紝鑾峰伐瀛︾曞+瀛︿綅
1981.8~2000.9姝︽眽浜ら氱戞妧澶у﹁埞鏈虹郴錛堝師姝︽眽姘磋繍宸ョ▼瀛﹂櫌錛1996騫存洿鍚嶄負姝︽眽浜ら氱戞妧澶у︼紝2000騫撮櫌鏍″悎騫跺悗涓烘︽眽鐞嗗伐澶у︼級錛屽厛鍚庝換鍔╃悊宸ョ▼甯堛佸伐紼嬪笀銆佽插笀銆
2000.10~2006.8姝︽眽鐞嗗伐澶у︾墿嫻佸伐紼嬪﹂櫌鍓鏁欐巿錛岀墿嫻佽嚜鍔ㄥ寲緋葷郴鍓涓諱換
2006.8~鐜板湪姝︽眽鐞嗗伐澶у︾墿嫻佸伐紼嬪﹂櫌鏁欐巿錛岀墿嫻佽嚜鍔ㄥ寲緋葷郴涓諱換
鐮旂┒鏂瑰悜
鏈烘扮數瀛愬伐紼嬶細鐗╂祦鑷鍔ㄥ寲緋葷粺鐮旂┒鍙婃ā鍧楀寲璁捐
鏈烘拌捐″強鐞嗚猴細宸ョ▼鐩戞祴涓庢晠闅滆瘖鏂
鐗╂祦鎶鏈涓庤呭囷細瑁呭囩郴緇熺洃鎺ц瘖鏂澶辨晥鏈虹悊鍙婂畨鍏ㄦц瘎浠
鐗╂祦綆$悊錛氱墿嫻佷俊鎮緋葷粺寮鍙戜笌鐢靛瓙鍟嗗姟搴旂敤
鐮旂┒鎴愭灉
榪戜笁騫存潵錛屽叕寮鍙戣〃瀛︽湳璁烘枃30浣欑瘒銆佽幏鐪侀儴綰т互涓婄戞妧鎴愭灉濂2欏廣佷富鎸佸畬鎴愬啗宸ャ佷紒涓氬旀墭縐戠爺欏圭洰6欏廣佸弬涓庡浗瀹惰嚜鐒剁戝﹀熀閲戙佸浗瀹垛863鈥濋珮縐戞妧璁″垝銆佲滃嶮路浜斺濋噸鐐規敾鍏抽」鐩鐨勭戠爺欏圭洰鍚勪竴欏廣傚彂琛ㄤ笓鍒3欏廣
鈥滀氦閫氳繍杈撲笟鍙戝睍鐜頒唬鐗╂祦鐨勬垬鐣ュ強鐗╂祦淇℃伅緋葷粺鐮旂┒鈥濊幏涓鍥界墿嫻佷笌閲囪喘鑱斿悎浼氱戞妧榪涙ヤ笁絳夊栵紱鈥滀氦閫氱墿嫻佷俊鎮緋葷粺鈥濊幏涓鍥界墿嫻佷笌閲囪喘鑱斿悎浼氱戞妧榪涙ヤ簩絳夊栥
鐮旂┒欏圭洰
1錛庢箹鍖楃渷鑷鐒剁戝﹀熀閲戦」鐩鈥滃熀浜庤濺璺鍗忚皟鐨勬苯杞﹀垪闃熻岄┒鏅鴻兘鎺у埗涓庢ā鎷熷疄楠岀爺絀垛濓紙2007aba019錛2007.1鈥2008.12
2錛庘滈浘澶╅┚椹跺憳瑙嗚夊炲己緋葷粺鐮旂┒鈥濆浗瀹垛863鈥濋珮縐戞妧璁″垝錛2006.12鈥2008.12銆
3錛庘滄櫤鑳藉寲杞︾伅紜浠跺湪鐜浠跨湡緋葷粺鐨勫紑鍙戔濓紝姝︽眽甯傞噸澶х戞妧浜т笟鍖栦笓欏歸」鐩銆2006.12鈥2008.12銆
Ⅱ 基督徒醫生的科研故事——我的出埃及記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 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埃及記 19:4-6)
我是一名國內公立醫院里的資深麻醉科醫生,在 07 年赴美訪學期間認識了上帝並受洗歸入主名下。在回國以後多年來,我在信仰上非常軟弱,沉迷於工作和個人名譽的追求,卻常常忘記了神。我在一所大學的附屬醫院里工作,這意味著要獲得事業發展的機會,科研就是一切。2012 年,為了自己能在這條專業路上走得更遠,我考取了在職博士。由於當時我們麻醉科還沒有博士導師,我就森友選擇了一位基礎醫學院的有名教授作為導師。這次跨專業的報考,好比出埃差鋒及的以色列民,註定了要走一條漫長的曠野路……
一、令人失望的研究方向
在出國訪學時,我的研究方向是麻醉劑對大腦的毒性。在報考博士之初,我的導師曾說我可以自由選擇博士課題,而我自己那時候還有一些自己的科研經費。因此,在修滿博士課程學分之後,我開始閱讀大量文獻,寫課題的研究方案。然而,這些研究方案都均未得到導師的首肯。然後,我的導師乾脆地告訴我,課題方向必須按照他的國自然重點項目來做,他給我的任務是研究一種細胞膜連接分子與宮頸癌發病機制的關系。做導師的課題,這在旁人看來是順理成章的情況,但對我來說,卻是個不小的打擊!由於我的專業是麻醉,對腫瘤學的研究方法和相關進展幾乎是零基礎。即使能在這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里完成這個課題,日後做自己的科研時,一切還得重頭再來!失望之餘,我甚至想過要退學了事!
這時候,我正好在教會里學習靈修課程。通過讀經和默想,我向神禱告的時候,頭腦中總是出現《約翰福音》17 章 15 節:「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罪惡」。我看見,神的旨意不是要我脫離目前的狀況,而是要我脫離罪的捆綁。搞科研,不要被罪引誘,就意味著我不但要做,還要努力踏實地去把它做好!就這樣,我終於平靜地接受了這個安排。幸得科室人手尚充足,從 2014 年6 月開始,我就全脫產在實驗室里從事課題研究。沒想到,這次脫產,一做就是十六個月。當中,我付出了精力時間和脫產帶來的收入損失,卻收獲了一段與神同行的寶貴經歷。
二、實驗現象的探索
在醫院里,我是一名高年資醫生,平日在醫院里受到同事和病人的尊重。可到了實驗室,我只是一名普通研究生。除了向其他比我小十多歲的研究生們請教和學習實驗技術外,還要清潔消毒實驗器材和打掃衛生。我努力地投入學生這個角色,實驗室一群師弟師妹們都親切地稱我為「大師兄」。另外,暫時告別了醫院里的忙碌,也讓我能夠每天分別出精神最好的時間來讀聖經和默想,可以規律地參加教會的聚會。
為了探索課題的目標分子與腫瘤發病的關系,我制訂了幾個研究方案,對實驗產生的各種現象進行探索與分析。可是,幾個月下來,連點像樣的實驗結果都沒有。看著時間流逝,我心中的焦慮是難以言喻的。那時,能安慰我的,只有聖經上的話語和聚會中弟兄姐妹們的彼此分享。直到 2014 年的 9 月下旬,從兩次重復的實驗結果里,我看到一個奇怪的實驗現象,這種現象和我們課題組以往的研究發現完全不同:我們的研究目標,一種細胞膜通道分子,一直被認為是抑制腫瘤的,這里卻提示它能幫助腫瘤細胞對抗化療葯。盡管這個結果不符合「常理」,但它很顯著。或者說,這是我這幾個月來尋找到唯一具有顯著意義的實驗現象。盡管有點失望,但我還是安靜下來,思考和分析到底有沒有可能解釋這種現象。那時候,我有種特別的信心,我虛春晌相信如果這是神要給我的,他會讓我明白該怎樣做下去!就這樣,我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放下其他工作來思考分析。兩天後,終於想通並得出一個新的假設:這種通道分子,在細胞膜上不能形成通道的時候,將在胞漿中反常地通過其他未知的途徑來促進腫瘤發生!於是我查閱文獻尋找相關的支持證據,然後拿這個結果去和導師談。我的導師完全同意我的見解,並對我後續的研究方案表示贊賞。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 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 10:13)
三、重復實驗現象的困難
科研的英文叫 research,當你 search(尋找)到一個發現的時候,困難就轉變成了 re,re,re......(不斷的重復)。不能被重復的研究發現是沒有意義的。我是在一個轉基因的宮頸癌細胞株上發現了這種特別的現象,因此,我不僅要多次重復這種實驗發現,還要在其他非轉基因的宮頸癌細胞株上將這種現象重復出來。因此,我開始採用新的實驗技術(基因轉染與敲除)來驗證這一實驗現象。對絕大多數研究者而言,這是小菜一碟,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課題組由於研究生的「斷代」,居然沒有人會做這些實驗,我只好自己從其他實驗室學習和摸索實驗條件。從 2014 年十月到 2015 年一月間,我一直嘗試通過這些技術來重復實驗現象,卻一無所獲,甚至連成功轉染的證據都沒做出來。我每天都加班加點地做實驗,白天黑夜都在實驗室里度過。都說科比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我可是凌晨多少點的大學校園都見過了。但無論我如何努力,實驗總是定格在這個重復上面,停滯不前。我本來很希望能在 2015 年 6 月畢業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同時,我開始經常胃痛(以後檢查才知道是得了十二指腸潰瘍),情緒也很低落。
十二月的一個周五,我做實驗從一大早到傍晚七點,卻又失敗了,只好餓 著肚子,冒著雨在不到十度的氣溫下,從實驗室趕去教會。那晚在讀經的聚會里,我們彼此分享了約翰福音十六章的內容。約翰記載,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前一夜裡,向門徒講了很多事情。他談到自己將要離開他們,但過不多時又再見他們。他對門徒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福音 16:22-24)耶穌預言門徒將因自己的死亡與復活而面臨一個從憂愁到喜樂的過程。我領會到,主真正要給我的,未必是讓我順利早日畢業,而是使我在困難中學會順服與交託,使我靠他可以喜樂。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愛與救贖,是在我無論多麼無助的時候,都可以堅信有一位神在愛著我、支持著我。無論實驗成功或失敗、明年能否如願畢業,主真正要賜給我的是倚靠他勝過環境的能力以及一顆喜樂的心!那天晚上,我依然是冒著雨和冷風回家的,但心裡一片火熱,臉上也是帶著笑容。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 12:28-30)
徹底地接受了無法按期畢業的現實以後,接下來的大半年,我不急不躁, 一步步地踏實繼續著實驗,同時也積極地向師弟師妹們傳授我學來的這些實驗技術(realtime-qPCR,過表達質粒和 siRNA 轉染等),在幫助他們之餘也讓我們更能團結成一個團隊。轉染實驗成功了,實驗現象順利被重復出來。接著,憑藉以往臨床研究的認識和統計學基礎,我協助導師的博士後,整理分析了導師在另一個大學的課題組收集到的宮頸癌病理標本上的數據,當中一部分數據與這種特殊的實驗現象完全吻合。然後,我幫助和鼓勵一些師弟師妹加入到我的這個課題裡面來。一方面,我擁有對臨床現狀的認識和不少的文獻積累,可以給他們課題研究的方向與思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課題;另一方面,他們比我有時間,能幫助我補充我課題中剩下的一些實驗。就這樣,這個課題中各種實驗證據所揭示的分子機制,不斷地趨於完整了!為此,我還專門畫了一個圖來描繪這套機制。數點自己種出的果實,總是讓人欣慰的。這段時間里,我能夠真正地享受到科研當中的樂趣了!2015 年 12 月,在所有的數據整理好以後,我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答辯,我領到了博士畢業證書。終於,我結束了十六個月的脫產,正式轉入這條「科研曠野路」的另一個階段:論文的投稿與發表。
另外,2015 年 5 月這個本該畢業答辯的日子裡,我在自己的教會里完成了造就課程,蒙揀選參與侍奉,在聖經速讀課程中做組長,直到今日。
四、艱難的投稿與發表
如果說實驗數據是一個科學研究的核心,那麼發表論文就是科學研究的生命。沒有發表論文,所有研究發現都只是一堆不被承認的猜測而已。大學早有規定,要拿到博士學位,必須在 SCI 索引包含的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也許是答辯評委們對這個研究的評價太高、又或者是這個研究故事看起來太好,我的導師要求,必須把論文發表在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10 分以上的期刊!就這樣,橫在我面前的耶利哥城牆變得無比高大、堅不可摧。
就這樣,毫無投稿經驗的我,走到了屬於自己的那片耶利哥城牆前,試著要撬動、推倒……我的第一個目標期刊,是腫瘤學的頂級志 JNCI(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為了增加被錄用的可能性,我邀請導師他自己以前在美國留學的導師(一位美國的有名教授)幫我修改論文。我們通過郵件交流、修改論文時,老教授那種細致、執著和嚴謹的邏輯,給我上了受用無窮的一次英語寫作課。2016 年初的一個半夜裡,當我充滿期待地在投稿系統上把各種圖表、文稿上傳完畢,按下『Submit』按鈕之後,我終於睡了一個好覺。然而,這種輕松只維持了一個多星期,雜志編輯很乾脆地回復,我們的論文不是他們所要求的檔次,拒稿!接下來的日子,Cancer discovery、Nature communication、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等期刊,我接連被拒。每次辛辛苦苦按編輯部格式要求把文稿和圖表修改好,滿懷盼望地投出,然後最短一周多、最長兩個月,收到被拒稿的回復。
現在的我,早已不再脫產,而是一邊上班、一邊利用下班時間做這些事情。實驗室的師弟師妹們都沒有投稿經驗,想找個課題組成員商量一下對策也不可能。我的導師行政工作繁忙,也無暇指導幫助我。那位幫我修改論文的美國老教授,逐漸也不再回復我對於投稿的各種疑問了。通過閱讀一些頂級期刊的文獻,我知道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這個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和關注的分子機制都有點過時,應用前景也比較局限。我只好一次次地告訴導師,要降低投稿要求,往影響因子低的期刊投稿。那時候,我的情緒就隨著一次次「准備材料→投稿→被拒→再准備材料」而起起伏伏。
大半年過去了,2016 年下旬,我依然沒有看到一絲曙光。無論我如何竭盡全力,我的「耶利哥城牆」,依然紋絲不動、屹立不倒!困難當中,可以倚靠的人都不見了,我知道,可以倚靠的只有我的神。這件事早已放在我們一家每晚的禱告事項當中,而從那時開始,我還邀請教會的弟兄姐妹為我禱告,求主使我有能力勝過這個攔阻。另外,無論境況如何,我都沒有停止在教會的侍奉,堅持每周備課、帶組學聖經的工作。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依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 4:6)
2016 年的 12 月,在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上又經歷了一次被 拒後,很意外地,編輯居然在後面附了一段話:說他們有另外一個期刊 Cell death and death(常被簡稱為小 CDD),樂意接收我的論文,而且還安排好了負責的編輯並附上郵箱地址。盡管這個期刊影響因子只有 5.9,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能力錯失這個機會了,就很認真地跟導師商談了這件事,總算得到了他的同意。改投小 CDD 之後,也經過好幾次與編輯、審稿人來往通信、修改論文和補充數據。經歷了不少磕磕碰碰後,2017 年 5 月,論文on line了。
在《聖經》中記載,約書亞帶領以色列民在攻城的第七日繞城七次,祭司吹角、百姓大聲呼喊,城牆就倒了。而我的論文,也終於在七次投稿之後被發表了!
五、家庭生活和信仰生活的轉變
在籌劃寫這段見證之前,和我妻子談起這件事。讓我想不到的是,她告訴我:她很懷念我脫產做實驗那段日子,也為這幾年感恩!確實,在專心搞科研的這段時間里,我每天過著實驗室和家兩點一線的簡單生活,有更多精力來關心她、關心家裡的事。這幾年,剛好是女兒從幼兒園轉入小學的階段,我很注意引導她去適應新的學校環境。除了日常輔導作業,還特地接受老師邀請到學校里為她的班講生動有趣的人體生理課,課上的科普視頻還是我們一家三口一起配音的。在這個過程里,我們的夫妻關系和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都大有改觀!
在教會里,正如前面所說,我由一個懶懶散散普通信徒變成了侍奉團隊的一員、由組員變成組長了。除了日常的侍奉工作外,我還參與教會里的一些探訪,為生病的弟兄姐妹提供一些簡單的醫療咨詢和建議,並向未信的人傳福音。今年,我有一個新的看見:每個職場上的基督徒,都是基督的肢體,都應當在自己的工作上更多地融入信仰,為主作見證。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當像那些宗教極端分子一樣「排除異己」,而是在工作上活出基督的愛,讓人知道基督徒看待工作、看待服務對象(病人)的態度與世人是有有所不同的。
六、科研之路將如何走下去?
這段科研的「曠野路」,從 2014 年 6 月到 2017 年 5 月,一共花費了三年(還沒算上前面一年利用業余時間查閱文獻寫研究計劃的時間)。在科研業績上,我得到一篇論文,如果明年要申請自己的課題,一切只能重頭再來了。科研上走了這么一條彎路,我更多地看到上帝在帶領我走一條「本分」的路,就是要我先做好臨床工作。過去一年當中,我除了修改論文與投稿,也在努力學習一些新技術(例如床旁超聲相關技術),讓我的臨床技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段科研的經歷,提高了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些能力並不是只能用在科研上。我未來應當繼續當這種兼職搞科研的臨床醫生,還是要更純粹地做好醫生的本分?唯一可以確信的是,上帝一定會帶領我去承受他賜給我的那片應許之地。
另一方面,我相信,無論多麼尖端的研究或者革命性的成果,都是這樣由探索者們一步步地探索、分析、推理、驗證而得出。在科研路上,探索者們都只是摸石頭過河而已。這就需要探索者們有一個定睛於永恆、不急不躁的心態。學術界的功利取向日益泛濫的今天,信靠上帝,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可以讓探索者們在令人焦慮甚至走向墮落的科研路上平安度日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