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沈陽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沈陽

發布時間: 2025-04-25 11:42:34

❶ 沈陽基本資料

姓 名:沈 陽


性 別:男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24日


現任職務: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代漢語教研室主任


2011年被評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


指導研究生:博士後1人,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23人,高級進修生7人。


(1)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沈陽擴展閱讀

沈陽市別稱盛京、奉天,中國六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之一,被譽為「共和國長子」,副省級城市,遼寧省省會,沈陽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中國東北的經濟、文化、科技、交通、金融商貿中心,東北第一大城市。沈陽位於遼寧省中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城」之稱。沈陽是中國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東方魯爾」的美譽。沈陽市政治、軍事、金融、外交機構林立,駐有沈陽軍區、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東北電監會、沈陽鐵路局、東北電網有限公司、國家審計署駐沈陽特派員辦事處、國土資源沈陽局、沈陽郵區中心局、沈陽陸地搜救中心等中央直屬機構,以及美國、俄羅斯、朝鮮、日本、韓國、法國等六國駐沈陽總領事館和英國簽證申請中心。

❷ 北大中文系十大教授

北京大學中文系聚集了眾多學術大師,以下是其中的十大教授:

在文藝學領域,楊鑄和龔鵬程兩位教授享有盛譽。他們深入研究文學理論與批評,為文藝學的發展貢獻了獨到見解。

王岳川教授專注於文藝美學,他的研究涉及美學原理、藝術哲學等多個方面,對文藝美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面,孔江平教授是語音學領域的領軍人物。盡管2010年後暫停招生,他的學術貢獻依然為後人所銘記。

在漢語言文字學領域,蔣紹愚教授是漢語史研究的權威之一。他的研究涵蓋了漢語史的多個分支,如近代漢語、佛教漢語等,為漢語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

❸ 孫立平是遼寧哪裡人

孫立平,男,遼寧省人,1955年5月7日出生。1978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學習,1981年入南開大學社會學專業班學習。1982年留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2000年1月調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被《南風窗》評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獎」。另有沈陽體育學院教授孫立平。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際級裁判員,體操一級裁判員,技巧一級裁判員,研究生導師,體育系教授會成員。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研究領域
在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現代化。曾出版《社會現代化》、《走向現代之路》、《發展的反省與探索》等著作,並發表論文多篇。其間,提出現代化的時序模式、後發外生型現代化等理論。特別是後發外生型現代化理論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進入90年代之後,研究的興趣逐步轉向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相繼發表《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合作)、《改革前後中國國家、民間統治精英和民眾互動關系的演變》等論文 孫立平
,並提出了「總體性社會」、「總體性資本」、「自由流動資源」與「自由活動空間」等重要概念和理論。發表在《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中近期趨勢和隱患》(合作)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關注。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轉型社會學。其主持的大型研究計劃「二十世紀下半期中國農村社會變遷口述資料收集與研究」,關注的是作為一種文明的共產主義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運行邏輯。另外主持的「當代中國農村中國家與農民關系研究」和「從單位制到社區制----社區建設研究」則關注於「總體性社會」向「後總體性社會」的轉型過程。 孫立平
個人履歷
1999年,在北京大學「中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提出「過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 2000年,與其同事和學生一起在《清華社會學評論》上發表「當代中國農村國家—農民關系的實踐形態」一組文章; 2001年,在「過程—事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實踐社會學」,倡導對中國市場轉型實踐過程的研究。《邁向實踐社會學》發表在《學海》2002年第三期,《實踐社會學與市場轉型過程分析》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五期; 2002年,在有關研討會上宣讀了《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新趨勢》長篇研究報告。是為研究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的第三個系列報告,對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進行了系統的論述; 2003年,出版《斷裂----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一書,其中「斷裂社會」的理論觀點被海內外報刊廣泛轉載。同年提出「新失業群體」的概念; 孫立平
2004年,出版《失衡----斷裂社會的運作邏輯》和《轉型與斷裂----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提出社會斷裂的基礎是社會權利的失衡。 2005年,在《社會轉型:發展社會學的新議題》中提出發展社會學中現代化理論、發展理論、轉型理論的構想;出版《博弈:斷裂社會中的利益沖突與和諧》,提出利益博弈開始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生活的主題和形塑利益格局的重要機制。 2006年,出版《守衛底線—轉型社會生活的基礎秩序》,提出守衛社會生活的底線和重建社會基礎秩序,並以此對「制度是如何失敗的」問題提出新的解釋;提出以延長社會學核心概念解釋鏈條的方式,強化社會學學科的解釋力度,以適應社會轉型對社會學的新挑戰。
編輯本段沈陽體育學院教授
人物生平
1982年畢業於沈陽體育學院,後留校任教。1998年在沈陽師范學院讀碩士學位進修班。曾任沈陽體育學院體操教研室主任。 孫立平同志在近二十多年的體操教學、訓練中,注重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勇於創新,大膽實踐,以現代的教學思想為指導,以現代的教學方法為手段,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所獲成績
曾擔任體操普修課、體操專修課、體操院隊訓練課、體育舞蹈課、體育游戲課等。1992年獲院優秀課教師,1998年獲學院優秀課二等獎,2000年獲學院優秀教師稱號。 作為體操院隊教練,帶隊參加了「85年天津全國體育學院體操比賽」,獲男子團體第三名,個人單項吊環、跳馬第二名、個人全能第三名,其中三名隊員通過了體操一級運動員。 孫立平同志能夠結合教學訓練的實踐,進行科學研究活動,撰寫論文20餘篇,其中《關於沈陽體育學院拓寬辦法渠道,提高辦法效益的研究》一文獲沈陽體育學院第十一屆科研論文報告會一等獎。《體操前手翻動作技術及教法手段研究》獲第三屆遼寧省體育專業教育論文報告會二等獎,《新時期體操課程設置研究》獲學院第11屆教學論文報告會三等獎。《第三屆亞冬會我國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動作難度統計分析》發表於1997年增刊,並獲我院武術系首屆論文報告會二等獎。與他人合寫了《健美操教學與訓練》專著。完成了五萬余字的撰寫工作。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學科建設工作
在體操學科建設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針對本部門制定了有關的規章制度,完成了體操重點動作的系列掛圖,完成了2000年體操1、體操2教學大綱以及2003年新體操教學大綱的編寫工作。曾在1993年1月—5月赴日本國進行了雪山項目的研修考察,為我院雪上項目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❹ 作家鐵凝作者簡介

賀紹俊,1951年生於湖南長沙,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擔任沈陽師范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及教授之職。其曾任《文藝報》社常務副總編及《小說選刊》雜志社主編。著作包括《文學批評學》、《文學中的性愛描寫》、《魯迅與讀書》、《還在文化荊棘地》等。

賀紹俊在學術領域深耕多年,以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敏銳的批評眼光,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剖析,尤其在文學批評學、性愛描寫、魯迅研究等領域有深入研究。他的作品不僅在學術界廣受認可,也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思考材料。

作為教授,賀紹俊在教育領域也頗有建樹,致力於培養新一代的文化與文學研究人才。他以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刻的學術見解,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文藝報》社常務副總編和《小說選刊》雜志社主編,賀紹俊在推動文學創作與傳播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不僅關注文學作品的質量,更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和價值,為讀者推薦優秀的文學作品,拓寬了文學視野,激發了閱讀興趣。

總之,賀紹俊在文學、學術、教育和編輯領域均有卓越成就,他的貢獻為中國文化與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熱點內容
新加坡國立大學宿舍sh 發布:2025-04-25 17:12:46 瀏覽:503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王紅兵教授 發布:2025-04-25 17:04:28 瀏覽:803
河北工業大學戶籍科辦公時間 發布:2025-04-25 16:55:25 瀏覽:835
2015年新疆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發布:2025-04-25 16:30:58 瀏覽:689
我的大學教授 發布:2025-04-25 16:23:24 瀏覽:134
美國二戰空軍大學 發布:2025-04-25 16:21:06 瀏覽:504
上海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地址 發布:2025-04-25 16:19:34 瀏覽:692
美國鮑德溫大學 發布:2025-04-25 16:15:25 瀏覽:898
北京大學考古學教授 發布:2025-04-25 16:15:16 瀏覽:612
浙江大學英語筆譯研究生 發布:2025-04-25 15:58:58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