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期間被54歲導師睡
① 54歲法學「鬼才」邱興隆教授有哪些傳奇經歷
天分、個性,以及獨特的經歷,使他成為在中國公開表態應當立即廢止死刑的第一位學者。回首往事,邱興隆並不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而得意,也沒有為別人眼中的錯誤而追悔。「做自己的人,走自己的路,辦自己的事,想自己的問題」,人群中,學界里,邱興隆就是這樣我行我素。
54歲法學「鬼才」邱興隆教授有哪些傳奇經歷?
邱興隆1979-1986年就讀於西南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碩士學位,1986-1989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系刑法專業博士研究生,於2000年獲法學博士學位。
作為刑法學博士的邱興隆曾有一段「傳奇」的看守所羈押經歷。
他1993年起涉嫌投機倒把罪被收容審查、逮捕長達4年零11個月,一審被判刑,終審改判無罪。相關法院判決資料顯示,邱興隆1997年11月因涉嫌侵犯著作權罪被石家莊中級人民院判刑兩年六個月,1998年12月,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告邱興隆無罪。
在中國法學界,堪稱「人才」的學者不計其數,但可謂「鬼才」「怪才」的,學界卻近乎一致地認為非邱興隆莫屬。 他身材瘦削,長發挨肩(一年剪一次發),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且有毒辣之光。
24歲寫下人生第一部「不堪回首」的法學著作,卻被專業人士譽為「提升了我國刑罰理論的水平」。博士畢業在即,卻演繹了一出為學界矚目的「神秘失蹤」劇。
蹲了近五年的監獄,出來時卻帶出了200萬字的法制報告作品,以及一部40萬字的純理論著作,裡面沒有一個註解,令那些整天泡在書堆里扒抄資料的拼書者汗顏,而這部書的學術價值也讓一些因愛惜他而擔憂他學術前途的師友寬慰。
② 新人來問一下,江西師大心理學院教師考試培訓怎麼樣
西師大心理學院總體水平中等偏上,江西師大心理統計測量比較好,全國名列前茅,主要是因為有一批在這方面很強的學者老師,戴海琦,塗東波,羅照勝這些老師很厲害,不過本科的話可能這種優勢體現不出來,因為復雜的東西本科基本不學,哪各個學校都差不多,如果是研究生階段,跟上述幾個老師是很不錯的,尤其是江西師大在IRT和認知診斷方面比較強,但話說回來IRT和認知診斷算是測量學里很難的部分,能學好的學生不多,而且國內目前IRT和認知診斷的應用做的還不是很成熟,要在這些專業上就業不容易,做老師再去教這些可能算是最容易的應用了。另外戴海琦老師不帶研究生了,現在只授課。
江西師大心理學院簡介
心理學院於2007年4月開始籌建,江西師范大學於2007年4月12日印發校發〔2007〕23號文件,決定以江西師范大學原教育學院心理學科為基礎,組建心理學院,並於2008年9月正式成立,這是我國近200所擁有心理學的教學單位中,繼北京師范大學(2002)、西南大學(2004)、華中師范大學(2005)、山東師范大學(2006)之後第五個成立心理學院的學校。學院現有基礎心理學博士點,心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是學校最早具有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四級教學科研單位。
歷史沿革
學院的辦學歷史始於1941年國立中正大學社會教育系,2008年以江西師范大學心理研究所和原教育學院心理學科為基礎成立心理學院。歷經70年的鐵宕起伏和風雨歷煉,一代又一代心理學工作者,秉持「靜思篤行、持中秉正」之校訓,堅守「質量立院、人才興院、創新強院、文化鑄院、和諧榮院」之理念,薪火相傳,勵精圖治,敢為人先,與時俱進。尤其是近30年來,學科建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矚目的成績。學院把發展學科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高起點,瞄準國際心理學研究前沿,走內涵建設、科學發展的創新之路,潛心鑽研,積淀了厚實學術底蘊,打造了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專業品牌,部分研究領域已進入全國領先行列。心理學科被學校確立為優先發展和重點扶持的學科,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被江西省教育廳確立為省重點學科,心理學專業被確立為江西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
學院成立前的簡要歷史沿革為:1990年在原教育系中獲批基礎心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並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1997年成立心理學系並開始招收培養應用心理學本科學生;2000年獲批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批發展和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在擁有上述三個心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基礎上獲批心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批基礎心理學博士點並於2004年起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2007年獲批基礎心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9年,成功獲批「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學科領域」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權。
學院的首任院長是胡竹菁博士,黨委書記是劉建平教授。全院教職員工中,有專職心理學教師22人,教輔人員3人,行政人員6人。在教師隊伍中,有9位教授(其中四位是博士研究生導師)和5位副教授;已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13人,另有兩位年輕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截止2009年6月,心理學在校本科生約300人,碩士生約150人,博士生12人;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研博士1人。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 32人,其中專任教師23人,行政教輔人員9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專任教師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級職稱比例為
65.2%
;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的87%,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現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3人,博士後3人,在讀博士3人)為69.6%(含在讀博士);34
歲以下教師8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4.8%
,35歲至54歲教師10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43.5%,55歲以上教師5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21.7%。學院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師德先進個人2人,江西省教學團隊2個。學院設有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3
個教研室。學院於1990年開始招收基礎心理學碩士研究生,199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2000年開始招收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2003年開始招收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研究生,200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8年開始招收博士後,2009年開始招收「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碩士,2011年開始招收「應用心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學院的優勢研究領域主要有由戴海琦教授領銜的「心理統計與測量」、由胡竹菁教授領銜的「推理心理」和由袁登華教授領銜的「品牌心理」;中文核心學術期刊《心理學探新》在我國心理學界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學院近兩年在研項目共計3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博士點基金項目2項,中組部、教育部、衛生部、人事部、國家漢辦等部委委託項目9項,江西省社科規劃、江西省教育規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13項;在全國一類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6篇。
學院掛靠單位有:兩個江西省一級學會即江西省心理學會、江西省社會心理學會;三個學校直屬機構即心理研究所、心理技術與應用研究所和《心理學探新》編輯部;一個院級研究中心即心理統計與測量研究開發中心。
學院十分注重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在狠抓學科建設,凝煉品牌專業的同時,學院的其他建設也成績斐然。在黨建方面:先後獲
「江西師范大學黨建示範單位」、「江西師范大學統戰先進單位」、「江西省高校優秀基層黨組織」、
「江西省高校示範性黨員活動室」、「江西省高校黨建示範點」等榮譽稱號;在學生工作方面:先後獲「學生工作先進單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學生工作進步學院」和「資助工作先進學院」等榮譽稱號;在教學方面:學院被評為校「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在綜合治理和民主管理方面:先後獲校「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基礎心理學教研室和心理統計測量研究開發中心被學校授予「工人先鋒號」。
③ 「法學鬼才」54歲病逝是真的嗎
「法學鬼才」54歲病逝是真的嗎?著名法學家、律師邱興隆因病於9月20日去世。這一消息傳出,法學界和律師界許多人紛紛在朋友圈表達痛惜和哀悼。
9月20日晚,邱興隆患肺癌醫治無效,於9月20日去世。
囚禁中的思考
「監獄的環境迫使我思考問題。」邱興隆說,「我學了10年刑法,沒想到歪打正著,抬頭見刑法,低頭見罪犯。」他開始研究監獄亞文化,寫獄中手記,並以研究者的角色思考司法不公的問題。隨著素材的積累,邱興隆的思路回到他未完成的博士論文——《刑罰根據論》上。
2000年5月25日,人民大學法學院會議室,邱興隆未及啟口,淚如雨下。這是一場遲到了11年的論文答辯。就在這一天,作為他的《刑罰理性辯論》的一部分的博士論文《關於懲罰的哲學——刑罰根據論》獲得答辯委員會一致好評,同意授予博士學位。在經歷了痛楚的人生急轉後,邱興隆又回歸了學界。
如此傳奇的人物,如此傳奇的一生,就這樣離開了我們,真的是天妒英才啊。
④ 有人知道朱九思得故事沒 高分
朱九思
男,江蘇揚州人,1916年生。我國著名教育家,日本國立廣島大學名譽博士。1936年入武漢大學學習,1937年12月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執教,1953年--1984年任原華中工學院副院長、院長、院長兼黨委書記等職,為華中科技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特別重大的貢獻,其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985年至今從事高等教育學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
--------------------------------------------------------------------------------
17年後,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爆被免職內幕17年後,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爆被免職內幕
發信站: BBS 珞珈山水站 (Fri Nov 11 10:28:03 2005)
劉道玉是武漢大學的蔡元培,是198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之一。他開
創了武大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之後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十七年前劉道玉因為改革激進,
得罪了保守勢力,被突然免職,並幾乎被封殺。武大輝煌不再,劉道玉成了武大學子揮之
不去的心結。從此,「有井水處皆詠柳詞」--有珞珈學子處,皆有劉道玉話題。11月5日
晚,應武大某學生社團邀請,劉道玉時隔十七年後首次重登武大講台,就他的新作《一個
大學校長的自白》發表演講。劉道玉卸職時僅有3-4歲的大學生們竟然為之沸騰了,許
多學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們掌聲雷動--為這位傳奇的校長,為這位最有個性的校長
,為這位永遠站在學生一邊的校長。以下是選摘自自傳《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中被免職
部分的內容。
-------------------------
1988年1月25日至31日,國家教委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直屬院校工作會議,部署了新
的一年工作的安排。回校後,我向中層以上的幹部傳達了會議的精神,要求各院系、各部
處在放寒假以前,提出本單位新學期的工作計劃,重點是轉變教育觀念,制定加大教學改
革力度的措施。與此同時,我組織了一個調查組,先後到法學院、經濟學院、圖書情報學
院、管理學院、中文系、化學系進行調查研究,直到2月9日上午,我還在物理系召開教師
座談會。我的打算是,在調研的基礎上,利用寒假的時間,制訂《武漢大學第二個十年教
育改革綱要》,以便從寒假以後的新學期開始,掀起武漢大學教育改革的第二次高潮。
可是�攪說詼�歟?月10日),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是日上午,國家教委駐漢
工作組組長張文鬆通知我到東湖賓館談話,宣布免除我的黨委副書記、校長的職務。當天
晚上,工作組在東湖賓館召開武漢大學校級幹部會議,宣讀了國家教委免除我職務的傳真
文件。
時值春節前夕,消息傳出,全校嘩然,業內震驚。校內外為我請願的信函紛紛寄到
北京,質問這是為什麼?雖然這些於事無補,但是為我鳴不平的深情,卻使我得到了極大
的慰藉。正如一位教授對我所說:「道玉同志,你被免職是因為你的觀念超前了,改革的
步伐太大了,致使那些『九斤老太們』不能容你。」我心想,是呀,我32歲任副教務長,
39歲任黨委副書記,45歲任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48歲任大學校長,54歲被免職
。所以,有人說,我是個超前的人,不僅教育觀念超前,而且任職和離退也都超前了。
過去,有不少人曾不解地向我提過相同的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辭去教育部的任
職和拒絕出任武漢市的市長?要不然,你現在也能當上一個什麼大官了,至少地位、物質
生活條件要比你現在強多了。」在某些人看來,這的確是不可思議的,有些人為了往上爬
,削尖腦袋投機鑽營,到處跑官、要官,甚至不惜用重金去買官。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不
可理解的,人各有志,人各有求嘛。盡管人性中有一種迷戀權勢的傾向,但我卻重義輕利
,重術輕權。我國自古就流傳著:「文人不做官,做官的非文人。」我相信這一點,我崇
尚自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願任人擺布,想說自己想說的話,不願鸚鵡學舌。在一
些高官看來,他們是主,群眾是民,他們可以搞特權、耍威風,但是他們在其上司的面前
,又是某種意義上的臣僕,我討厭這種依附性的主僕關系。古時文人中有一句俗話:「不
做官,不受管。」我很欣賞這句話,所以就不願做官。
當然,我先後多次婉拒了堪為要職的安排,對於我來說,這是一種放棄,可能使我
失去了本可以得到的某些東西,但是我並不後悔。其實,在我的一生中,還有過很多的放
棄,如放棄了在前蘇聯學習研究的優越條件,放棄了獲得副博士學位的機會……對此,有
人就說:「劉道玉太傻,不該去響應什麼『反修』的號召,如果像其他人那樣『兩耳不聞
窗外事、一心專門作研究』,他肯定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副博士學位,憑著他的聰明才智
和勤奮精神,或許也評上了中科院的院士,也會名利雙收。」但是,我認為人生是一個大
舞台,我們每個人都要在其中扮演某一個角色,有的是自己選擇的,也有的是陰差陽錯促
成的。我認為,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管你擔任何種角色,只要你盡心盡力,光明磊落地做
人,那麼你就問心無愧。因此,我對自己的人生選擇,無論是追求也好或是放棄也好,我
都無怨無悔。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對馬克思作了這樣的評價:「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
,但未必有一個私敵。」我很欣賞這一句話,也很敬仰這位學識淵博的學術大師的做人行
事的典範。
我信奉孟子的「性本善」的觀點,在教育實踐中也一貫倡導博愛精神。因此,對於
我來說,不存在「有過許多敵人」,更不可能「有一個私敵」。但是,我崇尚教育改革,
身體力行地實踐教育改革,在改革中兩種觀念上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於是,那些抱著極
「左」路線不放的少數幾個人,對我妒忌,左右都看不順眼,把我當作「敵人」,總是欲
除之而後快。我突然被免職以及以後所遭受的打擊,就是他們這一思想的表現,是對我的
報復。其中的一個人,在他整我的目的達到以後,曾洋洋得意地對人說:「我把劉道玉整
倒了,真是痛快得很,我毫不手軟,要讓他永世不得翻身。」還是這個人,利用手中的權
力,指使一個青年教師進京告我的狀,並說如果沒有路費,可以到他那裡去報銷。本來,
這個教師是我的學生,他原在外省的一所普通大學任教,但是他工作了十多年後還沒有提
升為講師,他感到受壓。於是,他寫信給我,希望調回母校,報效母校。我覺得那所學校
的做法太過分了,出於保護學生的思想,我把他和他妻子(本無對口工作)一起調入了武
大。為了支持他的工作,很快解決了他的講師職稱,我還親自為他的一本書寫了序言。但
是,他並不滿足,緊接著他又要求提升副教授,我未予同意。就這樣,他反目成仇,並立
即投靠了那個搞「左」傾的人,充當了反劉的急先鋒。
但是,這個教師恩將仇報的做法暴露以後,很快遭人不齒。他無法在學校呆下去了
,於是要求調走,再次改換門庭。不知是出於良心自責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他在離校前居
然來向我告別,並徵求我對他的意見。我接待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中國知識分子
十分重視道德文章,我認為你缺少的就是品德修養。盡管你做出了對不起我的事,但是作
為你的老師,我還是不忘傳道之責,至於聽不聽由你。怎樣做一個德行高尚的人呢?我贈
送給你三句話:不以勝敗論英雄,不以好惡判是非,不以得失分親疏。」接著我解釋說,
這三句話是我的信條,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總是要爭取勝利而避
免失敗,但是對勝利與失敗也必須作具體的分析,那種靠整人起家,踏著別人身子而爬到
高位的勝利,是「勝」而可恥;而那些因為說了真話而受到打擊或因改革而遭受的失敗,
雖敗猶榮。是非是有客觀標準的,並接受實踐的檢驗,是不以人的好惡為轉移的。親與疏
也應當建立在正確的價值觀念之上,不能因為得到了某人的好處就親近他,或者反過來就
憎恨他,如果這樣,那豈不是把人降為普通動物一樣了嗎?
類似的情況,在我的經歷中還有很多很多,真是不勝枚舉。有的人,受到我的培養
而成才,但他卻忘恩負義;有的人受到我的器重而擢升,但他又背棄我;還有的人,因犯
錯誤受到我的保護而擺脫困境,但他卻又寫書惡毒地誹謗我。更多的人是,在你得勢時,
他緊跟你,但是一旦氣候變幻,他們馬上變臉,或揭發批判,或劃清界線,對此,一些好
心的人問我:「你對那些無情無義的人怎麼看,是否後悔過?」人本來就是形形色色的,
從個人總結識別人的教訓來看是應當的,但後悔卻是不必要的。我的信條是:寧可人負我
,而我決不負於人。我還認為,愛是奉獻,是以不求回報為前提的,如果你要求索取,那
就是把愛心當作了商品,這是對偉大愛的褻瀆。因此,我對任何人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自
覺自願的,是無怨無悔的。
1988年7月中旬,我的學生田安邀請我到通山縣九宮山去避暑,正好我想利用這個機
會在那裡寫書,於是我同意了。說實在的,我太累了,在任副校長、校長和高教司司長的
15年間,沒有過一個寒暑假,沒有游覽過名山大川,甚至連校工會組織教職工分批到廬山
夏遊,我也未能享受。被免職以後,我真正品嘗到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時所發出的「無官一
身輕」感嘆的滋味!
一天,我攜帶一箱圖書和文獻資料隻身上山了。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到避暑勝地過暑
假,一切費用完全自理。那時,旅遊條件比較差,道路還是碎石路,坑窪不平,汽車顛簸
得很厲害,沿著崎嶇的山路,到午後1 時才攀上海拔1500多米的九宮山的天池,在一個縣
鄉鎮企業管理局的普通招待所住了下來。
8月5日,學校派車把高偉送到九宮山我住的招待所,她的突然出現使我驚愕不已。
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問:「你怎麼來了,出了什麼事?」她說:「幾天前,學校黨辦
打電話找你,說教育部要你到北京去一趟。我告訴他們你出差去了,沒有寫信回來,現在
在哪裡我也不知道。我對他們說,劉道玉已經免職了,還找他干什麼,沒有什麼好談的。
可是,昨天他們又來電話說是李鐵映要找你談話,好像很急迫似的。所以,我們商量一下
,看去還是不去?」
我突然被免去校長已6個多月了,事前事後均沒有任何領導人給我做工作,為什麼現
在要找我去談話呢?我們分析意圖有二:一是對我免職的做法不民主、不公平、不公正,
因而引起了校內外的強烈的反響,以至於教育部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他們請時任中央政
治局委員的李鐵映出來約我談話,目的可能是安撫,變被動為主動。二是可能重新安排我
的工作,因為我被免職以後,教育部一再放出了風聲。我們認為,我被免職與李鐵映同志
無關,因此無論從組織原則抑或從禮貌上說,我還是應當去。於是,我和高偉乘火車於8月
8日到了北京。
9日上午,教育部人事司負責人安排我與教育部的主要負責人見面,當我得知其中有
實際上的一把手參加時,我提出不願與他見面,如果他出席我就不參加,因為免我的職就
是他一手包辦的,而且是借機發泄對我進行改革的不滿。關系弄得很僵,一個想參加,另
一方不要他參加,相持不下。怎麼辦呢?最後,朱開軒副主任多次給我打電話,說明那位
負責人是誠懇的,是專程從北戴河趕回來見我的,希望我消除誤會,有話當面說清就是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再堅持,還算是顧全大局的了。
談話的場面十分尷尬,似乎誰也不想首先發言。沉靜片刻之後,還是那位一把手先
開了口,他說:「道玉同志,我們之間有太多的誤會。其實,我們對武大的改革一直是肯
定的,對你的工作也是肯定的……」我插話說:「不是什麼誤會,而是你對武大的改革成
見太深,你不是說:『學分制在美國失敗了,蘇聯不搞學分制也出了優秀的人才嘛!』這
怎麼能說你對武大的改革是肯定的呢?你既然對我的工作是肯定的,又為什麼不明不白地
免除了我的職務呢?校長可以不當,是非必須澄清。還有,1986年12月15日,我在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資助的一個學術討論會上,作了一個《關於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的幾個問題》的
學術報告。可是,會後你派人搜集我發言的錄音帶,其用意何在?這是極不光明正大的,
這篇發言在《高等教育學報》和《上海高等教育研究》都發表了,還用得著你去搜集嗎?
這是違法行為,粗暴地踐踏了學術研究政策。」
那位負責人辯解說:「我不是對著你的。聽說武大有個教授在會上發言時很激動,
寧肯被開除黨籍也要批評國家教委。我以為這一個教授是對我有意見,因此想找到錄音帶
聽聽,以便檢查自己的工作。」
「不,絕對是沖著我來的,後來的一系列的事實均說明了這一點。我認為,在改革
中有不同的意見是正常的,但決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打擊報復持不同意見者。」
談話當然沒有結果,最後不歡而散。下午,人事司負責人陪同我們到了北戴河,住
在全國教師休假活動中心。
按照約定,8月10日上午去接受李鐵映同志的會見。那是一棟兩層樓的別墅,隱藏在
參天青松翠柏之中,四周是綠茵茵的草地和盛開的鮮花。教委人事司的負責人陪同我,穿
過了戒備森嚴的層層守衛,最後來到了接待大廳。談話是在我與李鐵映同志之間進行的,
他的秘書和人事司的負責人均沒有參加。
我們是第一次見面,彼此寒暄了幾句。他首先打開話題說:「這一次請你來是個人
間談談心,主要是想聽聽你對教育形勢的看法,特別是希望你談談教育改革的建議,對國
家教委工作的意見。同時,也想就你的工作安排問題交換一下看法。」
既然已經出了題目,我就本著實話實說的態度講了以下的意見:
首先,我介紹了武漢大學8年以來的教學改革的情況。總的說來,我們思想解放,改
革步子邁得比較大,緊緊圍繞著教學制度改革這個重點,創建了6種新的教學與管理制度,
使教學質量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了,畢業生深受社會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
的歡迎。此外,還進行了科學研究體制、人事制度、後勤工作體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學校
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科研成果和學術著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因而,武漢大學被
譽為「高教戰線上的深圳」。
其次,對全國教育改革形勢也談了我的看法。我認為,全國教育改革的步伐嚴重滯
後於經濟改革,1985年通過的《教育體制改革決定》基本上沒有落實,教育經費不僅沒有
增加,而且絕對值的比例下降了。教學領域的改革根本沒有列入國家教委的工作日程,以
至於舊的教育觀念、教學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我們學校教育中占著統治的地位。
不客氣地說,教育戰線在全國是最保守的,其原因就在於國家教委保守,主要負責人不放
權、不改革、不深入基層。這種情況正如維新變法先驅者梁啟超所說:「變法不變本源,
而變枝葉,不變全體,而變一端,非徒無效,只增弊耳。」今天,我國的教育改革形勢正
是如此,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其前景則是令人憂慮的。
再次,關於武大的所謂領導班子調整問題。我認為,這次班子調整是不民主、不公
正、不分是非的。工作組在長達21天中,不僅沒有進行廣泛的民主測驗,而且只找了6個教
授個別談話,置全校95%以上師生員工的意見於不顧。所謂正常換屆,也是不符合實際情況
的,我的任命本無任期,如果一定要4年換屆的話,那也沒有到期,而且與我同時任職的一
位61歲的女副校長仍保留職位,卻要免去一個勵志改革、年方54歲的校長職務。對此,我
口不服心亦不服,校長我可以不當,但我要求說明原因,分清是非。
最後,關於工作安排問題。我說,既然已經免職了,我希望就不要再安排了。同時
,我國的幹部仍然是終身制,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高不能低,只能官不能民,這種情況,
遲早是要廢除的。我既然勵志改革,那麼也就決心從我做起,我願意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再說,干領導工作就像吃大肉一樣,也有吃膩的時候。我現在膩厭了,太累了,我需要
休息,嘗試另一類的生活。
李鐵映同志耐心地聽完了我的介紹,中間基本上沒有打斷我的講話。待我講完以後
,他針對我的講話,一一作了表態。他說:
「關於武漢大學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成績是主要的,教育界的反映也是好的。
你富有改革精神,事業心強,工作作風踏實,密切聯系群眾,這些都是必須肯定的。至於
武漢大學領導班子的調整,我完全不知道情況,因此我說不清當中有什麼問題。不過,既
然已經調了就要面對現實,承認現實。我希望你向前看,改革的成績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
的,是非將來自有公論,現在就不必再提了。我覺得重要的是把你的工作安排好,繼續在
改革中發揮作用,工作實踐將說明一切。
至於你的工作,你自己可以選擇,來北京也可以,去沿海城市也可以,到國外大使
館當參贊也可以。不過,我希望你到北京來,最近准備成立一個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領導
小組,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工作,建議你來抓這項工作。怎麼樣?如果你現在定不下來,
回去考慮後再作決定也可以。」
時針已指向12點了,談話進行了3個小時,似乎應該結束了。於是,我說:「鐵映同
志工作很忙,感謝你撥冗接見。至於你談到的工作安排建議,我還需要認真考慮再作答復
。」
「好吧!今天就談到這里,以後有事再聯系。」
實際上,這些都是客套話。我所說的「認真考慮」,只不過是禮貌性地、婉轉地回
絕了他的建議;他說的「再聯系」,也是客套話,以後我們彼此再也沒有聯系了
你可以自己去看
⑤ 華中師范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華師的歷史,如果追溯到1903年的文華書院,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年歷史了,百年的教育長河,培養了一代代學子。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都有華師學子的奮斗身影。
每一位華師人都為我們的國家做了貢獻,其中傑出的有惲代英,邢福義這兩位校友了。
華師桂中路中段,噴泉廣場側邊,有一座惲代英先生的雕像,便是為了紀念惲代英先生。每年清明,學校都會組織在惲代英廣場獻花的儀式,以此緬懷惲代英先生。惲代英1895年生於湖北武昌,中華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前身)畢業,惲代英在學生時代便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國民黨的追捕,惲代英於1931年被害。今天華師仍然紀念這位革命先烈,就是要廣大華師學子銘記歷史,記住前輩們的鮮血苦難,珍惜現下的和平歲月,奮發向上。
【惲代英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