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醫葯大學教授饒線明
⑴ 中葯泡茶除高血壓腎病
高血壓與腎臟健康密切相關,據統計,42%的高血壓患者伴有腎臟並發症,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10%的患者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廣州市中醫葯大學副教授饒家珍提醒,高血壓患者往往忽視腎臟威脅,防治高血壓需葯物與生活方式雙重管理。
高血壓腎病初期可能表現為夜尿增多、蛋白尿,少數患者會出現血尿,通常無明顯腰痛。如果不加控制,可能會並發動脈硬化、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惡性高血壓還會迅速惡化,引發腎功能快速減退甚至尿毒症。
預防和管理高血壓,定期腎病篩查至關重要,通過檢測尿常規、血尿酸等指標,早發現早治療,能有效保護腎臟。高血壓本質上是生活方式病,需調整飲食、限制酒精、減少鹽分攝入,多吃芹菜、油菜、莧菜等降壓蔬菜,以及海帶、木耳等。
此外,中葯泡茶在高血壓和腎病管理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菊花茶、山楂茶、荷葉茶等均有獨特功效,能幫助降低血壓。而決明子茶、桑寄生茶等則有助於清肝明目和補腎補血。同時,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避免長時間伏案、平穩起床、正確排便、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都是高血壓患者不可或缺的保健措施。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不僅需要葯物治療,更需通過全面的生活方式調整和中葯輔助,以達到控制血壓、保護腎臟的效果。
⑵ 畢業演講稿
畢業演講稿(通用17篇)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業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高中三年的時間,如電影一樣,在我腦海中流逝著,我現在是感觸良多呀,作為一名高三畢業生的我到了,此時此刻竟也流出了很多不舍,真的是感覺這三年三年的高中時光讓我度過了很多很多時間,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在這里驚了很多很多,收獲了友誼,收獲了一些沒有過的東西,在這個時候要說到離開了,真的是充滿了太多的不舍,有的時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一種沉澱,更加是對生活學習上面的一種沉澱,這種沉澱不是說說而已,更多的是用靠自己的心去領悟,我真的是感受到了太多了,對於這三年的高中階段,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束,我真的是感觸很多。
回顧高中階段的學習,我經歷了太多了,我也知道在學習當中我應該怎麼去做,落實好這些之後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現在已然到了一個關鍵時期,我也總在消耗著自己,我也總是在把這些東西在做好,只有完成了這些之後,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三年的高中學習已經讓我成長的太多太多了,學習上面我一直都對自己很嚴格,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處在這個狀態下面就應該努力起來,所以我真的也是很感激,高中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也是讓我難受良多,讓我相信自己能夠在這一階段學習當中遇得到一個成長,繼續有一個非常大的收獲,也讓我有了一些盼頭。
我們就畢業了,走出了學校以之後,面對的就是位置,或者說是我們今後一些自己要去面對的事情,步入了大學之後,很多東西都學會努力,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習,我真的感受很多,這里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這些都是5那麼的讓人回味,當然有很多的回憶都是停留在現在都不能繼續留戀過去了,更多的是要展望未來,作為一名高三的學生,應該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更多的期待,我們要收起自己的心神,把足夠的精力投入到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這一點真的是非常的有必要,我也相信大家是有一定的准備的,對於這些都比較瞭然於胸,真的很感激這高中三年來的一個經歷,真的很感激周圍的每一個人。
畢業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匆匆。泰戈爾說過:無論黃昏把樹的影子拉得多長,它總是和根連在一起。
彈指間,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涯就到盡頭了。在艷陽高照,天氣炎熱的夏日裡,在即將離開母日子裡,最後一次聚里分享心情。此時此刻,的心情都百感交集,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對母校里一切事物的留戀之情。回頭望,六年的小學生活依然歷歷在目,母校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磚一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那樣地熟悉,那樣地親切。
六年了,轉眼就到了分別之際,這才,校園的每角落,都藏了屬於的回憶:大家一起早讀,書聲聲聲入耳;大家一起玩貼膏葯,盡情地嬉笑;大家一起大掃除,清理每角落;大家一起軍訓、學農,流下滴滴汗水;大家一起送走實習老師,流下純真的眼淚;大家一起跳沙坑,濺起無數沙粒;大家一起在六年的光陰里,我收獲了友誼、知識、快樂,付出了努力、汗水。
當你們對這片校園從憧憬到走進、從陌生到留戀,你們也在用你們的青春激情構築著一座精神的校園。你們在母校的經歷和精神,都將成為穰東實驗學校發展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年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苦樂共擔,榮辱與共;作為老師,我們「快樂著你們的快樂,痛苦著你們的痛苦」。也許你曾厭煩過老師的嘮叨、埋怨過老師的嚴厲、反感過老師的批評,但是,請你們理解老師「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請你們了解老師渴盼你們立志成才的心願!在你們面前,老師是循循善誘的父母,熱情睿智的長者,是親密無間的朋友,秉公執法的判官老師們為你們的成長所付出的心血只有等你們長大成人了才能深深地體會其中的甘苦,其中的深情!多年以後,如果你們對老師的信任和感激猶在,你們對母校的依戀猶在,那就是你們留給老師和學校最好的禮物!
老師不會忘記,你在苦思冥想後豁然開朗的那份喜悅,你在藝術節舞台上盡抒情懷的那份灑脫,你在運動場中不甘落後奮起直追的那份執著。
你也不會忘記,考試失常後的那份懊惱,好意被人誤解的那份感慨,看到災區孤兒時心中那份傷痛。
忘不了的還有你們貪玩、好動、調皮、不遵守紀律的畫面你在這歡笑與淚水中一點點長大,你學會理解父母,你開始體諒老師。你發現,你的天空不單只有三年前的純凈,還多了一份深邃;你高展的雙翅,也不再像三年前那樣稚嫩,它已可以搏擊更廣闊的天空。而這一切,就是我們所有老師最大的欣慰啊。
曾為你們的知識長進而高興過,也曾為你們的徘徊不前而焦慮過;曾為你們的明理懂事而欣慰過,也曾為你們的幼稚率性而操心過。老師們教以知識,授以做人,努力做好你們成長道路上的守護者。只要看著你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躊躇滿志地奔向夢想,我們就無愧於心!
同學們,無論你們走得多遠,我們的心總是和你們緊緊相連!同學們說是不是?
畢業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我們紀念的日子。因為今天我們即將踏出珠光小學的校門,離開我們的母校,開始我們全新的中學生活,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
我們還記得珠光小學校徽的意義。那是一個很大的搖籃,裡面裝載著無數只大鵬鳥,只要大鵬一長大,就會飛向遠處的天空,但它們不會忘記搖籃的養育之恩。我們就好比那一隻只大鵬鳥,帶著希望、夢想與感恩,飛出珠小。我們會在世界各地共同努力,為我們的信念,為不辜負老師們的期望而努力奮斗!
小學六年的時光過得總是那麼快,是珠小讓我們過得既快活又有意義。在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感謝辛勤的園丁――各位無私奉獻的老師們,每天都在為我們而操勞,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向他們表示感謝和敬意!
告別小學學習生涯後,我們攜手一起努力!為報答珠小的辛勤栽培而在中學里努力吧。
畢業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作為畢業生的代表,今天在這庄嚴的畢業典禮上,代表全體畢業生在此發言,我深感榮幸。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葯學院全體畢業生向辛勤培養了我們的各位領導、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依稀記得四年前,我們拎著行李,懷揣著夢想,從全國各地相約在了葯學院。從此,我們便組成了一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從進入大學的那天起,這里便成了我們人生路上的第一個驛站;在老師們的引領下,我們一起歡笑,一起打拚,一起見證了葯學院發展的一點一滴,也為我們的人生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光陰荏苒,轉眼間四年的大學生活已經匆匆走過。我們也從渴求知識的新生,成長為略有所成的大學畢業生。相信大學生活里的酸、甜、苦、辣,給每個人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回憶;相信大學幾年的學習,會成為每個人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
經歷了大學四年的緊張和忙碌,我此刻的心情也和在座的各位同學一樣,縱然喜悅,也掩不住回憶與留戀。大一的純真年代,大二的輕舞飛揚,大三的凌雲壯志,大四的青春無悔。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這各奔東西的別離時刻,我們不必悲傷,因為今天我們告別了一段純真的青春記憶,一段年少輕狂的歲月,一個充滿幻想的時代。今天的離別,正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團聚。暫時的離別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恰好是我們尋找新的驛站,開始我們精彩人
生的新起點。
這幾年的大學生活里,我們收獲了太多,也錯過了太多,而時間從未像現在這樣吝嗇,連一分一秒也不願多留給我們。我們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總以為自己可以毫不在乎,但當離別就這樣不依不饒地到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與這個集體已經血脈相連,榮辱與共了。
大學是夢開始的地方,卻讓我們學會腳踏實地的用努力拚搏實現自己的理想,作為南京中醫葯大學葯學院的驕傲學子,我們將以「尚德務實、精誠卓越」的院風精神勉勵自己,開創屬於自己的新天地。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的心始終掛念著母校,掛念著葯學院。我們將以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無愧於南京中醫葯大學四年的教育,為母校爭光添彩,用我們的努力和成功來回報社會,回報母校。
最後,請允許我再次代表全體畢業生,祝願老師們身體安康、工作順心、萬事如意,祝願每一位同學幸福快樂、前程似錦,祝願我們的母校興旺發達,再創輝煌!我們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畢業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轉眼間小學六年的生涯過去了,我們都要踏入中學的大門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同學們一起團聚,享受著師生之間的深情。回憶我們小學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回憶我們曾經一起在各項比賽中團結獲勝的喜悅心情,我們曾經在一起歡樂,一起學習,一起戲耍。這一切使我們的心牢牢的系在一起,即便明日的我們各奔西東,很難再相聚集,但我堅信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因為我們曾經是小學的同學,是兒時的夥伴,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互相想起,互相幫助,因為我們是潼川小學的同學。「兢兢業業育桃李勤勤懇懇作園丁『』親愛的老師我們馬上就要和您分開了,你知道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嗎?我們多想在母校多待幾年,可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再見了親愛的老師。您的學生即將離開您,離開我們親愛的母校,開始我們全新的中學生活,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
小學六年的時光過得總是那麼快,是三小讓我們過得既快活又有意義。在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感謝辛勤的園丁----各位無私奉獻的老師們,每天都在為我們而操勞,讓我們每一位同學都向老師們表示感謝和敬意!
即將離開我待了六年養我,育我的母校!!心頭點點滴滴都是感謝!!回憶一切快樂與淚水的時光。我感慨萬千,尤其是書!書啊書,是你給了豐富的知識,是你給了我合格的文憑,是你改變我的命運和前途,也是你讓我走上了人生新的一級台階。讓我知道在知識的海洋中吸取知識的同時,讓我更加懂得: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記得每一次獲獎都感慨萬千~~~感謝老師,感謝精心培育我的母校!!我覺得書是我最好的老師和朋友,它充實著我的生活,拓寬著我的視野,豐富著我的知識,提高著我的才華。困難時,它給我以提醒和幫助;順利時,它給我加油和鼓掌,是它伴隨著我一步步走向成功。
上了初中我們更要努力:
經歷了一次次測試的緊張和忙碌,我想我此刻的心情縱然喜悅,也掩不住回憶與留戀。這六年的路,我們走的`辛苦而快樂,六年的生活,我們過的充實而美麗,我們流過眼淚,卻伴著歡笑,我們踏著荊棘,卻嗅得萬里花香。六年的歲月,2190個日日夜夜,聽起來似乎是那麼的漫長,而當我們面對離別,又覺得它是那麼的短暫。
六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但很多記憶將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為珍重的收藏:葳蕤的梧桐樹,寬闊的操場,如畫的長廊,明亮的教室。我們一定還記得剛入校時你我所立的雄心壯志,一定還記得在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中你我孜孜不倦學習、研究的身影,一定還記得老師的諄諄教誨和習題獲得突破時你我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一定還記得在運動場上你我生龍活虎的鍛煉場景。太多太多的情景值得我們去回憶。三小六年,我們更進一步學會了分析與思考,學會了豐富與凝練,學會了合作與競爭,學會了繼承與創新,也進一步學會了如何不斷超越、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成長。如今我們就快要畢業了,所有這些溫暖的記憶都將銘刻在我們內心深處,那是我們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
喜歡好友常說的一句話:「我們都是只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擁抱才能飛翔。」六年的同窗友誼,讓我們學會了彼此相信並依賴。六年的生活,我們都有過低谷,但我們相互扶持、鼓勵,朋友溫馨的笑容、班級溫暖的氣氛,讓我們都走了過來,讓我們學會去愛、去堅持、去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喜歡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六年級,被淹沒在題海中的我們卻突然清醒地發現,我們對畢業的印象,不再是堆疊如山的試卷、做不完的習題,而是對學習,這個令我們心動、也撫育我們成長的知識殿堂的感激和熱愛,是雙眼觸及「三小」這個熟悉名字時的強烈感應。回望四年來學習中的每個鏡頭,我們都經歷了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知識的,也是情感的。老師們在課堂上或滔滔不絕,或循循善誘,或旁徵博引的風格,為我們展現了知識的無限魅力。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到了祖國的生命和血脈,更看到了無數的機遇和挑戰。老師,您用您辛勤的汗水、無私的奉獻、無數夜的伏案耕耘,給了我們一個清醒的頭腦、一雙洞察的眼睛和一顆熱忱的心靈,把「自信自強」的校訓融進了我們的血脈、我們的生命。再華麗的辭藻也無法表達我們對您――既是老師、有是朋友、更是親人的尊敬和愛戴。學生即將遠行,請允許我們深情地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是的,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誼,六年裡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們的小學生活也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句號也將是我們邁向更高層次追求的號角。我們的母校,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時代,都是指引我們腳步和方向的恢弘力量。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母校領導、老師們對我們所有畢業生的殷切期望;讓我們牢記母校「自信自強」的校訓;讓我們牢記母校的辦學目標,帶著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耕耘六年的收獲奔赴八方,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書寫新的華彩篇章!
現在的我們,站在時間的交匯點上,回望過去,遠眺未來,原來,畢業是傷情而張揚的告別,讓今宵的月色格外親切,讓明朝的陽光別樣熱烈。畢業是一種去意回徨的境界,是行色匆匆的回眸一瞥,所有繽紛燦爛的往昔時光,都被點擊成生動傳神的細節,曾經有過的光榮夢想,曾經有過的深沉激越,正召喚著我們重新聆聽愛的聲音。畢業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是散場之後的餘音繞耳,所有甜美或者苦澀的故事,定格為熱淚盈眶的欣悅,依然真誠直率的目光,依然奔流激盪的熱血,正牽引著我們再一次傳唱,傳唱那飄逝的日月春秋。畢業是各奔東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別,畢業是執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經典時刻,低眉處無奈流年似水,揚帆行有志風華如火,畢業是一切都並非結束的鄭重開始,畢業是一切都沒有飄散的深沉銘刻。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時間作證,承載著三小領導、老師們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托,我們一定會做擁有智慧並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懷大志並腳踏實地的人,做德才兼備並勇於創新的人,做富有責任並敢挑重擔的人!
同學們,臨別之際,讓我們立下誓言:今天,我們以作為三小的畢業生為榮。
畢業演講稿 篇6
諸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歡聚在一起,舉行20xx級高中畢業典禮,我非常榮幸代表老師向同學們致以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預祝你們即將踏上人生新的征程!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是復雜的,有喜悅,有感慨!
我想起師生三年朝夕相處的日子。三年前,你們懷著美好的願望踏入二中的校門,不,確切的說,應該是走進咱們這個「家」――是家!這個家有老有少,和諧相處;這個家有教有學,其樂融融。在這個家裡,你們愛老師就像愛自己的父母,老師記得,你們端給老師的那一杯熱茶,攙扶老師的那一雙溫柔的手,呼喚老師的那一聲真摯的問候,尤其讓老師難忘的是那一聲發自內心的「岩媽」!
雖然,你們也干過一些出格的事兒,說過一些任性的話,但在岩媽眼裡,那不過是在媽媽面前的耍嬌,就像愛蹦愛跳的馬駒偶爾會撒個歡兒。老師也真心實意地愛你們,就像愛自己的兒女一樣。遇到你們身體不適,老師會像你們的爸媽一樣,牽腸掛肚;遇到你們學習有了困難,老師也會急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遇到你們犯了錯,老師雖然會嚴肅地予以指出,甚至嚴厲地批評,但你們一定能理解,那隻不過是恨鐵不成鋼。不過,你們也許不知道,在批評、甚至斥責你們後,老師會流下傷心的眼淚。說以上這些話,既不是誇功,也不是擺譜,老師只是想說,逝去的這三年,是師生相親相愛的三年,師生一家親!
此時此刻,看著你們英姿勃勃,光彩照人,老師忽然覺得你們長大了,成熟了,不再是三年前入校時那個稚氣十足的小娃娃、小丫頭了,恍惚一瞬間,小娃娃變成了棒小伙,小丫頭變成了窈窕淑女。更可喜的是,你們經過這三年的刻苦學習,學業大進。對於你們熱愛求知、專心致志、勤學苦練的精神,老師表示真誠的贊賞和欽佩,並且,感到無限的欣慰。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老師的心沒有白操,老師的苦沒有白受,老師感謝你們,是你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成績,報答了老師的辛勤勞動,完成了老師期望你們長大成才的願望!
今天,畢業典禮的召開,意味著你們已經圓滿地完成了高中學業,但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步,新的征程就要開始,擺在你們面前的首要任務,是高考,高考僅僅是不到一個月了,這非常珍貴的二十六天,俗話說,光陰如金,在這黃金一般的二十六天,既要珍惜健康,養精蓄銳,准備最後一搏,也要再接再厲,最後沖刺,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獲取優異的成績!
再往遠處看,你們非常幸運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新時代,期望你們擼起袖子加油干,老師時刻等你們喜訊的到來!
依依惜別,讓人戀戀不舍,相信你們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母校,這個生活三年的「家」,盼望你們能多回家看看!
再一次祝同學們高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謝謝大家!
畢業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都即將畢業了,不久就要離開我們的母校了,要結束小學階段的生活,走進初中了尚未離別,已依依難舍了。我的手在微微顫動,終身銘記的時刻就要來臨了。難忘的剎那,我必須會為你如痴如醉,激動,惶惑;暢笑,沮喪;變調的喉音,歡快的步伐,動人的歌聲都容入了心田。
⑶ 裘沛然的評選資料
裘沛然:鴻儒大醫
◆ 他總結疑難病證治療八法,持論傷寒溫病學說於一體。
◆ 他以「人學」至理,倡「文化大道」,展一代鴻儒大醫風范。5月,裘沛然在上海交通大學出席贈書儀式,將自己最新出版的文化論著《人學散墨》贈送給上海部分高校學子。
6月,上海東方衛視播出「國醫大師裘沛然」的人物訪談專題節目,裘沛然與主持人對話中醫學與傳統文化。
10月,裘沛然現身在上海舉行的「中醫葯發展與人類健康」國醫大師暨專家研討會,就振興中醫葯事業建言獻策。
11月,上海中醫葯大學成立中醫葯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國醫大師裘沛然與中醫和人文社科界的一批重量級人物受聘。裘老擔任該中心名譽主任。
……
從這些不時見諸媒體的活動報道中,不難想見,已是95歲高齡的裘沛然以他的健康、智慧和赤誠,嘔心瀝血地書寫著他人生意義和社會價值的輝煌篇章。
豐厚扎實的理論學養、活人無數的方葯實踐、博學多識的儒學功底、能詩善文的藝文才情、高德大義的濟世仁心,是對一代鴻儒大醫裘沛然的真實寫照。
人生苦短 學問無窮
他酷愛讀書,醫儒並修;他涉獵廣泛,博採眾長;他勤求古訓,融會新知
裘沛然一生酷愛讀書,居所多置書櫥,藏書逾十萬卷。他讀書范圍十分廣泛,早年就學私塾和國學專修館,除傳統儒家經典,對哲學、史學、文學、化學、醫學類書籍也廣為閱讀。後來致力於醫學,但閱讀求知面遠不局限於醫籍。他的藏書中文史類及其他自然科學書籍差不多佔到一半。他常說,「讀的書越多,越覺得自己知識的貧乏。人生苦短,學問無窮」。
讀書之趣得之於少時機緣。裘沛然1916年生於浙江慈溪,7歲始入私塾,11歲就讀國學專修館,先生施叔范是當地碩儒,博學通達,仁愛好施,而督學甚嚴,要求他熟誦經史百家、唐宋詞章。午夜一燈,曉窗千字,習以為常。業師的品格風范和教育啟迪,讓年幼的裘沛然初窺國學之門徑,並虛心好學,手不釋卷,循序漸進。
13歲時,裘沛然於念書之餘跟叔父裘汝根(廣西名醫羅哲初弟子)學習針灸。除了經常侍診左右,對針灸要籍、中醫經典,他都擇要背誦,漸次粗通醫理。
裘沛然的青年時代,正值軍閥割據,世事紛亂,復古、崇洋,各走極端。均與他經世致用之志不合,遂把人生理想寄託於醫學一途。1931年他來到上海,求學於一代名醫丁甘仁先生創辦的上海中醫學院。教師大多是滬上醫學名家,他學習更為刻苦認真,埋頭讀書,浸淫於醫學和國學典籍。
憑借厚實的古文功底,以及博學強記的天賦,他用心鑽研,基本掌握了中醫四診八綱、臨床辨證施治的要領,尤其對中醫重要著作《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千金要方》、《溫熱經緯》中的主要內容,都能熟讀掌握。
他讀書不限於課程安排,而是雜取百家。單以傷寒一類而言,就研讀過數十家著作,如郭白雲、成無己、柯韻伯、尤在涇及日人丹波元簡父子之書,對莫枚士的《經方釋例》和陸淵雷的《傷寒論今釋》亦饒有興趣。溫病方面,則旁及葉、薛、吳、王數家,尤偏嗜葉天士與王孟英的著述。另如金元四大家和李時珍、王肯堂、張璐、喻昌、張景岳、沈金鰲、林佩琴等醫家著作亦通讀一過。但他最愛讀的還是歷代的醫案、醫話,因為這一類書多是前人的臨床記述。對於西方醫學和現代科學的有關書籍,亦曾粗加瀏覽。在國學方面,雖經、史、子、集,浩如煙海,亦擇要選讀。
無論課堂聽講還是隨師侍診,他還喜抄錄筆記,以為反復閱讀揣摩之用。他曾用蠅頭小楷抄錄了十多種醫籍和講義。到後來由上海中醫葯大學出版社影印出版發行了《讀醫抄本拾遺》,書中匯集的「傷寒論」、「溫病學」、「舌苔學」、「婦科學」4本抄本,均是他70多年前抄錄而僅存的筆記講義。當時他還整理了丁濟萬老師的臨證處方,編成一本《丁方集成》,同學一時傳抄。
讀書和臨證的用心,使他掌握了丁師的學術特點、遣方用葯常規,以及經驗效方,同時,他又常請益於名家謝觀、夏應堂、程門雪、秦伯未、章次公諸先生,受益匪淺,日見長進。
1934年,裘沛然畢業後自開診所,先後在慈溪、寧波、上海等地懸壺。1958年,應聘入上海中醫學院從事中醫教育和研究。數十年來,讀書仍是他最大的愛好。徜徉於醫學之林,使他辨識百家之長,探究其微言大義,每多領悟。而醫學之外的知識,則讓他有大道相通之慨,觸類旁通之能。
他在古稀之年,還對中醫歷代文獻中眾多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做詳盡的搜羅、研討,並主持編寫了《中醫獨特療法大全》,書中收載了200餘種治病方法。而在年過八旬之後,復閱二十四史和古今載籍,為寫作《人學散墨》多舉例證,增強說服力。
診治難症 獨出機杼
他總結疑難病證治療八法,力倡傷寒溫病一體論,提出養生「一花四葉湯」
裘沛然臨床經驗豐富,對疑難雜症的治療尤多心得。他總結的疑難病證治療八法,可謂融哲理、醫理為一爐,在醫學界引起熱烈反響。
他認為,疑難雜症纏綿難愈,有五方面原因。一是人體正氣表現十分虛弱,失卻制止病邪的能力;二是病邪峻厲,人體正氣不能抗拒;三是病情復雜,或表裡同病,或寒熱錯雜,或大虛大實和虛實夾雜;四是病邪深痼,相互膠結,深入隧絡,不易祛除;五是患者失去信心,精神崩潰。
因而他提出,辨證仔細,分析全面,才能制定正確治療方法。一是養正徐圖法,調養扶助正氣,使正氣得充而驅邪有力。二是反激逆從法,如在熱盛火炎的病證而用大劑寒涼的方中加入少量溫通之品,或在寒盛陽微的病證應用溫熱重劑中加入苦寒葯,峻補方中略加消導,攻瀉方中又加入補正之葯等。三是大方復治法,廣集寒熱溫涼氣血攻補之葯於一方。四是內外通貫法,根據臟腑經絡為一整體、營衛氣血周流內外,將中醫外科學許多名方應用於內科疾患。五是培補脾腎法,著重調補脾腎。六是斬關奪隘法,在邪氣盛實,正氣未衰的情況下,果斷投以峻厲祛邪方葯。七是隨機用巧法,醫者運用巧思,投葯緊扣病機以取捷效。八是醫患相得法,醫患精神糅合為一,使病人精神安定,激發抗病正氣。此外,他還善用古方治今病,用方知常達變,講究處方貴精,立法宜奇,用葯在巧,關鍵在博。
裘沛然在學術理論上,搜百家學說,在傷寒溫病學的融合、經絡的研究、養生學說、中醫葯學術思想等方面發表了許多新見解。
他力倡「傷寒溫病一體論」。針對傷寒和溫病兩個學派長期的論爭,他從病證概念到實際內容進行研究考證,指出「傷寒」為一切外感疾病的總稱,包括近代醫家所稱的溫病。溫病只是傷寒的分支,溫病學說在某些方面豐富和發展了外感熱病的認識和證治,應從實際出發,使傷寒與溫病的機理治法成為一個整體,才有利於外感熱病的診治。
關於經絡問題,他提出,「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的機體聯系學說,是闡述人體內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密切影響,說明這些聯系是人體生命活動、疾病機轉和診斷治療的重要依據,它體現了祖國醫學理論中的整體觀點」。經絡擔負著傳輸氣血、運行營衛、聯系臟腑、濡養組織等重要作用;當機體發生異常變化時,經絡具有反映病候、傳導病邪的作用;在應用針灸或湯葯施治時,又有接受刺激和傳遞治療效應的作用。他指出,經絡除「點」、「線」相連之外,還應當從它隸屬范圍較大的「面」來理解。
論及養生之道,裘沛然認為,養生貴在「全神「,最重要的是養心。他根據長期的臨床觀察和體驗,他創造性地提出了養生「一花四葉湯」,一花,即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即一為豁達,二為瀟灑,三為寬容,四為厚道。
針對中醫葯學術的基本思想,他的觀點是,中醫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綜合學科,其內涵是科學技術與中華文化的結合體;中醫學的精髓,就是效法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探索人體生命規律,並創建相應的理論體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
傳承學術 傳播文化
他教書育人,強調德才兼備;他建言獻策,為中醫發展鼓與呼;他著作等身,主編出版書籍42部
裘沛然1958年進入上海中醫學院,歷任針灸、經絡、內經、中醫基礎理論和各家學說諸教研室主任。其時,學院開創伊始,無現成教材,他就帶頭編寫各種教材以應教學急需。在短短的四年中主持編寫出了《針灸學概要》、《經絡學說》、《針灸學講義》、《刺灸法》、《腧穴學》、《針灸治療學》等6部針灸學著作。裘沛然數次受命衛生部參加和主持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統編教材編審工作,出色完成了10門教材的審改任務。他勤於著述,主編撰寫出版中醫論著42部。
在教學工作中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啟發式講課、形象教學和現場教學。他還創造性地制訂了中醫「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訓練項目,以提高教學質量。曾獲衛生部領導和中醫界的贊同。適值「文革」肆虐,旋成劫灰。
他特別注意在教書中育人。他認為培養選拔人才的原則當然是德才兼備,而德是首位的,德比才更重要。他說,為醫者,首先必須是一個高尚品格的人:對師長要尊敬,對同道要謙遜、真誠、寬容,對後學諄諄誘導,熱情教誨,對病者一視同仁。
他終生研究儒家之學,並希望學生學習儒家經典.通過學習培養、提高道德品格和素質修養。他根據《禮記·中庸》「仁者人也」,提出了「以仁為本,以禮為節,以義為衡」的為人三大綱要。
進德以促修業,他自己也身體力行。過去帶教實習期間,他總是不論早晚,不避風雨,上門救治危重患者,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年逾九旬,仍在講台上傳授醫學知識,在醫院內親自診療,在深夜挑燈修改學生論文。在2003年「非典」時期,他不避個人安危,為「疑似非典」的高熱患者診治。即使有時身體不適,病卧在床,仍堅持為患者把脈處方,令病家感動不已。
裘沛然還經常組織調查研究,對教學、科研及臨床醫療的改革提出積極建議,並多方加快呼籲中醫葯立法工作。同時,他還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講座,為培養優秀中醫葯人才,傾注大量心血。他提出的「中醫特色、時代氣息」八字中醫發展方向,在中醫界得到了廣泛認同。
作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師承導師,裘沛然悉心培養,其學術繼承人王慶其已成長為「上海市名中醫」。2005年,上海中醫葯大學成立「裘沛然名師工作室」,開始系統整理裘沛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2006年國家科技部批准「裘沛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研究」正式確立為「十五」攻關課題,2008年「裘沛然治療喘咳病的臨床經驗運用研究」又確立為科技部「支撐」計劃課題。
詩文佳作 道德文章
他工詩善弈,技驚裏手;他以「文化大道」引「醫學小道」;特撰《人學散墨》,以治療心靈疾患
如今,裘沛然雖已是耄耄之年,仍未釋卷停診。他耳聰目明,頭腦清醒,行動自如,身體雖然消瘦卻很少生病。工作閑暇,裘沛然喜歡吟詩寫詞和與人對弈,其詩多寄託遙深,著名書法家胡問遂以「筆為蒼生始可珍」墨寶相贈。
裘沛然儒學及古體詩造詣尤深,可謂博古通今,醫文俱佳。被上海中醫學院第一任院長程門雪贊為「一時詩句動星辰」。一部《劍風樓詩文鈔》六十餘位書法家欣然為其詩濡墨揮毫。而在《裘沛然選集》中收錄了他的不少詩詞佳作和散文隨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編選的《翰苑吟叢》收錄了裘沛然15首詩歌,對其詩至為推許:「先生是當世大醫,在中醫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卓有建樹,以善治疑難雜症著稱,同時又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及詩文造詣,以良醫涉世,良相胸懷,好學不倦,老而彌篤。其詩沉鬱而兼曠達,晚近之作理致與詩興交融,臻渾成老境矣。」《辭海紀事》曾這樣描述他的文筆:「那一手精妙美文如同出自文學大家之手,而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絕非當今一般作家所能比。」
關於他的詩弈之趣,有兩則美談逸聞。一個是他與已故海派大畫家唐雲賴詩畫相交的故事。唐雲以孤傲狂放著稱,裘沛然對於唐雲的書法極為欽佩,一日路過唐府,於是徑直進門相訪。唐雲面對陌生來客,踞坐高椅,生硬發問,傲慢之態溢於言表。裘沛然答:「我有一首詩,要請你寫字。」唐雲依然視若無睹說:「把詩拿給我看看。」接詩之後,唐雲捧讀再三,驀然起立,請裘沛然就坐,並招呼保姆遞煙送茶,堅持留飯,並言:「大作極佳,理當遵命。」賓主談詩論藝,言談甚歡,其後訂為至交,成就藝壇佳話。另一個是裘沛然與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多有手談,胡大師驚呼裘老以如此高齡而有不凡棋藝和神來妙招,遂稱裘老為真正的全國冠軍,但又補一句,「您是古稀年齡一段的全國冠軍」。兩位冠軍相晤,其樂融融。
裘沛然吟詩弄文,詩文深處卻是他對濟世活人的牽系。他曾自詩:「世猶多病愧稱醫。」身為醫生,有責任救治民眾的身病,也有責任矯治民眾的心病和社會的道德風情病,這也正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儒醫」的標准。而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狀況對於疾病具有重要的影響。做了好事,心情愉快,氣血調和,對於健康很有裨益;而如果做了虧心事,雖然人或不曉,但是自己心虛氣怯,臟腑失調,自然有損身心健康。
他嘗言「醫學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對「做人」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問題的思考,使他的視野超越了醫學范圍,而向史學、哲學領域延伸。在先哲時賢眾多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對社會人情的思索,他形成了學術性與普適性相結合的儒學觀念。為孔孟儒學「撥亂反正」,闡發其「人學」思想的內涵,他開始動手撰寫《人學散墨》一書。當時他已八十七歲。他或請教專家,或博覽群書,或燈下沉思,或聚友商談,匯眾人之力,屢易其稿,終於面世。書中強調了立德養性的做人之道。匯醫道、文道、人道於一爐,立意深邃,融會貫通,集中反映了他的博識才學和仁愛之心,更透露出老人濃濃的道德憂患精神,為社會廣泛關注,評論界稱之為「一代儒醫的道德文章」。
歷來醫生兼曉儒學的不少,然而像裘沛然這樣對儒學進行深入研究與長期思考,特別還撰有儒學專著者,在古今醫家頗為少見。 1916年1月出生於浙江省慈溪縣(1988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慈溪縣建制,改設慈溪市(縣級),仍屬寧波市,區、鄉(鎮)行政區劃不變。)。
1928年-1930年隨叔父裘汝根學針灸。
1930年-1934年 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
1934年-1958年在浙江慈溪、寧波及上海市行醫。
1958年-1977年在上海中醫學院任教。先後擔任針灸學教研室副主任,經絡學、內經、基礎理論、各家學說等教研室主任。
1978年任上海中醫學院基礎部主任。
1979年任上海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0年任上海中醫葯大學、上海市中醫葯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
1990年任上海中醫葯大學終身教授。
2009年 被評為首屆國醫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