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雲南分數
Ⅰ 江蘇師范大學2020雲南各專業錄取線
江蘇師范大學在雲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28 03:48:45 文/
一、江蘇師范大學在雲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根據2020年雲南省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整理,江蘇師范大學在雲南省的2020年最低錄取分如下:理科最低錄取分為497分,最低錄取位次為54859名;理科最低錄取分為524分,最低錄取位次為40098名;理科最低錄取分為527分,最低錄取位次為38605名;文科最低錄取分為550分,最低錄取位次為11863名;文科最低錄取分為560分,最低錄取位次為9344名。
二、江蘇師范大學在全國2020年最低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招生省份 科目 年份 錄取批次 分數線 錄取位次 錄取數 省控線
河北 理科 2020 本科 595 34818 18 415
河北 文科 2020 本科 593 4796 9 465
山西 文科 2020 本二A 542 5897 10 469
山西 理科 2020 本二A 522 41195 34 449
內蒙古 文科 2020 本二B 480 12291 5 437
內蒙古 理科 2020 本二A 448 28339 15 333
內蒙古 理科 2020 本二B 415 36499 5 333
遼寧 文科 2020 本科 584 4900 8 472
遼寧 理科 2020 本科 548 24164 13 359
遼寧 理科 2020 本科 475 52932 9 359
江蘇 理科 2020 本一 363 47816 1438 347
江蘇 文科 2020 本一 358 11119 659 343
江蘇 理科 2020 本一 347 83058 312 347
江蘇 文科 2020 本一 343 19608 30 343
浙江 不限 2020 1段 595 51789 - 594
浙江 不限 2020 2段 561 89734 - 495
安徽 文科 2020 本二 564 9594 3 499
安徽 理科 2020 本二 544 58537 4 435
江西 文科 2020 本二 557 7823 12 488
江西 理科 2020 本二 535 43782 20 463
山東 不限 2020 1段 577 46836 38 449
山東 不限 2020 2段 531 111073 4 150
山東 不限 2020 1段 506 158729 19 449
河南 文科 2020 本二 566 16955 37 465
河南 理科 2020 本二 560 89567 48 418
河南 理科 2020 本二 527 134593 15 418
湖北 文科 2020 本二 534 11861 9 426
湖北 理科 2020 本二 521 54896 21 395
湖南 文科 2020 本二 562 14494 9 526
湖南 理科 2020 本二 522 61854 14 464
湖南 理科 2020 本二 497 82360 6 464
廣東 理科 2020 本科 540 64453 4 410
廣東 文科 2020 本科 540 18478 6 430
廣西 文科 2020 本二 510 8072 35 381
廣西 理科 2020 本二 438 72287 55 353
海南 史或地 2020 本科 669 2703 2 463
海南 物或化或地 2020 本科 641 4697 3 463
海南 物或史或政 2020 本科 640 4798 8 463
海南 不限 2020 本科 625 6257 2 463
海南 生或史或政 2020 本科 609 8159 2 463
海南 史或地或政 2020 本科 584 11819 3 463
四川 文科 2020 本二 533 15161 21 459
四川 理科 2020 本二 503 107655 26 443
貴州 文科 2020 本二 551 8645 67 463
貴州 理科 2020 本二 478 46669 110 384
貴州 理科 2020 本二 414 98845 13 384
雲南 文科 2020 本二 560 9344 16 480
雲南 文科 2020 本二 550 11863 5 480
雲南 理科 2020 本二 527 38605 28 440
雲南 理科 2020 本二 524 40098 5 440
雲南 理科 2020 本二 497 54859 6 440
陝西 文科 2020 本二 522 12281 4 405
陝西 理科 2020 本二 452 61575 26 350
甘肅 文科 2020 本二 536 5315 17 439
甘肅 理科 2020 本二 458 35874 48 372
三、江蘇師范大學簡介
江蘇師范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1952年創辦於江蘇無錫,戰功卓著的劉先勝中將為第一任校長。1956年正式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蘇師范專科學校。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1959年與徐州師范專科學校合並,成立徐州師范學院。60年代初,全國高校布局調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指示:「徐州地區地域遼闊,要有大學」,學校因此得以保留。從此,學校紮根蘇北,艱苦創業,逐步發展。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6年學校更名為徐州師范大學。1999年原煤炭部所屬的徐州工業學校並入。2011年學校更名為江蘇師范大學。
在學校發展史上,有著名漢語言學家廖序東教授,著名詩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吳奔星教授,戲劇家、中國古代文學史家王進珊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吳汝煜教授,教育家劉百川教授,心理學家張煥庭教授,歷史學家臧雲浦教授,地理學家羅其湘教授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建校以來,全校師生秉承「崇德厚學,勵志敏行」的校訓,經過不懈努力,各項事業都有了快速發展。學校躋身2019 US News「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列內地高校109位。
學校現有泉山、雲龍、奎園、賈汪4個校區,佔地2457畝,校舍面積92.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84億元;圖書館藏書295萬冊。學校設有22個專業學院以及敬文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學院和教育部批准設立的首個非獨立法人中俄合作辦學機構——江蘇師范大學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聯合工程學院,另設有獨立學院科文學院。現有63個本科招生專業,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覆蓋11個學科門類。具有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研究生推免權。現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00餘人(不含獨立學院科文學院),博士、碩士研究生3500餘人。建校以來,學校已向社會輸送了近二十萬名畢業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蘇師范大學校友活躍在海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個領域。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04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次,2015年高質量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近幾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9項,首屆全國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二等獎;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教育部「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項、省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4項、省「十二五」重點專業(類)11個。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獲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國家級精品教材和規劃教材6部、省級優秀精品課程48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7門、省級精品教材和重點教材56部。獲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項,承擔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2項,省級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1項。獲「中央支持地方財政專項」46項,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8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平台1個,省級在線開放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個。學校被教育部、國家語委確定為全國首批「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培訓基地」、全國唯一一家「經典誦讀教育」學科(領域)培訓機構,獲評「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校」。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現有專任教師1636人,教授335人、副教授576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佔比55.7%,專任教師中博士佔比57.9%,具有海外研修經歷教師佔比41.5%。目前我校有「*」、國家「*」等高層次人才1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中國科學院「*」2人。3人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6人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1人獲中國僑界貢獻獎。有雙聘院士量級人才11人,「*」、國家「傑青」量級人才50人。11人為江蘇特聘教授,15人為省「雙創計劃」人才,4人入選「江蘇省高校教學名師」,14人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9人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123人入選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161人入選省「青藍工程」;有國家級省級教學科研團隊18個。
學校注重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內涵建設水平穩步提升。現有6個省優勢學科、12個省重點學科,化學、工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21個學科入榜上海軟科2018「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擁有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2個,部省級科研平台30餘個。近五年來,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429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9項(重大項目11項、重點項目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0項。在SCI/EI/CPCI/SSCI/A&HCI/CSSCI等索引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7000篇,其中SCI一區、二區Top等期刊論文485篇,在Science、Nature、PNAS等國際一流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學校位列2019中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排名第56位,江蘇省內大學排名第6位,全國師范院校排名第13位。自然指數(Nature Index)進入「中國內地高校Top100」,2016年位列54位,江蘇省內高校第8位,全球高校排名第428位。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3項,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8項。「中國留學生與民國社科發展」研究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科成果文庫。在「一帶一路」國家語言研究及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響的智庫成果,2篇智庫報告獲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13篇智庫研究報告獲江蘇省領導批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國情手冊》獲首屆「中國智庫學術成果優秀報告獎」。學校大力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逐步形成了高層次科研平台建設、高級別的科研項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學校積極拓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途徑,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彰顯。立足基礎教育改革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形成「十五年一貫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牽頭成立淮海經濟區鄉村卓越教師教育聯盟;獲批設立淮海經濟區首家雅思考點。與徐州、南京、泰興、連雲港、鹽城、宿遷、寧夏中衛、內蒙古滿洲里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戰略合作關系;與徐州、連雲港合作共建江蘇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成立江蘇先進能源與材料研究院(泰興)、江蘇師范大學連雲港葯食資源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院、新沂市生物醫葯產業研究院、新沂市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江蘇師范大學半導體材料與設備邳州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立校地共建載體平台、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等產學研合作基地180餘家。大學科技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省級眾創空間,組建江蘇師范大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師范大學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學科性公司。技術轉移中心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成立師大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科技服務等創新業務探索。作為蘇北地區唯一的江蘇省幹部教育培訓基地,2017獲批江蘇省軍轉幹部進高校專項培訓基地。學校主動發揮服務功能,不斷為推進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積極努力。
學校加快推進辦學國際化進程,國際交流合作深入發展。作為全國首批「有資格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委託培養高校」「留學江蘇目標學校」,相繼與英、美、澳、俄等國的8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先後接收46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來校學習。注冊國際學生414人,其中學歷生359人。與美、澳兩所大學聯辦孔子學院獲國家表彰。獲評孔子學院先進中方合作機構。獲批孔子學院獎學金項目——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和碩士培養資格。在馬來西亞設立全球首個海外孟子學院。現設「一帶一路」研究院(獨聯體國家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伊比利亞美洲研究中心和國家語委語言能力高等研究院等國別與區域研究機構,其中3所入選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名單。設立「一帶一路」研究院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學分院、烏克蘭分院、阿根廷拉努斯國立大學分院。與哈佛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知名高校聯合建設基因組學實驗室、葯食植物實驗室、聾人認知中心、教育大數據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等國高校開展合作辦學和學分互認項目,與哈佛大學、香港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開展師資和管理人員培訓項目。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著力打造各類學生成長成才平台。近年來,我校學生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綜合類一等獎,「東芝杯」中國師范大學理科師范生教學技能創新大賽一等獎2項。先後四次獲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全國優秀項目辦,連續九年獲大學生志願服務蘇北計劃優秀組織獎。校女子足球隊獲第2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子足球比賽亞軍,多次獲中國大學生女子足球錦標賽冠軍,主力隊員入選國家隊並隨隊參加奧運會和女足世界盃比賽。學校是江蘇省蘇北地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江蘇省輔導員培訓與研修基地。學校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活力團支部」「全國百佳校園足球社團」「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多次獲評江蘇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教育管理創新項目一等獎」,多個班級獲全國、江蘇省先進班集體和江蘇省「周恩來班」命名表彰。1人獲全國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省賽一等獎、國賽三等獎,多人獲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省輔導員年度人物等獎項。
學校已連續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江蘇省文明單位」,四次被表彰為「江蘇省文明學校」,五次被表彰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被授予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獲評首批「全國文明校園」。2018年,學校勝利召開第二次黨代會。邁入新的發展時期,江蘇師大人將繼續發揚「守正出新,堅志勇為」的新時期校園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特色發展,為全面建設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斗!
全部
200分大學
300分大學
400分大學
500分大學
600分大學
250分大學
350分大學
450分大學
550分大學
575分大學
大學排名
本科大學
一本大學
二本大學
三本大學
文科一本
文科二本
理科一本
理科二本
專科院校
雙一流
985大學
211大學
文科專業
理科專業
醫科大學
師范大學
財經大學
女生專業
男生專業
95%的人繼續看了
吉林大學在青海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吉林大學在寧夏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吉林大學在內蒙古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吉林大學在遼寧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吉林大學在江西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吉林大學在吉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吉林大學在湖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吉林大學在湖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其他人推薦看
吉林大學在黑龍江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吉林大學在河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吉林大學在河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吉林大學在海南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吉林大學在貴州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吉林大學在廣西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吉林大學在廣東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吉林大學在甘肅省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Ⅱ 江蘇大學全國各省分數線多少收入高的專業推薦2023招生人數多少
江蘇大學坐落於美麗的江南城市鎮江,學校的規模很大,環境也很優美,這是很多學子去了江蘇大學的第一印象。
其次江蘇大學設施和學科種類都很齊全,交通也是十分的方便。
學校是由原江蘇理工大學、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的以工科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相信光憑這些就能吸引很多考生想要報考江蘇大學,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江蘇大學在全國各省的錄取分數線和王牌專業推薦以及2023最新招生人數,供大家參考。
江蘇大學與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同宗同源,辦學時間也是非常的悠久,要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1978年還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所以師資力量這塊可以放一百個心。
從最新的艾瑞深研究院發布2022年江蘇大學在全國的排名就可以得知,相比去年江蘇大學真的進步了不少,一下子躍進了全國大學排名100強,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下面是江蘇大學自2022年至2022年在全國和省內的排名情況:
江蘇大學在本省既有第一批次的招生也有第二批次的招生,這是因為某些專業的需求量不一樣。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2年江蘇大學在全國各省的錄取分數線:江蘇大學在本省自2022年至2022年理科錄取分數線:江蘇大學在本省自2022年至2022年文科錄取分數線:江蘇大學既然是以工科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自然王牌專業就是工科類的,這些專業畢業後的收入都普遍比較高,分別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車輛工程和醫學檢驗。
還有一些學姐學長們推薦管理學、醫學類,說這兩個專業畢業後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
根據江蘇大學最新的招生信息中,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江蘇大學在各省的招生計劃和人數,安徽186人、北京10人、福建76人、甘肅179人、廣東42人、廣西222人、貴州250人、海南50人、河北93人、河南220人、黑龍江61人、湖北92人、湖南95人、吉林70人、江西91人、遼寧80人、內蒙古44人、寧夏64人、青海30人、山東131人、山西160人、陝西88人、上海30人、四川169人、天津111人、42人、新疆48人、雲南212人、浙江150、重慶85、江蘇3085人。
Ⅲ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分數線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分數線如下: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是一所挺不錯的獨立學院,在當地挺有名氣的。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是1999年成立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為由江蘇大學和江蘇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
學院依託具有百年辦學底蘊的母體江蘇大學創新辦學,秉承江蘇大學優良辦學傳統,在學科專業建設、授課師資、實驗教學設施、圖書資料等方面,共享江蘇大學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
學院建有3.5萬平方米的圖文信息中心和4.8萬平方米的各類實驗室,具有遠程視訊、全自動錄播、投屏互動等功能的先進多媒體教室124間、1165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