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心理論文
① 論文《大學生消費心裡與消費行為對廣告的影響》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 摘 要 ]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由於所受的教育、校園環境以及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徵,使他們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這些消費現狀和消費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價值取向,對此進行研究,以便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人生觀。
[ 關鍵詞 ] 大學生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建議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由於所受的教育、校園環境以及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徵,使他們有自己特有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我們通過對部分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針對他們的消費狀況和消費的特點,有目的性地指導他們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和人生觀。
一、大學生的消費狀況
1. 消費來源
據調查 , 高達 93.1% 的同學生活消費來源於父母,說明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現在不具備獨立的經濟來源。其主要原因,他們還處於求學階段,受到自身時間及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另外,中國傳統教育或觀念也不像西方那樣較早提倡並培養學生的經濟獨立能力,生活費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觀原因。
2. 具體消費項目分析
(1) 戀愛消費。戀愛是情感需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大學生戀愛固然浪漫 , 但是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後盾。戀愛的消費據調查顯示, 84.3% 的是從生活費中支付, 7.6% 的由家裡特別提供, 5.7% 的來自勤工儉學, 2.4% 來自獎學金。
(2) 旅遊消費。旅遊為消費者提供快樂、愉悅的情感體驗和新奇的感覺,是大學生排憂及 「 解脫 」 的一種方式。大學生一年的旅遊費用高者達 1000 元以上,最低也在 100 元左右。據調查旅遊消費來源: 37.8% 依靠家庭資助, 4.5% 來自勤工儉學, 12.2% 是節省生活費, 5% 是獎學金。
(3) 網路消費。網路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最能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因素之一。據統計,電腦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已達 21.2% ;部分宿舍高達 3 ~ 4 台。而購買電腦的經濟來源, 71.2% 的由家裡特別提供; 15% 的來自自己節省的生活費; 9% 來自勤工儉學; 3.8% 的人來自獎學金。
(4) 通訊消費。手機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大學生使用這些產品的心態和行為是不同的。一是承擔較繁忙的學生工作或社交需要;二是從眾心理,體現為一種不成熟的消費 —— 浪費。買手機的錢 80.2% 的由 「 家庭提供 」 , 12% 的是 「 節省生活費 」 , 6.7% 是 「 勤工儉學 」 , 1.1% 是 「 獎學金 」 。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的新概念
1. 消費多元化傾向。 21 世紀,大學生們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 IT 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渴望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一方面受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因而在消費層次、消費的數量等方面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取決於大學生個人需要的多樣性。
2. 理性消費是主流。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他們會盡量根據各自家庭的經濟條件合理、適度的消費。
3. 豐富大腦不惜錢。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專科大學生深造本科,本科畢業考碩士,購買參考書,進補習班進行智力投資。還有一些大學生則輔修二學位、二專業,進行英語、計算機等證書的培訓,為自己就業積累了知識資本。
4. 追求時尚性消費。大學生消費產品比較注重產品賦予的內涵、品牌的影響力及外觀形象。因為他們是知識群體,不僅要享受產品服務本身所帶來的價值體驗,還要享受產品以外的人文價值體驗。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 存在的消費誤區。一是消費存在盲目性,沒有計劃,隨意性強 ; 二是重物質輕精神消費 ; 三是消費存在模仿趨向。在努力適應社會過程中最明顯的表徵就是消費選擇的模仿化趨勢 ; 四是消費存在攀比行為。
2. 消費差距拉大,出現貧富兩極。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行業的不平衡性,導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再者家庭結構的不同,使大學生的消費出現了一定的貧富差距。
3. 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大學生的生活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但他們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和用品為主,休閑娛樂費用的支出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4. 戀愛支出無度。戀愛支出中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達到 500 元。他們很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消費的適度原則。
四、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主要原因簡析
1. 主觀原因
(1) 消費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可誘導性。大學生由於受年齡、閱歷等因素影響,正處於一個由不成熟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的時期。其消費習慣、消費心理尚不穩定,消費需求有較大的彈性。
(2) 消費行為的沖動性和模仿性。由於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志趣愛好、性格氣質還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沖動,客觀環境、流行趨勢對其行為的影響作用比較突出。
(3) 消費動機的時尚性和從眾性。在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和誘導時,大學生容易產生一種要與時尚同步的心理慾望。因此,在購買時特別注重商品的款式和社會流行樣式,而不太注意商品本身的實用價值和價格高低,為引人注目,或突出自己的個性而購買。
2. 客觀原因
(1) 社會方面。社會是一個大染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強烈襲擊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兄長的正確引導,就非常容易形成心理趨同和嚮往,當家庭可以在經濟上給予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
(2) 家庭方面。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社會的微縮,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勢必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
(3) 教育方面。一是學校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和把握。但是由於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沒有形成足夠的認識 ; 二是 「 兩課 」 教育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三是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的消費觀。
五、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1. 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
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主要是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要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一是增強獨立意識,培養理財能力 ; 二是克服攀比心理,培養良好消費風氣
; 三是制定一份適合自己的消費計劃。
2. 建立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
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還需要建立健康的家庭消費文化環境。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家長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地反映出來,給予消費自主同時注意情感的教育,對消費要求給予區分,加強勞動教育,促成勤儉節約消費觀的形成。
3. 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穩固和發展。
4. 建立健康的社會消費大環境
當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前大學生身上存在的種種不健康的娛樂方式、交往活動和消費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會缺乏健康的消費文化方式的引導,基於社會環境對大學生身心巨大的影響作用,摒棄大學生中表現出來的不良消費行為,積極扶持和建立大學校園新風氣、推動新消費文化的生長。
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 , 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 , 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范並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的消費才會趨於合理和理性。
② 在線求大學生高職院校消費心理學"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消費者"論文!謝謝啦
期末考試的論文你都要抄啊,那畢業論文怎麼辦,不是不會,只是懶而已
③ 關於學生人情消費的政治論文
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當代大學生消費觀教育亟待我們共同關注,本文立足於調查研究,總結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的成因,提出了引導大學生走出消費誤區的對策,旨在樹立和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和消費行為。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1)有鑒於此,研究高校大學生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引導當代大學生走出消費誤區,建設節約型校園,既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永恆課題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一、高校大學生消費現狀考察
所謂消費,是指促進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消費觀念和行為等要素的集合。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必然也要消費,可以說,在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今天,他們在不自覺的扮演著傳統消費的革新者和新型消費的倡導者的雙重角色。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發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2)顯示: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科學的、合理的、理性的。但是,任何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學生消費也不例外,綜觀當前大學生的消費現象和行為,已經形成了嚴重的消費誤區:其一,攀比消費,兩極分化。調查顯示:大學生中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擁有率都超過半數。57.5%的同學擁有電腦,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00至300元的佔3.87%,而月消費1000-2000元的學生大有人在。家庭經濟狀況良好學生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存在明顯的消費差異。其二,「財商」缺乏,盲目沖動。調查顯示:消費有明顯計劃的學生只有6.4%,37.5%的大學生,竟然不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學期要花或花了多少錢。其三,從眾消費,浪費嚴重。調查顯示:許多學生在努力適應社會過程中最明顯的表徵就是消費選擇的從眾化趨勢。從著裝、發型到飲食習慣,很多大學生都是從眾,結果是錢花了但於己用處卻不大,造成了不小的浪費。其四,媚俗消費,愈演愈烈。為情感而不惜付出大筆金錢的消費我們暫且稍之為「媚俗消費」。調查顯示:約26%的人每月的人情消費超過了100元。每月戀愛開支在50元以下的僅為7.8%,100元以上的卻有48.9%。
二、當前大學生消費現狀成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消費誤區的出現,成因是多方面的,具體有:
(一)大學生偏頗消費心理的驅使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處於較高級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表現在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這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一個症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同時,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這些偏頗的消費心理導致大學生重物質消費,最終使消費走入誤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缺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教育內容缺失。具體體現:其一是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其二是高校「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引導不夠。其三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正是這些導致校園整體消費環境的惡化,最終必然使大學生走入消費誤區。
(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的影響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是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偏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上升,對在校的大學生產生了影響。這種消費主義價值觀的蔓延,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最為直接。
④ 大學生消費論文
中文摘要: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日後的工作成才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心理有比較全面和准確的了解,我們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對遼寧大學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問卷345份,有效率為95.83%。另一方面,通過個別談話及網路資源,對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個別調查和比較。分析大學生消費的現狀並提出了建設性的對策思考,形成大學生以艱苦奮斗為榮,驕奢淫逸為恥的消費觀,創建節約型校園文化。
關鍵字:大學生 消費 行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的消費現狀
(一)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1.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於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學中有1/2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的數據顯示35.5%的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佔到42.2%。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3. 消費呈現多層次化。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佔7.8%,低於350元的佔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因為87.5%的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雖然8.9%的學生自己兼職,但掙的錢不多。由於消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1.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於80元的佔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佔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麼「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閑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二、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部分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1.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並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依賴於家庭,但他們卻有強烈的消費自主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沒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指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費炫耀心理在學生消費中表現為重物質消費,輕教育投資。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居於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而處於較高級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他們多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其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大學生中有許多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這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一個症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
3.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學動因。大學生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相互矛盾,實則本質相同的兩個方面:一是從眾心理,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物,個人也基本上樂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二是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某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一時審美的心理需要之後,又必然會產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費再有新變化和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缺少對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引導
當前的大學生能夠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他們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不能正確引導自己的子女。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為:
1.在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與把握。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在不斷的改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於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客觀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認識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引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缺少與人生觀、價值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引導目的。
3.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是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偏頗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2.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上升,當然也對在校的大學生產生了影響。按照這種價值觀,一個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決於他的消費水平。一個人的消費水平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證明他的成功。在中國,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這種價值觀,然後又逐漸輻射、傳染到其他社會階層,最後演變為一種國民的集體無意識。
三、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後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准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成員。
參考文獻:
(1)陳一祥,蘇天恩,大學生經濟差異現象及其對策,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傑,徐凌中,任建慶,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探討與分析,高等農業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溫孝卿,等。消費心理學(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5)余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中國教育,2003,(2)
⑤ 畢業論文大學生奢侈消費的心理動機
當代大學生追崇奢侈消費有著復雜的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但更大程度是來源於自身心理動機的驅使。內在的驅使力是大學生難以抵制或控制奢侈消費的主要障礙,也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1、炫耀的心理動機
自從凡勃倫在其著作《有閑階級論》中第一次提出「炫耀性消費」的概念以來,炫耀就成為人們追求奢侈消費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動機。盡管當今的奢侈消費在社會層級之間具有了溝通性和共融性,但是大學生崇尚奢侈消費的初衷仍然有「炫耀」之意,它依然是大學生顯示自己的出身背景、家庭經濟實力、社會關系,以及社會地位的重要手段。並且,炫耀心理往往導致奢侈消費的示範性和擴散性,帶來嫉妒和攀比的畸形心理,誘導大學生把奢侈消費看作是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上層社會主流生活方式,從而進一步地模仿和炫示。
2、歸屬的心理動機
當代大學生雖然持有個人主義的處世觀,但是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人,他們仍然有群體歸屬的需求和慾望。歸屬於某一個群體,自身的消費行為往往就會帶上這個群體的特徵,或者說自身的消費行為就會向這個群體靠近,進行一些相似的消費活動。奢侈消費就是大學生渴望歸屬於富有學生群體的標志,或者說,如果不進行奢侈消費,大學生就會擔心自己被排斥在富有的群體之外,他們力求保持奢侈的狀態,以獲得和群體溝通、交流、分享平等的權利,以表示他們在價值取向、審美情趣、思維模式、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和評價體系等方面的雷同性,以及其他學生群體所不具備的文化特質。因此,歸屬的心理壓力時常會導致大學生奢侈消費行為的盲目性和從眾性。
3、社交的心理動機
當代大學生非常看重社交活動,這是獲得融洽的人際關系、獲取社會情感及社會認可的心理需要。比如,大學生要談戀愛、要參加各種聚會活動、要面向社會為自身角色的轉變做好准備。為此,他們不得不進行奢侈消費。這樣的消費能夠幫助大學生塑造美好的外表形象,提升個人的氣質,展示氣度不凡的
性格特徵,塑造一個老於世故的社交形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大學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自信和優勢,掩蓋了自卑的心理和能力不足的缺憾,也讓大學生更加容易獲得較好的前途或機會。而這樣的結果和現實則進一步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去追崇奢侈消費。
4、崇拜的心理動機
主要是指大學生對品牌或名牌的崇拜。所謂品牌崇拜,是指建立在消費者認為自己擁有該品牌某些特權(話語權、建議權等)的基礎上,對品牌的忠實有如宗教信徒般的關系,並且為有意區別其他品牌的消費群,針對自己所愛品牌自我設立的一套規定明確、實施嚴格的價值體系制約。大學生通過品牌識別商品,他們崇拜的不僅是商品本身,更是崇拜品牌符號的象徵意義。大學生是社會時尚的引領者,對品牌的追求與消費,展顯出他們獨到的品味和鑒賞力。譬如,他們吃的是哈根達斯冰淇淋,喝的是星巴克的卡普吉諾咖啡,穿的是古奇、阿瑪尼等名牌服飾,戴的是斯沃琪、歐米伽手錶,抹的是蘭寇、倩碧等高檔護膚品,灑的是CD、香奈兒等頂級香水,背的是LV 的包包;手裡拿的是iphone 手機,腳上穿的是耐克拖鞋,身上披的是HushPuppies 外套……,這種對高檔商品的過度關注和膜拜,認為「不消費品(名)牌就談不上奢侈,奢侈的內涵就在於消費的品(名)牌化」,反映出當代大學生以「品牌」的名義製造需求、刺激消費以及消費至上的消費主義傾向。他們信仰品牌,強烈地追崇品牌,並且忠誠於品牌,無怪乎「我消費,故我存在」成為了他們奉行的至理名言,因此,奢侈消費品(名)牌化成為大學生消費的一種必然趨勢。
由此看來,並非簡單的「炫耀」就可以描述大學生的奢侈消費行為,其消費的心理動機極為復雜,有時甚至是在幾個動機的共同驅使下才做出奢侈消費的行為。要強調的是奢侈消費的心理動機會隨著社會環境、經濟條件、時機、具體情景、個人的發展變化等諸因素的變化而升級或更新,但是大學生內心對「奢侈」的崇拜和抑制不住的物質慾望卻始終如一。
⑥ 求論文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為的現狀、成因與對策
關於大學生消費結構的調查報告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紀較輕,群體較特別,有著不同於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能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行為和結構,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能力,引導在校大學生最終走向健康消費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那麼本校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理念又是怎樣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在本校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中作了調查。
大學生消費結構分析
大學生消費結構總體情況:統計結果表明,本校學生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及500元以下。其中約54%的同學月消費額在500—800元,約24%在500元以下,而伙食費又占消費額的七成以上。由此可見,我們身邊的大學生消費還算合理。
通訊費用:根據問卷得到的結果,每月通訊費用50—100元的同學約占總人數的一半。花費高於100元的約佔23%。月支出在50元以下的則佔到約78%。即接近八成的同學通訊費用較少,所以說,大家在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合理的。
戀愛支出:調查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竟達到400元(比如送給對方名貴的禮物)。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方面令人感到憂慮。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女方全部承擔和男女雙方共同承擔。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儲蓄方面:數據表明,約37%的同學在拿到一個學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什麼安排,隨意取用。大多數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該怎麼花、花多少,而且消費的隨意性很強。在調查中,只有約24%的大學生選擇先存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做此時期生活費,所以說本校學生儲蓄觀念並不是很強。
生活資金來源: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九成以上的學生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的,這種情況是當代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無法改變,但需要我們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兼職,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盡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兼職方面:大部分學生做兼職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了增加社會閱歷。
自我評價:結果顯示,約5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消費結構比較合理,同時不合理和非常糟糕的也佔到了約29%。
結論:我們應加強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培養,形成良好的消費風氣。社會應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確立公正的市場環境,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消費觀。
⑦ 寫一篇大學生網購行為分析的論文
你這種問題,要是幫你寫,要給錢的吧~~
⑧ 論文「大學生畢業消費行為研究」思路,給點建議
本研究擬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進行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及其消費心理進行探索性研回究答。以期探討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是否合理;找出大學生消費行為包含哪些維度即大學生消費行為有哪些類型,不同消費行為的消費心理分別有什麼特點,消費行為的差異性及影響因素有哪些
⑨ 求一篇關於大學生消費觀的論文,3000字,謝謝啦,
中文摘要: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日後的工作成才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心理有比較全面和准確的了解,我們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對遼寧大學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問卷345份,有效率為95.83%。另一方面,通過個別談話及網路資源,對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個別調查和比較。分析大學生消費的現狀並提出了建設性的對策思考,形成大學生以艱苦奮斗為榮,驕奢淫逸為恥的消費觀,創建節約型校園文化。
關鍵字:大學生 消費 行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的消費現狀
(一)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1.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於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學中有1/2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的數據顯示35.5%的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佔到42.2%。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3. 消費呈現多層次化。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佔7.8%,低於350元的佔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因為87.5%的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雖然8.9%的學生自己兼職,但掙的錢不多。由於消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1.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於80元的佔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佔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麼「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閑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二、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部分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1.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並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依賴於家庭,但他們卻有強烈的消費自主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沒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指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費炫耀心理在學生消費中表現為重物質消費,輕教育投資。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居於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而處於較高級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他們多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其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大學生中有許多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這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一個症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
3.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學動因。大學生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相互矛盾,實則本質相同的兩個方面:一是從眾心理,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物,個人也基本上樂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二是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某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一時審美的心理需要之後,又必然會產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費再有新變化和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缺少對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引導
當前的大學生能夠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他們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不能正確引導自己的子女。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為:
1.在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與把握。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在不斷的改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於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客觀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認識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引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缺少與人生觀、價值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引導目的。
3.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是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偏頗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2.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上升,當然也對在校的大學生產生了影響。按照這種價值觀,一個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決於他的消費水平。一個人的消費水平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證明他的成功。在中國,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這種價值觀,然後又逐漸輻射、傳染到其他社會階層,最後演變為一種國民的集體無意識。
三、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後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准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成員。
參考文獻:
(1)陳一祥,蘇天恩,大學生經濟差異現象及其對策,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傑,徐凌中,任建慶,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探討與分析,高等農業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溫孝卿,等。消費心理學(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5)余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中國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