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大學的看法
『壹』 大學生對大學教育的看法
回答高等教育的意義是什麼的問題,我先依據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問一個問題:假如大學生在大學里僅僅是學到了一門技術或是技巧,那麼這樣的教育體制和專業技術學校有什麼區別?
真正的高度等教育,所帶給人們的,應該是除去那些教科書和試卷之外的東西。我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經歷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制度,哪怕是最為知名的高校,在教育學生方面也難以稱得上合格。
現在絕大部分大學生的學生時代生活是怎麼樣度過的?上課——看書——考試;中間夾雜著逃課和打游戲,戀愛和旅行,社團活動以及其他,這些都沒什麼,看似也是正常不過的現象。上大學時,即便是中國頂級的大學,教師也經常在課上給學生劃考試重點,這樣的老師被學生譽為「好老師」、「一定要選他的課的老師」;大多數學校的考試,只要學生找來上屆的卷子做一遍,基本上考試也就沒什麼太大問題,這樣其實逃課也沒有什麼關系,而很多學生也的確是如此,之後考個比較不錯的分數,由於其經常逃課也不怎麼學習,最後突擊兩天考出個好成績,這樣的學生被周圍的人,甚至是老師稱之為:「頭腦聰明」。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或是教育制度給了學生不好的引導,學生會以為在這個世上所有的努力都像考試那樣立竿見影;學生們也會認為,那個寄託在考卷上的分數,就是他們取得的成績的象徵——亦即是教育制度下勝者的標志。
當學生們進入社會時,發現社會上的事情,並非是現在努力馬上就能見到結果的時候,他們付出努力的行為往往也會淺嘗輒止;當這群學校內的「精英」走出象牙塔時,他們甚至連最基本的社群生存技能都不具備。
我國的大學對於戀愛這件事情,基本上所持的態度都是一致的:不鼓勵也不支持,典型的中國式態度表現範式,就和「原則上通過」一樣詭異。我之所以提到這個,是因為對於任何一個完整的人來講,愛的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力。不要小瞧這個「愛的能力」,很多大學生即便是到他們畢業之時,也未必懂得愛是什麼,如何愛自己的戀人、父母、朋友、老師,如何愛自己身邊的人。
我們的高等教育制度不教學生入何去愛,也不教受學生如何思考和批判,更不會花費心思去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大學里的基層學生管理機構,更確切地說是管制機構,像是監督學生「學習」的行政機關,而學習的概念又是如此地狹隘,強制學生上自習並規定時間,學院自己組織考試等(這種現象很普遍,越是好學校越容易出現)。
高等教育給予學生們的空間過於狹隘,他們到了大學依舊路徑依賴於高中的路,只不過因為客觀原因,大學里學生們的表現更像是對高中教育體制的反叛但是最終又不得不歸於屈服的表現。
獨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乃是大學精神之原本;高等教育留給社會必然不是立竿見影式的嚴格符合「投入——產出」模式的產物,高等教育的意義也不是他為社會創造了多少物質財富,一切對外炫耀物質財富以標榜自己學校功績的教育工作者,均為淺薄無知的人,高等教育的本質在於發現——了解——改變世界,通過認識自己或是社會,激發出超出自己之前認知范圍的能力和思想,推動社會不斷向前進步,這不正是高等教育帶給人們的最大饋贈嗎。
『貳』 高中生對大學的看法
1.能不用手機,就不用手機,這個一點沒有黑,別瞎嚷嚷手機有什麼有益學習的功能怎樣怎樣(同學們現在沒有用手機的應該在刷題吧)。
2.上一條多數人做不到,既然這樣,你就要用好自己的手機。
大家知道,精神抖擻是良好學習狀態的關鍵所在。所以早上從家/宿舍/食堂/教室的路上,聽一些讓你燃!起!來!的音樂。找到感覺,保證你精神抖擻(建議不要換成英語錄音,這樣早自習可能會暈,大家可以去聽一下,《the down》這曲子聽了大半年,每次都精神百倍)
3.起床稍微早一點,保證你可以早5分鍾到教室,這5分鍾你可以做一些小事情。
推薦大家背英語單詞,高中英語學習最重要的是背單詞(真的是這樣),但是上過高中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課本單詞是遠遠不足以解決完型和閱讀的!怎麼辦?大家需要一本高考3500詞彙書 。每天堅持記幾個,長期堅持就會看到顯著的效果。
4.學會優雅的上課:
上課時間很重要,但是你把它看的太重要,往往會適得其反。高中和初中一個很大的區別,在於學生自助學習能力大大增強。所以,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都是你會的,或者與考試關聯不大的(語文課最常見)。你完全可以選擇省略,而使用這些時間完成你當天的作業,晚自習會多出很多額外的復習時間。如果你發現你周圍的學霸總是在晚自習之前就完成作業,多觀察他們上課時做的事情,也許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
5.上課選擇性記筆記:
除去上一條的內容,其他的課,都是要聽得。那是不是老師寫的每個字我們都要記呢?否!(限理科)
不記的內容:
概念性的內容(即課本上有的原話)
淺顯易懂,不說你也知道的東西(常識)
過於簡單的例題(第一遍就做對的)
至於其他,責屬於重要內容,按部就班照抄就可以。
『叄』 家長對大學生的看法
孩子大了
當然不可當孩子一樣的感覺了
可以跟孩子做個朋友貪心
或者人生
生活
目標愛情
交友
友情
和現代的時尚男女
甚至性的看法
都可以談
讓他自己感覺到大學生的不容易更加應該珍惜
今天
和努力明天。
『肆』 談談你對大學生自由的看法
可能有的人覺來得大學自現在這個狀態很好,生活的非常自由,老師也不管我們了,我們也見不到所謂的"班主任"做的任何事情都沒有人限制了;可能有的人覺得這樣子太過於自由,沒有一點束縛力,從而導致我們只會玩手機打游戲,從而什麼都沒有學習到。
其實大學生不能夠太過於自由也不能太過於束縛,這兩點太過於極端都不好,但是這也只是兩種大學,大學基本上都屬於前者,全靠學生自己的自覺能力,結果相差很大,我們都知道自己已經成年了,有能力去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去養活自己了,可是大學生活的舒適擺在眼前,人是經不起攀比的。
『伍』 大學生對性觀念的看法
大學生是這個社會上被理想化了的集體,明明已經是成年人,可公眾卻下意識地把其當做未成年人,用衡量未成年人的標准去衡量他們的所作所為。又因為大學生享受著社會最好的教育資源,公眾不自覺地給其扣上「克制」、「道德」的帽子。
性教育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弱勢,不是因為我們國家這方面的專家不夠強,而是因為誰也不知道底線在哪,一談到就不好意思,認為會教壞青少年,其實大可不必。有些信息,越溝通,越安全,越壓抑,越危險。
所以,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我們要學會用知識保護自己。
來解釋一下性愛的概念。性愛,是指為了滿足自己性需要的固定或不固定的性接觸,包括擁抱、接吻、愛撫、性交等。這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是親密關系的象徵。在人類需求的金字塔里,性和食物一樣不可或缺。性愛是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一種偉大的動力。
大學生身體已經基本發育成熟,有性愛的能力。適當的性行為不僅能增強各種組織和器官的功能,還能促進生育能力。同時,讓彼此身心愉悅。性愛專家通過研究發現,性行為是天然的鎮痛劑,具有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另外,性行為還能保護心臟、減緩衰老和增強記憶力等諸多作用。
盡管如今大學生對性的態度已經開放了很多,但性知識的儲備仍然不夠完善。越來越多「大學生媽媽」的誕生,足以證明很多人的避孕措施並未做到位。如果遇到的是真愛,並且有足夠能力承擔養寶寶的責任,可以做出想要的選擇。但如果還沒有能力養一個小孩,就應該做好避孕措施。盡管沒有哪種避孕措施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最安全的還是使用(巔峰一號)安全套。
戀愛是人類的一種美好情感,大學生應當有趣追求美好愛情的自由。這是一個文明社會的體現。而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當然,我們提倡的性行為不是指毫無節制的性放縱,而是指在遵守性道德規范的前提,對性行為有充分的認識,雙方自願且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大學生可以學會性愛。更應該學會愛,作為女生,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男生則應該學會承擔責任。
『陸』 對於當代大學生,你有什麼看法
大學生太容易上,很多人不珍惜,再學校老師很多都去搞研究,也不專心教育學生,學生能學到的東西和企業不能接軌。
『柒』 談談你對大學生戀愛的看法
當我進入大學,在母校的講台上,我曾多次語出驚人地當著諸位老師對學弟學妹們說,別總信誓旦旦地說我高中無論如何不談戀愛。我說,這只是你沒碰上合適的人,當你真的遇見這個人,除了折磨自己,一切誓言都是白搭。你覺得你想戀愛的對象是適合你的人么?——其實高三後期我也碰上了自以為合適的人,且聽後話。
一模前最後一天下了個決定喜歡一個很好的朋友——她簡訊告訴我她答應了一個男孩作他女朋友。我當時心一下子就亂了,因為在我心中那男生就是一個混混,我怕他毀了她。想了兩分鍾後我發現我喜歡那個朋友(准確地說,應該是決定),盡管不打算勸他們分手,但我決定要幫助她,要讓她好好學習。後面的日子努力監督她、幫她,可最後高考她依然不如意。以致高考後一個多月她從我生活中完全消失——她說她愧對我對她這么好。
後來逐漸想明白這件事,意識到原本就不曾真正喜歡過她,決定喜歡她只是在高三這最緊張的日子給自己一個幫她對她好的理由。——她自然也不是合適我的人——我不後悔幫她對她好,因為我們直到今天都是好朋友,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段感情波動確實嚴重影響我的備考——盡管我最後好事多磨如願進入thu。而對她,我確實感到惋惜,我不知道沒有那段感情她是否能夠上個好很多的大學。我覺得也許會,因為她太靈了,給她講她最差的科目依然發現她領悟能力超群。
說這段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希望你考慮一下所謂動情的代價。
我亦多次在母校的講台上談到我對所謂高中生談戀愛的看法
1順其自然——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段經歷,既是經歷就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之分;而且這段經歷也許並非我們一個人就有力量控制的
2快樂——無論選擇動情還是不動情,都請讓自己盡可能快樂——愛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徒增煩惱。
3對自己負責——我們每個人奮鬥了這么多年長成這么大都不容易,如果把持不住自己,耽誤了前程到底值不值?
4對對方負責——既然愛——我不敢對我的感情用這么神聖的詞眼——那麼是否應該為對方著想?在我們什麼都給不了對方之前,是否至少先不打亂對方平靜的生活,能讓對方繼續前進、繼續奮斗
5反對「早戀」的說法——是「戀」就不早,既早就不叫「戀」
寫的挺亂的,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對這事,應該慎重考慮,但其實也不要覺得太有什麼大不了的
呵呵,加油,做好自己!
『捌』 請大家談談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
當代的大學生比以前多了,在社會上大家對他們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甚至有些人鄙視他回們。不過我要說其答實我們在社會上有很多的人都不能理解大學生,他們有他們的痛苦。辛辛苦苦的上了大學到頭來發現原來也就如此,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你要說現在大學生的素質差,我不和你辯論。但是,不要忘記:什麼樣的社會造就什麼樣的人才。所以對待大學生不要期望太多,他們也是一個普通的人。
因此對他們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尊敬,尊敬他們是因為他們都是有知識的,再怎麼著在有些地方還是比我們好。
『玖』 談談對大學的認識
大學本質的理解,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關於大學的本質和大學
的使命並沒有一定的絕對答案。
但是在我看來,
大學的本質就是營造一個相對寬
容的環境,
使學生學習建立一種學習知識的方法。
它並不僅僅局限於對課本知識
的學習,
而是全面的讓人學會思考、
推論、
比較、
辨識和分析。
總之,
學會學習,
這就是一所大學最根本的任務。
大學的本質是什麼?這一個問題就好比真正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一樣難以
回答。
剛踏入大學時,
我最初上大學的夢想就是好好學習,
拿專業第一,
這還是
我爸告訴我的。
可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
其實大學就是一個熔爐。
他不是煅煉你
的某項技能,
而是讓你掌握煅煉自身的技巧。
我們必須承認讀大學是比較重要的。
首先,
他是一個敲門磚,
沒有文憑找工作更容易四處碰壁,
除非你叫人給你鋪好
了路。其次,他還象徵著一種能力,證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優秀。
大學,
並不是什麼非常神秘的地方。
大學之所以不同於高中,
在我看來,
大
學的區別就是存在那種教育人的文化,
也就是求真、
育人。
研究學術、
創造知識
就是求真,
而到底為什麼、
怎麼學就是育人。
求真,
應該是大學所應具有的必備
條件。
簡單說就是一輩子不論遇到什麼風吹浪打,
都堅持追求真理不動搖。
我們
現在的大學就是缺少這樣的氛圍。
但是,
我感覺近年來一些我們所謂的大學漸漸
浮躁,為了排名,為了獲獎,不惜粗製濫造,抄襲之風盛行,甚至有的大學校長
都抄襲文章。
而育人就是教會大家怎麼學。
我想,
這更應該包括教會我們學習怎
樣去學習。
不僅僅是現在,
還更應包括將來,
在未來如何用自己已會的東西去學
習不會的東西。
在我看來,其實現在大學裡面學到的東西並不都是可以為將來的工作所用
的。
其實你在大學裡面主要得到的還是思想的融合、
成熟。
如果你還有餘力的話
還可以找出自己善於什麼、
不善於什麼,
並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這個很重要,
因為我們所在的時期正是人生觀、
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刻。
我們在大學中學的就
是方法,就是一種建立學習的方法。
在我周圍,一些同學認為大學其實很簡單,就是學習一下自己的專業知識,
並以此為自己將來找工作提供一定的資本保障。
誠然,
大學中我們是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
學習知識是獲得認識的基礎與條件。
這沒有錯,
但是知識與認識之
間絕對劃不了等號。
現在的大學只是非常過分的強調知識的含義,
而忽略了如何
使知識得到轉化,
如何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建立一種學習知識的方法。
這,
就是大
學的精神所在。
大學時人生的關鍵階段,
而這卻正是大學最好的體現。
這是因為這是一生中
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
礎。
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
大學就是在這個
時期為你提供一個塑造自己對自己、
對世界認識的環境。
這是我們正式踏入社會
之前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松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的理想環境。
總之,
有的人認為大學中教的很多都是無用的東西,
認為大學中的知識對自
己以後的用處不大。
而我卻認為大學本來就是應該教無用的東西。
其實,
真正決
定你踏上社會後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是性格,
而性格恰恰是這些無用的東西陶冶
出來的。
因為有用技能的用途早已被規定,
而無用的知識正是因為其無用,
才會
有無法預測的大用,這就是大學最本質的體現。
『拾』 當代大學生們對所處大學的環境的看法是怎樣的
血戰太平洋
很多的bug,
我以前也卡過
比如什麼車停了
不走了
有的nbc還不走了
導致游戲不能繼續~~~~~~~~~~
你試試讀取最後一個存檔吧
應該能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