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博士畢業要求
A. 同濟大學博士後畢業需要寫論文嗎
指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一定時期研究工作的階段;也指專在博士後流動站進行專題研究屬的人員。博士後,不是學位,而是指獲准進入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也可以說博士後表示的是一種工作經歷。
1876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設立了一項研究基金,用以資助優秀的青年學者在較好的研究條件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由於在最初基金資助的20人中有4人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
故人們稱之為「博士後」。
1983年至198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兩次致信鄧小平同志,建議中國實行博士後制度。1984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李政道,並仔細聽取其關於實施博士後制度的意見和方案,當即表示:「這是一個新的方法,是培養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次年7月,國務院批准了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試行博士後制度方案——博士後制度在我國正式確立。
B. 同濟大學博士待遇問題
本人知道實情,不知道你是說的嘉定還是本部,在嘉定,你說的這個住宿顯然不用這么多,單人公寓一年也才二千多,你說的『工資』應該是導師給的那部分,據我所知,博士生每年至少還可以拿到學校給的1.3萬。另外還有優秀博士生的獎勵,如下:
從2010級開始將優秀博士研究生資助定義為「優秀博士生獎學金」。資助對象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分設四個階段。新生入學時,設100名新生獎學金(0.5萬元),獎勵入學時成績優秀、具有良好的教育經歷及較強的科研能力的博士生;中期考核時,設50名優秀博士一等獎學金(1萬元)、100名優秀博士二等獎學金(0.5萬元),獎勵在學期間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撰寫了高水平論文及高質量科研成果博士生;滿學制時,設80名優博培育獎學金(1.5萬元),獎勵在校期間具有較強科研能力,並願意繼續參與科學研究、撰寫高水平論文的博士生;第四學年結束時,設40名優博培育成果獎學金(1.5萬元),獎勵在校期間取得優秀科研成果及培育優秀博士論文的博士生。
這些只是硬性規定可以拿到的部分,至於像幫導師做項目另外拿的咱就算不清楚了,這個得看導師的情況。總之你說的還得家裡倒貼錢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特別能花),我們學院這邊的官方說法是,博士生在讀期間可以拿到碩士生出去工作的70%的錢。
C. 同濟大學博士生5月份答辯完,學位證為什麼要12月份才能拿到
貌似是要在學位評定委員會開完之後10天才能拿,一年一般有兩次,5月和11月。5月份的需要在3.20之前答辯。所以你只能在11月之後拿學位證了。
D. 我想碩士畢業後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希望是清華大學,或者是同濟大學。
作為同濟土木的學生,對於您的選擇我不便給予直接的答復。就個人的想法提回供一些簡單的建議:
就大學答而言必然是清華好,畢竟是國內最優秀的大學,試想下,誰曾沒有過清華夢,所以您的心情我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專業而言,同濟土木工程不論是師資(含院士)還是科研實力都較清華強,畢竟土木在同濟是支柱性專業之一,沒有了土木同濟也就不再是同濟了,所以如果是想搞學術,我覺得同濟也未常不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其實,我覺得出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其實同濟的土木博士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交流一年或者是聯合培養,取得大學也都是在國外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比如曼切斯特大學,悉尼大學,東京大學等。抱歉對清華的不是很了解。
我覺得不管你選擇清華、出國還是同濟都挺好的。最優的選擇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就本人目前的人生體會來說,很多時候不存在最優或不是最優 的問題(這可能是理工科長期思維方式的緣故),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道路然後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並且踏踏實實的把它做好往往更加重要!
真心希望你能做出自己的選擇,follow your heart!
適逢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祝福清華!
E. 我兒子去年考上上同濟大學的博士生要讀幾年
至少早讀3年,如果他特別努力,也有提前畢業的可能,不過比較罕見。博士不是那麼好讀的,祝好運。謝謝。
F. 同濟大學博士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1] 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並,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為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醫學專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校友中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的有140餘人。
截至2014年12月,同濟大學設有36個學院(系)和二級辦學機構,7家附屬醫院,4所附屬中學;學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5人、碩士研究生13644人、博士研究生4504人,另有攻讀學位外國留學生2477人;學校佔地面積2567863平方米;圖書437.1萬冊。
G. 同濟大學的博士可以在大學當老師嗎
從學歷背景復來說,同濟大制學是國內名牌大學,你又是博士學歷,基本上符合了大學招收老師的基本條件啦,不過越好的大學要求越高,比如要看你的學術科研成就如何,是否有發表過高質量的論文,是否有高水準的科研成果出來等,所以如果你想留好大學當老師,就需要在這兩個方面努力啦
H. 請問同濟大學的博士是幾年畢業啊
理論上是3年,實際可能在3到6年之間,據說平均是3年半~
I. 同濟大學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有可能在高校當老師嗎女生,一直想當老師,不知道畢業後當老師有可能嗎還是
博士應該可以。但不包括「學士後」、「碩士後」、「博士後科研人員」。不過博士也只是一種版學習的經歷、一種人權生歷程罷了。中國之前一直批評美國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是資本主義的弊端。現在回頭看,其實很正常。尤其中國13年來的高校大擴招與學術大躍進後,博士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大眾化教育的組成部分和普通勞動者。而且教育部推崇 專業博士——也即不把博士當做知識精英,而只是技工而已。
不過,如果不進「三站」(學士後流動站、碩士後流動站、博士後流動站),一般是7年。同時,理論上一旦成為「本碩博」連讀的學生,也可對外稱「博士生」或被美稱為「博士」,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十幾歲的少年也可以被稱作「博士」的原因。
另,關於「三站」,可搜索 山東大學學士後流動站 溫州大學碩士後流動站 清華大學博士後流動站,相對比較有代表性。
J. 同濟大學結構工程的博士畢業能有什麼樣的待遇
呵呵,
我的同學05年從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現在上海某版研究院,屬於事權業單位,固定基本工資2000多,但是他接的項目獎金很高。目前算下來七七八八,他大概一個月5000-9000元吧。
我想如果博士就業,如果去設計院,可能開始基本工資3000-4000,然後算獎金。估計開始能拿到6K-7K,幾年下來,估計10K左右吧。同時還得看設計院的好壞,比如上海軌道設計院和現代設計院都是很強的。如果去大學當老師,工資我估計沒設計院高,但老師好輕松啊,以後可以做教授也是很好的一個方向。具體由你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