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寧夏大學博士點有哪些

寧夏大學博士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19 08:40:42

Ⅰ 寧夏大學有博士點嗎

寧夏大學有博士抄點襲。
學校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自治區重點學科,7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211工程"重點培育學科,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民族學、水利工程、草學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Ⅱ 寧夏大學有哪些碩士點

經管MBA

Ⅲ 寧夏大學數學系有博士學位授權點嗎

寧夏大學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從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取得碩士學位授權資格,已培養出300多名碩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碩士生有417人。該校研究生教育1999年以來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由東方哲學、民族史、古代文學、岩土力學等8個碩士點增加到29個,加上最近增加的12個,已達41個。2003年是寧夏大學學位教育快速發展的一年,繼成為工商管理專業學位(MBA)、教育專業學位的培養單位和第一批開展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院校之後,寧夏從全國4個沒有博士點的省區中除名,終於擁有了博士學位授予資格。
寧夏大學創辦於1958年,是一所多學科的區屬綜合大學。這所大學經過了兩次較大范圍的重組,一次是1997年12月26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寧夏大學、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實行合並辦學;第二次是2002年2月26日,經教育部批准,寧夏大學和寧夏農學院進行合並。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寧夏大學通過兩次重組後在辦學規模和實力等方面都有明顯提高,學科門類更加齊全,師資力量更加雄厚,實現了學科交融和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寧夏大學現有14個二級學院,54個本科專業和25個專科專業。現有學科涵蓋了理、工、農、文、經、管、法、教育、歷史等9大門類,12個自治區重點學科,其中回族文學是全國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寧夏大學還有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及伊斯蘭教哲學、回族文學、西夏文化、自然災害與環境等34個研究所,現有教職員工2664人,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留學生逾1.7萬人。
據寧夏大學研究生院王主任介紹,目前全國具有博士學位授權資格的高等院校有270餘所,此次新申報博士點的大學有100多所,20多所大學獲准。寧夏大學博士學位點的申報成功,大大提高了學校的辦學層次和知名度,拓寬了學校的辦學道路,對培養當地急需人才,穩定現有人才,吸引外來人才都具有重要意義。這位負責人表示,寧夏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在理、工、農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草業科學、應用化學、煤化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少數民族史等學科已在學術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寧夏大學明年在校碩士生將達到700人。這位負責人還說,草業科學專業作為寧夏大學第一個博士點,明年將面向全國招生8∼10名博士研究生。

Ⅳ 寧夏大學一共幾個校區

寧夏大學有兩個校區,分別是:

1、寧夏大學本部,地址: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賀蘭山西路489號。

2、寧夏大學南校區,地址:寧夏銀川市黃河東路656號。

校現有77個本科專業。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自治區重點學科,7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211工程」重點培育學科,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4)寧夏大學博士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1、師資力量

學校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人員佔65%,碩士以上學位人員佔86%。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9個。柔性引進院士29人,柔性引進知名專家34人。

2、教學建設

學校有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110項。

3、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生物科學、農學、草業科學、生物科學類、漢語言文學、英語、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

Ⅳ 以下高校當中擁有博士點最多的是

浙江大復學
國家重點學科:制24個
碩士點:285個博士點:212個院士:0個
北京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81個
碩士點:221個博士點:199個院士:0個
清華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49個
碩士點:159個博士點:123個院士:0個

所以 是浙江大學博士點最多

Ⅵ 寧夏大學有哪些專業

本科專業: 經濟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術學、小學教育、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阿拉伯語、日語、新聞學、廣告學、音樂學、美術學、藝術設計、舞蹈學、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化學、應用化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地理科學類、地理信息系統、材料化學、環境科學、應用心理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軟體工程、網路工程、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葯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草業科學、林學、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科學、動物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旅遊管理、電子商務、行政管理、農林經濟管理。 專科專業 化工技術、建築工程技術、數控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 、酒店管理、音樂教育、體育教育、藝術設計。 碩士學位點 數學、作物學、外國哲學、政治經濟學、法學理論、人類學、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教學論、應用心理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凝聚態物理、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人文地理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固體力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電路與系統、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結構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利水電工程、應用化學、農業水土工程、食品科學、果樹學、植物營養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草業科學、臨床獸醫學、農業經濟管理、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碩士、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等152個。 博士學位點 中國少數民族史、水利水電工程、草業科學等23個。

Ⅶ 寧夏大學哪些專業最好

寧夏大學簡稱寧大,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與教育部共建的以文、理、工、農為主體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學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建設高校」。學校坐落於賀蘭山下有著「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是教育部首批批準的招收留學生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高校。寧夏大學現有六個校區,即校部A、B、C、D區和南校區、新華學院,佔地面積2383畝,校舍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教學實驗農場1695畝。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000餘人,研究生3000餘人,少數民族預科生3200餘人,留學生近400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學生14000餘人。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數字化圖書館和多功能體育館,固定資產16億元。學校擁有一批水平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各類科研機構38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3個。

Ⅷ 寧夏大學是211嗎

寧夏大學是211大學。

寧夏大學(Ningxia University),簡稱「寧大」,學校坐落於賀蘭山下有著「塞上湖城」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是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文、理、工、農為主體的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是國家教育部首批批準的招收留學生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高校。

寧夏大學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學校。

寧夏大學始建於1958年。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並;2002年2月,與寧夏農學院合並,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嶄新的一頁。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塞上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校園樓宇林立、花木繁茂、環境幽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不斷弘揚「不怕困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和一代代寧大人「艱苦創業、負重拼搏」的傳統,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特別是近年來,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重點建設寧夏大學」和「努力把寧夏大學辦成高水平大學」的戰略決策,學校著力「補歷史欠賬、抓當前建設、打未來基礎」,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2307畝,校舍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教學實驗農場1695畝。在校教職工2700餘人。面向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6000餘人,研究生2800餘人,少數民族預科生32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學生14000餘人。公開出版學術期刊4種,《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多年入選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1995年成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西北地區寧夏主節點。擁有現代化的數字化圖書館和多功能體育館。學校固定資產12.5億元。

學校設有23個學院。現有9個學科門類中的68個本科專業。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7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7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211工程」重點培育學科,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民族學、水利水電工程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能源化工、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生態恢復、土建與水利工程5個自治區院士工作站。現有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50項。

重點學科建設

國家重點學科(2個):草業科學、中國少數民族史(培育)。

「211」工程重點學科(7個):中國民族史學理論與回族史西夏史、草業科學與生態工程、西北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旱區節水灌溉與水資源調控、煤炭化學化工與節能減排、寧夏地區教師教育發展、數學力學及工程技術科學。

自治區級重點學科(17個):專門史、漢語言文字學、區域經濟學、民族學、英語語言學、應用心理學、人文地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應用化學、草業科學、水利水電工程、應用數學、基礎數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凝聚態物理、臨床獸醫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學校專職教學科研人員中高級職稱人員佔50%,碩士、博士學位人員佔80%左右。柔性引進院士16人,19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1人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工程」,1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遴選為教育部中文、物理、生物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首批「百人計劃」。

學校擁有一批水平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近2億元。現有各類科研機構38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3個。能源化工(天然氣轉化)重點實驗室、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東基地煤化工資源循環利用實驗室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西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重點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夏學研究院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出台了《關於加強本科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培養的若干意見》,制訂了實施方案,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要求。按照「基礎扎實,人格健全,有就業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目標培養應用型人才,確定了「加強基礎、突出實踐、發展特長、注重創新、分流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並且通過構建兩個方案(專業培養方案、人格培養方案)、打造三個平台(課程建設平台、實踐能力培養平台、創新能力培養平台)加以實施。學校力求通過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參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並且使其中30%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學校的科學研究工作持續穩步擴大規模,重點推進「優化科技資源強能力、集中科技服務上水平」。圍繞「提升內涵,強化特色」的總體目標,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強化科研激勵機制,持續推進原始創新,集中開展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科研項目承擔方面,「十一五」以來,學校先後承擔自治區級以上科技項目800餘項,經費總量比「十五」期間增加了4.5倍。重點重大科技項目實現重要突破,先後承擔和完成了「黃河河套地區鹽鹼地改良及脫硫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環境安全重大問題研究」等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項目和課題,以及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國家農業成果資金轉化項目、「863計劃」引導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948」項目等重大項目(計劃)60餘項。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0餘項,自治區級以上哲學社會科學項目168項,自治區科技攻關等自然科學類項目320餘項。學校先後與自治區5個市、10餘個龍頭企業及區內100餘家中小企業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簽訂合作協議,開展實質性合作和廣泛服務。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並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自治區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等方面實現了突破。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把對外合作交流作為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體兩翼一個平台」(服務學校整體對外開放戰略;國際合作,國內合作;校友工作網路)的對外合作交流工作格局。國內合作在深化、創新與上海交大對口支援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先後與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昌大學、福州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9所高校開展了實質性的交流合作,形成「一對九」的合作格局。國際合作立足於民族區域特色和特色優勢學科,以中日國際聯合研究所、西夏學研究院、回族研究院以及阿拉伯語人才培養,阿拉伯文化研究和生物技術、生態學研究為平台,先後與日本島根大學、創價學會(大學),阿聯酋迪拜大學,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挪威紅十字會北歐世界聯合學院等十幾個國家的十多所高校結為重點合作夥伴。寧夏大學是教育部批準的招收留學生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高校,自1992年以來,先後有20多個國家的近千名留學生來校學習。與阿聯酋迪拜大學聯合建立了海灣地區第一所孔子學院。學校的校友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先後成立寧夏五市校友會、銀川工商企業界校友會及北京校友會。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等。

Ⅸ 寧夏有哪些大學

寧夏大學 北方民大 寧夏醫學院 寧夏理工 寧夏師范 吳忠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寧夏師范學院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 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銀川科技職業學院(銀川大學)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Ⅹ 寧夏銀川有哪些大學

銀川高等學府有16所,分別是: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專,寧屬夏大學新華學院,銀川能源學院,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寧夏工業職業學院,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警官職業學院,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寧夏藝術職業學院,寧夏體育職業學院。

(10)寧夏大學博士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1]。自治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位於寧夏平原中部,東踞鄂爾多斯西緣,西依賀蘭山,黃河從市境穿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寧蒙陝甘毗鄰地區中心城市,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經濟區。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水洞溝遺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夏王陵。

熱點內容
蘭州大學博士水平 發布:2025-02-24 12:31:13 瀏覽:417
東北石油大學2014研究生復試名單 發布:2025-02-24 12:23:42 瀏覽:455
考研英語251二外復旦大學 發布:2025-02-24 12:21:29 瀏覽:430
大學宿舍的春情txt 發布:2025-02-24 12:20:04 瀏覽:686
北京林業大學在職研究生院 發布:2025-02-24 12:19:26 瀏覽:364
上海師范大學第二附屬實驗學校 發布:2025-02-24 12:17:55 瀏覽:39
請華大學付林教授 發布:2025-02-24 12:17:47 瀏覽:312
四川所有二本大學名單 發布:2025-02-24 12:12:20 瀏覽:597
廣州市中山大學第附屬二醫 發布:2025-02-24 12:12:13 瀏覽:800
河南省考試報考江西財經大學研究生考試地點 發布:2025-02-24 12:10:49 瀏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