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世紀
⑴ 21世紀的中國大學生應具備什麼素質
在21世紀,高等教育將更加註重教育質量和人才素質的提高,在進一步發展數量的同時, 將更注重於質量的提高。「質量就是生命」,提高質量將是永恆的主題。提高質量,就要更加註重素質教育,筆者認為,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政治、思想、道德素質
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從根本上講,就是一個人的政治態度、思想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業與祖國的前途、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融為一體的品格。在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擁有「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品格,顯得尤為重要。新世紀的人才首先要有實事求是、敢於堅持真理的精神。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從更高層次上要求,則應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生發展的原動力,是高素質人才的基本點。
高等學校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基地,也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場所。創造和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莘莘學子的任務,其主要的任務也是在於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及素質。科學的問題是嚴肅的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孜孜以求,這才是科學素質的體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具有良好文化素質的專門人才,不管是學什麼專業的,必須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雅的文化氣質。有的學者認為,知識是一種資本,是發展經濟的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是說知識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極端重要性。
2.2.思維、創造、能力素質
知識產生於思維和創造之中,良好的思維素質,能促使人不斷地追求新知。思維素質首先表現為勤於思考,其次表現為善於思考,要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進行正向思維、反向思維、多向思維,才能在思維中有所收獲。創造素質,主要是指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構建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能發現別人忽視的東西,並給予重視;能尋找新的生長點,興趣廣泛,思路開闊,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隨著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僅僅掌握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力是人類學習和運用知識的一種智能,是科學技術人員品質的核心,也稱為智能。高素質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學科專業知識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還要有良好的表達、組織、創新能力。當前,科技領域相互滲透、交叉的趨勢增強,重大攻關項目依靠「大兵團作戰」,因此,對高素質人才的領導能力、合作能力、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心理、身體素質
伴隨著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此也導致了人們心理的極大改變。當代大學生作為「最為敏感的群體」,他們的心理變化更是驚人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他們能否健康生活、能否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大的方面和長遠觀點看,關繫到21世紀中國的建設和民族的興旺。中國要贏得21世紀,就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大競爭力度,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激烈的競爭向人們的心理素質提出挑戰。總的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身體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是成才的內在動力,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標志。
⑵ 20世紀的大學生與21世紀的大學生的不同
信仰
⑶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自己在實現中國偉大復興中應怎麼做
你好,實現復興就需要我們出力,需要我們出力就需要我們有這個能力可以出力,所以首先是要努力刻苦學習,增強自身實力,還要多宣傳動員,帶動他人一起出力
⑷ 21世紀大學生應具備的品質
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是鍛煉一個人能力的最佳舞台。作為一名大學生,走出了忙碌回的中學時代答,開始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當今社會是一個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競爭社會,其實質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個人能力的競爭。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面對當前社會的形勢,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適合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實際和市場經濟體制特點,我認為大學生應具備七大能力,如下:
一:理論知識能力。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必須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包括專業知識和非專業知識 ,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任何工作,無論是科學、教育研究,還是具體的實踐作業,都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大學生用自己廣闊的社會時間能力。所以,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把課堂的知識和學好,同時,要多到圖書館博覽群書,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到達充實自己的目的。
二: 適應環境能力。適應能力是一個人綜合數值的反映,它與個人的思想品德,創造能力,知識技能等密切相關。大學生畢業之後,所面臨的是找工作,參加工作,然後 定居。它們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的,所以,大學生要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環境能力。只有這樣,即使是在比較艱苦的環境下,也能夠變不利的
⑸ 21世紀大學生的使命是什麼
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認識得越來越清楚,但對諸如「什麼是道德」「什麼是道德教育」、「學校道德教育旨在達到何種目的」等更為本源性的問題卻很少做進一步的追問。如果我們不能從理性層面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反思,那麼我以為,一種缺失了思想根基的道德教育實踐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首先表現在外向型經濟對學生的思想影響。改革開放國門大開,外向型的「三資」企業,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種思潮紛紛湧入,使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發生了變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開始悄悄侵蝕學生的靈魂。涉外企業中的外方管理方法、手段及思想意識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學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畢業生將外企作為擇業的熱點目標,國營企業即使有正式錄用名額也不受他們青睞,祖國意識在一些學生的心目中漸漸淡化。其次是市場經濟與學生價值觀念的轉變。由於部分學生對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識不足,界線劃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作用,以及積極主流與消極支流的關系,致使認識上出現誤區,價值觀念發生扭曲。商品經濟的等價交換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原則,一些學生錯誤地將其視為思想行為的准則,導致了做事講價錢,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為用「等價交換」來衡量。在為社會付出的價值觀上具有濃厚的「務實性」,在利他的同時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現出只顧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顧他人和社會公德,認為生活的真諦就是享受。無私奉獻已不再成為人的價值范疇,造成理想境界的空虛。第三是勞動力市場及用人制度的變化,提出了新的人才質量要求。
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為企業輸送人才的院校在培養人才上向質量要效益,應培養出覺悟高、能力強、懂理論、會操作的復合型人才。企業為適應商戰競爭,還突出表現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上的變化,強調制度的執行與制裁要獎罰分明。培養人才與工廠生產的產品一樣,受到供求關系的制約,培養的人才類型、規格、特點、素質及管理手段,必須與人才市場的需求、管理制度相吻合;否則,我們的畢業生將會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失去競爭力,甚至失去人才市常第四是市場經濟給思想品德教育帶來的困難。在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社會觀念的變化,知識的更新,信息的接受,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來說幾乎是同步的。】
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現狀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確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價值取向趨於實惠,社會責任感淡薄,自我意識彰顯,公德素養較差,認知與行為脫節,求職和學習目的功利化等等。 大學生道德素質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經濟全球化,社會轉型,網路信息社會的到來,科技革命給大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以及行為帶來了雙重影響,東西文化的交匯碰撞,加劇了大學生道德發展的矛盾性和復雜性;高校教育方面,高校道德教育存在「德育首位」名存實亡,德育目標過於理想化,教育內容的安排欠合理,德育方法單一,德育工作者隊伍不穩和素質不高等問題,是大學生道德素質方面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大學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這些問題形成的內在原因。 要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及其道德綜合素質:一要樹立明確的德育新觀念,確定恰當的德育目標;二要豐富和發展高校道德教育的內容;三要改進德育方法,拓寬德育渠道;四要加...
⑹ 作為當代大學生,21世紀的新青年,該如何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知識是樹立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古希臘哲學家說,知識即美德。我國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大學的青春時光,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魯迅先生說過:「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學階段,「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要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准為什麼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們付出的辛勞才能結出果實。面對世界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面對學業、情感、職業選擇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時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經歷。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於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了這把總鑰匙,再來看看社會萬象、人生歷程,一切是非、正誤、主次,一切真假、善惡、美醜,自然就洞若觀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選擇。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於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禮記》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人說:「聖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聖人。」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准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順利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懷疑動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寶貴人生。
⑺ 作文二十一世紀大學生的夢想
夢想之船,一隻多麼精緻,多麼漂亮的夢想之船。船里載著我們許許多多的夢想,慢慢地向著遠方駛去。
夢想就像藍瑩瑩的天空,綠瑩瑩的草原,那樣廣闊,那樣深遠。我小時候就有一個偉大的夢想,長大後當一位鋼琴家。我很喜歡彈鋼琴,受過不少訓練。一心想當一位鋼琴家。每當我看到電視上音樂家彈鋼琴時,我是多麼的羨慕,而那旋律又是多麼令人陶醉呀!
記得那一次,我剛開始學鋼琴。當我坐在鋼琴面前時,我是多麼開心,多麼激動。老師坐在旁邊,讓我認譜、唱譜,然後教我彈《小星星》。我慢悠悠地彈著。剛開始彈,指法都亂七八糟的,沒一個對。老師看我彈得這么認真,就不前來打擾我。我彈完以後,老師告訴我,我的指法錯了,不過老師還是非常細心地教我彈正確。慢慢的,我開始熟悉了,譜也記住了。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已經對鋼琴越來越熟悉了,學過的曲目也不少。但是困難卻一次又一次地向我發起了挑戰。那一次,我正在家裡練鋼琴,並復習一些考級曲目。當我彈到《G大調小奏鳴曲》時,突然間,那段主旋律讓我給忘了。我很著急,腦子一團亂。無奈之下,我正想放棄。可我有開始糾結起來:就算我繼續彈,下次上課依然不會;如果我放棄,就等於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費了,而我的夢想也都將無法實現。正當我還在糾結時,卻突然想到:堅持就是勝利。我應該堅持,而不是放棄。只有這樣,我才有可能勝利,才有可能成功。於是,我跳過那一段,然後繼續彈下去。第二彈上課,我向老師說了我的事,老師就開始教我彈……夢想之船在海上行駛時,遇到了重重困難。但困難過後,總會出現「彩虹」。
夢想之船不斷地向著夢想港灣駛去,只有我努力,實現夢想也只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