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對大學生活規劃

對大學生活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1-20 15:48:38

Ⅰ 如何規劃大學生活!

這個時候很多同學又面臨一個痛苦的抉擇,就是保研還是出國,因為大多數學校你申請保研的話,你就不能再申請出國,如果你希望先考慮出國的話,學校又不給你保研的機會,需要你自己考研。很多同學猶豫不決,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你在猶豫就說明了保研是個雞肋。
北大為了避免學術的近親繁殖,已經盡量的希望自己的老師是外校畢業的,而不是本校的學生,因此如果你被保研的話,就至少在一個學校裡面呆6年,這對於你的世界觀,人生價值,思維視野的擴展都是一種傷害而不是一種擴展。一般而言,2-3年我們就能適應並超越一個固定的環境了,保研將把你的人生引導劃歸到保守派的范疇。中國的清華,北大,同濟,復旦等大學最高的學術研究能力也要比國外落後十年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保研使你學術上有突破性的成果,這種可能性在概率上講是不大的。
雖然自己准備出國考試有風險,但是既然你可以被保研,就說明了你的潛力,因此你准備出國考試的風險相對還是比較低的,自我奮斗還是有很大的把握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人生精彩的話,就要做一個用於進取,用於拼搏的人,盡管這種精神在大學里可能已經被消磨殆盡了。
中國人不可避免的有一種保守的小農心態,願意固步自封而不是aggressive,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而作一個具有ambition的人。希望每一個人在將來,對你的大學四年生活的回憶,不是為碌碌無為而後悔,而是為曾經的努力和拼搏,體會飛揚的青春所留下的足跡
最後一句: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別讓自己後會沒去做事

Ⅱ 大學生活規劃

大學學業規劃,你要的!

學業是大學生立身之本,是大學生應當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的知識、能力、素質體系。具備和擁有好的學業,才會有好的就業、好的職業。
(一)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我思故我在
站在大學校園門口,同學們必須思考自己的學業。對待學業,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思故我在。
進入大學後,我們究竟應該干什麼?一些大學生對此感到十分迷惑。還是那句老話: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大學是學習的天堂。人生也許很長,但只有大學這幾年是可以讓人充分、自由學習的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再也難找了。參加工作後,要麼有心情沒時間,要麼有時間沒心情。因此,決不可以為學的東西暫時沒有發揮作用,或者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而不去學習。同學們要根據社會需要、社會發展趨勢和個人的興趣、特長及所學專業等確立自己大學期間努力的目標。並根據確立的目標,做好切實可行的生涯規劃。然後根據制定的規劃,及早准備,付諸行動。
二)樹立正確的學業觀
大學生的學業是指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以學習為主的一切活動,是廣義的學習階段,它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還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業務、組織管理能力、科研及創新能力等的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完成好大學學業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學業觀。所謂學業觀就是對所學專業、課業的態度和認識,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前景。當代大學生在對待學業問題上存在著種種誤區:或將學業涵義理解過窄,或對學業生活預期過高,或學業角色定位不準,或職業期望值過高,以至學業不精甚至荒廢學業。為此,我們應正確處理如下四種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學業與專業的關系。珍重自己的學業,就該學得其所,努力培養自己的專業興趣,把自己的愛好和國家的需要及社會發展的要求有機地統一起來,掌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相關能力,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
二是正確處理學業與職業的關系。在學習期間就應自覺地學好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鍛煉職業能力,以期在將來的從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是正確處理學業與事業的關系。將自己現在的學業、將來的職業和未來的事業聯系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認識所學專業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作用和發展前景,立志獻身其中,在工作中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是正確處理學業與就業的關系。就業與學業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就業是學業的導向,學業決定了就業。以就業為學業的導向,有利於大學生專業報考的選擇、學業目標的調整、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習外延的拓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與此同時,就業也構成了衡量學業成就的重要標志。想要就好業必須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以及創新精神,這些都應當在完成大學學業過程中養成。
(三)大學生活從學業規劃開始
大學生學業規劃,就是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現有的條件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整個大學期間的學業目標,並為實現學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換言之,就是大學生通過解決學什麼、怎麼學、什麼時候學等問題,以確保自身順利完成學業,為成功實現就業或開辟事業打好基礎。對於在校的大學生來說,只有及早設計自己的學業規劃,明確自己的學業目標,提高素質優勢,才有可能在將來激烈的競爭中把握住機會,獲得成功。
1、做好學業規劃能增強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沒有學業規劃,我們的時間、精力容易處於荒廢和散亂之中,生活漫不經心,心態消極怠慢,很容易進入跟學業無關的瑣事中,虛度大學美好光陰、浪費青春。而學業規劃能讓我們明白現在做的每一點都是實現未來目標的一部分,從而重視現在、把握現在,集中時間、精力和資源,選定學業。
2、做好學業規劃能增強生活與學習的主動性
一份有效的學業規劃,能夠引導我們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的和潛在的資源優勢,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樹立明確的學業發展目標與未來職業理想,評估個人目標與現狀之間的距離,學會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採取切實可行的步驟和措施,不斷增強自己的學業競爭力,實現學業目標與職業理想。從大一開始,同學們就應該認清自己的學習發展方向,並在大學期間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而不是到大四快畢業了,才開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麼,改變以往的被動局面,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3、做好學業規劃能促使大學生積極向上和自我完善
學業規劃是我們努力的依據,也是對自我的鞭策。隨著學業規劃的每一個具體目標的實現,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我們的思想方式及心態就會向著更積極向上的方向轉變。好的學業規劃為我們提供了完成學業的清晰圖畫,使自己對學業的實現過程有了清晰透徹的認識,進而更有信心、勇氣,達到自我完善。
4、做好學業規劃有助於自我定位
同學們要不斷地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特點,進而進行不斷地調整與修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乾的工作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自我人生目標,即自我定位。而學業規劃確立的過程是一個有彈性的動態的規劃過程,是一個認識自身優勢與弱勢、機會與挑戰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定位、規劃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明確自己「能幹什麼」、「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麼機會」、「我選擇干什麼」等問題的過程,進而使理想具有可操作性,為進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
(四)大學學業規劃5步驟
1、學業規劃選定
首先,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認定自己想干什麼。興趣是理想產生的基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要擇己所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和研究領域進行鑽研和學習。其次,分析自己的能力、特長,確定自己能幹什麼。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在現實行動中的表現,是正確駕馭某種活動的實際本領、能量和熟練水平。能力是實現人的價值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支配人生命運的一種主導性的積極力量。因為任何一種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條件,所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認定自己想干什麼的基礎上確定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應該培養的能力。再次,分析未來,確定社會要求干什麼。著眼將來、預測趨勢,立足於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避免盲目跟風,因為最熱門的並非是最好的。選擇社會需要又最適合發揮自身優勢的專業方向和研究領域才是最好的。要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想干什麼、能幹什麼、社會要求干什麼有機地結合起來。幾方面的結合點和鏈接處正是我們學業規劃的關鍵所在。
2、強化學業規劃

當學業規劃選定以後,很多大學生或者束之高閣或者虎頭蛇尾,結果導致有了學業規劃卻不能實施或實施後不能持久,最終無法實現既定的學業。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大學生在制定學業規劃時缺少一個重要環節,即對學業規劃的強化。強化學業規劃就是規劃執行者在執行之前充分運用想像,詳細地羅列出達成學業規劃的好處,從而培養出積極的心態,進而增強動力、產生更大的執行力,確保學業規劃順利完成。

3、學業規劃分解

學業總目標制定出以後,要能自上而下的分解,即制訂學習計劃。以本科四年為例,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進行:四年的總學習目標——一年的學習目標——一學期的學習目標——一月的學習目標——一周的學習目標——一日的學習目標。使得學業規劃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天,確保學業的嚴格執行。

4、學業規劃評估與反饋

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地對環境和條件做出評價和估計,對自己的執行情況做出評估。由於現實生活中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學業規劃的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評估結果出來以後應進行反饋,以便自己及時反省和修正學業目標,變更實施措施與計劃。同時應做到定期評估與反饋:每年、每學期、每月、每日進行檢查評估與反饋,進而分析原因與障礙,找出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5.激勵與懲罰

激勵措施能將人的潛能和積極性激發出來,懲罰可以防止惰性的產生。一定要制定出完成階段目標後對自己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完成後怎樣獎勵自己,完不成將怎樣懲罰自己。

(五)扎實的學業為就業開路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如何,將決定他在求職擇業時的自由度和取得職業崗位的層次。大學是就業准備教育,大學生一畢業絕大多數人都將走向工作崗位。我們應該為幾年後的就業做好知識、能力、素質等全方位的准備,珍惜大學時光抓好學業,為未來的就業、創業、成功立業開山鋪路。為此,根據社會發展和用人單位的需要,同學們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抓好學業,做好就業准備。

1、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堅持廣博性與精深性、理論與實踐、積累與調節相統一的原則,培養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這一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其基本途徑只能是學習和積累。也絕非一勞永逸,必須持續不斷地付出艱辛勞動。只要採取適合自己的科學方法,並且不斷努力、辛苦耕耘,就一定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順利就業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2、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

知識並不能簡單地與能力劃等號,知識與能力是辯證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應把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擇業、從業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創造能力、決策能力等。培養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有勤奮學習、積累知識,積極參與、勇於實踐,啟迪思維、發展興趣等。

3、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知識、能力、素質是大學生社會化的三大要素。知識是素質形成和提高的基礎,能力是素質的一種外在表現,沒有相應的知識武裝和能力展示,不可能內化和升華為更高的心理品格。但是知識和能力往往只解決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質可以解決如何做人。高素質的人才應該將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結合,既把養成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又注重專門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培養,使自身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應把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提高全面的綜合素質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擇業、從業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綜合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四個方面。四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靈魂和根本,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是基礎。
中間補充!你學金融的!比如4年,首先2年在校安安穩穩學習~然後第三年考證做兼職!最初的兩年不要只學老師給的東西,多跑跑圖書管,學習點高級財務會計之類的,這些對你詪又用,最後一年,就是准備繼續考呢,還是工作了!想好自己以後要幹嘛

Ⅲ 對大學生活的計劃

不一樣的抄人,可能有不一樣的襲想發,一般大一都是不確定的,這里我只說幾點建議性質的:1認真學習型的不關注學校的其他活動,整體認真學習,拿獎學金啥的,可能以後的目標就是考研 2 活動型的 參加各種組織和活動,不斷地與人交往,增加自己的視野,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3混合型的 及學習很好,參加的活動也很多,綜合素質能力強一般現在大多數人還是不確定要不要考研,所以就先認真學習,但同時也可以適當的參加一些活動,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再者可以與其他人在閑暇時出去耍,不要整天呆在寢室和學校里,也需要去外面看看

Ⅳ 大學生活對未來的規劃

大學生活規劃是從目前比較流行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演變而來的,是一種假定在一版定程度上人可以掌握自己的權命運,通過對未來大學生活道路的預期設計,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謀求在大學生活中取得更大成功的一種新型的大學生活管理活動。 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並不明確,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提前准備和准確定位,甚至影響將來的生活和對社會的適應性。所以,大學生活規劃是必要的,大學時期是畢業起跑的助跑期。只有做好了規劃,才能坦然地面對大學四年和未來的生活。目標進大學後,明顯會有點失落感,哪怕是再好的學校,身在其中也感覺不出它的好來……這個很正常的,大學說白了就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學校哪怕再不堪,其實也不會影響真正熱愛學習的人。

Ⅳ 對於大學生活的認識和規劃

對大學生活的認識和大學四年的規劃

大學生活可以是清閑的,亦可以是忙碌的——專這一切取決於你的態度。屬

不過,在你清閑時,你要記住:總有人在你切水果時,秒殺一道數學題;總有人在你調整憤怒的小鳥彈射角度時,記住一個單詞;總有人在你打完一把Dota 的時間里看完一章教材;總有人在你與他人閑聊時聽一段英語聽力;總有人在你熟睡時回想一天的得與失;總有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比你牛逼的人比你還努力……

大學生活就是這樣。有的人虛度大學生活,有的人把握大學生活。

有些人,並不在大學好好地思慮如何使自己的目標明確。他們只是在虛度光陰,把父母的心血浪費在大學校園。同時他們在大學校園里沒有了追求,沒有了夢想,沒有了目標,更不明白上大學究竟是為了什麼。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把握自己的大學生活、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自己的人生規劃。

有些人,在來大學之前,就滿懷著目標和理想。他們,確實有理想,有追求。但是,在大學生活中,難免有坎坷和挫折。這就要我們拿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去經歷那些艱難困苦。

Ⅵ 大學生活規劃怎麼寫

高考對於每個奮斗過的學生都是及其重要的。在激烈的高考競爭過後, 一些學生幻想他們走進大學就可以一勞永逸,因此他們不惜浪費時間和金錢一味地尋求快樂,而不去集中精力讀書。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道路的權利。但是大學生應當樹立目標並為之奮斗。大學階段是我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時光,在此期間我們能夠為未來的學術成就做好充分的准備,因此一旦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就應該更充分地利用這段時光。樹立目標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態度。一般說來,當人們想去達到自己目的時他們就會更有動力,並且當他們取得成功時就會更加有成就感。這對大學生來說也不失為一條真理。成功需要樹立目標並為之努力奮斗。為我們的大學生活樹立目標將會為我們的成功創造良好機會,同時也使我們能夠挑戰自我,奮力拚搏。

還記得,十月今秋的時候,抱著對大學的憧憬,踏上了離開故土的一步!

還記得,曾經對大學的期盼,曾經為了考上大學而付出的努力,當來到河大的那一刻,我的人生便不再是從前那般,充滿了希冀!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終究是迷茫了,總以為大一是碌碌無為,大一是無聊浪費,時光在指間悄然而逝,卻不知珍惜!我們在慢慢找尋,找尋大學生活的方向,漸漸才知道在大學本科期間,我們並不指望能學到什麼高深的專業知識,而是應該把重心放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一個人貴在知道自己應該去干什麼,"明其志,方能知所赴!"學校提供的平台是許多專家的共同認可的,適合大部分同學的需要,然我們自己應該更清楚自己的實際需要,在學的課程上有所側重,有所安排,另外選學一些對自己有價值、有益處的課程......這將更具個性化更能挖掘你的潛力。

大學同樣是一個施展表現你的才華的大舞台。好好利用它,也是一個任務。怎麼說呢?有人說:"社會經驗道義後社會上去培養也來得及,現在讀好書不就行了么?"我認為這是各誤區能力的培養其實不是一朝一夕的。就比如語言能力,我們從小就開始訓練,對么?但你可以說——我現在的語言功底、交際能力非常出色了么?很少有!即使我們平時一直在培養的東西尚且如此,更何況工作能力呢?它常需要一定條件,一定時間空間的。許多大一沒有從事任何社會工作的同學,往往到了大二、大三就很難加入學生會、團委,等等,為什麼呢?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把握大學里這個機會充分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

從高中步入大學之門,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但沒過多久,有些學生便生疑問:聽課後的時間怎麼都由自己安排?大學如果像高中那樣有老師來管就好了,然而實際並非如此,如何安排生活似乎成了一門必修課,有些學生習慣了高中時代的生活,上課、作業、考試及活動,均由老師或班主任統一安排。乍一離開這樣的環境,確有不適應之處。高中的這種管理方法如何,這里暫且不去評說。僅就學生而言,確有一個急需轉變觀念、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的問題。

Ⅶ 大學生活規劃

思路:按照時間順序,開始規劃,從大一規劃到大四。在學習、生活、考研、社團等等各個方面考慮詳細,並注意每個時間階段的重點事情是什麼。

正文:

我即將成為XXXX大學的一名學生,在即將入學之際,我站在大學的開頭,展望一下大學四年的學習和生活,希望我的大學能夠如預期一般充實而有意義。

大一:打牢地基。觀念上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腳踏實地學好基礎課程,特別是英語和計算機。在大規劃下要做小計劃,堅持每天記英語單詞、練習口語,並從大一開始就堅定不移地學下去。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修讀雙學位或輔修第二專業,並盡早做好資料准備。大一的學習任務相對輕松,可適當參加社團活動,擔當一定的職務,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交流技巧,為畢業求職面試練好兵。

大二:承前啟後。在這一年裡,既要穩抓基礎,又要做好由基礎課向專業課過渡的准備,並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級課程逐一瀏覽,以便向大三平穩過渡。

這一年,手中應握有一兩張有分量的英語和計算機認證書了,並適當選讀其它專業的課程,使自己知識多元化。可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如下鄉、義工活動,也可嘗試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單位兼職,多體驗不同層次的生活,培養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大三:奮起直追。主動加深專業課程的學習,並把大四的課程盡量擠入大三這一學期,以便大四有相對寬松的時間求職或考研。

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拋向社會的時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師兄師姐打聽求職信息、面試技巧和職場需求情況,請教寫求職信、個人簡歷的經驗,並在假期開始為自己心目中的職業進行實踐。准備考研或出國留學的同學,則要關注考試資訊,盡可能多渠道地搜羅各種資料。

大四:揚帆千里。目標既已鎖定,該出手時就出手了。求職的,編寫好個人求職材料,進軍招聘活動,多到求職網站和論壇轉一轉,你自然會享受到勤勞的果實。考研和出國的,現在就是沖刺期,落足功夫,爭取把目標拿下。

在同學們為自己的前途忙得暈頭轉向的時候,畢業論文這一關可馬虎不得,這是對你大學四年學習的一個檢驗,要對自己負責,別「剪刀加漿糊」就糊弄過去,想想被評上優秀論文是一件多麼榮耀的事情啊。只要在大學前三年都能認真踐行自己計劃的同學,相信大四就是你收獲的季節了。

生活上,在大學四年間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能使我們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我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 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還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要保證合理的營養供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能養成沉溺於電腦網路游戲等不良的習慣;並且在課堂上要認真詳細的記筆記。

在大學本科期間,我們並不指望能學到什麼高深的專業知識,而是應該把重心放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一個人貴在知道自己應該去干什麼,'明其志,方能知所赴!'學校提供的平台是許多專家的共同認可的,適合大部分同學的需要,然我們自己應該更清楚自己的實際需要,在學的課程上有所側重,有所安排,另外選學一些對自己有價值、有益處的課程……這將更具個性化更能挖掘你的潛力。

熱點內容
湖北大學動畫老師招聘 發布:2025-02-25 18:14:14 瀏覽:387
中國科技大學博士外校招嗎 發布:2025-02-25 18:10:16 瀏覽:427
武漢理工大學責任教授 發布:2025-02-25 18:09:38 瀏覽:342
西安交通大學法律治理學博士 發布:2025-02-25 18:08:56 瀏覽:116
南通大學老師聯系電話 發布:2025-02-25 18:01:39 瀏覽:12
清華大學博士後經費管理辦法 發布:2025-02-25 17:55:16 瀏覽:634
2014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25 17:53:43 瀏覽:57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數學考研真題 發布:2025-02-25 17:53:40 瀏覽:300
博士到一本大學 發布:2025-02-25 17:53:08 瀏覽:263
日照大學城韓國 發布:2025-02-25 17:24:19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