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學生就業
1.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1.就業人數龐大,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形勢嚴峻
自從2000年以來,畢業生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2011年畢業生的人數是2001年的5倍多。據教育部統計,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73%;2005年畢業338萬大學生,截至當年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6%;2006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全國大學生就業率為76.69%。
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平均就業率達到70%;2008年全國畢業生人數為559萬,大學生就業率為70%;2009年高校畢業生611萬,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4%;2010年的大學生畢業生630萬,截至7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2011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660萬,在201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劉延東表示,2011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77.8%,連續9年保持在70%以上;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80萬人,700多萬名中專、職高、技校等也將集中進入就業市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仍將會集中顯現。
2.存在結構性「供過於求」的現象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目前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仍然是供不應求的。但是由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結構、職場、經驗准入要求等市場需求因素發生的變化與大學生適應這一變化所需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職場經驗,就業觀念、信息佔有、高校分布和專業人數分布不匹配,引發了職位空缺和失業並存現象。
2. 目前,國家對大學生就業有哪些政策
一、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就業:
1、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公益性崗位就業的,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薪酬或生活補貼;
2、對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由政府補償學費,代償助學貸款;
3、對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在研究生招錄和事業單位選聘時優先錄取;
4、對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的,給予生活補貼,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項目服務期滿並考核合格的,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總分加10分,高職(高專)學生可免試入讀成人本科;今後相應的自然減員空崗全部聘用參加項目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二、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
5、由政府補償學費,代償助學貸款;
6、在選取士官、考軍校、安排到技術崗位等方面優先;
7、退役後參加政法院校為基層公檢法定向崗位招生考試時,優先錄取;
8、具有高職(高專)學歷的,退役後免試入讀成人本科;或經過一定考核,入讀普通本科;
9、退役後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總分加10分;榮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後免試推薦入讀碩士研究生。
三、積極聘用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與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
10、高校畢業生在參與項目研究期間,享受勞務性費用和有關社會保險補助,戶口、檔案可存放在項目單位所在地或入學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滿,根據需要可以續聘或到其他崗位就業,就業後工齡與參與項目研究期間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社會保險繳費年限連續計算。
四、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
11、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的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12、為到中小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檔案管理、人事代理、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等方面的服務;
13、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並享受國家相關扶持政策;
14、登記失業並自主創業的,如自籌資金不足,可申請5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對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按規定適當提高貸款額度;
15、參加創業培訓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16、靈活就業並符合規定的,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五、強化對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
17、就業困難和零就業家庭的高校畢業生,享受公益性崗位安置、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就業援助政策;
18、機關、事業單位免收招聘報名費和體檢費;
19、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求職補貼;
20、對離校後未就業回到原籍的高校畢業生,由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提供就業服務並組織就業見習和職業技能培訓。
3. 中國大學生目前就業狀況如何
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大學生雖然文化素質基礎不錯,不缺知專識,但缺乏企業需要的技屬能和經驗。關於就業還是建議多方面尋找出路,如果有時間的話,參加個職業培訓還是很有必要的,北京青鳥北大公學 的學士後課程,這是大學生就業專屬平台,學習尖端技術,短期內能力的快速提高。還是比較受大學生青睞的
4. 當前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何
對於當前大學生而言,對於就業,我的看法是沒有可比性,主要是靠你自己的能力來回解決你的就業,如果你答大學沒學到任何東西的話,zd你的就業形勢能樂觀嗎?當然,我和里說的是一般情況,如果你家條件好的話專,那又不一樣了。主要還是看自己有什麼本錢去應對企業的考核。其實在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的崗位,只是你願不願意去做的問題。對於就業,可以說嚴峻也可以說寬松。主要屬是根據你的劍直觀和人生觀來決定你的看法。也許我說的不一定正確,將就著參考一下得了。
5. 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怎樣
最近一家國內調查機構推出了《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其中,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十個大學本科專業因為就業困難被列為「紅牌專業」。然而,這些「就業難專業」在杭州卻是熱門專業。有關人才專家表示,就業的難易,也是相對的。這與地區經濟分布、經濟形勢都有關系,因此全國的數據並不一定能對應杭州的情況。2010屆大學本科「紅黃綠牌」專業排名這份藍皮書採用了國家統計局以及勞動就業部門的相關數據,同時還參考了近幾年大學生就業的實際調查結果。藍皮書推出了2010年紅、黃、綠牌專業。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2010年中國大學生紅牌本科專業前10位是: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黃牌專業:比紅牌專業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前八名是:美術學、藝術設計、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綠牌專業:很好理解了,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且失業率較低的專業。比如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油汽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都屬於緊缺、需求量較大的專業。紅牌專業在杭州卻有前途實際上,被列為十大最難就業的專業中,動畫、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有些冤枉,至少在杭州,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並不難,有的還算是熱門專業。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人才招聘會上,來自省內外的74家動漫企業
推出了2000個動漫崗位。其中列在需求排行榜首位的是中高級原畫師、動畫師等專項人才,這些崗位幾乎佔了總需求量的三成;排在需求榜前列的還有策劃、編劇、導演、建模、腳本分鏡、後期製作等人才。杭州高新人才市場對高新區部分企業2010年用人需求做了一個摸底調查。參與調查的150餘家企業的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20%。其中有近80%的崗位集中在計算機、通訊和機械能源行業。杭州高新區人才開發中心的方孟蘭表示,計算機科學、動畫專業在杭州的就業情況都還不錯。因為軟體開發是比較精尖的項目,現在高新區內的很多軟體企業都需要這樣的人才,因此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很受歡迎。另外,生物科技與工程、生物技術要看情況,一開始工作的話,據說很辛苦,但是有經驗後,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薪資都比較高。理性選專業被重提在被調查的考生中,無論是男生、女生,還是文科生、理科生,都有這樣的意思:最可能首選的專業是金融學。值得注意的是,藍皮書寫道「2010屆被調查的考生覺得,法學、英語、漢語言文學、會計學也是他們熱衷的專業」,可意外的是,調查顯示以上專業都是2007屆——2009屆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所以這樣看來理性選擇專業顯得尤為重要。浙江省人才市場的人力資源專家汪長江說,藍皮書中提到的一些黃牌專業杭州也存在。比如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這些專業在五年前需求相對較大,高考報考的人數多。但是太過泛濫了,造成了目前的就業難。而所謂的綠色專業,三五年後又將會怎樣呢?汪長江認為,高校的專業設置如果存在缺陷,沒有自己的特色,專業培養不精細,教學研究不深入,「綠色」專業也會變成黃色的。
6. 中國大學生失業和就業的比例
這個問題不好說!~所謂的就業和失業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大學生一個月拿幾百塊工資也算就業的話!那就業率就高了沒有具體數字。小編認為失業原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有以下6個方面:
1、國家對高校擴招導致的大學生人數增多;
2、就業渠道的不暢,用人單位還一定程度上存在關系就業的現象;
3、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還一定程度上不能容納更多的人就業,也就是用工需求不大,崗位供應不足;
4、高校在教育培養大學生的適用性上滯後於社會發展給用工單位的適應性;如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這樣說很多專業都沒有開設這個課程,還有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顯然不足。
5、同時還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6、國家在提供給大學生的崗位供應上不足;
7、大學生家長對子女就業上的指導不足,尤其是農村家庭;
8、由於高校追求高就業率,某些高校要求學生必須簽訂三方協議,才發畢業證,對大學生就業率與失業率的統計上報存在失真現象,最後導致國家在出台就業政策不能科學的參照大學生就業率與失業率的統計數據(媒體也報道過)。
二、大學生自身的內部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已經屬於成人,沒有在所學專業的范圍內對職業生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更用不上說職業生涯規劃了;沒有職業生涯規劃,很多大學生盲目找有盲目換,造成階段性就業又階段性失業;
2、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態度一定程度影響了未來的就業,可以這樣評價當前的大學生,在校就是「吃喝玩樂談戀愛」,沒有幾個真正把學習當作是為了未來就業而准備的,基本上就是上大學混文憑了事;
3、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尤其是為了就業而准備的社會實踐較少;
4、在校期間對自身未來就業的「一專多能」認識不足,如果學以致用當然最好,但是當前的大學生只有百分之幾的人在從事所學專業的工作,更多的都是從事非專業的工作,因此大學生要在短暫的在校期間學好自身專業的知識之外,還要多學幾門其他專業領域的專業課程,為未來就業多做准備。
所以很多的事情除了有一些外在因素,自身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很多的因素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自身的缺點為什麼就不能改改呢,所以不要抱怨,有競爭才會有提升。
7. 全國大學生最願意去就業的城市有哪些
2014年4月30日
-
座城市入選「十大」,除了南京外,另一座獲得畢業生歡迎的城市是蘇州,排名...江寧新城這樣的區域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最大,這新蓬勃發展的新城地區,不僅...
8.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怎麼解決
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及原擴招學生的陸續畢業、走向工作崗位,二00九年中國政府將面臨近千萬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這無疑對中國的經濟及社會穩定造成影響。中國今日(19日)在此間推出「准就業」機制,預計明年將解決一百萬以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記者今日在教育部、科技部主辦的「國家軟體產業發展戰略與人才培養模式發布會」上獲悉,針對就業難題,教育部麾下的國家軟體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LUPA創造並推出了大學生「准就業」機制,旨在最大限度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此機制不但打造了長期人才培養的模式,還有效整合了人才供應、培養、需求三大平台,成為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資源整合中心。此舉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政府高層的高度關注。
據介紹,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趨緊有四原因。 一是畢業生多,二是就業空間相對緊,三是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還亟待完善,四是大學教育與市場脫節,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實際就業市場不適應的問題存在,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障礙。
「准就業」階段 是學生在「學校待業」與正式 「上崗就業」之間的過渡階段。未實現就業的「待業」大學生通過「准就業」階段的學習與工作可獲取「工作」與「學習」的雙核實訓,在結束「准就業」階段後,學生可獲得三方面的回報,即「從業工資」、「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
據悉,LUPA首先整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四十所國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及國家百所示範性職業院校。依託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現有資源,在歷屆高校待業學生及應屆畢業大學生中招收優秀學生,結合就業進行核心職業能力、核心職業技術雙核強化實訓,合格者進入准就業崗位,之後分層次進入國內外IT企業及政府、事業單位。部分學員留在就業基地長期工作、就業與創業
9. 現在中國的大學生就業率怎麼樣
不要讀了!
垃圾大學垃圾專業!多的是啊
就算學校打出就業率多高的說法TMD也是假的!都是玩陰的!
10. 中國大學生在未來幾年的就業趨勢怎樣
未來幾年的就業趨勢
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畢業生專業分布情況,對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在各行業的就業前景可做出預測。
1.需求趨長、職位較多的行業
未來幾年,計算機、通信、電子等信息類專業、生命科學、高新技術等行業人員需求大,大學生就業增長空間較大。師范類畢業生仍會供不應求,環境科學類、生命科學、應用數學、法律服務、交通運輸類以及工科的儀表類、紡織類需求都會增多,外語類中的復合人才、石油、煤炭、冶金等需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有些行業的容量有限。
2.需求大體保持不變的行業
主要有機械類、材料類、外語類大語種、醫學類、管理專業、經濟學、財政學、統計學、價格學、國民經濟計劃以及金融,財經等需求不會有大的增加,比較平穩。其中有些專業如醫學類畢業生需要重點移往中小城市、農村及城市基層。計算機、通信、電子等信息類專業雖然需求量較大,但人才培養規模也不斷增大,兩長相消,信息類專業的就業場面難再火爆。
3.需求趨降的行業
從行業上看主要是農、林、牧、漁、製造、建築業,尤其是農林類畢業生就業仍然相對困難。但不能一概而論,以上各行業高素質專業人才仍需求興旺。建築類雖有相當需求,但這行業目前仍處於勞動密集型,吸納的主流仍為勞力型人員,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卻不旺。
從學科類型看,文、史、哲類人才社會需求趨減。哲學、社會學、歷史學、人口學、宗教學等畢業生未來幾年的就業形勢仍難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