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跟著導師做課題
我覺得應該不介意吧,本科生畢竟不是研究生,你只是他的學生中的一個,他也不是你的負責導師。
⑵ 大學本科期間跟老師做課題是怎樣的流程,一個課題是多長時間聽說有些還要做訪談。請教有經驗的人
其實本科階段做課題流程不難,主要是所學知識太少,很多時間花在了惡補上回,老師只是定期的來答和你聊聊,看看你在哪方面有困難,課題時間要看是什麼性質的了,因為有的是別人要求的期限,有的是自己的課題,後者時間當然充分些,但大多數是屬於前者,訪談類的是在你做出成果後的,這就很少了
⑶ 本科生跟著老師做課題能學到東西嗎
跟老師做課題就是由老師指導在學校設立個項目,然後你們做,在做的過程中要用到的都要學。
⑷ 本科生階段如果沒有跟著導師做過課題研究 沒有創新班 精英版之類的經歷的對考研有多大的影響會吃虧嗎
一般你說的這類人都去申請保研了。
考研你只要分數夠高,過了專業線。就基本沒什麼問題。與導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導師一句話的事。所以要對目標導師做好調查。
祝你成功!
⑸ 985院校的研究生跟著導師做課題收入怎樣
這個沒有具抄體標準的,即和項目本身的科研經費有關,也和導師的個人習慣有關。有大方的有相對小氣些的,按照一個相對平均的水平來估算的話,每月也就500元左右。
如何選擇導師
最應當注重的是研究生導師的人品。相信大多數導師都是好的,但是就當前狀況來講,確確實實有不少導師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他們希望利用研究生為自己「打工」,或者「心懷不軌」。對待這樣的人,絕對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選導師看學識。一些研究生導師沒有真學識,做的項目全是「假大空」,這樣你的研究生課題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假大空」,直接導致找工作階段你很難被用人單位認可。因此,如果有必要建議從學術角度來考慮其知識素養。
應當想辦法聯系自己的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讓他們給自己提供更加客觀的建議,不要聽從他們對於其他老師的推測,因為那可能是片面的,他們只對自己導師有足夠了解。
⑹ 前輩們,本科期間跟著老師做科研到底有沒有必要
這個,並不是說必要。因為對各高校大多數本科生來說,根本沒有跟著老師回做科研的機答會,建議你一定要珍惜機會,能參加的話就參加一下。
跟著老師做科研,從中可以學習到研究方法,收集或檢索資料的方法,有的課題可能還要做一些試驗、社會調查或市場調查,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都是提高自己不同能力的途徑。從使用角度,可能還會增加你的社會實踐學分。科研中表現優異,將來對保研、保研面試會幫助非常大。
⑺ 本科生換實驗室做別的課題,怎麼跟原實驗室導師說明
別的實驗室做出邀請,不耽誤原來的工作,搞好平衡
⑻ 研究生該如何選擇導師和課題
當時還好好想了想。說真的導師的選擇要更據個人的目標和要求,好的boss和差的有天壤之別。有些人認為,導師當然要牛,越牛越好,(以前我也覺得是這樣)我不覺得完全對。對於一些人想出國的,選牛的老師自然最理想,有好的老師推薦出國會容易許多,但是對於一些想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的人,選擇一個年輕的老師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年輕的老師一般精力較多,帶學生少,有些對學生很負責,可以在你身上用很多時間來指導,這樣比半年見不到的牛師要好得多!當然選導師不能只看這些啦!要看導師容不容易相處,導師的科研經費是否充足,導師擁有的實驗室設備條件如何,導師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反正對這些自己心中要有數,自己想得到什麼,不要麻木的追求牛師。還有有些牛師門下高徒很多,自然競爭激烈,在那樣的實驗室裡面生活有些郁悶的,我們學校就有,幾個很活潑的人進了實驗室連句話都不講,只會作實驗了!還有就是導師的性格很重要,有些慷慨的老師對學生好,經濟上也給予支持,作實驗少儀器也樂於幫你解決,要是你實驗做的不好,他會為你擔憂,就怕耽誤你答辯。而有些老闆比較摳,放假了自己出去happy了學生害得拚死拼活的幹活,而且贊揚的話也不會說,你的表現不好就會給你臉色看,兩種人手下幹活,感覺就是兩回事,所以這方面選前要研究研究!
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在目前的條件下要進行研究,有要有所成果,就要克服幾個大的困難,最大的阻力來自於設備和資金,這要求我們所選擇的課題必需是有快捷簡單經濟的測定方法和原料,所採用的技術對設備的要求不能太高等等。一句話就是要自己和實驗室有作這個課題的能力才選擇來做,否則想也不要想!對於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國內的大部分導師追求的是大而全的模式,有時候一個本科畢業課題也要作一整套工藝,這是不合理的。我覺得理想的模式是能夠把握實驗中的創新點,進行深入的研究。而在樅向上將研究的各方面考慮完全。實際上目前我們的研究模式在模仿的同時缺乏創新,同時對工藝研究的同時沒有注重理論和機理的研究分析。同時採用優良的實驗設計方法和分析處理方法極其重要。
課題分為縱向和橫向,縱向課題一般為周期較長的課題,一般好多課題是省或者國家的項目,需要很多人合作,前後有一定的繼承性,要是不是剛剛開始著手,一般資料很多,而且一個人研究只是其中易小部分。橫向課題不同,周期比較短,常常是老闆們接手的工廠裡面的項目,一般要求較快搞定可以到工廠用來掙錢的,以工藝性應用性的比較多。如果將來還想搞科研,選擇縱向課題我認為比較理想,可以學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將來想進入工廠或者到企業作研發,作橫向的比較好,工廠就是要快、省錢、能掙錢。有些人選擇課題時,有兩個誤區。對於以前有人作過的就覺得沒有意思,其實不然,作課題作科研關鍵在於創新,只要你有閃光的地方就可以,還有前人也不一定成功呀!還有就是也許前面的研究根本沒有重復性,這一點在開始前要作一下,自己心理有數。此外就是對於沒有作過的新課題,不感作,其實沒有必要,當然對於新課題是狠有挑戰的事情,探索總不會全部成功,但是不探索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國外研究證明一條不可行的路線也是一種成功,而國內普遍認為是一種失敗,所以很多人才畏懼探索和創新。這方面可以事前查閱外文文獻的有關研究,不要相信日本人的研究,重復性較差,我個人覺得美國和德國的研究比較嚴謹,當然個別現象除外。要是別人有所得,我們也必須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
當然選擇課題還有對目前研究熱點的把握的問題,那麼剛剛入學的或者開始著手實驗的同學如何來把握呢?我也沒發現什麼好的辦法,一個就是到圖書館看看近兩三年的文獻,找到一兩個自己關心的覺得理想的主題在到網路上search一下,作了解性的研究。還有就是看看自己的學校和其他學校相關專業近三年發表的文章,都是關於什麼的,一般教授們選擇的課題都是適合我們國情(各種條件)有不是太落後的研究,至少國內如此。(當然和老美比有些要落後10-20年)。
作課題的主要步驟和內容:開始老闆給課題自己選或者自己找課題(自己找比較麻煩,最好找好幾個給老闆或者有經驗的人看),這其中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實驗室有沒有實驗儀器的條件可以滿足自己作相關的研究,測定分析分離等方法需要的材料容不容易得到,實驗原料等等。選定課題以後就是對課題進行查新和研究,看看該課題的研究進展,對自己以後的研究要有一個初步的想法,這里提到一點就是對中文文獻,尤其是非核心刊物,要持有懷疑的態度去看,只能是對常識性的了解,真正的研究要有足夠的英文資料,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要是這一步作不好,後來發現在重新定課題都比較悲慘啦!(同學中有例子)如果你的研究結果肯定可以進行研究了,就要進行一些初步的實驗,一來實際了解一下實驗,二來從整體上對自己實驗的難度有體會。然後就是按照制定的計劃全面的開始研究,最後階段就是寫論文答辯。
⑼ 研究生「跟著導師做項目/做課題」到底指什麼,要做什麼事,能舉個具
一般導師都有國家級或省部級項目,作為研究生的你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具體做什麼與專業及項目性質有關。
⑽ 本科期間和跟著老師做課題,對本科學生有什麼用
你好!
這個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了!
第一個層面(往小里說):可以得到老師的信任,畢業答辯容易過,老師可以給你推薦好的工作
第二個層面(往大里說):可以學習更多專業知識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