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大學生
① 我為什麼不再喜歡《絕望的大學生》
你並不能代抄表所有的大學襲生,你的問題不是所有大學生的問題,條條大路通羅馬,天生我才必有用,眼高手低的人必將會被社會淘汰,所以你目前的期望值過高,和你的現實落差太大,才會導致你眼前的悲觀失望。海洋中沒有了鯊魚,小魚就會懶惰,如果你逃避競爭,註定會失敗
② 為什麼我一到晚上就想哭 感覺自己的前景特別黯淡 絕望 19歲大學生 男
那是你太閑了,讓自己忙起來,多往圖書館跑充實自己,或者趁專業課還沒有上,有回空閑時間,找找答兼職,賺點錢也好,也可以報社團,參加社團活動。其實前景不好,都是心理問題,你找個時間對未來進行系統的規劃,先從短期開始,拿個便利貼,寫個今天起床到晚上的時間安排表,就貼桌子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口不可能吃成個胖子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對於未來,你得有實力撐起你的野心。
大學四年的時光要好好珍惜,你才大一,加油,其他具體的操作可以網路或者問問學長學姐們,這些經驗很寶貴的。
共勉。
③ 總是不想學習 要絕望了。我是一名大學生,就是不想學習,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怎麼辦
我覺得,你不想學習應該是有很多因素吧?
比如,玩游戲? 談戀愛? 或者兼職一些工作回掙錢答?
在或者,是你的課程已經跟不上?後面的課程你學習不進去了?
其實,你應該給自己下定決心,放棄一些你該放棄的東西
才能更有可能的去得到一些東西。
如果你前面的課程沒學好,那你就想辦法補救,爭取能跟上後面的課程
既然你還對學習比較重視,那麼,現在最關鍵的,就是你的決心
光說真的沒有,別人給你的辦法,那還是得你親自的去一步步前行。
希望你能堅持
④ 許多大學生聽完之後就沉默了,大學生的未來就這么絕望
我們為何郁悶-李教授學術演講道出同學心聲
「郁悶」這個詞在如今的大學校園內的確是流行,「哎!郁悶啊,真郁悶!」常常聽到同學這樣嘆到,郁悶都快成為同學們的口頭禪了。不管大家是真的郁悶,還是一句口頭禪隨便說說而已,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的確是很郁悶。」
「為什麼我們會這么郁悶?」10月30日晚上,來自武漢大學的歷史系博士生導師李工真教授做了一場有關《人文主義和科學教育》的講座。在講座中談到現在的大學教育時,他道出在場所有同學的心聲:「現在大學生真的很郁悶」。
「為什麼我們大學生都這么郁悶?」他說,很大部分原因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務實」有關。
中國人思想太務實,由於沒有信仰的支撐,在這種心態下極易走極端。現在考大學,都是為了以後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在如今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家長這么為孩子打算,社會也這么報道,所以同學們也當然懷著這樣的心態讀書,而帶著這種為找份工作的觀念讀書的同學在德國是很難被人所接受的。
作為研究德國教育的專家,李教授在德國大學教育的發展史時說,現代大學是和科學緊密在一起的。現代大學的學習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對材料的理解。唯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判斷力,進而達到、技藝和力量。「教育是為了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學生的自我性、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在面臨為了的各種選擇時能夠作出有意義的選擇。」他引用德國教育家費希特的話說。
但是目前我們整個大學的教育現狀怎樣呢?他毫不客氣的說,現在我們國家的大學就像「訓狗場」,畢業了到人才場看訓得合不合適。這和德國現代大學提倡的大學科學與教育不太一樣。當有同學問他我國這種教育究竟為何種現狀時,他說目前我國的這種教育是「有中國特色的大學教育方式。」
「我們大學生如何在務實和科學之間找到平衡點?」一位同學問到。李教授這樣回答說,在大學期間,在選讀自己的專業時,要把每門學科當作一門科學來研究,而不是一個謀生的飯碗。
這個問題現在誰也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關鍵在自己。他建議同學們去看看愛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學會舉辦的紀念麥克斯.普朗克60歲生日演講會上的演講《探索的動機》這一文,並現場為同學們背誦了文中的幾段,送給願意為科學貢獻畢生精力的同學作為座右銘,博得了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
他最後鼓勵我們同學道:現在大學也是個大浪淘沙的地方,他說,正如一位科學家說的那樣,相信總會有人被上帝的天使留在科學的殿堂里。
面對現實,我們讀大學真是為了找份工作而早做打算,是迫不得已嗎?在務實和理想之間,我們該如何尋找平衡點?正如李教授在講座中提到的:「作為被商業浸泡的一代青年,我們一無所有的走出校園時,我們必須面對得失煩瑣的職業、昂貴的租和無盡物質的誘惑,為了讓父母放心、伴侶幸福、上司滿意,我們必須用所有的青春去支付、去交換。」這也是我們大學生務實的直接原因,也是導致大家「郁悶」的直接原因之一。
附:
探索的動機
——愛因斯坦的一次演講
這是愛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學會舉辦的紀念麥克斯·普朗克60歲生日演講會上的演講。
——編者注
在科學的神殿里有許多樓閣,住在裡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樣,而引導他們到那裡去的動機也各不相同。有許多人愛好科學是因為科學給他們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科學是他們自己的特殊娛樂,他們在這種娛樂中尋求生動活潑的經驗和對他們自己雄心壯志的滿足。在這座神殿里,另外還有許多人是為了純粹功利的目的而把他們的腦力產物奉獻到祭壇上的。如果上帝的一位天使跑來把所有屬於這兩類的人都趕出神殿,那麼集結在那裡的人數就會大大減少,但是,仍然會有一些人留在裡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們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就是我們所以愛戴他的原因。
我很明白在剛才的想像中被輕易逐出的人裡面也有許多卓越的人物,他們在建築科學神殿中做出過很大的也許是主要的貢獻;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天使也會覺得難以決定誰該不該被趕走。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如果神殿里只有被驅逐的那兩類人,那麼這座神殿決不會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為森林一樣。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只要碰上機會,任何人類活動的領域都是合適的:他們究竟成為工程師、官吏、商人還是科學家,完全取決於環境。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得到天使寵愛而留下來的人吧。
他們大多數是沉默寡言的、相當怪僻和孤獨的人,但盡管有這些共同特點,他們之間卻不像那些被趕走的一那樣彼此相似。究竟是什麼力量把他們引到這座神殿中來的呢?這是一個難題,不能籠統地用一句話來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華所說的,把人們引向藝術和科學的最強烈的動機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是要擺脫人們變化不定的慾望的桎梏。一個修養有素的人總是渴望逃避個人生活而進入客觀知覺和思維的世界——這種願望好比城裡的人渴望逃避熙來攘往的環境,而到高山上享受幽寂的生活。在那裡透過清凈純潔的空氣,可以地眺望、沉醉地欣賞那似乎是為永恆而設計的寧靜景色。
除了這種消極的動機外,還有一種積極的動機。人們總想以最適合於他自己的方式,畫出一幅簡單的和可理解的世界圖像,然後他就試圖用他的這種世界體系來代替經驗的世界,並征服後者。這就是畫家、詩人、思辨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各按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事。各人把世界體系及其構成作為他的感情生活的中樞,以便由此找到他在個人經驗的狹小范圍內所不能找到的寧靜和安定。
在所有可能的圖像中,理論物理學家的世界圖像佔有什麼地位呢?在描述各種關系時,它要求嚴密的精確性達到那種只有用數學語言才能達到的最高的標准。另一方面,物理學家必須極其嚴格地控制他的主題范圍,必須滿足於描述我們經驗領域里的最簡單事件。對於一切更為復雜的事件企圖以理論物理學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邏輯上的完備性把它們重演出來,這就超出了人類理智所能及的范圍。高度的純粹性、明晰性和確定性要以完整性為代價。但是當人們膽小謹慎地把一切比較復雜而難以捉摸的東西都撇開不管時,那麼能吸引我們去認識自然界的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麼呢?難道這種謹小慎微的努力結果也夠得上宇宙理論的美名嗎? 我認為,夠得上的。因為,作為理論物理學結構基礎的普遍定律,應當對任何自然現象都有效。有了它們,就有可能藉助於單純的演繹得出一切自然過程(包括生命過程)的描述,也就是它們的理論,只要這種演繹過程並不超出人類理智能力太多。因此,物理學家放棄他的世界體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個什麼根本原則問題。
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單純的演繹法建立起來。要通向這些定律,沒有邏輯推理的途徑,只有通過建立在經驗的同感的理解之上的那種直覺。由於這種方上的不確定性,人們將認為這樣就會有多種可能同樣適用的理論物理學體系,這個看法在理論上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物理學的發展表明,在某一時期里,在所有可想到的解釋中,總有一個比其他的一些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過這一問題的人,都不會否認唯一決定理論體系的實際上是現象世界,盡管在現象和他們的理論原理之間並沒有邏輯的橋梁;這就是萊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表述過的「先天的和諧」。物理學家往往責備研究認識論的人沒有足夠注意這個事實。我認為,幾年前馬赫和普朗克的論戰,根源就在這里。
渴望看到這種先天的和諧,是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們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專心致志於這門科學中的最普遍的問題,而不是使自己分心於比較愉快的和容易達到的目標上去的人。我常常聽說,同事們試圖把他的這種態度歸因於非凡的意志和修養,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促使人們去做這種工作的精神狀態,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談戀愛的人的精神狀態相類似的,他們每日的努力並非來自深思熟慮的意向或計劃,而是直接來自。我們敬愛的普朗克今天就坐在這里,內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樣提著第歐根尼的風燈鬧著玩。我們對他的愛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談的說明,我們但願他對科學的熱愛將繼續照亮他未來的道路,並引導他去解決今天理論物理學的最重要的問題。這問題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並且為了解決這問題他已經做了很多工作。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論同電動力學、力學統一於一個單一的邏輯體系裡。
編譯:朱長超
⑤ 蛋殼公寓讓女孩絕望,欲跳樓,它是壓倒畢業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剛畢業的大學生是沒有多少資金的,被割了一波韭菜之後,真的是沒有錢付額外的工資了,許多大學畢業生說,他們在“蛋殼公寓”上簽了月租金後,就陷入了在線貸款的體驗,由於蛋殼資本鏈存在問題,很難在到期時繼續支付高租金和物業費,甚至有即將破產的消息,受此影響,杭州,上海和北京等主要城市的房東已經開始取消與蛋殼的房屋租賃協議。
蛋殼的租戶中80%以上是21-28歲的年輕人畢竟這份工作不適合你更換,而房子也不適合搬家將是一個大問題。因此大學生會更加註意租房的各個方面,但是要找到合適的房子並非易事,畢業前學生們開始期待住在沒有姨媽的情況下租住的房屋,畢業後我發現租房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對於剛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來說,高昂的中介費,“一對二押金”或“一對三押金”是一筆不菲的錢。
⑥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中俞洪敏說大學生有多少人找不到工作
沒有人找不到,絕大多數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⑦ 好絕望 大學生輸了幾個 不知道怎麼辦了
沒事
不過是輸了幾個而已
不要太在意
⑧ 對階層固化感到絕望,部分重點大學大學生是憤懣還是自負
其實大家想想不會覺得大學畢業生所形成的中產階級很悲催嗎?958和211畢業生的抱怨並無道理,確實,很多事情還是要靠後來的努力,不努力就先絕望確實太悲觀。
但我有一次靜下心來想想關於我們這些中產階級的後路,如果說幸運的話,通過一兩年的拼搏薪酬待遇都能上去,但是在那個時候也是考慮成家的年齡,要買房買車也是一筆錢,買完房車之後就得養車供房,再接下來就是傳宗接代,往孩子身上砸錢了,然後你發現你順著這條道路走,你無時無刻都在賺錢掏錢,卻沒有一點是真正用得歡樂的。然後我就感嘆說:中產階級是相當無望的,明明是社會推動的勞力,但是付出和回報卻永遠不會對等,這個社會上的資源和財富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我雖然發出這樣的感嘆,但我畢業的時候不會有絕望感,甚至現在也沒有。我覺得有的211和958畢業生會發出這樣的感概,主要還是跟自身的認知有關,如果你做的是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你會感覺到絕望嗎?階層固化是事實,日漸高壓力的環境也是現實,但是只要認清自己的定位,很多事情都能水到渠成。
另外,211和958學生周圍所接觸的群體也很有可能引發他們絕望的心理,看多了就有自我對比和自我的高期待,期待和現實之間總是有落差,而站在211和958的高度讓這個落差更加明顯。我只想說,無論你是211、958還是專科都好,一旦進入社會就要轉變自己的心態,而不是還停留在大學的輝煌和安逸感里。
⑨ 雙非一本大學生完全找不到工作,絕望,大學意義在哪
學知識,提高個人文化素養,找不到可能是好的工作還未發現你,堅持,總有好的工作在等著你
⑩ 如何看待馬佳佳的《絕望的大學生》
我只感覺她只是想說話,想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把自己的故事講出來,但她根本不知道她為什麼要說,別人為什麼要聽她講。也難怪演講過程中會有觀眾轟她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