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現狀分析

大學生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1-11 18:00:13

大學生現狀的分析

社會現實所趨吧,抄都說大學小社會,我覺得大學現在不是什麼小社會了。整個和外面的社會差不多。大學學習生活比較輕松,頹廢是沒有人生目標,這樣的人或許是X二代之類的,不用擔心自己的未來,或許覺得自己就這樣了就索性「破罐子破摔」;一直努力奮斗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該爭取什麼,或許苦苦地努力並非自己所願,但至少他們知道對自己負責;功利心很重的人吧,或許很多人會不喜歡,也許會被討厭,但是,但凡活在這個社會,二十齣頭的年輕人,誰不重名利?從內心深處說誰不重?誰不想活得有意義?我的朋友經常說我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說沒什麼可以讓我放在心上的,但我就一直在暗暗努力,總想證明自己來過這個世界,我想我總該在自己死之前做點有意義的事情證明自己走過一遭吧?功利心重並沒有錯,走正確的路謀取功和利吧。
其實中國的大學生基本上都這樣子了,再不是七八十年代了。究其根源,是社會時代的發展的發展吧?其實都沒什麼大不了的,上大學是為了學知識也好,混文憑也罷,終究是個人的事,蟹有蟹道,蝦有蝦路,總得活下去吧?

㈡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

有數據顯示,近6成畢業生深感就業壓力,有76%畢業生通過綜合型招聘網站求版職,視頻面試普及權率近半,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工學專業就業收入更高,機械工程專業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

㈢ 大學生生活現狀的問題及對策

1現在大學生的學習現狀
1.1課堂的情景
學生上課有時睡覺、玩手機,不能有效將注意力集中聽課,做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教師每節課的辛苦講解其實都是一種勞動成果,試問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人拿什麼談學習?如果學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就應該首先追溯到做人的最基本問題,及學生的文明禮貌問題,應該讓每一名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和認可。
1.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動力不足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愛學習、不願意學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在進入大學前都是家長根據當今社會就業形勢或個人的看法來選擇專業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這種定勢的選擇或是家長劃定的發展空間鋪好的道路,使學生誤認為無須自己的努力只要是能順利拿到畢業證,工作就有著落,所以他們沒有遠大的目標,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或是興趣愛好,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社會俗稱的「啃老族」;其次,有的課堂老師只是被動、乏味、單一的說教,不能有效吸引學生,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熱情。
1.3學生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學習時間
經過三年高中苦讀,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大學充滿憧憬,剛進入大學校園,對這里一切充滿好奇,以為自己上了大學該放鬆享受生活了,不能將大學里豐富的資源和自己的業余時間緊密聯系,合理制定學習計劃,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自理能力較差、自控能力也不高。學生不能根據所學課程來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在繁重的專業課面前給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最終學習效率不高、質量不好。
1.4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自然不高
大學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場所,任課老師應結合自己所教課程、專業設置,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高中階段學生為了升學已養成了應試教育,不良的學習方法只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學習效率不高導致惡性循環。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放鬆大腦同時增長見識,使身心在愉快中成長,也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2問題根源究竟在哪如何解決問題
(1)時間觀念不強,無競爭意識。進入大學之後,脫離了中學時代「三點一線」的生活模式,大多數同學在開學前半個學期一直處於迷茫期,對大學里的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與此同時,大學教學模式的瞬間轉變,讓同學們在中學時代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給忽略掉了,萬事只求「六十分萬歲」,專業課不掛科,選修課去與不去完全看心情。
(2)生活壓力過小,無緊迫思維。上面也提到,進入高校學習,很多同學對中學時代「朝五晚九」的生活學習模式進行了完完全全的摒棄,認為大學就是張揚個性、完全自由、放鬆自我的平台,毫無緊迫的思維,對時間認知沒有清楚的認識,以至於走進「時間誤區」。
3對症下葯,科學規劃大學時間
綜合上述提到的情況,我們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根本,也就必須追根溯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當代大學生的他們指明之後的道路,使他們盡早走出盲區和誤區。作為老師要深入剖析問題,多走到同學們中間去發現同學們切身需要的是什麼,發現他們的興趣之所在,「興趣是人類的第一位老師」,了解到了同學們的興趣所在,開展和舉辦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學術活動,邀請校內外名師來校做相關學術報告,在與外界交流溝通的同時,也讓同學們增長知識的同時認清自己,從而科學的規劃自己的時間。
可以利用眼下流行的元素運用到學生管理中來,當代大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強,觀察力也相對比較敏感,我們要在這些上面多下功夫,與時俱進,也做一個「網路潮人」。網路上充斥著各種信息,也可謂是良莠不齊,怎麼能讓同學們看清和識別這些錯綜復雜的信息,不至於沉溺於網路乃至無法自拔,需要老師們多下功夫。QQ、微信、飛信等聊天工具在無形之中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以至於不少同學在這些虛擬的網路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約84%的在校大學生每天花費在網路聊天上的時間超過8小時,更有甚者部分學生甚至超過10小時。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也影響日常休息睡眠質量,對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都存在弊端,所以我們的工作重心要及時有效的糾正同學們的觀念,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從而合理的分配每天的時間。
當代大學生中部分同學對專業課程和學校管理方面存在排斥心理,以至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產生厭倦的情緒。在處理對待這種情況,我們要請心理方面的老師和專家,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或者邀請他們為這類同學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認真的為他們解釋和分析其中的道理,只有正確引導和交流才能使他們早一天擺正心態,對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育產生興趣,從而願意去學習,如此循環下去,定會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層次不同,其中出現的問題也就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如果我們不能及時的充電,與時俱進的話,就會社會淘汰,也就不能很好的為同學們服務,所以一方面老師在以後要加強理論素質的修養,另一方面老師要和同學們做朋友,只有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同學們才願意將自己的心裡話說給我們聽,這樣我們才能第一時間把握同學們的動態和心理變化,從而才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盡快的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正確的引導同學們走出時間誤區,早一天合理和科學的規劃自己的大學時間。

㈣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三成未找到工作、五成缺社會經驗、七成期望值過高 >> (轉載《科技日報》)
大學生就業難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2006年,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就業形勢更顯嚴峻。近日,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了「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該報告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狀況作了詳實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此次問卷調查以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人員共向全國近百所高校大學本科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4000份,回收率為86.88%%。該調查對44位服務於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人事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以及具體部門的負責人所進行的訪談結果,與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基本吻合。

缺乏社會經驗制約就業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就業的主要因素。另有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有19.8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而從用人單位對各種能力的要求來看,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高達65.9%%,其次是人際交往能力(56.8%%),然後依次是自我表達能力、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用人單位表示,大學生與其他的就業群體相比,缺乏工作經驗是其明顯的劣勢。

此外在接受訪談的單位中,有59.1%的用人單位認為當前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單位明確提出,課程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制約因素。

近三成單位有性別傾向

據調查顯示,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55.71%%,而女性畢業生該比例則為41.08%%。可見,求職者的性別對於求職成功與否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且也有27.3%%用人單位也表示進行人員招聘時有性別傾向,有72.7%%的單位認為在招聘時沒有性別傾向,但會考慮到工作性質、崗位要求來招收不同的性別。

除性別因素外,地區差異是影響就業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數據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布,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薪酬要求日趨理性

薪酬一直被比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而這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6成以上(66.1%%)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於1000—2000元之間。在大學生對收入要求日趨合理的同時,有1.58%%的大學生提出了「零工資」,這折射出大學生對個人發展機會的極度渴望、對自己能力和職業前景的復雜心態以及面對就業窘境的無奈。

報告中顯示,有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值過高的情形,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其中,在就業地區的選擇方面,大學生「重東部,輕西部」、「重大城市,輕中小城市和農村」的想法仍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托熟人」成求職主要途徑

特定的社會關系網路影響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結果就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關系、托熟人是求職最有效的求職途徑;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比例更高達51.29%%。 對於此次調查,出席報告會的有關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民盟中央秘書長高拴平認為,該調查報告系統、深入、詳實、可信,是他近幾年看到的較好的一篇研究報告。

同時,他就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政府要提高政策有效性,完善調控體系。另外,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就業信息網路和檢測、預警系 統,制定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政策,引導大學生合理流動。第二,大學生自身要轉變觀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第三,要面向市場,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主 管部門要加大和促進高校的教育改革,進行高校學科建設及專業結構的合理調整。高校應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作為轉變辦學理念的長期工作,樹立新的質量觀,以市 場為導向,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靈活專業方向的要求,不斷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學生。

本科生就業形勢現狀分析

一、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當前大學畢業生一部分就業還是很不錯的,這得益於這部分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高和所學技能過硬。但還有一大部分大學生就業現狀不容樂觀,問題集中表現為,國家體制內就業難、一線大城市就業難和高薪酬就業難。
(一)國家體制內就業難
2012年11月19日,哈爾濱市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編制環衛工人。盡管此次計劃招聘的457名環衛系統員工全部為工勤技能崗位,卻吸引了11 539人報名,最終報名成功的7 186人中,近半為本科學歷,並且還有29名碩士。其實,本科碩士們爭相應聘清潔工,並不是沖著這一工作本身去的,而是沖著編制和戶口去的。因為按照哈爾濱市的相關規定,「對新進人員均按照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管理,使用事業編制」。
近年來持續升溫的「公務員熱」就是大學畢業生對「體制內」偏好的很好說明。據統計,2014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網上報名人數總量達到1 357 056人。從報考情況來看,其中應屆大學畢業生佔60%。從以上現象可以看出,有很多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還是老觀念,都還是國字頭鐵飯碗的傳統就業觀念,而國家正式編制是有限的,所以大學生體制內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一線大城市就業難
大城市經濟發達、資源豐富、機會多是大學生首選到一線城市就業的主要原因。在 2013 年的國考報名中,有 132 個職位無人報考或無人通過資格審查。除了這些職位本身對專業、基層工作經歷等的要求過嚴外,其多在西部地區和邊遠艱苦地區也是眾多報考者將其排除的原因。面對大學畢業生「有業不就」的情形,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表現出來多數人希望到經濟發達程度較高的大城市就業,他們過分強調和追求安逸舒適的工作崗位和環境,不願意到偏遠地區和基層單位工作。由於一線城市大批人才的湧入,供大於求的現象必然出現。同時,一線城市房價及各項生活成本很高,大學生想在一線城市紮根生存下去也是個不小的難題。
(三)高薪酬就業難
據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線(是指大學生對自己畢業時第一份工作能夠接受的最低月收入)。2011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線(2 500元)比2010屆(2 207元)上升了293元。連續兩屆的月收入期待底線的上升與物價的上漲不無關系,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大學畢業生對薪資水平的不斷上漲的要求。大學生總是希望自己的工資能夠再高一點。然而一個正規企業不會把高薪資一下子就給一名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應屆畢業的。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畢業生的城市就業難、體制內就業難和高薪就業難凸顯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那麼,造成大學就業難的因素有哪些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二、城鄉發展不平衡、體制內外待遇不平等導致大學就業觀錯位
大學畢業生為何如此留戀大城市,又為何這么鍾情於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所謂的體制內單位,關鍵問題就在於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和薪酬、福利的不平等。
首先,國家在公共資源的分配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城市的社會保障條件明顯要高於農村,再加上國家政策對城市的傾斜,所以城市比農村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有更大的生活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對大城市趨之若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次,國家對體制內和體制外實行的也是薪酬、福利的雙軌制。眾所周知,體制內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均由國家發放,其退休生活方面基本不存在什麼大的問題。而體制外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則大部分依靠自己繳納,單位所給的補貼也僅僅是在單位效益好的前提下,就更不用說退休後的生活保障了。如此一來,正如哈爾濱市大學生對清潔工崗位的趨之若鶩一樣,大家看重的就是體制內這一生活保障。
三、高校對學生就業指導不到位個別專業開設不合理導致畢業就失業
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其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的不重視及指導不到位,個別專業開設太過陳舊,造成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競爭力不強,與市場需求脫節。
首先,目前高校就業指導理念存在誤區,就業指導資料匱乏。我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有就業指導課程,但很少有高校將就業指導課程看作是一門學科來研究。同時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內容陳舊,師資往往是從學校的其他行政崗位轉來的,師資水平不高,流動性大,種種導致大學生就業教育缺乏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其次,現在個別高校開設專業過於陳舊,不經市場考察盲目開設一些專業,導致畢業學生要麼供大於求,要麼所學專業沒有用武之地。 基於以上原因,導致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脫離社會實際,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於人才的需求,從而導致大量大學畢業生臨時或長期找不到工作,形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社會事實。

㈥ 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與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隨著大學生畢業步入社會,就業首先擺在了他們面前,而社會有限的就業崗位與畢業生數量形成鮮明的對比,嚴重的供大於求成了他們難與就業的根本原因,而這種供大於求的就業趨勢還在逐年繼續擴大。
內容簡介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體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首先體現出來的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與之相應的是各大高校的連年擴招,它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在持續攀升,成千上萬的畢業大軍不斷湧向社會,導致就業形勢異常嚴峻,雖然國家和政府不斷推出大學生就業優惠政策和就業崗位,但面對不斷增長的就業人群,那隻不過是杯水車薪,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依然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
一、社會就業崗位與各大高校畢業生數量之間嚴重失衡。隨著大學生畢業步入社會,就業首先擺在了他們面前,而社會有限的就業崗位與畢業生數量形成鮮明的對比,嚴重的供大於求成了他們難與就業的根本原因,而這種供大於求的就業趨勢還在逐年繼續擴大,就業市場規律是:前一界未就業的和本屆將要就業的畢業生,還有其他種類的畢業生集合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就業群體,這個就業群體的個體之間不斷的進行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優勝劣汰的結果形成了眾多畢業生難與就業的現狀!

01

二、行業的兩極分化導致人才過剩。社會由於行業不同,所呈現出的現象有熱門與冷門之分,熱門行業應聘者們驅之若鷹、極力追捧,以致競爭的結果是人才過剩;而冷門行業很大程度上無人問津,這樣,整體就業行情便呈現出很多畢業生不能就業的局面。

大學生質量問題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三、大學生由於學歷因素導致心理預期薪水普遍與現實薪水之間差距過大,從而形成難以就業。剛畢業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難免有一些自視優越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高學歷,有知識,有能力,因此在應聘中往往把薪水看的高於現實水平,以至於多次應聘不中,導致短期難於就業!尤其名校畢業生這種狀況更加嚴重!

㈦ 大學生就業現狀和對策分析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高校大學畢業生作為人才資源中較高層次的一類,其就業過程是國家高層次人力資源配置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畢業生難以找到好工作,已成為大學生、高校及家長共同的感受。大學生就業難在何處?就業難是不是國家高校擴招所帶來的呢? 一、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現狀與分析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驟增,2002年畢業生人數為145萬人,2003年為212萬人,2004年的畢業生達到了大學生就業的歷史高峰,人數達到了280萬人,比2003年凈增了68萬,增幅為32%,預計到2005年畢業生將達到340萬人。據教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2002年7月份,全國待就業畢業生為50萬人,2003年7月份達到70萬人。從整個國家來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部分國有企業的大量職工下崗待就業,同時,農村富餘勞動力正在向非農領域轉移,向城市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共有2400萬城鎮勞動力需安置,其中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共600萬人,登記失業人員近800萬人。這樣一來,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形勢越來越嚴峻。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不合理 畢業生在就業中出現了結構性矛盾,包括地區結構、專業結構等。就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人才非常多,就業渠道也比較暢通,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比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經濟發展緩慢。 在專業結構上,存在學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

㈧ 大學生壓力挫折現狀分析

1.學習方面,由於我們很多的同學對自己的要求比較的高,但是有時候卻是經常地達不到自己所設想的那麼高。於是就會是常常的感覺到很苦悶,總是感覺自己就像是有力氣使不出來,這樣就有可能導致自暴自棄的,從而導致了厭學的情緒。有時嚴重的將會影響身心健康,也有一些是學習上的壓力,總是擔心自己會掛科,長此以往,會嚴重的影響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2.人際交往方面,一進入大學,我們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我們也是要學會怎麼樣去和別人打交道,這在大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要去學習的。有時候,我們是帶著自己的那種性格去和別人交談的,這樣有可能會導致別人的厭惡,影響了我們結交新朋友的機會。

3.愛情方面遇到挫折,有可能是自己的身高而遭到了拒絕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4.就業挫折,這幾年以來大學生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差了,好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是由於工資,地點,崗位方面而導致了找不到工作。

5.經濟壓力,對生活感覺有壓力的主要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許多偏遠山區農村的家庭往往因為供一個孩子上學而負債累累,這樣的孩子上學時,更多的是考慮自己如何生存,如何籌集學費。所有的課余時間也都用在了打工掙錢上去了。雖然助學貸款能解決一些問題,可還貸的壓力又成了新的生活壓力,剛出校門的學生能找到工作養活了自己就不錯了,哪裡還有剩餘的錢去還貸款還外債呢?因教育致貧的家庭又成了現在社會扶貧的對象。

熱點內容
在美國大學當研究員 發布:2024-10-31 15:15:42 瀏覽:238
某大學教授劉某 發布:2024-10-31 15:15:33 瀏覽:54
大雨大學生 發布:2024-10-31 15:14:45 瀏覽:846
武漢大學金融博士招生 發布:2024-10-31 15:14:24 瀏覽:270
江蘇大學機房開放時間 發布:2024-10-31 15:13:45 瀏覽:869
如何報考香港大學研究生 發布:2024-10-31 14:49:10 瀏覽:892
奧克蘭大學研究生選課系統 發布:2024-10-31 14:41:36 瀏覽:17
清華經管交流本科生 發布:2024-10-31 14:26:07 瀏覽:448
美國大學抄襲會被退學嗎 發布:2024-10-31 14:24:41 瀏覽:345
許家台大學城 發布:2024-10-31 14:00:34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