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來信

大學生來信

發布時間: 2024-06-24 21:39:26

『壹』 誰能為我提供李開復的《給中國學生的第四封信》的內容

今天,我回復了「開復學生網」開通以來的第1000個問題。關掉電腦後,始終有一封學生來信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開復老師:

就要畢業了。

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麼都沒學到。

我不知,簡歷該怎麼寫,若是以往我會讓它空白。

最大的收獲也許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

這封來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學生的心聲。大學期間,有許多學生放任自己、虛度光陰,還有許多學生始終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當他們被第一次補考通知喚醒時,當他們收到第一封來自應聘企業的婉拒信時,這些學生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前途是那麼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為時已晚……

這「第四封信」是寫給那些希望早些從懵懂中清醒過來的大學生,那些從未貪睡並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學生以及那些即將邁進大學門檻的未來大學生們的。在這封信中,我想對所有同學說: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從入學的第一天起,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時的最大收獲就絕不會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麼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這七點,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快樂的畢業生。大學:人生的關鍵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終於放下高考的重擔,第一次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離開家庭生活,第一次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第一次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歷程。這也許是你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大學四年裡,大家應該努力為自己編織生活夢想,明確奮斗方向,奠定事業基礎。

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這樣度過……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記得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任助教時,曾有位中國學生的家長向我抱怨說:「你們大學里到底在教些什麼?我孩子讀完了大二計算機系,居然連VisiCalc都不會用。」(註:VisiCalc是當時最熱門的計算機應用軟體,但它在二十年前就被淘汰了,這件事又一次證明了科技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而且,VisiCalc的使用方法也不是計算機系的學生應該學的。)

我當時回答道:「電腦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能保證大學里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五年以後仍然管用,我們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我們能保證的是,你的孩子將學會思考,並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五年以後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餘。」

她接著問:「學最新的軟體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

我當時說的這句話來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台。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我認識的不少在中國讀完大學來美國念研究生的朋友。他們認為來美國後,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他們最缺乏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國內時他們很少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

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復每一課里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後,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後,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會勸這些學生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里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

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多地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就應當要求自己「理解」知識並善於提出問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應當多問幾個「為什麼」。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論或方法的來龍去脈,大家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其他知識,解決其他問題,甚至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於創新,善於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

《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里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你可以主動向他們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除了資深的教授以外,大學中的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夥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

有些同學曾告訴我說,他們很羨慕我在讀書時能有一位獲得過圖靈獎的大師傳道授業。其實,雖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師,但他在大學期間並沒有教給我多少專業知識。他只是給我指明了大方向,讓我分享他的經驗,給我提供研究的資源,並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指導我學習具體的專業知識。我在大學期間積累的專業知識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剛入門時,我曾多次紅著臉向我的師兄請教最基本的知識內容,開會討論時我曾問過不少膚淺的問題,課余時間我還主動與同學探討、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學生的周圍到處是良師益友。只要珍惜這些難得的機會,大膽發問,經常切磋,我們就能學到最有用的知識和方法。

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後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准備。首先,除了學習老師規定的課程以外,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查找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例如,當我們在一門課上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就應當積極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了解這個課題的來龍去脈和目前的研究動態。熟練和充分地使用圖書館資源,這是大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讀書時,應盡量多讀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寫得深入淺出,附有大量實例,比中文教材還適於自學。其次,在書本之外,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們可以藉助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各類信息。「開復學生網」開通半年以來,我發現很多同學其實並沒有很好地掌握互聯網的搜索技巧,有時他們提出的問題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簡單檢索一下,就能輕易找到答案。還有些同學很容易相信網上的謠言,而不會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證。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網上還有許多網站和社區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

自學時,不要因為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認為自己在大學里功課好就足夠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才已經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概念。當你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時,我建議你開始自學一些國際一流大學的課程。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課程已經在網上無償發布出來,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網上課程,做做MIT的網上試題。當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課程時,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對國際化的挑戰了。

總之,善於舉一反三,學會無師自通,這是大學四年中你可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基礎知識:數學、英語、計算機、互聯網

我曾經說過,中國學生的一大優勢是扎實的基礎知識,如數學、物理等。但是,最近幾年,同學們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陳天橋等)之後,也迫切希望能駛上成功的快車道。這漸漸形成了一種追求速成的浮躁風氣。有許多大學生夢想在畢業後就立即能做「經理」、「老闆」,還有許多大學生入學時直接選擇了「管理」專業,因為他們認為從這樣的專業畢業後馬上就可以成為企業的管理者。可不少學生進入了管理專業後,才發現自己對本專業的學習毫無興趣。其實,管理專業和其他專業一樣,都是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沒有哪個專業可以保證學生在畢業時就能走上領導崗位。無論同學們所學的是哪個專業,大學畢業才是個人事業的真正開始。想做企業領導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學也必須從基層做起,必須首先在人品方面學會做人,在學業方面打好基礎。

如果說大學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平台,那麼,這個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學里的基礎課程。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其中包括數學、英語、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使用,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如商學院的財務、經濟等課程)。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應用領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術在幾年後就會被新的技術或工具取代。只有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才可以受用終身。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最後,在許多的中國大學里,教授對基礎課程也比對最新技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

數學是理工科學生必備的基礎。很多學生在高中時認為數學是最難學的,到了大學里,一旦發現本專業對數學的要求不高,就會徹底放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而且他們看不出數學知識有什麼現實的應用或就業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記,絕大多數理工科專業的知識體系都建立在數學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學好計算機工程專業,那至少要把離散數學(包括集合論、圖論、數理邏輯等)、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和數學分析學好;要想進一步攻讀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可能還需要更高的數學素養。同時,數學也是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智慧結晶,學習數學知識可以培養和訓練人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幾何的學習,我們可以學會用演繹、推理來求證和思考的方法;通過學習概率統計,我們可以知道該如何避免鑽進思維的死胡同,該如何讓自己面前的機會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數學學好,不能敷衍了事。學習數學也不能僅僅局限於選修多門數學課程,而是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數學,要從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掌握認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紀里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有些同學在大學里只為了考過四級、六級而學習英語,有的同學僅僅把英語當作一種求職必備的技能來學習,甚至還有人認為學習和使用英語等於崇洋媚外。其實,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掌握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溝通工具。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世界上最全面的新聞內容,最先進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術,以及大多數知識分子間的交流都將用英語進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個與國際脫節的人,英語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軟體行業里,不但編程語言是以英語為基礎設計出來的,最重要的教材、論文、參考資料、用戶手冊等資源也大多是用英語寫就的。學英語絕不等於崇洋媚外。中國正在走向世界,中國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科學技術,學好英語才是真正的愛國。

很多中國留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不錯,也高分考過四級、六級、托福,但是留學美國後上課時卻很難聽懂課程內容,和外國同學交流時就更加困難。我們該如何學好英語呢?既然英語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那麼,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盡量與實踐結合起來,不能只「學」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誦的方式學習英語。讀書時,大家盡量閱讀原版的專業教材(如果英語不夠好,可以先從中英對照的教材看起),並適當地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論文,這可以同時提高英語和相關專業的知識水平。其次,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與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對話。現在有很多在中國學習和工作的外國人,他們中的不少人為了學中文,很願意與中國學生對話、交流,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此外,大家不要把學英語當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學習英語。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對話或演講,多看一些小說、戲劇甚至漫畫。初學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學節目和錄像來學習,有一定基礎的則應該看英文電視或電影。看一部英文電影時,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時候看一遍,同時查考生詞、熟悉句式,然後在不加字幕的情況下再看一遍,僅靠耳朵去聽。聽英文廣播也是很好的練習英文聽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收聽廣播並盡量理解其中的內容,有必要的話還可以錄下來反復收聽。在互聯網上也有許多互動式的英語學習網站,大家可以在網站上用游戲、自我測試、雙語閱讀等方式提升英語水平。總之,勇於實踐、持之以恆是學習英語的必由之路。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大學生在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也已成為他們進入社會的必備基礎之一。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懂得計算機原理和編程知識,但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網、辦公軟體和搜索引擎,都應能熟練地在網上瀏覽信息和查找專業知識。在二十一世紀里,使用計算機和網路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不學好計算機,你就無法快捷全面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或信息。

最後,每個特定的專業也有它自己的基礎課程。以計算機專業為例,許多大學生只熱衷於學習最新的語言、技術、平台、標准和工具,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都會要求這些方面的基礎或經驗。這些新技術雖然應該學習,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更為重要,因為語言和平台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只要學好基礎課程(如數據結構、演算法、編譯原理、計算機原理、資料庫原理等)就可以萬變不離其宗。有位同學生動地把這些基礎課程比擬為計算機專業的內功,而把新的語言、技術、平台、標准和工具比擬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時髦的學生最終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沒有內功的積累,他們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手的。

雖然我一向鼓勵大家追尋自己的興趣,但在這里仍需強調,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興趣也是必須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礎,學好數學、英語和計算機的使用就是這一類必須做的事情。如果你對數學、英語和計算機有興趣,那你是幸運兒,可以享受學習的樂趣;但就算你沒有興趣,你也必須把這些基礎打好。打基礎是苦功夫,不願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實踐貫通:「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時,許多學生會向老師提出「為什麼?有什麼用?」的問題,通常,老師給出的答案都是「不準問」。進入大學後,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不準不問」。在大學里,同學們應該懂得每一個學科的知識、理論、方法與具體的實踐、應用如何結合起來,尤其是工科的學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關於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
,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貳』 請問李開復寫給大學生的信:四年如何度過

關掉電腦後,始終有一封學生來信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開復老師:就要畢業了。回頭看自己所謂的大學生活,我想哭,不是因為離別,而是因為什麼都沒學到。我不知,簡歷該怎麼寫,若是以往我會讓它空白。最大的收獲也許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這封來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學生的心聲。大學期間,有許多學生放任自己、虛度光陰,還有許多學生始終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向。當他們被第一次補考通知喚醒時,當他們收到第一封來自應聘企業的婉拒信時,這些學生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前途是那麼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為時已晚……這「第四封信」是寫給那些希望早些從懵懂中警醒過來的大學生,那些從未貪睡並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學生以及那些即將邁進大學門檻的未來大學生們的。在這封信中,我想對所有同學說: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從入學的第一天起,你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劃。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時的最大收獲就絕不會是「對什麼都沒有的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麼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這七點,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快樂的畢業生。大學:人生的關鍵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擔,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第一次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斷修正自我的成長歷程。這也許是你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境。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里,所有大學生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後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大學四年裡,大家應該努力編織自己的夢想,明確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礎。我們可以用下圖來描述大學四年在人一生中的地位和價值:我們可以看出,大學是一生中學習能力轉變最大的時候,是把「基礎學習」和「進入社會」這兩個階段銜接起來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大學四年中,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學習境界,讓自己成為一個擅長終身學習的人。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該這么度過……

『叄』 澶у︾敓鍒嗕韓浼犵粺涔︿俊甯哥敤鐨勫紑澶磋鍜岀粨鏉熻


澶у︾敓鍒嗕韓浼犵粺涔︿俊甯哥敤鐨勫紑澶磋鍜岀粨鏉熻

寮澶磋

1銆佸拷寰楀叞璦嬈e枩鑻ョ媯

(絝熺劧寰楀埌浣犵殑鏉ヤ俊錛屾垜楂樺叴鍒頒簡鏋佺偣)

2銆佽佸瓧濡傞潰灞曚俊濡傛櫎

(鐪嬭佹垜鍐欑殑瀛楀氨鍍忚佸埌鎴戞湰浜轟竴鏍)

3銆佺澖榪濇棩涔呮嫵蹇墊畩孌

(璁鎬箙鏈瑙佸埌浣狅紝鎬濆康鐨勫績鎯呰秺鍔犳峰垏)

4銆佷箙榪濊姖瀹囨椂鍒囪懎鎬

(寰堜箙娌$湅瑙佷綘鐨勬牱瀛愶紝鍐呭績鍗佸垎鎯沖康)

5銆佸緱涔︿箣鍠滐紝鏃瘋嫢澶嶉潰

(鏀跺埌浣犵殑淇★紝灝卞儚涓庝綘浼氶潰涓鏍)

6銆佷箙涓嶉氬嚱鑷充互綃囧康

(濂戒箙娌℃湁閫氫俊浜嗭紝鎴戦潪甯告兂蹇典綘)

7銆佸揩闆鏃舵櫞浣蟲兂瀹夊杽

(澶ч洩榪囧悗澶╂皵杞鏅達紝闂鍊欐湅鍙嬫槸鍚﹀畨濂)

8銆佷箙鎱曡姵鑼冩湭浜茬湁瀛

(涔呬話鎮ㄧ編涓界殑瀹硅矊錛屼絾鑷充粖榪樻病瑙佽繃鎮)

緇撴潫璇

1銆佽█涓嶅敖鎬濆啀紲堢弽閲(鎯寵寸殑璇濇湭鑳借村畬錛屽啀嬈$堟効鐝嶉噸韜浣)

2銆侀┌鍑藉瘬鎰忎極鏈涚ず澶(涔︿俊甯﹁蛋浜嗘垜鐨勬儏鎰忥紝鏃跺埢鐩兼湜浣犲洖淇)

3銆佹嫓涔︿互闂諱紒鐩艱繕浜(鎴戞伃鏁鍐欎笅榪欏皝淇★紝緲樿凍鐩兼湜鎮ㄥ洖闊)

4銆佽皚浠樺稿績甯屽瀭灝虹礌(鎴戠殑鐪熷績灝藉湪淇′腑錛屾湡鐩間綘鐨勫洖淇)

寮澶磋

5銆佹ギ澧ㄦ湁闄愪笉灝芥茶█(鏂囧寲姘村鉤鏈夐檺錛屾兂璇寸殑璇濇湭鑳藉叏閮ㄨ〃杈)

6銆佹姇絎斾激鎯呬復涔︽儤鎯(闈㈠規墍鍐欑殑涔︿俊錛屽績涓鍗佸垎鎬呮儤)

7銆佷功鏈灝芥儏浣欏欓潰鍙(涔︿俊闅句互鍏呭垎琛ㄨ揪鎯呮剰錛岀瓑瑙侀潰鍐嶈)

8銆佹儏闀跨焊鐭涓嶅敖渚濅緷(綆鐭淇$焊鍐欎笉涓嬫繁闀挎儏鎰忥紝灝變笉灝借堪)

『肆』 李開復給中國大學生的第三封信

李開復寫給中國大學生的第三封信 [轉]

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
成功、自信、快樂
李開復
2004年5月

此前,我和中國學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圍繞如何達到優秀和卓越、如何成為領導人才
而展開的。最近,在新浪網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許多電子郵件中,我發現更多的中
國學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從優秀到卓越,而是如何從迷茫到積極、從失敗到成功
、從自卑到自信、從惆悵到快樂、從恐懼到樂觀。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發生在雲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馬加爵殘忍地殺害了自
己的4名同學。但從馬家爵被捕後與心理學家的對話內容看來,他應該不是一個邪惡
的人,而是一個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閉的孩子。他和很多大學生一樣,迫
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獲得成功、自信和快樂。
我這一封信是寫給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覺得成功遙不可及,渴望自信卻又總是自怨自
艾,渴望快樂但又不知快樂為何物的學生看的。希望這封信能夠帶給讀者一個關於
成功的嶄新定義,鼓勵讀者認識和肯定自己,做一個快樂的人。也希望這封信能夠
幫助讀者理解成功、自信、快樂是一個良性循環:從成功里可以得到自信和快樂,
從自信里可以得到快樂和成功,從快樂里可以得到成功和自信。
成功就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
你要比現在的你強。"
中國社會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采
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准: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人
們對財富的追求首當其沖,各行各業,對一個人的成功的評價,更多地以個人財富為
指標。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績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嗎?有名利就一定能快樂嗎?
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你為他人
帶來了快樂,可能是你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歸自
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凌志軍在其《成
長》一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說,成功不是要和別人
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地追求進步,讓自己的
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標,做一個主動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里,當網友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時,我是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
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impact),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
、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
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我回答這個問題時絲毫不需要思考,因為我從大學二年級
起就把"影響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
生活中的難題。我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隻身來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
是因為我覺得後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我的人生目標更加吻合。此外,當我
收到一封封迷茫學生的來信,給他們寫回信時,我也會想:"如何讓回信有更大的影
響力?"我先後公開的三封"給中國學生的信"都是如此誕生的。
馬加爵也悟出了他的人生目標,只可惜他是在案發被捕後才悟出的。他說:"姐,現
在我對你講一次真心話,我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出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為
了什麼?……在這次事情以後,此時此刻我明白了,我錯了。其實人生的意義在於
人間有真情。"如果馬加爵能早幾個月悟出人生目標,他在做傻事前就會問問自己,
充滿真情的父母、姐姐會怎麼看待這件事?這樣,他可能就不會走上歧途了。
所以,無論是為了真情,為了影響力,還是為了快樂、家人、道德、寧靜、求知、
創新……一旦確定了人生目標,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地做
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動把握
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你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崇高",或為了
模仿他人而隨便確定自己的目標。
那麼,該怎麼去發現自己的目標呢?許多同學問我他們的目標該是什麼?我無法回
答,因為只有一個人能告訴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個地
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標,那就是你心裡。
我建議你閉上眼睛,把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里的理想記錄下來,因為不經過思考的
答案是最真誠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顧過去,在你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時光里,
是否存在某些共同點?它們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勵你的人生目標了。再者,你也可以
想像一下,十五年後,當你達到完美的人生狀態時,你將會處在何種環境下?從事
什麼工作?其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當然,你也不妨多和親友談談,聽聽他們的
意見。
成功的第二步:嘗試新的領域、發掘你的興趣
為了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
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
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
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為了
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的,你將會從此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著資
質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我不贊同每個學
生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
是情商中所說的"自覺"),並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你醒來的時候,都會為技術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發
展和改進而激動不已。"從這句話中,我們可看出他對軟體技術的興趣和激情。197
7年,因為對軟體的熱愛,比爾·蓋茨放棄了數學專業。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讀數學
,並成為數學教授,你能想像他的潛力將被壓抑到什麼程度嗎?2002年,比爾·蓋
茨在領導微軟25年後,卻又毅然把首席執行官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只有這樣
他才能投身於他最喜愛的工作--擔任首席軟體架構師,專注於軟體技術的創新。雖
然比爾·蓋茨曾是一個出色的首席執行官,但當他改任首席軟體架構師後,他對公
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更快樂了,這也鼓舞了
所有員工的士氣。
比爾·蓋茨的好朋友,美國最優秀的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也同樣認可激情的重要
性。當學生請他指示方向時,他總這么回答:"我和你沒有什麼差別。如果你一定要
找一個差別,那可能就是我每天有機會做我最愛的工作。如果你要我給你忠告,這
這是我能給你的最好忠告了。"
比爾·蓋茨和華倫·巴菲特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他們熱愛的並不是庸俗的、一
元化的名利,他們的名利是他們的理想和激情帶來的。美國一所著名的經管學院曾
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入學時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擁有最多
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學時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
我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後我才發現自己對它沒有興趣,
學習成績也只在中游。但我愛上了計算機,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師、
同學的重視。終於,大二的一天,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
前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已經修成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名的計算
機系。我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當
時也有朋友對我說,改變專業會付出很多代價,但我對他們說,做一個沒有激情的
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奮,我對自己承諾,大學後
三年每一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領域所取
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國某個小鎮上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即便如此,我對職業的激情還遠不能和我父親相比。我從小一直以為父親是個不苟
言笑的人,直到去年見到父親最喜愛的兩個學生(他們現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
父親是多麼熱愛他的工作。他的學生告訴我:"李老師見到我們總是眉開眼笑,他為
了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學科,常在我們最喜歡的餐館討論。他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
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他微薄的收入。"我父親是在70歲高齡,經過從軍、從政、寫作
等職業後才找到了他的最愛--教學。他過世後,學生在他抽屜里找到他勉勵自己的
兩句話:"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人生的最後
一段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那麼,如何尋找興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
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為自己做得好就認為那是你的興趣所在。為了找到真正的興
趣和激情,你可以問自己:對於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復它,是否能愉快地、
成功地完成它?你過去是不是一直嚮往它?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
你滿足?你是否由衷地從心裡(而不只是從腦海里)喜愛它?你的人生中最快樂的
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當你這樣問自己時,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
觀和朋友的影響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確回答上述問題,那你就是幸運的,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大學四年裡都在
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我只有一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
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基·梅隆的博士班時,學校有一個機制,
允許學生挑老師。在第一個月里,每個老師都使盡全身解數吸引學生。正因為有了
這個機制,我才幸運地碰到了我的恩師瑞迪教授,選擇了我的博士題目"語音識別"
。雖然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
業、課題和老師,然後從中挑選你的興趣。你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路、講座、社
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
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我的同事張亞勤曾經說:"那些敢於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
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
敗者。"希望各位同學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
己的興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針對興趣,定階段性目標,一步步邁進
找到了你的興趣,下一步該做的就是制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
邁進。
首先,你應客觀地評估距離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還差些什麼?是需要學習一門課、讀
一本書、做一個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氣還是成為更好的演講者?十五年後成
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會有什麼差別?還是其他方面?你應盡力彌補這些差距
。例如,當我決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我發現我最欠缺的是
演講和溝通能力。我以前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台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我
做助教時表現特別差,學生甚至給我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因此,為了實現我
的理想,我給自己設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
其次,你應定階段性的、具體的目標,再充分發揮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奮、向上
和毅力,努力完成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我的
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我反饋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三次,決不上台演講。
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有一個演講者教了我克服恐
懼的幾種方法,他說,如果你看著觀眾的眼睛會緊張,那你可以看觀眾的頭頂,而
觀眾會依然認為你在看他們的臉,此外,手中最好不要拿紙而要握起拳來,那樣,
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觀眾的注意。當我反復練習演講技巧後,我自己又發現了許多
秘訣,比如: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我會表現得更好,於是,我
仍准備講稿但只在排練時使用;我發現我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我演講的能力,於
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時間回答問題;我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
,我就不再答應講那些我沒有興趣的題目。幾年後,我周圍的人都誇我演講得好,
甚至有人認為我是個天生的好演說家,其實,我只是實踐了中國人勤奮、向上和毅
力等傳統美德而已。
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號或空話。
制定目標的目的是為了進步,不去衡量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進步。所以,
你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為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
標。舉例來說,幾年前,我有一個目標是擴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際關系網,但"多認識
人"或"增加影響力"的目標是無法衡量和實施的,我需要找一個實際的、可衡量的目
標。於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吃飯,在吃飯的過程,要這個人再
介紹一個有影響的人給我"。衡量這個目標的標準是"每周與一人一餐、餐後再認識
一人"。當然,我不會滿足於這些基本的"指標"。擴大人際關系網的目的是使工作更
成功,所以,我還會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門僱用的人
是在這樣的人際網中認識的。一年後,我的確從這些衡量標准中,看到了自己的關
系網有了顯著的擴大。
制定具體目標時必須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目標也不可
定得太低。對目標還要做及時的調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
果未達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調低。達成了一個目標後,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戰
性的目標;失敗時要坦然接受,認真總結教訓。
最後,再一次提醒同學們,目標都是屬於你的,只有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制定最
合適的目標,主動提升自己,並在提升過程中客觀地衡量進度,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才能成為更好的你自己。
自信是自覺而非自傲
自信的人敢於嘗試新的領域,能更快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華,更容易獲得成功。
自信的人也更快樂,因為他不會時刻擔心和提防失敗。
很多人認為自信就是成功。一個學生老得第一名,他有了自信。一個員工總是被提
升,他也有了自信。但這只是一元化的成功和一元化的自信。
其實,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沒有自覺的自信會成為自傲,反而會失去了別人的尊
重和信賴。好的自信是自覺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覺的人自
信時,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覺的人不自信時,他仍可努力嘗試,但會將風險坦
誠地告訴別人。自覺的人不需要靠成功來增強自信,也不會因失敗而喪失自信。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給自己打氣
"自"信的關鍵在於自己。如果你自己總認為自己不行,你是無法得到自信的。例如
,馬加爵曾說:"我覺得我太失敗的,同學都看不起我……很多人比我老練,讓我很
自卑。"雖然馬加爵很聰明也很優秀,但他從沒有真正自信過。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國古諺:"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點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長處,值得看重和發揮。我記得我11歲剛到美國時,課
堂上一句英語都聽不懂,有一次老師問"1/7換算成小數等於幾?"我雖然不懂英文,
但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我立刻舉手並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
不會"背書"的美國老師詫異地認為我是個"數學天才",並送我去參加數學競賽,鼓
勵我加入數學夏令營,幫助同學學習數學。她的鼓勵和同學的認可給了我自信。我
開始告訴自己,我有數學的天分。這時,我特別想把英文學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
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幫助我在各方面取得
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式教育認為人的成長是不斷克服缺點的過程,所以老師更多是在批評學生,讓
學生彌補最差的學科。雖然應把每科都學得"足夠好",但人才的價值在於充分發揮
個人最大的優點。美國蓋洛普公司最近出了一本暢銷書《現在,發掘你的優勢》。
蓋洛普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試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希望把缺
點變為優點",但他們卻碰到了更多的困難和痛苦;而少數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秘
訣是"加強自己的優點,並管理自己的缺點"。"管理自己的缺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
做得足夠好,"加強自己的優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從而
獲得無比的自信。
凌志軍的《成長》一書里還有很多得到自信的例子: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說
他從小就"相信我是最聰明的。即使再後來的日子裡我常常不如別人,但我還是對自
己說:我能比別人做得好";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員周明小時候在"學生勞動
"中刷了108個瓶子,打破了紀錄,從而獲得自信。他說:"我原來一直是沒有自信心
的,但是這件事給了我自信。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經驗,散發著一種迷人的力量
,一直持續到今天。我發現了天才的全部秘密,其實只有6個字: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是一種感覺,你沒有辦法用背書的方法"學習"自信,而唯一靠"學習"提升自信
的方法是以實例"訓練"你的大腦。要得到自信,你必須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每
晚入睡前不妨想想,今天發生了什麼值得你自豪的事情?你得到了好的成績嗎?你
幫助了別人嗎?有什麼超出了你的期望嗎?有誰誇獎了你嗎?我相信每個人每天都
可以找到一件成功的事情,你會慢慢發現,這些"小成功"可能會越來越有意義。
有個著名教練在每次球賽前,總會要求隊員回憶自己最得意的一次比賽。他甚至讓
隊員把最得意的比賽和一個動作(如緊握拳頭)聯系起來,以便使自己每次做這個
動作時,就會下意識地想到得意的事,然後在每次比賽前反復做這個動作以"訓練"
大腦,提升自信。
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同時多結交為你打氣的朋友,多回味過去
的成功,千萬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氣,從成功里獲得自信,從失敗里增加自覺
當你感覺到自信時,無論多麼小的成功,你都會特別期望再一次得到自己或別人的
肯定,這時,你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只要你有毅力,就會像周明所說的那樣,"什麼
事情只要我肯干,就一定可以干好。你能學會你想學會的任何東西,這不是你能不
能學會的問題,而是你想不想學的問題。如果你對自己手裡的東西有強烈的慾望,
你就會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尤其當你是普通人的時候。"
有時,你可能沒做過某一件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這時,除了毅力外,你還需要
勇氣。我以前在工作中,一般的溝通沒有問題,但到了總裁面前,總是不敢講話,
怕說錯話。直到有一天,公司要做改組,總裁召集十多個人開會,他要求每個人輪
流發言。我當時想,既然一定要講,那不如把心裡話講出來。於是,我鼓足勇氣說
:"我們這個公司,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是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
改組,不顧到員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說完後,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很多
同事給我發電子郵件說:"你說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膽子這么說。"結果,總
裁不但接受了我的建議,改變了公司在改組方面的政策,而且還經常引用我的話。
從此,我充滿了自信,不懼怕在任何人面前發言。這個例子充分印證了"你沒有試過
,你怎麼知道你不能"這句話。
有勇氣嘗試新事物的同時,也必須有勇氣面對失敗。大家不能只憑匹夫之勇去做注
定要失敗的事。但當你畏懼失敗時,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麼?最壞的下場是什
么?你不能接受嗎?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總裁否定了我的看法,他會不尊重我嗎
?不但不會,別人很可能還會認為我勇氣可嘉。而且,自覺的人會從失敗中學習,
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做什麼事情,再提升自己的自覺。因此,不要畏懼失敗,只要你
盡了力,願意向自己的極限挑戰,你就應為自己的勇氣而自豪。
一個自信和自覺的人,如果能勇敢地嘗試新的事物,並有毅力把它做好,他就會從
成功里獲得自信,從失敗里增加自覺。
自信的第三步:自覺地定具體的目標,虛心地聽他人的評估
培養自信也要設定具體的目標,一步步地邁進。這些目標也必須是可衡量的。我曾
把我在總裁面前發言的例子講給我女兒聽,因為她的老師認為她很害羞,在學校不
舉手發言,我希望鼓勵她勇於發言。她同意試一試,但她認為只有在適當的時候,
有最好的意見時才願意發言。但是,我認為有了"最好的意見"這個主觀的評估,目
標就很難衡量。於是,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
,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後,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一年後,老師注意
到,她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自信絕非自我偏執、不容許自己犯錯,或過度自我中心,失去客觀的立場。我有個
絕頂聰明的同事,他一生認准了"我永遠不會錯"這句"真理"。他表現得無比自信,
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對的,他就會提醒所有人幾個月前他早就說過了。但因為他幾
乎是為了自信而活著,一旦證明他某句話是錯的,他就會顧左右而言他,或根本否
認此事。雖然他的正確率高達95%,但5%的錯誤讓他失去了自己的信譽和他人的尊敬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自傲的自信或不自覺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險。
情商中的自覺有兩個層面:對自己和環境皆能俱到,掌握主客觀的情勢。有自覺的
人不會過度地自我批評,也不會天真地樂觀,他們能客觀地評估自己。所以,他們
會坦誠地面對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會輕易地接受自己能力范圍外的工作。當然,他
們仍樂於接受挑戰,但會在接受挑戰時做客觀的風險評估。這樣的人不但對自己坦
誠,對他人也坦誠。坦誠地面對失敗會得到別人的信賴,因為他們知道你接受了教
訓。坦誠地面對自己的缺點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會自不量力。
所以,自覺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自覺的人不但公平地評價自己,還主動要求周圍的人給自己批評和反饋。他們明白
,雖然自己很自覺,但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更為重要的。一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更
為客觀,另一方面,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Perception is reali
ty"),也就是說,如果別人都認為你錯了,只有你自認為沒有錯,那麼在社會、學
校或公司眼中,你就是錯了。所以,你必須虛心地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想法,而且以
別人的想法作為最終的目標。比如,我女兒可以每天評估自己的發言,但最終,只
有當老師和同學們認為她是個開朗的、有想法的學生時,她才達到了最終的目標。

獲得坦誠的反饋特別是負面的回饋並不容易。所以,你最好能有一些勇敢坦誠的知
心好友,他們願意在私下對你說真心話。當然,你不能對負面的反饋有任何不滿,
否則你以後就聽不到真心話了。除了私下的反饋外,在美國的公司里,還有一種"3
60度"意見調查,可以對員工的上司、下屬同時做多方面的調查。因為這種調查是匿
名的,它往往能獲得真實的意見,如果很多人都說你在某方面仍須改進,這樣的說
法就比自己的或老闆的看法更有說服力。雖然在學校里沒有這種正式的調查,但是
你仍然可以盡力地去理解他人對你的想法。我的父親常教誨我們凡事謀之於眾,就
是指開放心胸,切勿以井觀天,局限了自己的視野。
馬加爵說:"同學都看不起我。"其實,如果他有勇氣向他信任的同學求證,他也許
會發現自己錯怪了同學,也許會發現交錯了朋友,也許會證實同學確實看不起他並
了解其中的原因,然後自我改進。坦誠的交流和真心的朋友或許都可以幫助馬加爵
避免悲劇的發生。
有自覺的人會為自己制定現實的目標,客觀地衡量自己,並會請他人幫助評估。這
樣的人能持續提升自己的自信,並能避免自信發展為自傲。
快樂比成功更重要
科學研究證明:心情好的人最能發揮潛力;快樂能提高效率、創造力和正確決策的
概率;快樂的人有開明的思想,願意幫助別人。但與其說快樂帶來成功,還不如說
成功的目的是帶來快樂。我曾建議同學們追逐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其實做自己理想
的、有興趣的事情就是一種快樂。所以,快樂比成功更應成為我們的最終目標。
快樂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環境、自己
不快樂的人總對一些無奈的事生悶氣,不喜歡自己、父母和老師,不願意讀枯燥的
書、不願意應付考試。對於這些無奈的事,我希望同學們能學會坦然地接受它們。

在所有"不能改變的事情" 中,最不能改變的是父母,最應接受的也是父母。有不少
學生說:"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體會我的想法,總要求我用他們的價值觀和
理念來做事、讀書、求學。所以我總是避開他們,越來越孤獨。"對這些同學,我的
回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你應該接受你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感覺父母不理解你而自我封閉。父母的
成長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可能也不同,對你的期望與你對
自己的期望就有較大的差異。但他們人生的路走得比你長,經驗比你豐富,你不能
先入為主地排斥他們。另外,你必須理解,父母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他們也是唯
一可以無條件為你付出的人,你應該無條件地接受你的父母。作子女的經常把父母
親過度理想化,而疏忽了絕大多數的父母,在他們生長的環境中,比我們更為匱乏
、不足,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父母,但以他們的條件,也盡力
了。如果我們鄙視、排斥父母,無異是對自己生命的來源不敬,那如何能快樂?
第二,你可以試著去改變父母的想法,但你首先應反問,你

『伍』 「火爆全網的緣分」,方艙考研女孩來信了,具體都說了什麼

“火爆全網的緣分”,方艙考研女孩來信了,這名叫徐丹的大學生,她在信中回憶了她在方艙醫院當中的日常。在她的日常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毛以林教授,毛以林教授當時正在方艙醫院當中工作,恰好知道了徐丹要考研,就直接鼓勵了徐丹,毛教授告訴徐丹:“願你早日康復,要做好吃苦耐勞的准備。”毛教授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徐丹要考的就是湖南省中醫院大學,而毛教授恰好就是這個學校的博士生導師。奇妙的緣分,徐丹在方艙醫院當中直接見到了自己要報考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可見這對她而言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尤其,毛教授親自鼓勵她,更加堅定了徐丹要報考湖南省中醫葯大學研究生的信心。學醫的徐丹,看到方艙內醫護人員的艱辛,她沒有想放棄學醫,反而更加堅定了學醫的信心。

不得不說,這些莘莘學子是滿滿的正能量,他們看到方艙醫院的醫生累到倒地就睡的時候,沒有怕苦怕累,反而想成為其中的一員,讓人無比動容。

熱點內容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 發布:2024-07-01 02:33:42 瀏覽:780
大學生畢業論文系統 發布:2024-07-01 02:32:00 瀏覽:21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常朝陽老師 發布:2024-07-01 02:27:22 瀏覽:985
利茲大學時尚管理專業 發布:2024-07-01 02:21:55 瀏覽:483
大學設計老師工資多少 發布:2024-07-01 02:05:10 瀏覽:753
城大學生會 發布:2024-07-01 01:59:06 瀏覽:710
哪些公辦本科院校增設專科專業 發布:2024-07-01 01:53:01 瀏覽:358
上海師范大學上課時間 發布:2024-07-01 01:48:33 瀏覽:831
西安郵電大學招生人數 發布:2024-07-01 01:44:15 瀏覽:803
大學日語專業如何 發布:2024-07-01 01:33:30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