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北大歷史學本科生視頻

北大歷史學本科生視頻

發布時間: 2024-06-28 10:17:40

『壹』 北大歷史系有多難考

北大歷史系挺難考的。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始於1899年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史學堂,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國立史學高等教育機構。該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

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共有1個系直屬科研實體,2個藏書共達20萬冊並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專業圖書館,1個史學文獻數字化實驗室。

歷史學系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師大學堂設立的史學堂, 是近代中國最早建立的史學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師大學堂遭八國聯軍毀壞。1902年末,中國政府在恢復京師大學堂的章程中,規劃設立史學目,1903年改設中國史學門和萬國史學門。

次年夏,京師大學堂開始進行預備科和師范館的史學教育。1910年3月,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相當於四年制本科)的中國史學門開始招生。

以上內容參考:北大歷史系

『貳』 考上了北大歷史學系,但聽說就業前景不太好,要不要讀

北大是國內毫無爭議的排名數一數二的高校。近年來,在「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等平台的支持下,北大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作為目標,無疑是會給學生提供很多平台,如一些世界級名師大家、政要首腦的講座演講,國外名校的交流學習機會等,這些是其他高校無法提供的。

首先,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確實很難找工作。

精心學習,歷史系所學的知識是可以跨業發揮的。做好長期學習准備,歷史系讀到博士更有競爭力。做好歷史系讀本科畢業後再讀其他專業,但是北大+歷史系都是加分的何況北大這個學校還能給予你更多機會和人脈。

『叄』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專業設置

北大歷史系本科學制四年,分歷史學和世界史兩個專業。入學第一年不分專業,統一回學習專業答基礎課程和專業外語課程。第二學年初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選修專業課程。
歷史學專業本科生主要學習中國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中國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接受史學理論、外國語、斷代史與專題史、文獻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世界史專業本科生主要學習世界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研究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接受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地區國別史、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際關系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有導師指導學生進行文獻考訂、田野考察等科研訓練,指導學生完成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

『肆』 有哪些本一、本二的學校的歷史方面的專業比較好



(一)北京大學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現有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及考古學8個二級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中國古代史),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本系還設有歐洲研究中心、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希臘研究中心、東北亞研究所、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現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關系史研究所、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當代企業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中外歷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在職教師共有64人,其中教授33人,國內外名校博士學位者42人。在世界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地理學等研究領域中保持著傳統優勢,成果豐碩,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一些專門史如中外關系史、政治制度史、北方民族史、環境史等領域陸續取得新突破,形成新的發展方向。可以說,由於北大的整體優勢,其歷史學研究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
(二)南開大學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它們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與博物館學、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下轄20個專業,9個博士點,20個碩士點,基本上涵蓋了史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全院下轄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歷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南開大學世界史專業涉及相當廣泛的研究領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含:拜占庭學)、美國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個研究方向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古希臘羅馬史學科在國內的地位舉足輕重,學術帶頭人王敦書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的理事長,史屆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華大學與陳寅恪等大師齊名)的關門弟子,國內羅馬史的權威。拜占庭學在國內首屈一指,學術帶頭人陳志強先生(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博士),是國際拜占庭學會中國首席代表,成為中國沖擊這一世界顯學的支柱。另外改方向組建了東歐拜占庭研究中心,匯集了國內相當豐富的有關拜占庭的英文、希臘文等外文研究資料和檢索系統,為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的學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導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近年來逐漸轉向中東地區現代化的比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現代化的研究。
(三)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擁有教育部規定的全部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6 個,碩士點 8 個。在職教授 34 人,博士生導師 29 名,在聘「 985 」項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國內外知名的教授何茲全、龔書鐸、劉家和、瞿林東、陳其泰、晁福林、鄭師渠等,也有一批嶄露才華的中青年學者。現任院長為楊共樂 教授。
中國古代史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擁有何茲全、黎虎、晁福林等著名學者,在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史、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民族史等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北師大古代史較強的,21位老師裡面有20個是博導和教授,是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其中又以先秦和明清以及社會史出名,比如何茲全教授、晁福林教授等。 師大的近現代也不錯,擁有龔書鐸、王檜林等著名學者,在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經濟史、對外關系史等研究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 師大的世界史稍也擁有劉家和等著名學者,在古希臘羅馬史、西方史學史、中外古史比較、歐洲中世紀史、西方近現代思想史、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美國史、英國史、俄國史等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另外,北師大的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也是國家重點學科,擁有一批著名學者。

(四)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下轄歷史系和清史所。 歷史系的歷史學專業為一級學科點,擁有下屬的全部8個二級學科,目前設有8個碩士點,除歷史地理學、考古學其他6個二級學科都有博士點,其中國古代史是國家重點學科,師資力量較強。 清史所,目前擁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6個碩士點6個博士點。人民大學較出名的是清史研究所,他們承擔著國家《清史》的編寫任務。中國古代史及中國近現代史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歷史學院擁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共有專任教師6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7人,講師18人,學院現有學生408人,其中本科生161人,碩士生127人,博士生120人。

(五) 陝西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現轄歷史系和文博系,以及周秦漢唐文化研究中心等八個院屬研究機構,此外還設有歷史藝術博物館和資料室。學院現有歷史學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歷史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和博物館學三個本科專業,歷史學為陝西省名牌專業,具備相當完善的歷史學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其唐史專業很出名。歷史地理學屬於西北環境發展中心,也屬於歷史學統考范圍,有侯甬堅、王社教等著名學者。

(六) 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現設有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博士授權點兩個(中國古代史、世界史),碩士授權點七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歷史文獻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現有在讀的博士研究生24人,碩士研究生61人。學院的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39人,其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14人;這些教師中有12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有16人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歷史學院擁有在我國史學界有重大影響的著名專家,以及一批有相當造詣的中年學者和頗具潛力的青年教師。學院還設有歷史研究所,下設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現代國際關系等研究室,開展歷史科學的研究工作。
(七)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創建於1913年,是我國高等院校中較早成立的歷史系科之一。中國古代史於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並於2001年和2007年兩度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繼續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簡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分別於2006年、2007年入選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世界史被增列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歷史學一級學科被列為湖北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世界史被列為湖北省優勢學科。歷史學院師資力量雄厚。55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4人,副教授15人,講師6人。
(八)中山大學中山大學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成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多位中國現代史學的奠基人,如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岑仲勉、梁方仲、劉節等。中山大學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在學術研究方面,中山大學歷史系設立了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孫中山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等一些研究所。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近現代史學科是國家級和廣東省的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是廣東省重點學科;此外,以歷史學系為基礎設立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民間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是國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創新基地。 現有教師45人,其中有教授(均為博士生導師)21人。
(九)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現為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含九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暨碩士點: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歷史社會學、國際冷戰史、海外中國學。還設有歷史學科教學論碩士點。歷史學本科專業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教師4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24人, 副教授18人。經過長期努力、不斷積累,形成了中西融合、古今貫通、既發揚傳統優勢、又具有當代意識和前瞻性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向,20世紀80—90年代,曾經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研究、金文研究、中國近代社會變遷、洋務運動史、法國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非洲史等領域取得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成果。9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學科隊伍的發展和學術研究的深化及拓展,一些新的特色研究方向正在形成並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如:漢唐史、江南地區社會史、思想史和知識分子研究、城市發展與文化研究、國際冷戰史、歐美民族和文化史、近現代地區國別史、海外中國學、中國近現代史學史等,形成了新一代研究群體。
(十)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社會發展學院現有歷史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三個系。歷史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文物與博物館學四個本科專業。有中國經濟史研究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六朝歷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歷史遺產研究所、歷史與社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社會學研究所等10個校級科研機構。擁有專門史博士學位授予權,有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世界史、歷史課程與教學論、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社會學、社會保障、民俗學等11個碩士點。
社會發展學院現有教職工62名,其中專任教師43名,有教授18名,副教授20名,講師4人,助教1人,85%以上的教師擁有博士和碩士學位。到2008年6月為止,在校本科生近700名,各類研究生近400人。教學人員中,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30人。
(十一)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
歷史系現有歷史學、考古與博物館學二個本科專業,一個博士點(歷史文獻學)和歷史學碩士點一級學科(涵蓋八個碩士點),另外還擁有一個屬於經濟學類的經濟史碩士點。全系設有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史和考古學四個教研室,胡適和陳獨秀二個研究中心。現有專任教師4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2人,碩士學位的18人,在讀博士4人。經過長期的努力與積累,我系形成了若干較為集中的研究方向或領域,特別是在徽學、淮河流域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近代皖人與社會變遷和中國歷史文獻學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十二)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 Fudan University(2016網站試運行版)
歷史系是復旦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系科之一。一代宗師,如周谷城、顧頡剛、周予同、姚名達、方豪、陳守實、鄧廣銘、蔡尚思,等等在此辛勤耕耘過。著名的語言學家陳望道、聞名遐邇的地理學家任美鍔都先後擔任過系主任。

1994年,復旦大學歷史系被國家教委定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8年,歷史系成為國內5家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93年起,歷史系新設旅遊管理專業,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生,並被上海市旅遊委員會授予「上海市高等院校旅遊專業定點單位」。2000年9月,成立了以歷史系為主體的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十三)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歡迎您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源起於1934年設立的甘肅學院文史系。國學大師顧頡剛先生是歷史學系首屆系主任,曾在我院任教的學界前輩還有楊向奎、張舜徽、史念海、王樹民、趙儷生、張孟倫、李天祜等先生。學院現設有歷史學系、民族學系、博物館與考古學系3個系;中國古代史研究所、史學理論及史學研究所、專門史研究所、近代中國研究所、世界歷史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敦煌學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中國少數民族研究所、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所等10個所。學院有民族學、歷史文獻學2個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敦煌學研究所、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西北少數民族、敦煌學、中國古代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地區國別史、近當代中國社會等領域都有影響較大的成果。尤以西北少數民族和敦煌學研究成績卓著,在國內外學界有重要影響。
(十四)清華大學清華大學
清華歷史學科的核心機構是歷史系,下設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思想文化史等教研室,以及簡帛與出土文獻研究中心、經學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中國近代文化與現代化研究中心、國際漢學研究所、東北亞研究中心、旅遊文化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專門研究機構。可以招收歷史學各相關領域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包括外國留學生)。歷史系擁有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授14人,副教授各13人,講師4人,另有兼職教授4人。專任教授中有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學科評議組長1人,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員會委員1人,歷史教學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級學會會長、副會長等4人。
(十五)南京大學南京大學
歷史學系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生專業,以及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系史、邊疆學、考古學7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系、民族學7個碩士點。本繫世界地區、國別史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學科,該專業科研教學團隊被評為江蘇省學科優秀梯隊。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新近成立的國際關系研究院,也已開始招收研究生。現有教職工75人,專職教師62人,教輔人員2人,行政管理人員11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導師27人),副教授23人,講師5人,博士畢業待評職稱5人,其中1人為美國杜客大學博士、1人為日本京都大學博士、1人為日本九州大學博士。全系中青年教師有90%以上曾到美國或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奧地利、義大利進行長期或短期訪問,僅赴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一年以上者即達8人。此外,本系有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江蘇省「333」工程4人,江蘇省「青藍工程」4人,校級資深教授2人。
(十六)華中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
歷史學專業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博士後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單位,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近現代史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中國歷史文獻學為湖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學院現有兩系(歷史系、文化學系)、三所(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所、楚學研究所)。學院有教職工83人,其中教授28人(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23人,講師15人。

『伍』 中國哪所大學的歷史系好

河南大學歷史系很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大歷史系培養處好多,歷史權威學家和考古學家。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前身為中州大學歷史系,創建於1925年,是河南大學設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學院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長期以來形成中西交融古今貫通、既重視歷史知識更強調歷史通識的學術傳統,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著名專家學者如範文瀾、嵇文甫、蒙文通、高亨、姜亮夫、郭紹虞、馬非百、朱芳圃、孫海波、孫作雲、黃元起、胡思庸、韓承文等先後在此執教,曾在這里求學的尹達、石璋如、白壽彝、韓儒林等也成為享譽中外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濃厚的學術氛圍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學人才。
歷史文化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博士生導師12人(國家博物館4人),專兼職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0人,在讀博士8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學特聘教授4人,黃河學者1人,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4人,河南省學術帶頭人8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全國政協委員1人,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古代史專業屬於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世界史為河南省精品課程,旅遊管理專業屬於校級重點培育學科。創刊於1951年的《新史學通訊》即現在的《史學月刊》,屬歷史類國內核心期刊,已故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為該刊題寫刊名,該刊在國內外史學界有較大影響。由學生自己創辦的學術刊物《歷史文化論壇》,從1977年至今刊出40餘期,為全國高校歷史系交換刊物。
歷史文化學院下設歷史學系、旅遊學系、文博系和世界歷史等四個系科,擁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學宋史研究所、世界歷史研究所、近代中國研究所、猶太研究所、旅遊規劃發展中心等科研機構。中國古代史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由河南大學和國家博物館聯合招生)。擁有歷史學碩士一級學科授予權,包括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等八個專業方向。旅遊管理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為河南省最早的旅遊管理碩士授權點。目前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200多名,本科生千餘人。
古色古香的7號樓是學院的辦公和科研場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學院資料室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擁有18餘萬冊圖書,200多種刊物、30多種報紙。特別是《四庫全書》、《清實錄》、《明實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民國叢書》、《叢書集成》、《敦煌寶藏》、《隋唐五代墓誌》、《殷周金文集成》等大型套書,是書庫鎮庫之寶。除豐富的藏書外,資料室還擁有大量三四十年代的報刊,如《大公報》、《申報》、《盛京時報》、《晉察冀時報》、《抗敵報》、《政府官報》等報紙及《新青年》、《紅色中國》、《東方雜志》、《婦女生活》等各種舊雜志。圖書資料之豐富、種類之齊全,在全國高校文史類系科中名列前茅。
學院的文物館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現已開展的有中國歷代文物陳列、中國錢幣——銅鏡陳列、中國瓷器陳列。共有藏品3000餘件,另有教學標本(含復制模型)300餘件。

『陸』 北大迎來四千餘名本科新生,年齡最小的剛滿15歲,其家庭背景是怎樣的

北大是人人都嚮往的學校,裡面的學生個個都很優秀,教師也是非常資深,而且學校歷史悠久,環境也很好,但是這個學校就是分數太高了,能進去裡面讀書的人都是學霸中的學霸,從這裡面走出來的不是著名企業家就是科研人員,所以北大也培養很多優秀的大學生

很多人都覺得上了大學的學生應該都是剛過十八歲或者快過十八歲,但是這次北大迎來了年齡最小的大一新生,在北大迎來四千餘名本科新生,年齡最小的剛滿15歲,有些人就非常關心家庭背景是怎樣的?其實對於15歲的這個新生網上沒有透露太多,可能是怕影響別人,大概的情況就是家庭比較貧困,來自農村。

現在,提前進入大學,還是北大,手裡可以說拿得是一手讓幾億國人羨慕的好牌,往後時光,一定不負國人眾望,懷著一顆愛國心,一顆報國心,打出一把精彩的好牌。

『柒』 北大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本科四年所用教材有哪些

《中國史綱要》,翦伯贊主編,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國古代簡史》,張帆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歷史學》(大學文科指導書目),李玉、吳宗國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中國歷史文選》(修訂本)張衍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通史參考書】
《國史大綱》,錢穆,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中國文化史導論》,錢穆,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中國通史》,白壽彝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華二千年史》,鄧之誠,中華書局1983年版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國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編輯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歷史研究專題述評》,胡凡等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討論集》,《歷史研究》編輯部,三聯書店1957年版
《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著,三聯書店1997年
【閱讀雜志】
《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
【文獻索引】
《中國古代史論文資料索引》,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國史研究入門》(上、下),山根幸夫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鳳瀚、徐勇編,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戰國秦漢史論文索引》,張傳璽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書目論文索引》,武漢大學圖書館1982年版。
《魏晉南北朝研究論文書目引得》(1912-1969),鄺利安編,台灣中華書局。
《東洋學文獻類目》,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先秦篇參考書】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蘇秉琦,三聯書店1999年版
《中國早期國家》,謝維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李學勤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孫淼運世,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楊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許倬雲,三聯書店1994年版
《先秦史論稿》,徐中舒,巴蜀書社1992年版
《中國奴隸社會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書業,山東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戰國史》,楊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楊寬,中華書局1965年版
《先秦兩漢史研究》,吳榮曾,中華書局1995年版
《十批判書》,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國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廬主編,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與中國社會》,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國青銅時代》,張光直三聯書店1999年版
【秦漢篇兄悄純參考書】
《秦漢史》,呂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漢史》,林劍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漢史》,翦伯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閻步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兩漢史論叢》,韓連琪,齊魯書社1986年版
《先秦兩漢史研究》,吳榮曾,中華書局1995年版
《秦漢問題研究》,張傳璽,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秦漢史論集》,高敏,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余慶,中華書局,1993年版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漢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總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閻步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閻步克,中華書局2002年版
【魏晉南北朝篇參考書】
《魏晉南北朝史》(上下冊),王仲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兩晉南北朝史》(上下冊),呂思勉,上海古籍羨咐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綱》,韓國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三聯書店1954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周一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周一良,中華書局1985年版
《魏晉南北朝論叢》,唐長孺,三聯書店1955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唐長孺,三聯書店1959年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唐長孺,中華書局1983年版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唐長孺,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讀史集》,何茲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田余慶,中華書局1993年版
《東晉門閥政治》,田余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晉南北朝經濟史》,高敏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漢官制史稿》(上下冊),安作璋、熊鐵基,齊魯書社1984年版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晉南北朝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學·佛學·玄學》,湯用彤,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羅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隋唐篇參考書】
《隋書》:《高祖紀》、《煬帝紀》、《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舊唐書》、《新唐書》:《高祖本紀》、《太宗本紀》、《則天皇後本紀》、《玄宗本紀》、《地理志》、《職官志》(《百官志》)、《食貨志》、《兵志》,及有關列傳。
《資治通鑒》(隋唐部分)。
《隋唐五代史綱》,韓國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中華書局1977年9月版。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遼宗夏金篇參考書】
《遼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聖宗本紀》、《營衛志》、《兵衛志》、《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宋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神宗本紀》、《徽宗本紀》、《高宗本紀》、《理宗本紀》、《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及相關列傳。
《金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海陵本紀》、《世宗本紀》、《食貨志》、《百官志》,及相關列傳。
《兩宋政治經濟問題》,鄧廣銘、漆俠,知識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陳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遼史簡編》,楊樹森,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史簡編》,張博泉,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遼夏金經濟史》,漆俠、喬幼梅,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元朝篇參考書】
《元史》:《太祖本紀》、《太宗本紀》、《世祖本紀》、《順帝本紀》、《地理志》、《百官志》、《食貨志》,及相關列傳。
《邵循正歷史論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9月版。
《元朝史》,韓儒林主編,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史》,周良霄、顧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明清篇參考書】
《明史》:《太祖本紀》、《成祖本紀》、《英宗本紀》、《武宗本紀》、《神宗本紀》、《庄烈帝本紀》、《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清史稿》:《太祖本紀》、《太宗本紀》、《世祖本紀》、《聖組本紀》、《世宗本紀》、《高宗本紀》、《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明清史講義》,孟森,中華書局1981年版。
《明清史論著集刊》、《續編》,孟森,中華書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編》,傅衣凌主編,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簡明清史》,戴逸主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論著合集》,商鴻逵,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鍾翰,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韋慶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專題參考書】
《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漢、魏晉南北朝卷,白剛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總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舉制度變遷史稿》,閻步克,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閻步克,中華書局2002年版
《秦漢官制史稿》(上下冊),安作璋、熊鐵基,齊魯書社1984年版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嚴耕望,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0年版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瞿同祖,中華書局1991年版
《秦漢法律與社會》,於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魏晉南北朝經濟史》,高敏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國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廬主編,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葛兆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十批判書》,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漢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漢代政治與春秋學》,陳蘇鎮,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
《理學·佛學·玄學》,湯用彤,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郭象與魏晉玄學》,湯一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中古文學史論》,王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始創於1899年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史學堂,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學研究機構,也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國立史學高等教育機構。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98年即獲全國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設立有中國史、世界史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招收歷史學、世界史兩個專業本科生。有歷史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含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1個博士後流動站,10個教學科研實體,20個掛靠的研究虛體機構,2個藏書30多萬冊並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專業圖書分館。
師資崗位向國內外開放競爭,擇優選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佔有廣闊學術前沿的中年教師已成為主力,一代史學新秀正在茁壯成長。教師中有過6位現任和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田余慶、何芳川、朱鳳瀚、羅志田、錢乘旦、李劍鳴),4位北大文科資深教授,現有4位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馬克_、閻步克、錢乘旦、李劍鳴),5位教育部「長江學者」,1位國家級教學名師,5位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1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大多數學科方向都有國內外公認的學術帶頭人。

熱點內容
2014集美大學研究生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06-30 19:48:51 瀏覽:313
大學生當兵幾月份走 發布:2024-06-30 19:27:11 瀏覽:681
大學內專業分數線 發布:2024-06-30 19:27:00 瀏覽:981
大學生無償獻血的意義 發布:2024-06-30 18:46:34 瀏覽:303
本科和專科是一個班嗎 發布:2024-06-30 18:46:24 瀏覽:836
安徽大學所有專業 發布:2024-06-30 18:45:49 瀏覽:263
浙江大學宿舍ip 發布:2024-06-30 18:37:25 瀏覽:572
延邊大學各專業 發布:2024-06-30 18:30:33 瀏覽:224
南京仙林大學城怎麼走 發布:2024-06-30 18:30:32 瀏覽:448
貴州高考藝術類本科線 發布:2024-06-30 18:29:55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