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

發布時間: 2024-07-19 22:47:09

⑴ 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000字

大學新生從中學過渡到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重大轉折點。有些大一新生對大學環境容易出現種種不適應,對此,高校應重視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論文2000字篇一

《對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思考》

摘要:從目前高校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出發,本文試圖構建一個較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結合新生的心理特點,幫助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創造美好人生。

關鍵詞:大學新生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9

大學新生從中學過渡到大學,是他們一生的重大轉折點。在陌生的環境里,他們面臨著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學習方法、思想觀念、人生目標等一系列問題的改變,心理將發生急劇的變化,稍有不慎,大學新生就會陷入心理困惑的泥潭,無法自拔。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乎其一生的生活質量,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目前,大學新生適應問題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各高校對入學新生都曾做過心理普查等測試,並提出了新生心理問題的各方面表現。有學者研究表明,我國在校大學生表現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強迫症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鬱、偏執。而神經症、人格問題等是不同社會體制、政治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背景下的大學生都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荷妮曾提出“追求理想化自我是神經症產生的根源”。國內有研究認為,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其適應能力高度相關,適應能力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就會提高。而產生休學以及退學、甚至自殺等極端行為的大學生大部分是低年級適應不良的學生。有學者將此稱為“新生綜合症”。

結合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可以總結新生主要心理問題有:第一,強迫症狀。如對任何事情不經反復確認不放心。第二,人際關系障礙。如總注意周圍的人、在乎別人的視線等。第三,情緒性格問題。主要症狀為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缺乏決斷能力、情緒易被破壞、情緒起伏較大、缺乏熱情和積極性等。

在我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新生此前較少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普及,過多接收了強化的智力教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身心發展的不平衡,同時,心理問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為防微杜漸,做好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入學教育,應該是大學教育內容的重要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心理健康入學教育工作:

1 課程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對學分和學時進行合理設置。在第一學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員必修課程,使學生掌握最根本的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心理保健知識和心理危機預防知識。在後續的學期開設系列相關的選修課程,提高心理健康的知識水平。系列相關的課程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大學生心理咨詢、大學生常見異常心理及應對、大學生自我規劃、大學生人格發展、大學生情緒管理、大學生人際交往、大學生性心理以及戀愛心理、大學生壓力挫折與危機處理和大學生生命教育等。

根據大學新生心理發展的特殊性,可以在每年9-10月或3-4月開展心理健康各方面主題教育活動,給大學新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幫助他們順利轉換角色,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順利實現大學生“第一個過渡”。活動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5.25心理健康日活動、心理話劇展演活動等。活動內容強調要“抓落實、重實效”,以其安然度過心理危機高發期。

2 心理危機干預與人生全面發展相結合,分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受客觀條件限制,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著重於干預心理危機學生,而對大部分普通學生,缺少發展心理學的積極引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採用分級形式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在開展新生入學資格審查時,對大學新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健康狀況進行逐一摸底,結合心理普查數據,為各類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個別心理咨詢以及團體心理輔導。針對心理危機預警學生,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校級、院(系)級、班級和宿舍的“四位一體”網路,明確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實施辦法,建立心理危機一級和二級預警學生檔案。發揮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成員的作用,指導學生進行朋輩心理互助。

3 師資建設與專業研究相結合,增強隊伍的技能力量

要提高大學新生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應在全校范圍內樹立起符合科學發展的教育氛圍,建立統一協調並且多層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營造美好氛圍。成立以主管校領導為首、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穩定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每個院(系)設置心理工作站,在各級學生會設立心理發展部,學生社團中設立相關協會,為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專職教師普遍偏少,多數學校未能達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准》中明確規定的“要按照師生(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比1:3000-5000的比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標准,也因此而無法開設各項心理健康課程。可以鼓勵獲得相應資格的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聘請有關方面專家加入教學隊伍。並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按時接受專業培訓和專業督導;提供專業設備和資料,如心理健康教育軟體系統和音像教學資料等;配備必須的教學場所,如個案咨詢室、減壓放鬆室、心理圖書閱覽區等;開展教育工作的同時,進行更加深入專業的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胡啟先等.當代大學生社會心理問題及其對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37-238.

[2]姜伏蓮.地方高校新生UPI調查結果的比較與分析[J].心理科學,2004,27(2):483-486.

[3](美)卡倫・荷妮著,陳收等譯.神經症與人的成長[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15.

[4]鍾向陽,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作者簡介:劉小麗(1978-),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問題應對,湖北省武漢科技大學學工處,湖北武漢 430025

⑵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範例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 自我評價 、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篇一
類自從誕生以來,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當今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 方法 ,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最後形成,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強心理品質鍛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處於人的心理現象的更高層次,是個體主導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的靈魂和准則。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趨向定型時期,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喪失信心和追求,不會在身處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導致心理困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科學地對待社會、人生與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才能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環境有適度的心理反應,防止心理反應失常,促進心理健康,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奮發的精神狀態之中,樂觀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有利於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總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保持心理健康,戰勝一切心理動盪和不安的最基本條件。

二、增強心理品質鍛煉

1.善於認識自我

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體系,找准自我評價的標准,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長而驕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養健康的人格品質,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自卑,樂觀而不盲目,克己而不過分;勇於承認錯誤,善於自我批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意志品質堅強

意志是一個人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在人的行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猶如汽車上的方向盤,主導著人的行為,又如制動器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剎車或減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種挫折,能否始終不愉地堅持目標,戰勝困難和挫折,最後成就事業,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不可能構建完美的個性。只有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才能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豐富的 心理 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閱讀有關心理學書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藉助心理學書籍來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自覺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觀念、想法,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養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終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響。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 文化 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篇二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繫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000字篇三
前言: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長,在人的一生中充滿著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幸福與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與困惑則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基本課題。適度的挫折與困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困惑可以讓我們在感到迷茫時靜下來思考,找尋解決的方法,尋覓人生的真諦。適當的挫折亦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增強我們的意志與責任心,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英國哲學家帕克森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遇到困惑與挫折並不可怕,誰的人生又會是一帆風順的呢。關鍵的問題是應該我們遇到挫折與困惑時怎樣去應對。

摘要:對於我們,雖然身份還是大學生,但是從年齡上來講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離開父母的襁褓,離開了家裡的溫室環境,離開了象牙塔的保護,可以暫時不用考慮婚姻,就業,創業,工作等瑣事,但是對於那些第一次離開父母的人憑借著天之驕子的優越感,最是覺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實際的學習, 考研 ,戀愛等問題上卻又屢遭坎坷,第一次經歷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對誰都是那一接受的問題,那麼對於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這些挫折和坎坷?這是一個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 困惑 挫折 解決方法 一 挫折與困惑的概念

所謂人生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在所要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和由此在個人內心深處引起的痛苦體驗,通俗的說,人生挫折也就是人們常見的逆境狀態與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質上是人生實踐與人理想的矛盾沖突,,現實的實踐未能達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標,使理想未能變成現實.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們心靈深處引起強烈的震撼從而造成人生毀滅感或努力改變現狀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自身條件限制使目標無法實現的境況是顯而易見的,諸如個人的相貌,身體素質,經濟狀況,智能水平,心理素質等原因使個人的需要難以滿足而形成挫折感.個人認識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則往往是隱形的. 個人對人生價值目標定位失當或追求的理想與奮斗途徑方法相背離,都會使奮斗目標無法實現或達到的現實目標與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標產生距離,引起內心的失落與不平衡感。

人們在社會中生存,就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挫折。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人的活動與交互關系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復雜。這一變化在激發人們多種多樣的動機和目標的同時,也增加了個體人生挫折的概率。對此我們不能消極地忍耐或迴避而應直面正視人生挫折,積極尋求克服和戰勝挫折的有效途徑,撫平傷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標奮斗。

對於我們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將奮斗的目標定得過高,能力與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還包括心理沖突的因素。比如,一個大學生很想專心攻讀碩士學位,可又處於熱戀之中;讀書與戀愛如魚與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對他來說最佳做法是只選其一,這就是一種“雙趨沖突”。又如,一對正談戀愛的男女,接觸幾次後就覺得該談的都談了,再也沒什麼可談的了,倆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顯得十分尷尬,可一個人會更覺寂寞。這就叫“雙避沖突”人在遭遇困惑時,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那麼,人在遭受挫折與困惑的時候,又應如何進行調試並加以客服呢?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社會上的競爭壓力也在逐漸增加, 對於剛剛成為大學生的我們, 隨之而來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嚴重。 對於我們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圍的同學。這會使很多學生刻意的去迴避與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該何去何從.我本身就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變成了一個非常內向的學生。對這一性格缺點我深有體會,因為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如果不能夠很好的去表達自己,去主動溝通,是很難適 應新環境,並建立屬於自己的新的人際關系的。

於是,抱著鍛煉性格的態度,我加入了學生會和學生社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我會不可避免的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可以說經過與不同人的接觸,大一的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觀的變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過溝通的方式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達出來。並且,由於這一變化所帶來的效果,我同周圍同學的關系非常融洽。其實,人總會長大,終會脫離父母的襁褓去面對未來屬於你的世界。 無論新接觸的環境如何陌生, 要學會去面對他們,去接受他們。剛剛開始新生活的或許還不適應自己的改變,但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原先的墨守陳規讓自己錯過了多少美妙的東西。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想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二應對挫折與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與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對困惑與挫折的反應也不會一樣。一般說,人們面對困惑與挫折時表現的不同反應是由其對目標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緒調控力三個因素所制約的。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追求的人生價值目標是不同的,目標的重要性往往與反應強度成正比。面對困惑與挫折產生不同的反應,還與個人心理素質有關。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在身處逆境、面對挫折時,能夠做到處變不驚,表現出較強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與人的性格、閱歷、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關聯,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時容易走極端,與其人生的社會經歷比較簡單、缺乏生活的磨練和體驗是有必然聯系的。人們面對折的反應,首先表露於情緒,能否恰當調控情緒,是一個人自我意識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別人看來總是事事如意、一帆風順,並不是他們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煩惱,而是他們有較強的調控能力,能夠從消極的挫折反應中盡快擺脫出來,正視現實,重新認定目標。反之,長時間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纏繞、不能自拔,則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惡性循環。那麼面對生活中的困惑與挫折是的具體的應對方法又是什麼呢?

1首先擺正心態,正確認識困惑與挫折。困惑與挫折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可以說沒有挫折就沒有成長。因此,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應該慶幸,因為這是上天給予我們成長的機會,我們需要的不是畏懼而是感激,進而擺正心態,從容的面對挫折。

2適當的宣洩。有時候造成挫折的原因並非自身的能力問題,而是這個社會殘酷的現實,例如 職場 上常見的裙帶關系,因為這樣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會覺得委屈,心中會存在一股悶氣,此時我們就需要把這股悶氣宣洩出來,如果任其堆積對我們的健康也沒好處,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宣洩要適度。

3向家人或朋友傾訴。果你不會自我宣洩的話,向他人傾訴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效果或許比自我宣洩更好,很多時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自然會煙消雲散。

4客觀和冷靜的分析。雖然產生的挫折可能是由於現實的不公,但是同時也反映出了我們的不足。我們應該客觀的和冷靜的分析產生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關系。只有正確的認識了產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尋求解決之道,進而避免下次因為同樣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樣的挫折。

5尋求解決之道。找到原因之後我們就需要方法戰勝由此原因所產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況下而被淘汰所產生的挫折,此時我們不應該埋怨而是應該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優越的能力戰勝這個原因可能會帶來的挫折,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們成長的原因。

6學會宣洩,擺脫壓力。面對挫折與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有人惆悵,有人猶豫,此時不妨找一兩個親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裡的話全部傾吐出來。

從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洩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帶來的精神壓力,可以減輕精神疲勞;同時,宣洩也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 措施 ,它能使不良情緒得到淡化和減輕。

7學會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洩積郁、平衡心態、製造樂的良。當你遭受挫折時,不妨採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比如“吃虧是福”、“破財免災”、“有失有得”等等來調節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難得糊塗”,冷靜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調整心態。

三 認識自我

對於我自己從小成長在一個和諧的村子裡,父母不是白領,不是企業家,更不是名門望族,他們都是老老實實的農民,我從沒有因為自己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為我是幸福的,小學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現在這樣徹徹底底完完全全離開他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爭取,現在正是我經歷生活的洗禮,成長磨練的機會,自從高三起,也許是為了備戰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覺到自己變化很多,不再去和別人去計較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與人講道理,因為你和他根本沒法講道理。

對於美好的未來我充滿了無盡美好的憧憬,隨讓我知道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與夢想的距離也會一步一步的接近,雖然對未來還是有點懼但我能夠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麼,需要什麼,不該碰什麼,,,,我想在未來大學三年生活里學習必要的專業知識,,取得應該獲得的榮譽,用知識豐富我還未開的大腦一邊在步入社會這個激烈的戰場上得以堅強的生存下去。

四 總結

人的一生總有坎坷與挫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是何種困難,我們都不要失去自己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只要我們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獲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結果並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運仍舊會給你以幸福的微笑。

參考文獻

[1]《心理健康全書》朱月龍山東人民出版社

[2]《大學生心理與健康》李大衛主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3]《積極心態的力量》邱小亮譯東方出版社

[4]《心理健康枕邊書

⑶ 大學生心理健康結課的論文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他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不僅能正確引導一個人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而培養出一個健全的人格。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結課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結課的論文篇一

《大學生活之誘惑》

摘要: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誘惑,這些誘惑往往會給你的心理帶來些許的波動,誘惑貫穿每個人的一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調整心態,以正確的方式對付,以合理的方式解決,我們才能成長,成熟。

關鍵字:誘惑;成長;心理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一句 名言 :“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左右自己。”每個人在走向成熟的過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靈的成熟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誘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這些誘惑,學會成長,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則漸漸地別誘惑,從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鑄成大錯,只有在成功的經歷了這個難熬的階段以後,我們才能感到內心的幸福。

人的一悄沒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 文化 與自我的 方法 ,學會有效籌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盡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也許是受常規思維的影響,我也覺得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學習了這門課後,我對這件事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我主要是存在學業和 人際交往 方面的問題。進入大學後,要學習專業知識空虧,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我們在理解和吸收上會越來越吃力,心情也會越來越煩躁,這時候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學習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大學就是一個縮小的社會,我們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這就涉及到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大學生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也很容易沖動。還有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很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爾虞我詐,極度的不信任。因此,我們要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己,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己,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啟虧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著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於在現在的大學里,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自己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快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地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發揮你自己的潛力。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

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Ⅰ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Ⅱ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產生矛盾。

我從小學到現在,和大多數的學生一樣,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點高校,考重點大學。我那時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學,好的大學就等於將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這樣說,我就按父母說的,一步一步的走下來,這期間我都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說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雲亦雲,這樣一直到了大學開學。我到了大學,離開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時期,這時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和人交流,這里我接觸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樣,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生活方面的事。彷彿一切都變的很難,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時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無憂無慮,只要做好學習,一切由父母安排。現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時不習慣起來。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和同學同寢發生過不愉快。那時的我,覺的和這的生活格格不入,總想回家,每天都過的很壓抑。現在未免有些莞爾。到了現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心裡也覺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來該怎麼做。所以我現在覺的,大學的生活真是很鍛煉人,真是塑造一個人的黃金時刻。這時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會影響以後的生活的。直到了那個時刻,我才覺的,我的生活才剛開始呢。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無論如何,都已經過去了,未來才是我該認真考慮和為之奮斗的地方。

我是誰。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給予意見,而不能給予實際。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別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給我的一面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來,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選擇。無論對錯,結果只能自己承擔。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後該好好的判斷自己的選擇,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覺的這種想法很重要。至少,給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也許我從以前到大學之前,我都是渾渾噩噩的走過來的,但我知道,我決不會渾渾噩噩的走過這大學四年。我一定會知道,這四年我的目標和意義。我的將來,我也無法想像的出來。也許我的判斷能力還不夠吧,但對我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知道該怎麼去走。

我覺的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們沒有資格去批評別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生活。所以我從不幹擾別人的生活,至多給別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隨意批評別人的想法是不對的,是不尊重別人,所以我從不隨意批評別人的意見。我覺得說謊會給人不誠實的表現,即使是開玩笑也不合適,所以我從不說謊,只開開小玩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也都很容易受傷,所以我從不說別人。我很願意和他人在一起。因為我覺的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學習別人的優點,借鑒別人的好的地方。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惡人或善人,真正絕對的惡人或善人都是無法生存的。我覺的我應該好好鍛煉自己判斷能力。為什麼別人能看到的優點我卻看不到。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這,我覺的我還有些地方得加強,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願意和別人交流不代表能夠很好的交流。還有就是和別人交流的膽量,我還是不能很從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還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強。在大學,失敗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飯。沒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棄。

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 經驗 。

參考文獻

【1】 文章 《俞敏洪 勵志語錄 》

【2】文章《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

大學生心理健康結課的論文篇二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探究》

摘要:本文為“心理與心理健康”課程論文,主要介紹了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類型及其應對 措施 ,對每種心理問題或疾病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類。並詳細地介紹了兩種典型的心理問題——睡眠障礙和抑鬱症,對其概念、症狀和治療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類型;症狀;對策

一、引言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前提!然而,由於社會、家庭以及大學生個體等因素的影響,致使他們出現了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主要包括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良情緒的影響、神經症、人際關系的困擾、人格與行為的障礙和擇業的難題等。這些心理問題無疑會對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

二、心理問題常見類型及應對措施

1、神經症:

(1)焦慮症:患有焦慮症的人,常感到無明顯原因、無明確對象、游移不定、范圍廣泛的緊張不安;經常提心吊膽,卻又說不出具體原因。患者過分關心周圍事物,注意力難以集中,從而使工作和學習效率明顯下降。可以進行葯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可以進行葯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發現後及早進行治療有利於病人的恢復。

(2)抑鬱症:詳見本文後半部分。

(3)強迫症:強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某種不可抗拒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存在。表現有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強迫行為。可以採用葯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注意平時的預防。

(4)神經衰弱:神經衰弱也是大學生中極為常見的心理障礙。它的特點是容易興奮,迅速疲倦,並常常伴有各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

(5)恐懼症:分為社交恐懼症、特定的恐懼症、場所恐懼症。可採用葯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分為認知行為治療、社交技能訓練。

(6)失眠:失眠者白天出現精神不振、疲乏、易激惹、睏倦和抑鬱等表現。

(7)嗜睡:其主要症狀睡眠期延長,早上難以覺醒;夜間睡眠正常,正常覺醒時間睡眠增多,或者打盹,或者不適當的睡眠發作;感到想睡,並逐漸入睡,而不是體驗到突然的睡眠發作。

(8)睡眠-覺醒節律障礙:持久或反復發作的能導致過度睡眠或失眠的睡眠。

(9)睡行症:是一種在睡眠過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內或戶外行走,或做一些簡單活動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狀態。持續數分鍾到半小時甚至更長,然後就地或重新上床睡覺。

(10)夜驚:主要為睡眠中突然驚叫、哭喊,伴有驚恐表情和動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擴大等自主神經興奮症狀。

(11)夢魘症:是指睡眠中被噩夢突然驚醒,且對夢境中的恐怖內容能清晰回憶,並心有餘悸的一種睡眠障礙。

2、人格障礙:

(1)偏執型人格障礙;(2)情感型人格障礙;(3)分裂型人格障礙。

3、適應障礙:

它的主要表現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殺。主要採取消除應急源的方法進行緩解。

4、性心理障礙

以前稱性變態,指個體性行為方面的心理偏離和行為異常,分性對象、性習慣和性身份異常。

2、應對策略

應對原則:偶爾失眠不用處理;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按時作息,睡前不喝咖啡和濃茶,禁煙酒;切忌緊張擔心,更忌諱濫用鎮靜催眠葯,導致惡性循環和葯物依賴;如果確有失眠,需尋求專科醫生專業幫助。

(1)葯物治療

●傳統方法:中草葯、針灸、氣功、睡眠療法、胰島素低血糖療法。

●目前使用最多:抗焦慮葯、抗抑鬱葯、抗精神葯物。

●新近推出:褪黑素、思諾思。

盡量避免使用對一般睡眠障礙者害多利少的葯物。

(2)心理治療

三、兩種典型的心理問題

(一)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表現﹐也是睡眠和覺醒正常節律性交替紊亂的表現。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常與軀體疾病有關。包括睡眠失調和異態睡眠。專家指出睡眠是維持人體生命的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對人體必不可少。因此,睡眠障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長期失眠會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對身體造成多種危害,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1、症狀

●認知療法:主要目標是改變患者對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態度。

●睡眠限制療法:充分利用在床時間,提高睡眠質量。

●刺激控制療法:感到睏倦時才上床,卧室和床只能用來睡覺,不能進行其他活動。

●鬆弛療法:要求患者必須想像出一個情境或某種東西(即誘導物),用來誘導放鬆練習過程。

●漂浮治療:漂浮治療可使與緊張有關的生化物質下降,並可保持幾天或幾周。

好的效果,比如咨詢相關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進行就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抑鬱的症狀。

(3)社會支持

抑鬱症的患者一條主要的表現為 自我評價 下降,自信心缺失,因此社會各界應該對此類人群進行照顧和鼓勵,盡快讓他們重拾信心,提升自我評價,告訴他們不要妄自菲薄。

(4)自殺預防

抑鬱症患者由於對自我的評價下降,不由自主地會產生消極念頭,最嚴重的時候可能引發自殺的念頭,因此要進行自殺預防,家人和朋友平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以防危險事情的發生。

(二)抑鬱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

1、症狀

抑鬱症是以興趣減退或喪失,情緒低落為主的一類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思維遲緩,始動性下降,活動減少,情緒低落或悲傷,自我評價下降(有時自責、內疚),有時有消極自殺的念頭,食慾下降,睡眠多減少(偶有增加),性慾下降。經常伴隨有睡眠障礙的出現,比如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早醒等。

參考文獻:

【1】課堂使用的課件

【2】李燕.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5.

【3】劉傑.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干預策略[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16(3):82-84.

⑷ 心理健康教育2000字結業論文參考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校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並不理想。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心理健康結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健康2000字結業論文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
摘要: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 文化 與自我的 方法 ,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盡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關鍵字:新環境 心理健康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准: 經驗 標准,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 心理健康進行判定; 社會適應標准,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准,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斷; 統計學標准,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自身行為標准,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准。

二、大學生的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像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類文明。

三、大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認知: 大學生對自我的不良認知主要表現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幾種: (1)我這么矮,別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長得不漂亮,肯定沒有人喜歡我; (3)別人有幾項比我強,我就只有認輸了; (4)我什麼 愛好 也沒有,也沒長處,真是沒用; (5)我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 (6)我表達能力不好,別人都不怎麼和我說話,我 人際交往 不行;

自卑有兩種表現:一是與他人比較,覺得在知識、能力、體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別人;二是面對要做的事或試圖達到的止標,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認知特點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別人的優點,吸看到完成任務的困難,而忽視有利條件。把自已的成功歸因於機遇,把失敗歸因於無能。在外表和家庭條件方面誇大他人的優勢,貶低自已。這樣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緒壓抑、心境煩亂、膽小怕事、優柔寡斷。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四、大學生的情緒心理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者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

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 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於現在的大學里,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要自己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的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的發揮你自已的潛力。

五、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像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 畢業 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心理健康有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未來的建設添磚加瓦。
心理健康2000字結業論文篇二:心理健康結課論文
健康心態 鑄就精彩人生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僅剩下了八分之一,這不禁讓我感慨時間的流逝,更讓我懂得深思這幾年大學生活的收獲。本學期開設的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課程」讓我受益良多。生活中發生的小 故事 更是讓我對健康的心態有了深刻的解讀,真可謂是「健康心態,鑄就精彩人生啊!」

一、健康的心態就是擁有一份難得的自信

在我看來,健康的心態就是要有自信的心態。一個人擁有大量的知識,充足的社會經驗,但如果缺乏了自信,那麼他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能讓你對自己充滿信心,能讓自己更有把握取勝。但是自信是建立在你確實存在此能力,因此實力是你的基礎,自信是你的磚石。當然,如果你想做某件事時,即使沒有足夠的實力,只要你擁有自信,你付出過,努力過,那麼即使沒有真正成功,你也會有意外的收獲。自信是成功的墊腳石,它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因此自信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生命里除了父母,有一個人一直陪伴著我,她照顧我,呵護我,那就是我的姐姐。她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健康的都市女性」的自信。 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的價值是不同的,那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感悟自然是不同的。我的姐姐是一位教師,在我看來,現在的教師除了一年有暑假和寒假,剩下的就都是辛酸史了。因為我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的不容易。每天無休止的批改,寫各種作業,應付各種檢查,負責各種檔案的整理,工作內容是如此繁雜的,帶給人的壓力是巨大的,心理是無比憔悴的。在我這個旁觀者的眼中,絲毫感受不到,她作為一個教師的幸福和快樂。每個月都干著超負荷的工作卻拿著固定一樣的工資。但是,今年她已經是工作的第六年了,卻依然對她的工作抱有熱情,每天都神采奕奕地走出家門,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整個人都是那麼自信。這一切的一切,通過對本學期的心理健康課程學習,我有了正確的解讀,也找到了內心一直困惑已久的答案。姐姐就是憑借著這份樂觀健康的心態,用「自信」在書寫她的美麗人生,今年年僅27歲的她,已經成為了學校的骨幹,後備幹部,可見,自信對一個人來講多麼重要。健康的心態就是一份自信,一份源於心底的自信,這份自信可以為你的精彩人生奠定很好的基礎。

二、健康的心態就是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

人生在於拼搏,在於不斷奮斗。在這搏鬥中有些勝出,有些敗退。有些人敗了又勝,勝了又敗???而有些人敗了就一蹶不振。在這搏鬥中沒有誰是絕對的強者,沒有誰能一直戰而不敗;只有絕對的弱者和一直戰而不勝的人??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的人,即使他失敗了,他也一定會 總結 經驗,下次取得勝利,如此循環。他雖然失敗了很多次,但他在失敗中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升華自己,不斷完美自己。這樣他就成為搏鬥中的強者,但不是絕對的,世界上有許多像他們這樣的人,正因他們的這種積極進取的心態使其世界變得如此光彩。而與他們相反的一類人就碌碌無為,凡事順其自然,虛度此生。因此積極進取的心態必不可少。

有時候想想,人生就猶如一條不知盡頭的路,這條路上充滿了坎坷,充滿了黑暗,充滿了孤獨。而健康的心態就猶如一盞長久不眠的燈,永遠點亮我們的人生。它讓我們能夠輕松地越過坎坷;讓我們能夠在黑暗來臨之際保存一絲光輝;能夠在孤獨之時感到溫馨。

三、健康的心態就是要擁有一顆平常心

健康的心態已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它,釋放它,人生旅途中充滿坎坷,難免會感到孤獨寂寞,或者迷失方向。但擁有了健康的心態就猶如擁有了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的人生。

曾經有一個故事讓我的感受很深刻。在兩個人的面前,各放著半塊麵包。一個人看了以後,心想:「我還有半塊麵包。」另一個人看了後,心想:「我只有半塊麵包了。」

對待同樣的半塊麵包,為什麼兩個人的態度截然不同呢?這主要是心態在起作用。樂觀者從半塊麵包中得到的是滿足,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觀者從半塊麵包中得到的是不滿,看到的是絕望。這恰好印證了「境由心造」的道理。

不同的心態造就不同的境遇。如果你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麼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難,你也能從中找到樂觀的理由,進而化解挫折與苦難。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住在五樓,搬起東西來頗為不便。但他卻說五樓好,可以免受底樓的潮濕之苦。後來他的住處從五樓搬到了一樓,地面經常濕漉漉的,但他卻說一樓好,可以免去搬東西的辛苦。因此,不管蘇格拉底處在如何不利的情況下,他永遠是滿足的、快樂的。尤利烏斯用2馬克買的一注彩票,卻中了50萬馬克。他用這50萬馬克買了一幢豪華的別墅,並添置了許多高檔的傢具。想不到這一切在他的一個煙頭中化為灰燼。朋友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我只不過損失了2個馬克。」正是他的樂觀心態化解了50萬馬克家產損失的巨大痛苦。這樣,尤利烏斯註定終生要與快樂為伍。

如果你用悲觀的心態去看世界上的事情,那麼,即使是很小的挫折與痛苦,你也會覺得它是天大的災難,由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中國古代有一個國家叫杞國,這個國家的人總擔心有一天天會塌下來,一整天地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後人流傳下一句話:「杞國無事憂天傾。」後來又由此造出了「杞人憂天」的 成語 。杞國人為什麼會擔心天塌下來?就是因為他們是用消極悲觀的心態去看世界,這樣,這世界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會變得越來越壞,越來越不可收拾。據一份調查顯示,大多數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於自尋煩惱,把很小的挫折和點滴的痛苦想像成了巨大的災難,因而感到心理難以承受所致。

四、健康的心態就是學會寬容

健康的心態就是學會寬容他人。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違反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回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出人預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儒家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地勢柔順,君子當以寬厚之德,容載萬物。所以人要經常抱著寬容的心態,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於是我們要學會開開心心活到老,輕輕鬆鬆過一生。要有這樣的心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應該開心地度過每一天,因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好一點,雖然不能從物質上滿足自己,但是要學會彌補自己心靈上的空虛。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內在的思想,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歡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發現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緊時間把它做好,盡量做得更完美,讓自己滿意,也要讓別人滿意,這才是我們實現理想的關鍵。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錯地方,那就會一事無成,終生遺憾。

「境由心造」,事在人為。讓我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吧!這樣,在生活這個廣闊的原野上,你收獲的將是幸福和快樂。

假如你擁有了一份難能可貴的自信,積極進取的心,學會寬容他人的平常心,相信健康的心態一定可以幫你鑄就精彩的人生!
心理健康2000字結業論文篇三: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自軍區重新劃分一來,我國部隊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基層官兵的軍事訓練愈發嚴格。這意味著基層官兵需要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必然會影響到官兵的心理。因此有必要做好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本文中筆者主要闡述目前基層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並對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給出可行性 措施 ,最終實現促進部隊戰鬥力提升的目的。

二、衡量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的標准

通常情況下認為心理健康應該具備四個方面:心理適應能力良好、自我接受、理想追求及保持常新狀態。[1]軍人與普通人不同,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具備普通人心理健康要求的基礎上,還需要具備其他的條件才能保證自身戰鬥力。一般情況下有以下要求:智力水平處於中等偏上確保良好的工作狀態;適應軍事生活,對軍事事件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具備健全的人格,生活態度積極向上,對部隊集體生活充滿喜愛;價值觀正確,樂於奉獻;堅強的意志,有毅力恆心,做事果決,對自身有一個清晰正確的認識;情緒樂觀,具備一定應急能力;明確奮斗目標,將自身發展與部隊實際結合起來;良好的人際交往,與戰友保持良好的情誼;學習能力強,快速掌握戰鬥技能。這些條件都是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必須具備的條件,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基層官兵心理健康,進而提升自身戰鬥力,最終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三、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原因

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存在問題除了受到軍事訓練影響外,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筆者結合實際經驗,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以便採取適當地措施。

(一)受到生活環境影響

實際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基層官兵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惡劣,要麼處在與城市隔絕的偏遠地區,要麼就是環境艱苦交通不便的地方。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基層官兵除了軍事訓練活動外,其餘時間不能與外界接觸,也沒有相應的娛樂休閑活動,造成官兵感覺生活枯燥無聊,產生焦慮、煩躁以及抑鬱等情緒。再加上一些環境中特殊訓練讓官兵始終處於綳緊狀態,長時間得不到放鬆,讓基層官兵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影響發揮戰鬥力。[2]

(二)受到家庭環境影響

通過調查基層部隊官兵心理健康情況發現,獨生子女官兵成長中家庭環境良好,獨自應對外界環境的能力偏弱。自小受到父母親朋的照顧,參軍後獨自解決生活和工作問題的能力偏弱,長時間下來會積壓負面情緒,相比於非獨生子女,前者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同時發現官兵中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與未婚軍人相比,前者存在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3]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於已婚者日常生活內容復雜,夫妻兩人長期處於異地分居狀態,生活問題、子女問題以及父母問題等方面的困擾,對基層官兵的工作效率產生不利影響,長久下來,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就不奇怪了。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需要結合基層官兵心理特點、家庭環境等內容,判斷出官兵真實的需求。

(三)受到生活實踐的影響

基層官兵大多由青年官兵組成,這部分人剛開始獨立生活與工作,這個階段是形成自我實現、自我成熟的關鍵時期。在處理一些生活事件的時候受到心理不成熟因素的影響,造成事件處理效果不是很好,只考慮到一些片面的因素,現實的障礙造成對自我認知判斷出現問題,出現心理應激增加,對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時間一長,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到基層官兵的訓練及工作效率,嚴重的話會對基層部隊的戰鬥力產生不利影響。

四、提高基層官兵心理健康的具體對策

通過前面的論述,可以發現基層官兵心理健康狀態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一些因素的變化就會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基於此,筆者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以下應對措施。

(一)做好日常心理輔導工作

需要做好基層官兵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工作,這需要了解官兵的實際情況,並給出具體的方法。例如,如何處理工作中的挫折、處理人際關系及婚戀關系等。要做好基層官兵心理健康的觀察工作,一旦發現有不正常心理出現,要及時對其進行引導教育。可以設置基層官兵心理門診,同時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同時還要配備好軟硬體設備,做好心理檔案建設及__。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證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個體的戰鬥力。因此開展日常心理輔導工作,有助於減少基層官兵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可以提高官兵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二)做好官兵「三觀」教育

各級領導應該正確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疏導是相輔相成的,應加強軍人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從思想上重視部隊心理服務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重視部隊心理服務工作是提高部隊戰鬥力和保持部隊安全穩定的重要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軍事計劃及年度功能 工作計劃 結合起來,進行統一安排。基層單位醫務人員要配合軍事領導做好人格教育工作,注意開展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在對基層官兵的性格、脾氣、氣質、愛好等進行了解後,有的放矢,充分提高我國基層官兵的身心健康。[4]

(三)豐富官兵的娛樂活動

在軍事訓練和工作之餘對個別患有心理疾病的官兵進行心理干預,通過短期的培訓和外派學習及請專業心理醫師講座等方式,從而培訓基層的兼職心理醫師和心理衛生骨幹,以便及時地發現和消除官兵的心理疾患。加強官兵之間的協作性和心理相容性訓練,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基層軍營氛圍,讓廣大官兵在緊張的生活和嚴格管理和高強度訓練中自行解壓,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鼓勵官兵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培育其 興趣愛好 ,緩解因社會、心理、身體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以及對心理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對於剛入伍的新兵和即將退伍的老兵在軍事演習和搶險救災中集中組織心理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等。通過單位的宣傳櫥窗和 黑板報 等 渠道 宣傳心理衛生知識,幫助官兵積極掌握調控自我心理的有效方法,從而提高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確保部隊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部隊戰鬥力的作用。

五、結語

相比於普通人,軍人是相對特殊的群體,其心理健康的基礎要比地方人群高。軍人本身就需要面臨高風險,同時還需要承受來自各個層面的問題。因此,軍隊日常工作中需要增加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確保基層官兵的心理健康,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猜你喜歡: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500字

2. 關於心理健康的論文3000字

3. 大學大一心理健康課論文3000字

4. 大學生心理健康參考論文800字

5. 大學心理健康論文800字

⑸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課論文2000字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也是一門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熱情和興趣為主要教學手段,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課程。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課論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課論文2000字篇一

《高等教育普及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精英人才的增多,社會競爭的加劇,大學生群體的優勢並沒有隨著大學生人數的增加而有所上升,相反是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和考驗。這一系列的現實背後,會給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著重從這個方面入手分析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 壓力

一、引言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有才無德。一個人的學歷是代表他學習經歷,反映了他知識教育一方面的成果。而無法反映出他的人格、身心,而人格的教育、身心的教育、心理的教育,這些教育才是對一個人起到更大作用的教育。其次,功利主義。無論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指向功利的功能,非功利的價值漸漸淡薄。進入大學之後,學生的目標也是為了就業或者考研、出國。整個教育會陷入嚴重的功利化氛圍當中。第三,漠視生命。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尊嚴的意識、尊重他人的人格、保護自我這方面的教育是比較缺乏的,因此遇到矛盾的時候,學生可能就會採取非常過激的手段來進行處理,甚至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面對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大學生群體所面臨的潛在的心理危機值得我們關注。綜合分析來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根源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認同危機

大學生活與以往的生活不一樣,在面對學習、生活、愛情等方面紛繁復雜的選擇時,易陷入內心與外界環境的不平衡與不穩定之中,人格處於自我矛盾的狀態,壓抑了自我的積極性,出現了嚴重的情感損傷和內心沖突。

2.意義世界的缺失

由於大學教育自身的特點,在大學生生活中體現出的空虛與混亂、冷漠與消極。大學生在經歷心理失衡後必將以消極的形式追尋本真的存在。當所珍視的意義缺失產生心靈空寂時,生活與學習的勇氣與信心也將消失殆盡。

3.應對機制的不當

通常大學生所採取的積極防禦機制能幫助他們平安地度過危機,而採取的消極防禦機制雖暫時能緩解內心的緊張狀態,但是,卻為心理危機埋下了隱患,特別是在危機發生時採取“聚焦式”的思維認識事物、分析問題、進行消極歸因時,都不利於行為的堅持性進展,所表現的是頭腦中形成的一片暗區,形成無可奈何的消極、失落心態。

二、反思背後的舉措

從外部環境看,高等教育的普及從客觀上降低了大學生自身的競爭力但其骨子裡的自視甚高卻沒有因此減少,除此之外,來自社會的就業壓力,學校的考試壓力也是的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很多悲劇的產生一方面來自大學生自身認知的偏差,沒來得及調試自身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來自學校,社會等方面沒有及時的引導。因此,如何妥善的預防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所引發的悲劇再次發生,對我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努力。

正確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絕非權力所能奏效。所以預防是減少大學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徑。預防大學生犯罪是對人才的珍惜,是對社會的責任。因此減少和預防大學生犯罪,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顯效果。預防大學生犯罪與預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還在於防範於未然,針對其犯罪原因,實行綜合治理,形成一種有利於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環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作為學校

開設相應的心理咨詢的課,普及心理的一些知識,同時完善學校的心理服務機構,及時了解掌握學生一些心理的問題,給他們進行相應的救助。幫助大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可以引導大學生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大學生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大學生的心理自由度,幫助其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

2.作為家庭

父母應該把學生作為是未成年的社會公民對待,應該建立起平等溝通的關系。

3.作為大學生群體自己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第四,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三、結束語

有心理危機並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關鍵在於,如何結合學校,社會,家庭等各界力量幫助大學生群體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能夠“安全著陸”,用一顆成熟,從容的心態面對處理自身的心理危機。這其中要反思和行動的不僅僅是外界,大學生群體自身也應該開始重新定位自身是否擁有正確的,積極地,向上的人身觀,價值觀,能夠在關鍵時刻幫助他們認清自身,走出心理健康危機,走上真正屬於大學生群體自己的陽光校園道路。

參考文獻

[1]錢銘怡.借鑒國外經驗,有效開展心理健康 教育 〔J〕. 中國 高等教育,2002(8).

[2]樊富珉.心理危機及可能引發的後果〔EB/OL〕.北京社科規劃,2003-08-01.

[3]劉效仁. 公民發言:心理危機干預應成為公共福利〔N〕. 新聞周刊, 2004-10-12.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課論文2000字

⑹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左右(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篇2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當今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 方法 ,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最後形成,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強心理品質鍛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處於人的心理現象的更高層次,是個體主導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的靈魂和准則。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趨向定型時期,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喪失信心和追求,不會在身處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導致心理困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科學地對待社會、人生與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才能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環境有適度的心理反應,防止心理反應失常,促進心理健康,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奮發的精神狀態之中,樂觀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有利於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總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保持心理健康,戰勝一切心理動盪和不安的最基本條件。 二、增強心理品質鍛煉 1.善於認識自我

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確立合理的 自我評價 體系,找准自我評價的標准,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長而驕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養健康的人格品質,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自卑,樂觀而不盲目,克己而不過分;勇於承認錯誤,善於自我批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意志品質堅強

意志是一個人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在人的行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猶如汽車上的方向盤,主導著人的行為,又如制動器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剎車或減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種挫折,能否始終不愉地堅持目標,戰勝困難和挫折,最後成就事業,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不可能構建完美的個性。只有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才能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豐富的 心理 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閱讀有關心理學書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藉助心理學書籍來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自覺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觀念、想法,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養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終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響。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篇3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拚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⑺ 大學心理健康論文2000字範例

心理健康 教育 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將有助於教育工作者觀念的更新和 經驗 方法 的改善。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大學心理健康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心理健康論文篇1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心理健康是我們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同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是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質是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我們求知和成長,實際上是一種持續不斷地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綜合素質提高很多程度上是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其次,心理健康是推動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心理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他的心理發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部僅能夠引導一個的發展,而且使人格能夠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心理健康能夠更多發揮人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

心理健康的標准究竟是什麼呢?

心理健康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而衡量一個人的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當代社會中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們或多或少存在著這一方面的不足,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例如:無端苦悶,懶惰不思進取,自卑,沒有了嗜好,反應遲鈍,不願與人交流,多疑,長期失眠等等,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些症狀。

就我而言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平時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生活方式,空餘時間增多等多方面的變化,進入社會後出現了目標不明確,學習鬆懈,變得懶惰甚至不思進取,缺少生活興趣,學習效率不高的情況。據我個人看來,壓力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存在,假如社會上沒有了壓力,也就沒有了競爭,沒有了競爭也就沒有了創新,沒有了動力。社會只能停留在原來的水平甚至是倒退。所以壓力是社會進步的產物,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一種形式。既然我們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去改變它,那我們就應該學會去適應它,懂得合理地運用它。這樣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下面我 總結 了幾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活到老,學到老”,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己的融入知識的海洋,拚命地吸取新的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

2 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息和希望。

3 多看些心理書籍,正確引導自己的心理發展方向。

4 充分發揮學習的心理咨詢作用,如果認識到自己有什麼心理問題不能夠解決,應該多尋求幫助,多與朋友溝通,談心,直到徹底解決心理障礙。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忽視任何小的錯誤,往往會導致不可收拾的殘局。對於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我們應該好好地去學習,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多的幫助,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有很大影響的。

心理課讓我認識了以前一直沒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漸漸地我認識到自己應該客觀評價和接納自己,認識自己能拓寬我們的人生道路,幫助我們更好地、更實際的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確地評估 個人的價值。為什麼要認識自我呢?因為只有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而自慚,做到自知,正視現實,積極進取,擺好心態。在素質教育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已儼然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這門課,不僅利於己,其實也利於社會的建設,畢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大學心理健康論文篇2

摘要:

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 文化 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誘惑,這些誘惑往往會給你的心理帶來些許的波動,誘惑貫穿每個人的一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調整心態,以正確的方式對付,以合理的方式解決,我們才能成長,成熟。

關鍵字:心理、健康、調整、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個被受關注的話題,如今對於以踏入大學生活的我們來說,如何正確的樹立一個好的人生觀,培養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尤為重要的。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人生也許可以分為很多階段,每個階段心理都有著不同的轉變。 心理健康是一種想法上的、觀念上的健康。在這里我對大學生活的 人際交往 問題以及大學生戀愛心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大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問題

記得上課時老師講過“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為復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從一個私有的小空間,逐步的向社會這個大的空間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這張大的人際關系網成我們前進的潛在問題。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我們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准。我們正處於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我們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並不是每個人在交往中都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在這一過程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會產生各種問題。認知、情緒及人格因素,都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建立。一旦在這一過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現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之中,或因企圖對抗而陷入困境,並由此產生心理問題。

如何在大學中擁有更好的人際關系呢?首先在大學人際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幾點。

1、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養。

人們喜歡真誠、熱情、友好的人,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學中選擇朋友,首先考慮的是個性品質,與成熟、熱情、坦率、有責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強人際吸引力,融洽地與他人相處,就應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現自己的特長,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華不斷提高。

2、要寬宏豁達,學會體察對方心理,做到以誠相待。

我們在交往中要學會做個有心人,善於體察別人的心境,主動關心他人,使他們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溫暖。以同宿舍的室友為例,每個人都要注意觀察,盡量滿足他人的需要,如經常打水、掃地,為生病或有事的同學打飯、補習功課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多進行換位思考,只有將心比心,以誠換誠,才能達到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共鳴。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猶如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它可以幫助人們在交往活動中增進彼此的溝通和了解,縮短心理距離,建立良好的關系。

二、大學生戀愛心理

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是指大學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環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現出來的對異性的求知、接近、進行戀愛、追求愛情等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各種心理現象。

長久以來戀愛心理問題就是是困擾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站在一個理性的角度來說,戀愛所帶來並不一定是快樂和幸福,往往有些人體會到的是煩惱和苦澀。對這樣的人來說,還需進一步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則匆忙進入戀愛,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學階段的學習很緊張,時間很有限,如果為了處理戀愛中的矛盾、煩惱而花去很多時間、精力,影響學習和全面發展,無疑是於己於國都不利的,也是違背戀愛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學生匆忙涉足戀愛容易導致不成熟的戀愛,容易產生多種心理問題。如果戀愛雙方都不成熟,那麼失敗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會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從大學生心理咨詢的實踐看,戀愛中的矛盾糾紛多產生於他們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在我看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現狀。

1、自卑現象

總感到自己缺乏被愛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為自己還沒有戀人而自卑,認為自己對異性沒有吸引力,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與異性交往,更怕在異性面前失誤,只好用迴避與異性接觸的辦法保護自尊心,並極力掩蓋內心深處的痛苦與失落。

對於有這種心理困境的大學生應從各方面多尋找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閃光點,並學著變換一下 思維方式 ,用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去對比,以增強自信。

2、能做戀人的異性朋友難尋

這種戀愛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於對友情和戀情的認識還很膚淺,對社會中人際關系的科學認識的缺乏更證實了他們的性心理發育的確滯後於性生理的成熟。當然,也不排除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觀念更新所形成的復雜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們的影響及心理沖擊。

揭示愛情的自然性、社會性和復雜性,引導大學生在尋求愛情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上的用心、又要順應自然。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要學會控制感情,勇於說“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錯把迷戀當愛情。

3、“試婚”現象

“試婚”現象這除了與大學生性心理發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關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我國在學校性知識教育上的薄弱、大眾媒體宣傳的不適當有關。

大學生應該正確的戀愛觀將對他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對於在大學生中出現的戀愛現象,我們要正確對待,積極引導。

結束語:

通過大學里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同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和有心理障礙的同學,讓大學充滿健康,充滿快樂和溫馨的氣息,遠離心理問題。

雖然這個學期的心理學課程已經結束了,他能給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東西值得我自己去領悟,去體會。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非淺,他給我的生活帶了很多改變。在此,我要真誠的感謝陪我走過這一學期的心理學,更要感謝我們的心理學老師的精彩講授,教會了我們很多很多。

>>>下一頁更多精彩“大學心理健康論文”

熱點內容
呼市大學城附近有校雞 發布:2024-09-05 11:56:37 瀏覽:366
2014北京大學博士招生專業目錄 發布:2024-09-05 11:55:55 瀏覽:512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張錦教授 發布:2024-09-05 11:55:53 瀏覽:918
南方醫科大學黃教授 發布:2024-09-05 11:46:15 瀏覽:157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專業 發布:2024-09-05 11:36:18 瀏覽:974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工資 發布:2024-09-05 11:29:06 瀏覽:446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樹人中學 發布:2024-09-05 10:57:39 瀏覽:461
復旦大學有自考研究生嗎 發布:2024-09-05 10:56:53 瀏覽:942
同時被本科專科錄取 發布:2024-09-05 10:29:17 瀏覽:538
2015南京大學考研成績 發布:2024-09-05 10:29:06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