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增強自身公德意識
⑴ 聯系實際,試述大學生應如何增強自身的公德意識。
【答案】:大學生要增強自身的公德意識,應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
在舊中國,封建倫理道德有重私德而輕公德的特點。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在反思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時認為,中國傳統道德所倡導的溫良恭儉讓、克己復禮、力行知恥、存心養性等,都是私德,這使得中國人缺少對公共事務的興趣與熱情,更多重視私德而缺少公德。梁啟超把公德定義為「人群之所以為群,國家之所以為國」的道德,在他看來,公德比私德更加重要,因為公德是國家和社會形成凝聚力的基礎。孫中山先生也曾批評中國人缺乏公德心,他為中國人不團結,只顧自己的眼前利益,不顧民族和國家利益而感到痛心。我國當前社會公德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甚至令人憂慮的現象。比如,少數人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識,一些人對社會丑惡現象聽之任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些人說一套做一套,常常為圖一時方便或一己私利而違背公德。大學生是社會整體文化素質水平較高的青年群體,社會對大學生公德的修養和實踐水平有更高的期望與要求。大學生一定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公德意識,樹立遵守公德的良好形象,爭做踐行社會公德的模範。
其次,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做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社會公德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實踐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培養公德意識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公德就是在不起眼的一舉手一投足間慢慢養成。比如: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候;乘坐公交車主動為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在銀行、郵局等公共場所排隊時自覺站在「一米線」外;離開教室隨手關燈;外出旅遊時不在景點設施上隨意刻畫……
最後,重視中國優秀傳統道德。
中國儒家傳統文化中有豐富的道德資源。1988年1月巴黎《向東方學習》的宣言里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儒家重倫常、重家同、重和諧、重社會的價值觀,內省不疚、中庸之道、內聖外王的處世原則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大學生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增強公德意識,努力做社會公德規范的傳播者和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