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與法治論文
⑴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論文2000字
大學生法律意識是社會主體對社會法的現象的主觀反映,即大學生對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情感和態度的總稱,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論文2000字的 範文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論文2000字篇1
淺談重視與強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摘要:當前,以法治國、以德治國已經逐漸是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趨勢。大學生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後備力量,大學生法律素養怎樣,對社會未來發展有很大影響。
關鍵詞:法律意識 大學生培養 法律素養
一、培育大學生法律意識是社會發展之客觀要求
1.法律意識培育是當今社會形勢之下大學生思政 教育 的重要目標。這是因為:當今市場經濟以經濟利益為價值取向,它推崇的不是“重義輕利”之觀念,而是合法獲取利益的法治觀念。目前的社會經濟是法治條件下的經濟,相關經濟活動之主體精神乃是法治下的利益精神。市場經濟社會中的價值傾向,肯定需要大學生對公平與競爭等主要精神的認可,以及被此決定的對法治之呼喚。選擇市場經濟意味著民族之價值取向從道德到法治本位轉變。所以,目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應該將法律觀念的培育放置在重要和顯著的戰略高度上。
2.法律思想意識的培育是以前的道德教育獲取堅強支持的重要保證
事實證明,我們以前所形成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們社會珍貴的精神財富,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傳承的現實意義。不過我們還應該看到,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現今,因為利益主體之多樣化和利益分配的市場化,不但使人們的創造性得到發展,且又極易推動人的貪婪慾望,並且,舊有的道德規范由於沒有強勁的制約制度,從而讓它有了弱化之傾向。目前大學生思想道德認知與實際行為偏離現象大大增多的事實證明,只依靠原來的思政教育早已不能滿足現實社會之需要。為了使大學生的行為規范,需要在強化思政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大學生們的法律意識培育,讓傳統精神因此有新的力量支持。
3.培育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以法治國和治校的實際需要
在法律面前堅持人人平等。為確保、推進中國的法治化進程,需要有眾多在思想方面能理解且認可當今法治精神之公民,通過公民的眾多行動加入到法治社會之建構,且推動所有公民崇信、接受和應用法律,讓法治精神融合到民族精神裡面。此重任肯定會由當代大學生來擔當。當代大學生思想開放,認可全新的信息與思想觀念,且有極強的民族自豪感與很強的時代責任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群體,也是構建中國法治社會的希望。
二、培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設想
1.要培育大學生的權利觀念
權利觀念是法的核心,人若無對權利的需求,就不會有對法之理解以及對法之渴望。權利觀念是指人對其自身合法權利的認知、理解與堅決保衛之思想觀念。對自身權利的捍衛,肯定需要人們把對方當做此種極具獨立價值之個人來認知且尊重他的主體性。若對別人權利不尊重,就不會有現代社會這種權利觀。對別人權利的尊重是保證自身權利之前提,對別人權利不尊重,實際上也是不尊重自身的權利。所以,我們的法律教育要凸顯公民個人權利的保障,提倡與確保以權利為中心的社會關系,持續提升大學生的權利觀念與法律意識,進而通過大學生心中原動力培養其法律意識。
2.要培育大學生的責任觀念
現今大學生因為他們出生時代、以及當時社會氛圍、家庭狀況、社會潮流等影響,對法律義務非常弱,權利與義務是法律體系之中心內容,在利益分配這個角度上說,就是獲得與付出兩者之間具有統一和均衡性的關系。相對來說,大學生很重視自身權利的維護,可是卻忽略義務的存在。事實證明:大學時期特別需要大學生對義務意識之蘇醒與回歸。一位大學生,唯有他切實意識到義務和責任的存在,其才會有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才會有那種對國家、對社會、對老人、對自己家庭,從而對其自身人生的責任,才會有那種理智思考,從而會逐漸成熟起來。唯有具備很強的責任意識,才會有持續的原動力,推動大學生在學習、技術能力、素養乃至修養上持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把其培育成國家的有用人才。
3.要培育大學生對法律價值之認可
法制和民主建設是一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它的核心目標是以法治國。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且被所有公民所篤信,是因為它是法律體現、維護且實現著社會正義。之所以形成法律意識,就是由於法律所展現的正義被主體感知,從而升華到理性之認知,最後成為對此種價值觀的認可。所以,對大學生開展法治方面的教育時需要注意需要大學生運用現代教育觀念來評價和思索法律文本所展現的價值觀,它是不是切實展現了現今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之內在法律權威性的需要,是不是切實符合當今正義觀之需求。唯有如此,才能讓對法律之情感與其發自肺腑的對正義的篤信實現某種心靈之感應,大學生們才會由他們本身的利益出發而去遵守、尊重國家法律,直到最後實現法律意識之觀念升華。
4.培育大學生們學習法律、遵守法律、運用法律意識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大學生自身的 法律知識 是貧瘠的;從現代社會人視角來看,也是滿足社會需求的。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21世紀通識教育觀之需求,將來的所有人才和專才需要熟知與精通法律知識。目前,大學生大都僅僅學習一些相關的基本法律知識,或者有關專業一些法律規范,沒有嚴謹、系統和整體上有關法律的學習與訓練。因為很多大學生不懂法律,致使他們在自身平常生活之中、在和社會接觸過程中出現很多的法律盲區,比如被騙上當、喪失誠信、損害別人的權利等。所以,學習法律乃是運用法和遵守法之根本。
在某種程度上說守法也是一種道德義務,一種被內斂了的內心遵守法和自覺遵守法。這就是說我們的法制教育不但需要他們主動遵守法律,而且要培育學生和正常秩序以及人類整體目標融合在一起的、主動的遵守法律精神。運用法意識指的是經過學習和遵守法律,讓大學生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其合法權益之思想意識。要培育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和 社會實踐 以及 畢業 實習過程中准確應用、擅長應用法律知識來維護其正當權益。
5.高等院校管理過程中要強調依法治校的觀念
以前的那種計劃經濟年代,大都是以行政機關指令性管理方式為主要、以條條框框為基礎來管理學校的,無相關法律使學校的管理工作更加規范。伴隨改革逐漸深入,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伴隨市場經濟慢慢確立,我國對學校管理陸續頒布了有關法律和有關的管理條例。所以,高等院校的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要突出依法治校之觀念,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之中體驗到法律,適當修正當前管理之中和法律法規不適應之內容,把原來舊有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教育以及法制教育整體融合一起,運用多種形式,廣泛推行學習和普及有關法律知識的活動。重點培育冷靜處事、知法守法且有高素養的國家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許崇德.法學基礎理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許崇德.法律學基礎理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沈宗靈.法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論文2000字篇2
淺談高職高專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摘要:加強高職高專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與依法治國的需要,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和逐步完善,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法律常識較為缺乏、法律觀念淡薄、法律信仰尚未確立等。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索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是國家未來的高級建設者,其法律意識的強弱、法律認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響著社會的民主法制化進程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培養和加強高職高專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旨在使其成為既懂得專業知識、技能,又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一、加強高職高專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必要性
(一)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
目前,構建和諧校園是很多高校建設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離不開大批遵紀守法的學生。大學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主體之一,只有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關心國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設,使大學生在校園里遠離違法犯罪,健康成才,才能夠營造出遵紀守法、刻苦學習、頑強拼搏、團結友愛的和諧校園環境。
(二)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需要
高職高專大學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有比一般社會成員更高的知識和技能,但他們身處高職院校,在高等院校序列中,他們位居末席。從招生情況來看,高職高專在高考中錄取的 分數線 不高,“門檻”設置較低,加之連年擴招,客觀上導致高職高專大學生綜合素質偏低。同時由於相關課程和學時的限制,對學生只能注重法律知識的傳授,缺乏法學理論的學習,難以讓學生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因而相當的大學生法律觀念與行為存在脫節現象。因此,加強高職高專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已迫在眉睫。
(三)法律意識的培養是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由於法律知識的欠缺,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頭腦中,偏差的法律觀點異常頑固地起著作用,他們用消極的態度來對待法律,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以暴制暴”、“以侵害對侵害”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的結果,只能導致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增加。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對外交往日漸加強,可以預見,中國的未來將不可避免地更加緊密地與世界連為一體,這種新形勢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在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的同時,尚需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唯有如此,才能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二、高職高專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一)高職高專大學生對法律常識較為缺乏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主要依據,掌握法律知識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與法律意識成正比。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內容的不斷豐富,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知識水平也隨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並不理想,高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忽視基礎課,大學生沒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大學生也只是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識。
(二)高職高專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
權利和義務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權利意識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權利意識指人們對自己正當權利的感知、正確理解和加以捍衛的觀念。對自己權利的主張,必然要求人們將對方作為這種具有獨立價值的主體來認識並尊重其主體性。沒有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權利觀念。尊重他人的權利是主張自己權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權利,其實就是踐踏自己的權利。然而現實生活中,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守法的自覺性存在明顯的缺陷。一方面,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損人利己,不懂得對他人權利的尊重,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其實,作為整個法律體系核心內容的權利和義務,從利益分配上講,就是索取和付出的關系,他們之間具有統一性、平衡性的關系。
(三)高職高專大學生缺乏應有的法律信仰
大學生的法律信仰,即大學生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對法及法律現象反應過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在大學生法律意識結構中居於最高理性層次。大學生的法律信仰蘊含著大學生對法及法律的最高期望,是對正義、民主、平等、自由、人權、效率、秩序等法律價值的追求及其實現,從而實現法治,最終實現人類生活的幸福。然而,部分大學生並未形成一定意義上的法律信仰,有調查表明,有些大學生過分誇大社會不正之風和司法腐敗現象對執法過程的影響,從思想上扭曲了權與法的關系。有部分大學生缺乏堅定的法律信仰,進而也就很難將之轉化為自覺服從遵守法律。
三、高職高專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途徑
高校要向社會輸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這些大學生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他們必須具備現代的法律知識,才能在將來更好的勝任工作。而培養當代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是一項教育系統工程,需要從各方面營造條件和環境進行精心培育。
(一)營造良好校園法律教育環境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學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校園環境的影響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是廣泛的而深刻的。因此,高職院校領導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該嚴格和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開展各項工作,建立健全各項 規章制度 ,使每項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尤其是在學生普遍關注的學生德智體量化考核、評獎評優、貧困生資助、學生幹部的管理等問題上,按規定辦事,不因人而異,對違法違紀行為嚴肅處理。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法制觀念。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律意識教育的結合
大學是一個人心理上正處於走向成熟的階段,由於家庭、就業、情感等因素,常常導發大學生的不良情緒。高校應當設置心理健康課程,成立免費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助的部門。輔導員也要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指導學生培養較強的意志力、穩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從而使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得到強化,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
(三)加強對《法律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當前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屬於基礎課,教師不重視, 教學 方法 過時,教學內容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應當在講授基本法律知識的同時,針對當前法律的 熱點 、難點進行講解分析,激發大學生對學習法律的興趣。同時,應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講解他們所關心、注重的問題,引起他們的共鳴並提高他們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情況的同學作有針對性的教授,力爭使每個同學都得到符合自身情況和自身需求的法律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兆興.法律與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2]謝尚果.大學生法律意識研究及其提高的途徑[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
[3]陳建新,袁貴.中國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透視.社會科學論壇(河北),2002,(4).
[4]郭聲龍.應切實加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7).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論文2000字篇3
試論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路徑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而在法治社會的推進過程中,司法改革和法律教育作為兩個重要的方面不可缺少。高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積極的進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目前的高校教學中,要積極的進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和強化,使其能夠充分的認識到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本文就新時期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路徑進行分析,旨在提高法律教學的效果,實現法律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路徑
在新時期,我國的經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科技利用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目前,信息技術和 網路技術 的利用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等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目前的大學生普遍利用網路來進行生活和學習,而網路上充斥的暴力、兇殺、色情等信息則成為了大學生犯罪的一大誘發因素。其實對於目前年輕的大學生而言,法律的概念相對遙遠,所以法律意識普遍性不強,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產生一些不符合法律規范的行為。為了約束青年大學生的行為,使其懂法、說法,就必須要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和強化。
一、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做好思想引導,使學生們具有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和思想意識,通過矯正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法律就是對人們思想道德觀念和倫理的一種強制約束,通過法律的約束作用,實現思想道德觀念的束縛,從而達到規范行為的作用。所以說,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際上就是從思想上進行自我的約束。在思想約束下,其行為自然會受到約束,有了這種約束,大學生便不會沖破法律的限制。
(二)營造校園法治環境
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強弱和校園環境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為了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觀念,必須要營造出較好的校園法制環境。通過校園法治環境的熏陶,學生們可以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而要營造校園法制環境,就要從兩方面進行:第一是要對校園暴力事件以及校園中一些盜竊行為嚴厲的懲處,通過加大懲罰力度等進行學生認識的深化。第二就是要進行校園文明的建設。在校園中,要利用廣播站、記者站以及一些社團等進行校園法治和文明的宣傳,使得法制觀念深入到學生的思想深處。
(三)優化教師隊伍,依法治教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另一方面,老師是學生思想道德的表率者,所以為了提高校園法治教育的效果,需要對老師隊伍進行優化。第一是要進行老師責任意識的培養,通過責任強化使得老師的責任擔當更加的明顯。第二就是要進行依法治教。依託高校的法學院或者法律專業,進行執教的法律化建設,使得老師的教學行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範,從而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
二、針對性的進行法律心理輔導
法律心理輔導在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從法律意識的培養來看,心理輔導和思想矯正要比行為習慣的規范更加重要,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面對個別同學的法律心理問題,要進行詳細的了解,然後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通常情況下,法律心理輔導有兩個重要的目的:第一是對學生心理上的法律盲區進行輔導,通過輔導使得學生在心理上不在有法律盲區。第二就是提高學生對法律的心理重視。通過心理重視的提升,法律意識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創設良好的個人道德環境
創設良好的個人道德環境對於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而言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在上文中提到過,法律,其本質就是對人們的一些道德行為習慣的強制約束,通過法律的作用,人們能夠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其實在人們的行為習慣當中,對於一般行為,道德情感都可以進行約束,但是有些具有重大影響的行為習慣,必須要以法律的名義進行約束,其控制力才能體現出來。所以積極的進行大學生個人道德環境的培養,其實就是對法律意識的一種培養。
四、結語
法治社會的推進對於現代化社會建設而言意義重大,而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想更好的推進法制社會的建設,就必須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因此,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進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就變得十分的重要。
參考文獻:
[1]李慧萍.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探究[J].經濟師,2013,01:111-112.
[2]樊迪.師范院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及培養路徑———以貴州省師范類院校為例[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12:36-38.
猜你喜歡:
1. 淺談大學生法律意識論文
2.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論文範文
3. 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4. 論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論文
5. 有關大學生法律意識論文
⑵ 有關大學生與法律的論文
大學生與法律
「法律基礎」課是黨中央確定的一門在高等學校開設的公共課,必修課,在大學生中普及法律常識,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是加強高校學生素質教育,要求大學生知法,懂法,護法。在高校學生中也經常發生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學生不懂法,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法制觀念淡薄。
傳統觀念一般會認為,學歷越高犯罪的可能性就越低,而大學生或更高學歷的人即使犯罪,也是和計算機智能化聯系在一起的。但有一位有關人事指出,這種觀點與事實相差甚遠——「學歷與素質不成比例」。近年來,大學生犯罪人數逐年上升,而且以盜竊、故意傷害人為主。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區分局副局長金志海說:「校園里的浮躁讓一些大學生急功近利,偏離了正確的價值取向,面對物質誘惑容易迷失,其中,以不正當,甚至違法犯罪的手段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而迷失自己的正確價值取向的是屢見不鮮,就本校區而說,在剛開學不久,就有好幾次同學的手機被盜,存摺、現金被偷,有的甚至連別人剛買回的新衣物也不問自「取」。可見這些行為在一般人的眼裡是很難與大學生掛鉤起來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會認為只有那些低學歷,很早就出到社會混的人或是那些外來的民工才會干這些見不得光的事。但這事卻恰恰發生在大學生群中,而且經過校領導多次強調:這是違法行為,是不應發生在大學生上身上的。但校領導的重視,而學生卻不屑一顧,依然我行我素。
小市民的思想在大學生群中滋生著,不是大學生不懂法,因為學校開設的「法律基礎」這課也有講到其中的細節,但這類事卻屢次發生,可見一個重要原因不是這些學生不懂法,而是因為法制觀念淡薄。其中有這樣一則這樣的報道:小文成績優異,順利考入某知名學府法律系就讀,曾經是父母引以為傲的掌上明珠。2005年,她卻因為盜取同學的筆記本電腦被刑事拘留。小文的家境條件非常好,但父母家教嚴格,以為筆記本電腦、MP3什麼的都是奢侈品,不允許小文買,可是周圍的同學一個比個 「現代化」,手機、筆記電腦、MP4、MP3樣樣俱全。最終,小文抵擋不住誘惑,把同學的筆記本電腦抱回家,一個讀法律系的學生可不能再說她不懂法了吧,但在面對誘人的物質時,她就迷失其中,急功近利,偏離了人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小文她懂法,並且知道自己在干什麼,但物質的誘惑使她失去控制,從而變成一個法制觀念淡薄的大學生。
大學生與法律的關系,不是大學生不懂法,而是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淡薄。面對大學生頻頻出現犯罪的現象,一方面要求大學生提高法律的觀念 ,考入高校後逐漸接觸社會,要提高和加強社會經驗和判斷能力,遇事要冷靜,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預防大學生犯罪是一項長期並且系統的工作,同時也需要整個社會各個環節的配合,高校更是義不容辭。
法學,又稱法律科學,是一門以法律現象為專門研究對象的歷史悠久的社會科學學科。《法律基礎》是法學中的「法律入門」,它使我們充分認識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同時教導我們如何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
以前我一直認為只要自己安守本分,循規蹈矩,不做那些違法犯罪的事就等於懂得了法律。其實,事實上並非如此,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人民當家做主。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人民是享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但又不允許人民超越法律法規之外,常言: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法律的監督,我們這樣的一個泱泱大國又怎能持續繁榮下去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天子犯法也應與庶民同罪。
學習《法律基礎》使我受益匪淺,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相應的義務。這些法律法規都教導我如何做到知法、守法、護法。
《法律基礎》中對法學的有關原理和法律規定進行了概略敘述。其中很多東西都要記,死記硬背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在這里我介紹一種簡單輕松的方法就是堅持每天看新聞和報紙,這些媒體傳播的消息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現實生活中,其中的一些有關法律的案件如果我們能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法律知識來加以分析和研究,必定會加深我們對法律知識的了解。不用找借口說自己很忙沒有時間,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與其把時間花在觀看電視連續劇上,倒不如每天花上半個鍾細細閱讀一份有價值的報紙更有意義多了。
我們一定要從維護社會穩定,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高度去認識學習「法律基礎」課的重要性,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四有」新人。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要有「大志向,大學問,大紀律,大修養」,學習法律知識就是我們向這「四大」中的「大紀律」邁進一個台階。為此,首先要明確法學,是一門以法律現象為專門研究對象的歷史悠久的社會學科。其中《法律基礎》是對法學有關原理和法規規定進行概述。學習它的主要目的是讓我們更好地正確樹立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能正確地行使公民權利,嚴格履行公民義務,自學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依法律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專門人才。其中,了解法的本質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所以法就具備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它能夠對人們的行為做出評價,預測,也能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以及對外方面發揮作用。成為國家,集體以及個人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⑶ 大學生如何加強法治意識的論文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法治宣傳工作力度,創新法治宣傳平台,強化集中宣傳教育,積極探索法治文化推廣、宣傳、傳播新手段,深化“法律七進”活動。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加強法治意識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加強法治意識的論文一
(一)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就是要使他們樹立法治觀念,培養其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使他們能夠做到遵紀守法、依法辦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成為滿足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合格人才。
(二)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是社會現實的需要近年來,大學生犯罪率直線上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反思。據統計,大學生犯罪案件數量及犯罪人數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5年到2007年大學生犯罪增長率在18%以上。因此,如何預防大學生犯罪,已經成為了中國當前面對的主要社會問題之一。毫無疑問,大學生違法犯罪對社會,對高校的影響力和危害力都是極大的,因此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使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這無疑成為預防大學生犯罪,維護校園和社會穩定和諧的主要手段之一。(三)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是近年來我國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標。《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增強適應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質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開拓進取、自強自立、艱苦創業的精神;大力加強法律教育特別是憲法的教育。
三、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變革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認識定位大學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同屬於素質教育的內容,因此,相關部門應將法制教育放置於與道德教育同等高度,加大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關注力度。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將法律基礎知識從《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獨立出來,專門開設法律基礎課程,並將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同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形成較為系統的課程體系。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高校實施的法制教育進行監管,通過規定課時、學分以及師資力量等方式督促高校的法制教育正規化。
(二)高校應完善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高校作為國家接班人的培養基地,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首先,高校應專門開設法律基礎課,使其與計算機基礎、大學生英語等公共必修課一同作為大學生的必修科目;同時,根據不同專業的性質和特點開設相關的法律選修課,如此才能使學生在理解法律框架的基礎上有所側重,滿足學生所學專業的發展要求。其次,高校在開設一系列法律課程的基礎上應該注重教學內容,在公共基礎課的內容設置上主要偏向於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加強學生憲政理念,使學生對我國的各個部門法有基本的認識;而在相關專業的法律選修課的內容設置上,要注意結合專業特點為學生開始相關的法律課程,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所涉及的具體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為其以後從事相關工作奠定法律基礎。
(三)學生社團應開設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不僅局限於課堂的理論知識學習,開設課外實踐活動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的各類學生社團應積極組織各類法制教育活動,努力創設法制的校園環境,將法制教育由課堂推行的課外,由校內推行到校外,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造機會推動學生下基層進行普法教育活動等等。對於學生社團推行的這一系列活動,學校要給予大力支持,鼓勵以學生社團牽頭,創辦各種實踐活動以開辟學生法制教育的新途徑。
大學生加強法治意識的論文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共和國走過了五十六年的風雨歷程,在這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人民真正得到了公平和正義的法律保護,成為了國家的主人。翻閱中華五千年浩瀚的歷史,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裡,千百年來人們呼喚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公平和正義的司法主題!能否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是關繫到國家命運、人民命運的嚴肅話題。在人生的考場,面對這張人生的試卷,我們能否交上令人滿意的答案,對我們是嚴峻的考驗!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這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正是應時代呼喚而出,它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就沒有正確的行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正確理解法治精髓,把握法律本義,正確執法的關鍵,它關繫到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性質與地位,關繫到社會的穩定,人心的向背。沒有正確的法治理念,就難以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沒有先進的法治理念,就難以在改革開放中做好人民的公僕。
在這個小小的演講台上我曾無數次地贊美過身邊的兄弟姐妹們,一次次為戰友們的優秀事跡而感動,之所以總是這樣被感動著是因為他們身上特有的一種精神。可曾記得?為了不延誤開庭,撇下待產的妻子與辯護人唇槍舌戰的公訴人;可曾記得?為了保證嚴打需要認真審核證據,把幼小的孩子獨自遺忘在學校門口的批捕幹警;可曾記得?迎風踏雪追捕逃犯,夜行11個小時不休息的反貪戰士;可曾記得?一年四季一身汗埋頭苦幹,為幹警做好服務的後勤人員……這些發生在身邊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卻每時每刻都在演繹著不平凡。不畏懼恐嚇的劉道軍;帶著鋼卡審訊的王立新;扎著吊瓶整理案卷的楊獻偉;事無巨細的管家人鄧冠軍……
他們都是新時期我院檢察幹警中的優秀代表,他們都是新時代我院檢察隊伍的精英,他們的事跡感人肺腑,摧人奮進;他們的行動體現了“公平正義、拼搏苦幹、和諧共進、創新爭先”的曹檢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們不顧干擾,公正辦案;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不惜身體,加班加點;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不顧蚊蟲叮咬,夜行潛伏;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們不畏壓力,奮勇當先。他們---就是檢察官職業道德的遵循者,他們---就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實際工作中的踐行人。帶病工作,他們用生命鑄就忠誠;拒禮拒賄,他們用無私捍衛公正;秉公辦案,他們用奉獻鍛造清廉;公正執法,他們用威嚴塑造嚴明!他們以對黨、對人民、對檢察事業的無限忠誠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尊敬!我們有這樣的兄弟姐妹,怎能不為他們驕傲?我們有這樣的兄弟姐妹,如何不為他們而自豪?
低頭看看胸前神聖的檢徽,感到自己的心是和人民一起跳動,做為一名檢察官,我在時刻在告訴自己,人民檢察為人民。只有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運用到工作中,以依法治國為核心;以執法為民為本質;以公平正義為追求;以服務大局為使命;以黨的領導為保證,才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覺的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才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才能用實際行動弘揚公平和正義的司法主題!
在全面建設平安XX縣的進程中,檢察機關擔負著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神聖使命,這份使命是要通過嚴歷打擊各種犯罪,促進反腐倡廉來實現;這份使命是要通過加強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來實現!我驕傲,我能夠成為檢察隊伍中的一員!我自豪,我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鐫刻對檢察事業的摯愛!我奮進,我將用汗水與生命鑄造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把我們的力量聚集在一起,這力量就是無限的,讓我們做一塊磚、一片瓦、一粒沙,共同築起一道法治的長城!
大學生加強法治意識的論文三
大學生法治觀念之培養
“法治觀念是社會中的法律現象在人腦中的反映。同時人們的法治觀念又能夠反作用於人們的行為。良好的法治觀念能夠指導人們正確地對待法律實踐,但是錯誤的法治觀念就會阻礙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法治觀念應該成為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首先,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大學生的法治觀念。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但實踐又檢驗著理論的正確與否,再精緻的理論如果不能通過實踐加以檢驗,也難以為人所信服。“法治”觀念應該是法治理論與法治實踐完美結合後必然生發的一種信仰的力量。
1.課堂講解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大學生法制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突破口在於法治理論的闡述與法律運作方式對其具體的體現。課堂講解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即是將立法、司法、執法、守法等法律運作方式的四個方面設立四個專題。每個方面涉及的法治理論知識由授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同時通過聯系學校駐地的人大、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在當地建立的大學生法制教育基地,有針對性地將以上課堂知識和實務部門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以直觀的方式讓大學生將學習到的有限的法治理論知識和整個法律體系實際的運作相結合,通過大學生的感同身受培養起基本的法治觀念。
2.理論講解與案例評析相結合
限於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時空條件,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在極其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理論講解即使再為精緻,也難以承擔起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的任務,最多也只能引起大學生對法律這種行為規范的興趣而已。因此,理論知識寄於說教不如寓於案例,通過一個個直觀而現實的案例引發大學生的思考,激發大學生求真求實的慾望,春風化雨、水到渠成。應當注意的是,案例教學中選用的案例應當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歷史性。其次,要通過塑造從課堂到學校多位一體的社會生態環境來培養大學生的法治觀念。一個人的意識往往與自己生活的環境相關,良好的社會環境具有規范行為、陶冶情操、教育矯正等諸多功能,會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於潛移默化中形成恆定且趨同的心理意識。建構多位一體的校園微生態法治環境,其最大功效在於,讓身處其中的大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法治帶來的益處與不同,讓他們堅信法治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生活方式,讓他們能夠自覺地形成法治觀念。因此,高校在自身管理過程中應貫徹校園民主和依法治校,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大學生的法治觀念,這樣可以取得比課堂教學更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四、結論
大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步伐,關繫到依法治國方略能否實現。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的法制教育,對培養具有全面法律素質的現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加強和改進是一項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然而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背景下,必然要求以“法治”觀念為引導,對大學生法制教育進行全面的反思與重構。高校要從國家的高度重視“法治”觀念的普及,要從社會的廣度重視“法治”觀念的弘揚,要從個人成長與成才的角度重視“法治”觀念的領會。另外,在大學生中普及“法治”觀念,不能僅僅從口號到口號,從理論到理論,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需要塑造從課堂到校園多位一體的社會生態環境,讓“法治”如陽關雨露般成為生活之一部分。惟有如此,才能將大學生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需要、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也惟有如此才能將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落到實處。
⑷ 求一篇800字的法制教育的議論文
大學生對法政治教育的看法
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學生良好的法律品質、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有效途徑,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識和學法、知法、守法、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執行都離不開一定社會的法律意識的指導和支配。高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後備幹部和各級管理人才的重任。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法、知法,使他們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進而做到守法、用法、護法,對於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然而,我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法律素質教育得不到認真、全面、深入的實施的不爭事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素質教育遠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近年來頻頻涌現的大學生犯罪現象和日益攀升的大學生犯罪數據足以說明:現行的高校「法制教育」課,既沒有讓學生真正懂法,更沒有達到對學生予以「觀念改造」的效果。也警醒我們:「高校法制教育的教育性發揮,需要構建一個屬於法制教育本身的體系完整且地位獨立的法制教育安排。」面對當代大學生,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應該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
其一、法制教育觀念陳舊,定位不準。把學校「法制教育」視同為「觀念教育」的認識及定位是不大合理的,「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套路來開展法制教育課,不僅難以達到法制教育的教育性,由此還將至使法制教育遭受埋沒。
其二、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單一。法制教育是一項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教育。目前,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偏重於法律理論知識的傳授,缺少有針對性的以案說法的內容,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
其三、法制教學考核方式不合理。目前,各高校評價法制教育效果好壞的惟一辦法是閱卷考試,考核的內容主要集中於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識,惟一的標準是考試成績,學生追求的僅僅是該課程的分數,考完後就將法律知識放在一邊了,並未真正的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其四,從大學生自我法制意識方面看,普遍存在法制觀念淡薄,權利意識不強等現象,認為只要不違法、不犯罪,法律跟自己就沒關系。接觸法制教育活動少、渠道單一,很多學生在權利與義務、紀律與自由、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上的認識仍是模模糊糊,雖然學法、知法,但守法、用法意識差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學生年齡普遍較低,心理和生理都很不成熟,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缺乏深刻的認識,極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而偏離正確的思想軌道。甚至有些大學生會因為物理環境、人際環境、文化環境等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強大的心理和情緒沖擊導致知法犯法、違法犯罪的發生。
對大學生法制教育應當時時處處進行,注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等結合起來,全方位、全過程地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校法制教育進行改革完善:
第一、加強課程的實效性,真正發揮法制課堂作用
只有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才能滿足大學生守法的需要,實現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根本目的。學校應加強對法制教育課的檢查和評估工作。在選擇法律教學案例時,應選擇那些既有利於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又具有思想教育意義的案例。其次,要注重法制教育內容的相關性,圍繞怎樣預防大學生犯罪,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相關教學,深入了解大學生關注的法律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制教育,既要考慮到全國的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具體情況。如針對經濟類專業學生,可開設預防經濟犯罪專題講座。再次,改革法制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二、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和教育氛圍
高校是人才最集中、思想最活躍的地方,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努力創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的法治氛圍,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律必須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首先,必須順應法治社會的要求,依法治校,使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和該怎麼做。其次,要嚴明校風校紀,有法必依,令行禁止,讓學生明確若不遵守紀律,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再次,積極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法制教育和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鼓舞學生志氣,激勵學生向上精神,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法制教育實踐活動。
法制教育實踐能夠鍛煉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識。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不能局限於校園,而應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走向社會,去了解法律的社會影響力,了解法制建設,從而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如,走出校園,旁聽庭審、參觀監獄和勞教所、等,從而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第四、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鞏固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現在,我國社會處於轉型期,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念和思想倫理觀念急劇變化。大學生進入大學後,學習環境、學習方式、人際交往、自我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此,高校要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狀況,最大程度上預防和避免因心理問題引發的違法行為,從而 鞏固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總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是一個艱巨復雜的系統教育工程,是一個非常重要而迫切的現實課題,需要引起大學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社會上的司法行政部門與法制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更需要各方的相互協作,共同努力,使大學生對法律有科學的認識、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使得他們不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更能理解法的精神、法的作用,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⑸ 大學生法律意識論文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生法律意識論文篇1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
摘要: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它的有效實施是以全體公民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為前提的。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及其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原因,對策
法律意識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1,是現代法制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呈現出逐步增強的趨勢
隨著我國普法活動的大力開展,學校法制教育的持續進行,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法律意識已經有了普遍的提高,用法、守法和維法行為也明顯增多,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在許多調查中都顯示採取法律途徑是解決糾紛的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1、缺乏應有法律的基礎知識,法律知識水平較低
我國目前除法律專業的大學生以外的非法律專業的大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公共課程,對法律基礎知識進行部分的講授,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律制度、法制建設有基本的框架性認識,但由於涉及的法律知識內容有限,課程的實際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學生對法律制度和法律建設往往只停留於感性認識層面,而無法上升到理性層面乃至在實踐中運用。
2、知行脫節,淡於守法、用法
在我國高校都開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不少學校還設有有關法律內容的選修課,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講授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知行不一、知法但不守法用法的情況,當遇到沖突或問題時,往往是因頭腦過熱、失去理智而採取過激的行為,有時甚至是違法行為,最終造成嚴重的後果。
3、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日益增多
身處於“象牙塔”的學生們的生活並不像社會想像的那樣平靜和安寧。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其犯罪類型也正在向智能化、多樣化發展。從2002年的“傷熊事件”到“馬加爵”案,再到2010年的“李剛”案和“葯家鑫”案,使大學生犯罪問題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而這些背後的深層原因更值得大家關注和深思。
二、造成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原因
(一)學校原因。長期以來,學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多隻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對學生進行簡單、基礎的教育,更側重於進行法律知識的灌輸,缺乏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的啟發式教學和實踐教學,對學生的測評哈停留在考試成績上。另外,由於許多教師在法律方面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統和專業的知識,以至於對學生的教育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家庭原因。家庭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家長的法律意識普遍不強,對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產生懷疑,而習慣於靠群眾運動來解決國家和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健康人格教育,特別是法律意識方面的培養和教育,使學生無法健康、平衡的發展和成長。
(三)社會原因。我國是擁有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天人合一和與人無爭、與世無爭的傳統文化觀念,至今還存在於社會觀念中,影響著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鞏固和強化。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立法上成績與不足同在,法律空白、法律體系內部的摩擦和沖突、法律規范缺乏可行性, 司法干預和司法腐敗現象時常出現,使人們對法律效力的公正性產生質疑。
三、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
英格爾斯曾說:“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組織原則如果沒有其得以運營的社會根基和缺少賦予這些制度與組織原則以真實生命的現在心理基礎,也會變成一堆廢紙或導致畸形發展。”【1】
(一)優化社會法治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氛圍,是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要外部條件。社會要加強立法和提高立法質量,樹立起法律權威,使公民在認識和情感上對法律產生信仰感和依賴感;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嚴格守法、公正司法,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眾傳媒的報道要始終堅持客觀。公正、及時准確的原則,並能夠利用自身優勢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努力營造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要積極營造“依法治校”的氛圍,對學生的管理要始終堅持人人平等,各項程序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以實踐法律的行為去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養成。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法律意識中的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法制教育緊密結合,改進法律基礎課課堂教學、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大學生法律意識塑造方面的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違法行為。
(三)重視和完善家庭教育。家庭對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要通過多途徑增強家長的法律意識,並能夠以身作則,加強自身修養,從正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用自身的榜樣力量影響孩子,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子女進行法律觀念和意識的教育。
總之,我國正處於發展的機遇期,要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一體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會的有效資源,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從多方面幫助大學生培養和提高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劉旺洪.法律意識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49
[2](美)英格爾斯.走向現代化[C].世紀檔案――影響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的100篇文獻.北京:中國文獻史出版社,1996.435
大學生法律意識論文篇2
試論如何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
摘 要: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造化育人的高等院校是大學生成長的主要環境,因此擔負著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重任。本文就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法律意識 培養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肩負著祖國未來現代化建設的任務,然而,由於絕大多數人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在應試教育下,從學生到家長都只注重分數,忽略素質教育,缺乏法律知識的學習,導致部分大學生雖然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高校,卻有許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高等學府,主導性培育和快速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法律意識,是其參與社會現代化進程和塑造“現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職責。
1 充分發揮學校課堂法律基礎知識教育的作用
健全的法律意識必須以一定的法律知識為基礎,課堂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也是高校向大學生傳播法律知識的主渠道,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法律知識,因此發揮好法律基礎課的作用,對於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1.1 了解憲法內容,樹立憲法的權威性
使學生明確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最高地位,國家權力必須來源於憲法和法律的明文規定,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和范圍內行使,公民義務也必須來源於憲法和法律的設定,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迫他人履行法定范圍之外的義務。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必須確立憲法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等一切重要領域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
1.2 調動學生積極性,啟發學生主動思考
要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由老師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並通過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師生之間也可以通過討論、辯論,在爭鳴中求同存異,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更為牢靠、更加深入。
1.3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
法律基礎課的教學不但要聯系社會實際,而且要聯系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比如在模擬法庭中,法官、律師、當事人、法警、書記員、觀眾等角色都由學生來扮演,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體察到法庭的威嚴、對法官的尊重、訴訟的程序等等實踐知識;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案件的分析,並從多種方案中,鑒別、篩選、產生最佳方案,從而使課堂的案例分析更加深入、實用,實現大學生在實踐中學法、在情景中體驗法、在現實中懂法和用法的積極效應[1]。
2 營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圍
2.1 為學生創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環境
高校應堅持從“依法治校”開始,一切事情要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切實保障學生的權利。各項規章制度要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尤其是在學生普遍關注的學生德智體量化考核、評獎評優、貧困生資助、學生幹部的選拔等問題上,校方一定要按規定辦事、不因人而異,對違法違紀行為嚴肅處理。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2]。
2.2 為大學生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高校應積極開展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識教育的專題講座和報告,定期邀請專家和學者來校為學生做法律知識的宣傳,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增加法律知識、樹立法律觀點、強化法制觀念,從而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使大學校園形成一種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
另外,形式靈活的校園法制文化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法律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比如:組織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知識競賽,使學生在比賽的同時提高對法律的認識;組織學生收看法制節目,通過觀看典型案例的分析促進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形成。
3 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學生正處於青年時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走向成熟但還沒有成熟。他們感情豐富,心理起伏大,易沖動,自控能力差;他們沒有走向社會卻渴望走向社會;他們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但社會卻紛繁復雜。所以,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3]。
面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人格健康發展。第一,要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好新生的心理測試,建立和科學利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預警機制;第二,培養健康人格,讓學生們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通過正當方式來減輕心理負擔,培養堅強的意志力、穩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堅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預防和減少悲劇的發生;第三,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心理咨詢服務,使大學生了解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應及時對其進行疏導和糾正,並時常關注,為學生做好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4 加強大學生勞動權益自我保護的教育
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這樣一來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為畢業後的就業增添砝碼;二來可以獲取一些生活費用,減輕家庭負擔。然而,社會上一些非法中介和用人單位利用大學生做兼職工作心情急切、社會經驗少、缺乏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的特點,騙取大學生錢財,甚至導致大學生受到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
針對上述情況,一方面,高校應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一些與他們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找工作前先認真學習《勞動法》、《民法》和《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面對紛繁復雜的求職市場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防止上當受騙。另一方面,多開展“大學生求職就業維權”講座,通過講座,使大學生知法懂法,了解自己在求職過程中,應該享有什麼樣的勞動權益,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將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好准備[4]。
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的內容,因此,高校應堅持不懈地將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貫穿於大學生教育始終。
參考文獻
[1] 黃蔡芹.淺議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J] 2007,27(11).
[2] 於艷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問題探討 教育與職業[J] 2007(30).
[3] 趙 艷.對當代大學生犯罪現象的幾點思考 法制與社會[J] 2007(01).
[4] 楊一青.淺談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權益保護 思想政治研究[J] 20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