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專業導學手冊
① 本科生導師制什麼意思
本科生導師制的意思如下:
本科生導師制度的意思就是在本科一至四年級學生中實施。導師主要從學業規劃、職業規劃、人生規劃等方面給予學生指導性意見和建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與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而實行的學生服務與支持體系。
簡介:
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四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
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② 實行導師制的意義是什麼
導師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的學習,還要指回導學生的生活答,進行德育,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導師制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導師制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具有育人的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2)本科生專業導學手冊擴展閱讀:
導師制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四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
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③ 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導師制有效性的路徑探討
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導師制有效性的路徑探討
論文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導師制有效性 論文摘要: 目前,我國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但是由於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模式過於統一、定位尚不清晰的問題以及制度本身設計的缺陷,本科生導師制的效果有限。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結合學校定位、辦學條件、人才培養等要素,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本科生導師類型及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性。
伴隨著學分制的普及,本科生導師制也逐漸被引入我國高校,有力地促進了學分制的順利實施,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觀念的變革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但是,作為一個“舶來品”,它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高校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自身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導致導師制的類型和模式過於統一,導師職責定位不清。由於制度缺乏嚴肅性和約束性,導師制在執行過程中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無法取得理論上和主觀上所期望的效果,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制度本身設計和實施中的缺陷更使本科生導師製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本科生導師制度,才能提高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性。
一、制度的頂層設計——關於新建本科院校導師制的定位和類型選擇
1.基於一種基本教學制度的本科生導師制定位
從國內本科生導師制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前期的補學分制不足之需還是現在的用於學生和發展,本科生導師制都是被定位在“教學管理”或“學生管理”上,並沒有上升為一種獨立的教學制度,更沒有成為一種基本的教學方式。由此可見,我國現行的本科生導師制相對於傳統的培養模式來說是處於從屬地位的,是在不改變以班級教學為主導的前提下,試圖提高現有本科生培養質量的一種措施,並沒有佔主導地位。因此,我國的本科生導師制在基本定位上也多是強調“輔助性”,其功用被淡化,在大學整個教學制度中處於邊緣化的位置,師生對它缺乏足夠的理念認同和地位認同。
按照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的定位觀點,導師制的定位要充分考慮學校的整體規劃和想要導師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即定位的實質是要使導師制在公眾的腦海里確定一個合理的位置,也就是導師制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位置。這種定位可以看做對導師制現狀的一種創造性改變,也有可能只是一定意義上的修補,但實際上已經對導師制的定位作了改變:有時只是修飾而已,卻能在學校和社會公眾的心中得到有利的位置,這本身就是成功的導師制定位。因此,很有必要將本科生導師製作為一項基本教學制度確定下來,使它真正成為一種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只有當教師把導師的個別指導作為因材施教、個性培養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和手段,並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人們才能從理念上認同本科生導師制。
2.“分階段雙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的類型選擇
目前,我國高校的本科生導師制一般有三種分類方式:從導師的職責劃分,有全職型導師制和具體任務型導師制,如導學型導師制、思政型導師制、管理輔助型導師制;從學習時段劃分,有全程導師制和年級導師制;從指導學生范圍劃分,有全員導師制和優秀學生導師制。
不同的導師制類型所要求的條件也是不同的,選擇導師制類型的原則是:既要符合學校定位,又要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師資情況。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選擇不適合學校實際的導師制類型,就可能達不到導師制的預期成效。現在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推行的“全職、全程、全員導師制”,筆者認為是一種“高、低收益”的制度。
一是“全職、全程、全員導師制”需要充足的導師資源作後盾,否則為大學一到四年級的每一名學生配備導師就只能是以增加指導學生數為代價,教師指導學生過多勢必會影響指導效果。
二是“全職、全程、全員導師制”對導師的要求更高,導師的工作量更大,指導任務也更繁重,從大一的入學指導到大四的就業指導無不涵蓋在內,而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師大多很年輕,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相對不足,專職教師的職稱整體較低,教學任務又十分繁重,還有科研壓力,對學生進行全程指導勢必力不從心。
筆者認為,對新建本科院校來說,“分階段雙導師制”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即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和學校師資力量的情況,由高校和社會聯合指導學生。具體做法是:大一、大二時為學生配備校內導師,大三、大四時可根據專業性質有選擇地為學生配備校外導師。從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資力量來看,“分階段雙導師制”可以有效緩解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壓力。對新建本科院校來說,由於師資相對比較緊張,全程導師制顯然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而“分階段雙導師制”由於實行分段指導,對校內教師的需求量相對少一些,比較適合那些導師資源比較缺乏的高校。
在大學一、二年級配備校內導師主要是考慮到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對整個大學生活來說,一、二年級的過渡和適應極其重要。一年級是大學新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一個過渡時期,大學生面臨一個全新的,要開始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學會選課、了解專業,培養專業興趣,這些都迫切需要導師的指導。進入大學二年級,專業學習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這時教師在專業學習方面的指導就顯得十分重要。
第二,大學三、四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的大學生活和學習後,遇到問題時往往會通過多種渠道尋求幫助,更願意通過同學、朋友、專業教師等解決問題。而低年級學生獲取幫助的渠道和信息則要少得多,因此有必要為他們配備校內導師。
第三,相對於高年級導師制來說,低年級導師制對導師的職稱和具體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只要工作責任心強、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懂得教育規律、熟悉本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具有一定的專業指導能力都可以勝任,在職稱上可以不作硬性要求。
從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來看,“雙導師制”充分體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養的顯著特點就是緊密結合和地方產業需求,培養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其“寬口徑、厚基礎、強實踐、能創新”的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既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又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但現實中由於受制於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條件,加之教學內容有一定的滯後性,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極大地影響了學生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採用“雙導師制”則可以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整培養內容和方式,與社會共同承擔起培養人才的任務,把社會需求與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克服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不足。
二、本科生導師制導什麼——關於新建本科院校導師制導師的職責定位
對我國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來說,師資隊伍的整體情況限制了“全職型導師制”的實施,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確定科學合理的本科生導師職責,就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所區分和側重,那種“大而全”的“全職型”導師職責定位必須改變。
從學生實際情況來看,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城鎮和,學習基礎不扎實,高考成績大多處於中下水平,自學能力相對較差,普遍存在自卑、厭學的問題,對理想和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調整學生的心態,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應用創新能力,往往比學生完成一項具體的科研任務更重要。
考慮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資結構和整體水平,導師的指導職責也不能太多,而應遵循“定位準確、重點突出”的原則。筆者認為,應以“輔學+輔用”為主,也就是說導師職責的核心和重點要放在對學生的學業輔導和實務應用操作上。校內導師的主要職責可以概括為: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領會教學制度,制訂可行的學習計劃;介紹學科及專業,包括研究內容和方向,使學生早日了解和明確學習方向,提高專業興趣;結合專業特點指導學生選課,兼顧學生的興趣和志向,合理搭建知識構架。校外導師的主要職責可以概括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指導學生形成初步的職業判斷能力;針對課堂理論學習的不足,培養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和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
三、從制度的具體設計和實施上提高導師制的有效性
1.關於導師的選聘
首先,就導師的`任職資質而言,並不是每個導師都能被聘為本科生導師,只有那些責任心強,素質、業務水平和個人素養均有較好評價的教師才有資格;在職稱方面,師資較為緊缺的院系對此可以不作硬性要求。
其次,為體現師生雙方的意願,應提高選聘程序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在選聘過程中注意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實行導師與學生“雙向選擇”。具體操作中可通過網站或選聘會的形式將導師和學生的信息公布,由學生先對導師進行“志願填報”,每個學生最多可選擇兩個導師,並服從“調劑”,再由導師對選擇自己的學生進行篩選,最終由職能部門統一調配。這樣既能考慮到師生雙方的意願和要求,又有利於提高大家對本科生導師制的重視。生師比較大、本科生導師配備有困難的院系,可以向學校提出,由學校從課教師中調配,或者由若干教師組成導師組共同指導若干學生,但導師組組長必須經院系推薦、學校考核後由教授擔任,其他導師可由青年教師或品學兼優的高年級學生擔任。
2.關於師生雙方的交流互動
一項完善的制度設計應對制度涉及的對象有約束作用,否則這項制度的效力就無法得到有力保證。本科生導師制是建立在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基礎上的,如果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師生互動少、交流不夠,那麼師生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實行導師制時要對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在時間、方式上作出明確規定,例如:導師要採取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每個月集體指導不少於一次,每個學期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不少於一次。在規約教師的同時,也要從紀律和制度設計等方面要求學生遵從,使學生自覺按照學校的規定接受導師的指導。具體操作中可以要求學生做到以下五點:尊重導師,主動與導師聯系,尋求導師的指導和幫助;每學期開學兩周內與導師見面,根據導師的意見和本人的實際情況制訂本學期的學習計劃和綜合素質發展計劃;以主動、認真的態度參與導師制定的各項活動,不得無故缺席;完成導師布置的任務,積極向導師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每學年要客觀、公正地對導師的指導情況進行評價。
3.關於導師的考核激勵
為提高導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必須把本科生導師工作考核納入學校教職工年度考核。
(1)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
由於導師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導師工作評價內容也必須全面、具體,評價指標必須涵蓋導師的整個工作過程和結果。除了要對導師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對導師本人的人格影響、工作態度、工作方法以及對學生的指導效果等進行考評。在指標細化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過分推崇量化要求的指標而忽視指標中的定性描述。
(2)要注意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評價主體除學生外,還要考慮導師自評、同行評議等,在評價方法上也要把問卷法、觀察法、法、訪談法等多種方法結合起來,力求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3)要確保達到本科生導師工作考核目的
對本科生導師工作進行考核不僅是為了導師的工作量,更是為了使考核結果作為導師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和崗位聘任的條件,因此,要切實建立起與導師利益相關的獎勵和約束制度。鑒於此,學校可建立向優秀本科生導師授予稱號的制度或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在本科生導師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被評為優秀本科生導師的教師除了享受學校頒發的專項基金,在崗位評聘時還可以享受特別關照,同等情況下優先被聘任;本科生導師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其當年度考核不合格,當年職務晉升資格被取消,低聘或暫緩崗位聘任;對於符合條件而拒絕承擔導師任務的教師,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秀等級。
4.關於導師制的管理和監督
由於本科生導師制的推行是一個常態的、系統性的工作,涉及對象多,工作也比較復雜,因此,學校必須提供相應的組織和制度保證。
(1)要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負責保證導師制的正常運行
一般來說,可成立校、院(系)兩級導師制管理機構。校級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制定導師制實施辦法,定期就導師的工作情況、考核、評優等進行研究;院(系)級管理機構主要負責本單位導師的選聘、培訓和相關工作。
(2)要加強對本科生導師工作的日常監管,著力構建三個監督機制
一是以學生為主體,建立以指導效果評查為中心的監督機制。這個機制可以採用學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重在學生對教師指導效果的反饋。
二是以院(系)為主體,建立以指導、記錄、評查為中心的監督機制。通過檢查導師指導記錄、日誌、作業批語等文字,對導師的日常工作及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跟蹤管理。
三是以學校為主體,建立以績效考核為中心的監督機制,堅持對導師的工作情況進行學期、學年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記入導師本人業務,真正使考核與導師個人的獎懲聯系起來,起到激勵先進、獎優罰劣的作用。
總之,只有結合學校特點和定位選擇好適合本校的本科生導師制類型,根據學校的師資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導師工作職責和方案,才能使導師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進而使本科生導師制真正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守華.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科院,2006.
[2]高馨.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定位問題探析[EB/OL].
[3]周甲辰.論地方性大學本科生導師的根本職責[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2).
[4]周鴻勇,李生校.本科生導師制的質量保證與評估體系研究[J].紹興文院學報,2007,(10).
相關論文查閱: 大學生論文 、 工商財務論文 、 經濟論文 、 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④ 環境藝術設計史導學作者介紹
席田鹿,這位傑出的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專家出生於1971年,於1993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以優異的成績獲取了本科生學位。在學術道路上,席田鹿的腳步並未停歇,他於2004年晉升為魯迅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的副教授,同時擔任《美苑》編輯部的副編審,這體現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教學領域,席田鹿以其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主講環境藝術設計史論與環境藝術設計原理等重要課程,為學生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深入的理解。他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愛,對於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著獨到的見解。
席田鹿在學術研究上也成果豐碩,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二十一世紀環境藝術設計教程——設計原理》以及《環境藝術展示設計》,這兩本書籍不僅反映了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深入研究,也為同行和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和靈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