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回爐技校
① 技校開大學生回爐班,本科生當技工月薪近萬,為何還是招不到工人
作為人資,其實我覺得這個我還是比較有話語權的,因為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其實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家庭條件都不差,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體面的工作。
總是招不到人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造成就業者的不滿。真的想改變這個環境,需要每個群體都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
② 大學生職校「回爐」你怎麼看
據報道,近年來,大學生到職校「回爐」現象逐年增多。一些偏重於實操的專業,類似數控加工技術、電氣自動化、汽修保養、機械工程等,成為「回爐」大學生青睞的方向。不少職業學院甚至開設「大學生班」,進行專門培養。專家表示,當下,「高職學生缺乏本科文憑,本科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的難題仍待破解。
也因此,當下之計,一方面,繼續推動從中學階段開始分流學生,選擇職業教育的可以進入職業學院,願意繼續深造的則進入大學。政府、教育部門還有社會也要轉變觀念,要真正認識到這是分流而非淘汰。青年需要出路,而社會也需要眾多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教育與大學教育並無高下之分,而只是路徑的不同而已。
另一方面,當下的高等教育也要有所改變,至少在對接社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方面,要多想一些辦法。特別是那些本來就應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工科院校,尤其要引起警惕。大學當然主要是一種通才教育,但若是總是流於空疏清談,甚至形成一種鄙視實踐的風氣,也就走向了反面。
實際上,大學生職校「回爐」,本身也是一種終身教育,是個體在社會洪流中的主動調適。每個人都應該及時更新知識體系,至少也該有這種主動擁抱變化的意識。這不僅關乎個人福祉,也關乎社會進步、公共利益增進。
這應該是好現象,但不應該是炒作的理由,正常看待就好。
③ 本科回爐讀技校選什麼專業好
一、根據自己的本科專業,進行選擇!畢竟你學了四年,你的本科專業,一定是你接觸最多的,這可能是你的優勢,這樣容易入行,為什麼不選擇容易的呢?
二、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人的一生很少有人能幹自己喜歡的事,要麼干父母喜歡的,要麼是各種原因的無奈選擇!如果自己真有自己想乾的事,所謂心願未了,那就試試!但,注意,這可能有比較大的風險!
三、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這點比較重要,自己的專業不一定是自己最擅長的,比如說,有的非常喜歡干一些組織方面的工作,有的喜歡干一些策劃方面的工作。有的喜歡做文字方面的工作......這些可能都與專業無關,但與性格、特長有關!這是高層主管的氣質!
四、根據社會的熱門選擇!有一個本科的層次和素質,有資本試一下,社會上需求量大,待遇高的職責,如高級技師等。技校是培養高級工或技師的。他們的收入不會比本科差。
五、根據你選擇的學校的拳頭專業選擇!當然,這條就籠統了一些,還是要結合以上幾條來作個判斷。僅作參考。
你一定會成功的。同意就贊同一下!學會認同別人也是對自己的肯定!這是一個人高貴的品質!
謝謝!
④ 大學畢業讀職校,是「回爐」還是「深造」
大學畢業後「回爐」職業院校,成了最近幾年的常見戲碼,並一再遺為「上大學無用論」的口實,但是職業院校的身價並沒有因此抬高。因為,在這種論調中,只是快意於奚落大學「淪落」為職業院校,而在內心裡對承擔「回爐」重任的職業院校,並非高看一眼。這種無視社會分工精細化、職業選擇個性化、社會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現實,只是因於習慣性偏見而用「標簽」代替論證的做法,實在是不負責任的誤導。
大學生畢業後讀職業院校,真就是一種諷刺嗎?真就是「從零開始」嗎?其真實意義確定就是「回爐」嗎?我們一貫提倡「活到老,學到老」,講究「藝多不壓身」,即便現在也是呼籲「構建學習型社會」。在此背景下,一名大學生畢業後,為了職業生涯的長遠打算,為了心儀的崗位而努力將自己的「口徑」變寬一些,從而藉助職業院校多掌握一門技能,就那麼莫名驚詫嗎?在這里,有必要討論一下「回爐」背後的潛台詞,一般的,如果畢業後讀研、讀博、考個mba,可以被理解為增加知識儲備,怎麼「讀職業院校」就成了「回爐」,而不是被稱為深造?其實,職業院校的技能培訓和本科教育之間,並非高下優劣之分,而應該是相互補充完善。比如,現在盛行的3v動畫製作行業,其從業主體就是職業院校畢業生,他們的表情模塊、街景想像在技術性能上與本科院校畢業生作品,沒有太大差別。而且,因為學業年限的原因,他們能更早實習就業,能在公司邊實踐邊了解市場需求,接受新型技術公司成熟的培訓,在人才市場上也就更搶手。從這個角度而言,本科畢業後讀職業技校,明明就是一種自我提升和轉型,何來「回爐」之說?
另一方面,因為大學畢業讀職業院校,就攻擊高等教育「淪落」,也不謹慎。畢竟,大學教育跟崗位技能並不刻意追求絕對化的對接,這既不可能也無必要,而且,非要追逐「完全跟上市場人才需求」對大學也是一種傷害,對於個人成長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情。大學教育在本質上還是側重於人格養成和基本技能培養,是人才成長的「埠」,而不是製造終端人才。大學更應該提供個人成長和就業更多的可能性、選擇性,而不是為某個特定部門崗位定製「標准件」勞動力。
再者,隨著社會的發展,職場的漸變,一個人畢業後學習什麼是個性化十足的事情,與其職業規劃的重新設定有關系,這不是說學無所用,而是說要自我轉型。所以,更沒必要因為個人職業選擇的多元化和不確定性,而讓高等教育背黑鍋,那種「大學教育無用」更可能是一種虛假推演。而且,隨著社會分工的無限細化和延展,新興職業交叉裂變,學習進修會成為一種常態,本無須大驚小怪,更沒必要故作沉痛狀,對高等教育「一聲嘆息」,這樣的論調太老套,也太容易形成誤導。
當然,無論本科教育還是職業教育,目前還有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這不構成可以解釋一切現象的通用解讀。既然讀技校學習,有可能是一種人生進階行為,而不是無奈的重新來過,接下來就事論事就可以了,何必揪著高校不放呢。
⑤ 為什麼說大學生「回爐」讀職校不必過多解讀
近年來,大學生「回爐」讀職業學校的現象逐年增多,不少職業學院甚至專門開設「大學生班」,進行針對性培養。
從人才培養的周期上看,市場需求與學校的人才輸送總會存在一個時間差,往往這時緊俏,過幾年又過剩了。動不動就怪大學不接地氣,也是有些冤。一些大學,恰恰在專業設置上為趕時髦,一哄而上,造成學科的重復建設,供過於求。
知識的更新換代也很快,求學沒有一勞永逸的事,即便大學與職校聯合培養成為方向,也不能指望一次學成就終身受益。一個人如何選擇學業,完全是為了個人的志趣愛好或人生發展。所以,不必對大學生「回爐」讀職校有過多的詫異與解讀。
⑥ 大學生回爐讀職校越來越多,你覺得有一門手藝重要嗎
我覺得有一門手藝真的很重要。
我學的是一個很偏門的專業,具體的就不說了,我怕我一說會被人猜出來,總之我這個專業說的好聽點是新興行業,前景發展也是很好的,然後平時學的也很多,連計算機都會設計,專業英語也會學,專業課基本上是這個院的每個小分部的專業軟體都會學,什麼ps,auto cad,arcgis......我真的覺得自己學了好多東西,然而沒有一個是精細學習的,結果就是每個學的都不精細,說的直白點就是每個就認識了一下,其實還是不會的。
找工作的時候就很艱難了,雖然要求夠啊,我都學過,可是人家一看都只是學了一個大概,這哪兒行。好不容易找了一家,還離家超遠,因為這個專業冷門,家裡面很難找,得,最後找到外地去了,boss一直在說前景怎麼怎麼好,然後我每天學的都是暈頭轉向的,還每次一給就是一大堆特別艱難的任務,還沒人帶,全靠自學加死皮賴臉的問人。真的是一把辛酸淚。
而我一個專門學語文教語文的朋友,找工作能靠家近不說,還很好找,雖然工資看起來沒我高,可我在外地的消費卻是家裡的三倍還要自己租房子,實際到手的工資還是她高一些。
一門手藝其實就是你把一件事做的精了,雖然看起來好局限,可是公司會要你啊,你學這個學的很精,不用再費好多心思去培養,多好!
我現在也就辭職在家裡報了一個培訓班,一邊打打零工一邊學習,以後工作好找一些。在這方面我真的覺得大學真的什麼都沒學到,還不如直接去讀職高,經濟實惠不像現在自己報個培訓班就得幾萬,還不一定是有多專業的老師。
⑦ 如何看待大學生「回爐」讀技校的現象
在就業市場中,一種新的現象正在顯現,那就是「回爐」大學生,他們選擇重返技校學習,主要分為三類人群:第一類是大專生,有些因為在校期間學習不努力或畢業後就業困難,萌生了通過技校學習具體技能的想法,這種學習往往不是短期培訓,而是全身心投入,跟班學習;第二類是已經在職的大學生,他們為了獲取職業資格證書,通常會選擇短期的培訓課程;第三類則是企業委託培訓的員工。
一位技工學校招生辦負責人表示,這種「回爐」現象在當前就業市場中十分普遍。大專生在學校時可能忽視了實踐技能的重要性,工作後發現無法滿足崗位需求,因此選擇回爐學習,其中許多人選擇脫產學習。然而,對於本科生來說,'回爐'更多是針對特定技能的短期培訓,如駕駛和計算機。
一位技工學校校長認為,大學生回爐技校是市場需求推動的結果。現代企業不僅看重理論知識,更看重實際操作技能,而技校恰好專注於培養這方面的技能。技校在師資、設備和模式上都致力於打造實踐環境,同時,其職業技能鑒定權也反映出市場對這類人才的強烈需求。因此,很多大學畢業生會回到技校尋求提升。
這一趨勢反映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他們意識到技能型人才的價值,願意通過回爐學習來提升自己,以適應社會需求。這無疑是一件積極的事情。然而,也反映出高等教育在專業設置、知識更新和教學方式上的不足,部分高校未能跟上市場需求,導致部分大學生不得不通過「回爐」來彌補缺失。
對於教育部門來說,大學生「回爐」現象敲響了警鍾,提示他們必須深入思考,調整教育策略,確保高等教育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7)本科生回爐技校擴展閱讀
⑧ 為何中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前腳剛畢業,後腳又進技校門
「本科生滿街跑,技術工無處找。」現實情況當真如此嗎?
近年來,大學生到職校「回爐」的現象逐年增多。據報道,在安徽、山東等省份,大學生「回爐」讀職業學校已不是新鮮事,不少職業學院甚至專門開設「大學生班」。
就業市場上有這樣一個段子:「本科生滿街跑,技術工無處找」,現實情況當真如此嗎?技校生為何成為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大學生剛出象牙塔又進技校門?
目前國內教育分成兩條線,一條是教育部門的學科教育,而另一條是勞動保障部門的職業技能教育。
自1999年我國高等院校實行擴招以來,更多年輕人獲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教育部數據顯示,2000-2014年,高校錄取人數的年均增長率為10.7%,錄取率由59%提高到74.33%,是1978年的12.3倍。
每十萬人口平均在校大學生數增幅超過3倍,畢業生占當年新增城鎮人口比例從12.86%提高到61.62%。到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765萬。
2000-2009年高校在校生人數(萬)
隨著每年數百萬大學畢業生湧向勞動力市場,由於大學畢業生數量遠超過招聘崗位而導致的就業難題日益凸現。
然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對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進行分析後發現,市場對具有技術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勞動者的需求均大於供給。
以重慶市就業局公布的數據為例,從職業分類看,2016年,重慶市公共人力資源市場技能型職業缺口高達20.8萬人,而高校畢業生求職中偏好的辦事人員等通用職業求職者過剩3.3萬人。
從技能等級看,14.7%的用人崗位對技術技能提出明確要求,但市場上無技術等級或職稱者仍是求職主體,技能型人才仍然較為緊缺。
再看另外一組數據,中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9年超過95%,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連續3年超過90%。教育部部長袁貴仁2016年曾在采訪中講到,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13年在70%以上。
當然,上述數據並不足以證明「本科生滿街跑,技術工無處找」成為了就業市場的常態。網易研究局認為,與其討論大學生到技校「回爐」正確與否,不如關注為何勞動力市場會對技校畢業生青睞有加。
技校生為何成為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近年來,一些大學生畢業或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又進入各類職業院校「回爐再造」。一些偏重於實操的專業,類似雲軟體開發、UI設計、動漫遊戲設計、電子商務等,成為「回爐」大學生青睞的方向。
高校畢業生究竟為何要到技校「回爐」呢?
1、經濟發展及體制轉變是影響大學生「回爐」的客觀原因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計算機行業和IT行業飛速的發展,不斷地影響著現社會的經濟發展。
當下社會,不論衣食住行都能靠著網路一鍵解決,現在出行逛街購物也有手機各支付功能代替了傳統的現金和銀行卡等功能。而本校就針對社會需求開設的專業,正好是符合當下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實操專業。
並且社會的這種節約、創新型經濟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中國產業結構的組合、優化和升級程度,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迫切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
這就為職業技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從而為大學生「回爐」技校提供了客觀的可能性。
2、高等教育結構比例失調及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脫離經濟發展
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很多過去在技能型領域發揮特長的學生紛紛涌進研究型的高等院校,使普通高校大學生的數量急劇膨脹。
相反,一些很有實力的技工學校招生非常困難,技校生源少而差,造成新型的技能型工作崗位人才匱乏。
此外,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脫節嚴重。高校爭上新專業基本上分幾種類型:
一是生源撈取型。上新專業就是為了多招學生,所以盡可能多上專業。學校尤其喜歡上投資少、見效快、靠幾本書、找幾個老師就可以開設的「軟」專業,而對工程技術、數控機床、機械電子等需要上設備、上儀器、投入比較大的「硬」專業一般不「感冒」。
二是分散就業壓力型。學生集中在幾個專業,會人為造成就業壓力,所以部分學校將專業設置化整為零,目的是自我減壓。
三是歷史依賴型。主要以原有專業為基礎,設置一些相關的邊緣專業。四是市場導向型。市場上什麼專業熱,就上什麼專業。
如何才能培養出更多技工人才?
中國於2015年5月出台「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大力推進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正如李總理強調的,中國需要「千千萬萬擁有較強動手和服務能力的人才」,使「中國製造」更多走向「優質製造」、「精品製造」。
而我校自1988年開創以來,一直密切的關注市場趨勢,分析市場走向,然後開設市場所需要的專業,定向培養人才,讓我們的學生「好就業,就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