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簡歷造假
『壹』 3.對於大學生找工作簡歷造假,不按期還助學貸款的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各高校每年組織的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來看,大學生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違約還貸引發信任危機
國家助學貸款是國家為高校中確實有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提供的信用助學貸款,目的是用於幫助他們支付在校期間的學費和日常生活費。
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大學生誠信觀念淡薄,不能如期償還貸款,有的甚至有意不還貸款,此類現象枚不勝舉。這種尷尬的現狀可能會使銀行開辦助學貸款業務時更加謹慎,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更多的大學生由於部分人的誠信而失去了助學貸款的相助時,恐怕我們該擔心的就不僅僅是失學的問題了。(二)應聘求職材料摻水嚴重
為了在雙向選擇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歸宿,不少學生在個人的求職簡歷里動手腳。於是招聘會上人人都是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人人都有一疊榮譽證書,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在網上有新聞報道,在某招聘現場一用人單位收到的應聘材料里有三份聲稱自己是校學生會主席,三個學生都是來自同一所學校,同一年級,讓人哭笑不得。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面對大學生中不誠信事實的大量存在,發出道德感慨有助於引起人們的關注,但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要找出誠信缺失得以存在的種種原因。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於我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缺陷,使得人們的誠信意識存在扭曲的一面
首先,儒家傳統文化缺乏外在的約束力。
我國傳統的誠信觀念成於內而形於外,個人的內在誠實、坦誠是其社會行為能夠信守承諾、遵守契約的心理基礎,這種道德約束力量主要來自於內在的精神信仰,我國人民這種精神信仰的形成儒家文化是佔主導地位的。但儒家文化對事物只求「蓋棺定論」不講「來世報應」,故其缺乏使人內心恐懼的手段。
其次,儒家傳統文化使得人格分裂,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偏向實用化。儒家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身體力行,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但由於缺乏實踐途徑,實際很難做到,所以帶有一定虛假性。同時儒家文化提倡禮節,而且重視程度尤高於信,在人們過分重視煩瑣的禮節和虛假的客套時,誠信的本真就不斷被忽視,被忽視的誠信細節慢慢沉澱,就體現在中國人細微而又其害無窮的為人處世之道。
最後,中國傳統文化也充斥著一些歪曲觀念,如「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真人」、「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等等流傳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我們誠信的觀念。
(二)社會現實消極的一面給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潮,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
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日趨明顯,使得大學生在社會認識上產生錯覺,認為不誠信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謀生手段,甚至是獲得利益回報的最有效的途徑。另外,目前社會各種信息良莠不齊,而它們通過網路媒體傳播的速度非常快,部分大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沒有成熟的情況下,消極影響在所難免,如前些時候的熱播反貪電視劇和電影,大學生更多的在討論怎麼逃避偵察,怎麼體察人情世故,以便在官場有所作為,這些負面效應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心靈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三)在信息社會,網路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網路的虛擬性,卻使傳統道德關於誠信的制約機制被弱化。網路交往,人們的行為都被符號化,不負責的言論、撒謊、製造病毒,剽竊他人成果,製造黃色垃圾,詐騙等丑惡行為是在滑鼠的點擊中發生的,無誠信觀念的人更是找到了新的肆虐空間。
大學生作為網路使用最多的群體之一,不可能不受到這些影響,在這種環境下,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受到空前的考驗與磨練。
(四)學校教育方式滯後,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教職工的誠信素質偏低也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教育普遍存在只管「教」,不管「育」的弊端,只是對學生傳授知識,強調理論知識學習,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引導他們參與社會實踐,學會怎麼做人的德育工作則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
由此產生的惡果就是只有道德認知,卻沒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更妄談具備內化的道德行為習慣,那大學生踐行誠信又從何談起呢?高校內部管理不嚴,制度不完善也給大學生不守誠信提供了可乘之機。學校在具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和不誠信,也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
同時,誠信機制未能引入學校及學生群體,學生不用為他們不誠信的行為支付高額成本,也使得學生誠信意識不強。言傳重於身教,在大學生群體里模範作用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部分教職工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為了學生,而是過多的考慮個人利益。他們在工作中不深入實際、不調查研究,不傾聽學生的心聲,為了撈取個人政績而弄虛作假,推選學生幹部、發展學生黨員講關系開後門,相對處於弱勢的學生被潛移默化,誠信缺失就不足為奇。
(五)考試功利化使學生的價值取向日趨扭曲,不誠信成了獲取利益的有效手段
目前各類考試標准劃一,功利目的明顯。現在作弊暴光最多的四六級考試,分析其根源,也是就業市場要求和學校盲目追求通過率催生的。大學生的學術浮躁症在各高校非常普遍,學校主流聲音呼喚課程設置、考試成績為學生就業服務的不在少數,社會上各種技術技能認證、資格認證考試更是遍地開花,學生趨之若騖,在這種大環境下,學生一些誠心信缺失的行為就變得符合「規律」了。
在我帶過的學生中,手持四五個證很正常,多者則有十個各種認證,試問這部分學生在大學專科三年裡搭建起來的知識框架能牢固嗎?對道德認識內化為道德行為習慣的思考能深刻嗎?
(六)法律意識、契約意識薄弱,社會和學校誠信監督制度缺失是大學生群體出現誠信危機的重要原因
首先,大學生違約還貸,請槍代考可能從某層面來說是對契約缺少認識,這一認識的不足也體現在高校中非法律專業學生的法律素質的淡薄,雖然目前本專科院校基本上都開有《法律基礎》課程,但假如經過實際的調查就會發現,這些課程基本上是走過場,而學生可能有興趣的也僅僅是一些案件的情節,對具體的法律規定,對具體的法律原理可以說是比較的陌生的。
其次,高校管理體制上的不完善給大學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機。在學校,許多管理領域和部門存在著許多弊端和漏洞,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學校決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學生對學校、學院乃至本年級的重大決策、諸如重要課程設置、學生幹部的任用事項、學生入黨、教師的評分標准、教師教學水平評價等等關系學生的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落實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虛設。
少數人決定重大決策的事情在學生中經常發生,特別是在一些與學生關系特別密切的職能部門,為圖本部利益或方便工作,存在著嚴重的工作無序、制度缺乏、管理鬆散、監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制定以後,缺乏有效的實施與監督,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誠信缺失學生的僥幸心理。
『貳』 在簡歷上造假,是違法的嗎
在簡歷上面造假不違法,但是公司一旦發現他們會直接解除勞動合同,而且不會給任何的賠償因為公司占理,我們在填寫簡歷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實事求是,覺得自己學歷比較低的話,就要利用其他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學歷,這樣才會有更多機會。
三、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
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學歷提升永遠都是不能放棄的,如果你是初中學歷高中學歷,最起碼得拿個大專,然後再慢慢的往上升本,你如果是個大專學歷,升本讀研究生等等。學歷越高你的機會越多,你向前走的空間越大,不要讓自己局限在一個小的范圍里。